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7011发布日期:2019-01-05 10:2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头颈穿戴领域,尤其涉及到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解放,越来越多的工作只需要坐在电脑面前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写字楼内的办公人员一整天几乎都会保持坐姿以在办公桌前完成工作,然后看似轻松的工作内容实际上会对于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或者是埋下一定的健康隐患。

在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者是使用的电脑的过程中,颈椎由于受到长时间固定姿势的压迫,因而会被出现颈椎退变,进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比如说颈部肌肉酸疼,甚至是肩部或者是背部肌肉僵硬,酸疼。如果不及时处理,情况继续恶化的话,甚至会引起整个颈椎神经的病变。

颈托是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护具,其能够支撑头部于躯干部,从而减少头部对于颈椎的压力,进而缓解了颈椎受到的压迫。

颈托主要包括两个部位,一个是佩戴部,所述佩戴部用于佩戴于头部和颈部,一个是承托部,其中所述承托部用于支撑所述佩戴部于使用者的躯干部,从而将头部支撑于躯干部,以有利于减少颈椎的压力。

目前市场上的颈托大多具有一个较大的尺寸,因为其所述佩戴部和所述承托部之间是固定的,使得所述颈托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都具有较大的尺寸。这样的颈托一方面在运输的时候十分不便,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不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使用者在佩戴的过程中所述佩戴部和所述承托部之间的固定设置使得用户难以调整到一个舒适的佩戴角度。

进一步地,目前的所述颈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包裹使用者的颈部,对于使用者的颈部来说在长期的佩戴过程中将是闷热的,不透气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辅助用户的颈部以支撑用户的头部于用户的躯干部,并且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被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头部的位置,比如说低头,同时还能够支撑位置调整后的头部,以使用不同的使用环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避免用户低头过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被朝下调整并且调整后位置能够被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被朝上调整并且调整后位置能够被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朝下调整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使得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尺寸能够被缩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朝下调整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使得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尺寸能够被缩小,以有利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运输和携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在高度方向被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在宽度方向被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头颈曲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适应于不同大小的头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适应于不同长度的颈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具有一支撑状态和一非支撑状态,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在所述支撑状态和所述非支撑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在所述非支撑装置,能够被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具有一穿戴通道,其中所述穿戴通道的大小能够被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能够贴合于头部的下颚骨曲线并且能够调整头部支撑的高度以将下颚骨支撑在一适合的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推广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其包括:

一承托部,其中所述承托部用于支撑头部;和

一佩戴部,其中所述佩戴部包括一佩戴主体,其中所述佩戴主体自所述承托部朝下延伸并且所述承托部被调节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佩戴部进一步包括一辅助佩戴支撑件,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具有一佩戴通道,其中所述佩戴部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围绕形成所述佩戴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形成一夹角,其中所述夹角的大小能够被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承托部被所述夹角可扩大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承托部被所述夹角可缩小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承托部被可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朝下调整并且调整后位置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夹角不小于45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具有一支撑状态和一非支撑状态,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被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在所述非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被可朝前或朝后任意转动并且转动后位置无法固定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被可操作地自所述支撑状态一键切换至所述非支撑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调节部,其中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的连接处,所述承托部通过所述调节部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调节部包括一齿轮转轴,一控制杆和具有一通孔,所述齿轮转轴被适配于所述通孔,所述控制杆具有一阻止状态和一非阻止状态,在所述阻止状态,所述控制杆的一端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以阻止所述齿轮转轴朝向和当前转动朝向相反的朝向运动,在所述非阻止状态,所述齿轮转轴被可朝前或朝后任意地相对于所述通孔旋转,所述控制杆被可操作地在所述阻止状态和所述非阻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齿轮转轴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佩戴主体,或者是所述齿轮转轴被设置于所述佩戴主体,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承托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佩戴主体被设置为在宽度可调整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佩戴主体包括一第一支撑臂和一第二支撑臂,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承托部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形成一夹角,其中所述夹角被设置为可调节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夹角被设置为调节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位置分别可固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承托部被以宽度方向同步于所述佩戴主体被调整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承托部包括一第一承托臂和一第二承托臂,其中所述第一承托臂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承托臂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臂,其中所述第一承托臂和所述第二承托臂形成一夹角,其中所述夹角被设置为可调节的并且调节后所述第一承托臂和所述第二承托臂的位置分别可固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佩戴部被设置为宽度可调整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一承托部于一佩戴主体;和

以大小可调节并且调节后可固定的方式形成一支撑角度于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以在所述承托部和一辅助佩戴支撑件之间形成一穿戴通道的方式安装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的调节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自一支撑状态切换至一非支撑状态;

改变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一承托部和一佩戴主体之间的一支撑角度的大小;以及

将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自所述非支撑状态切换回所述非支撑状态以固定改变后的所述支撑角度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以朝下转动所述承托部的方式缩小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之间的所述支撑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一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一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一调节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一调节部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一调节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7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考附图1至附图3c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将用户的头部支撑于躯干部,从而减少头部对于颈部的压迫,从而起到辅助颈部支撑头部的作用。

具体地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承托部10和一佩戴部20,其中所述承托部10被连接于所述佩戴部20,其中所述承托部10用于支撑所述头部。所述佩戴部20用于支撑所述承托部10。

所述佩戴部20包括一佩戴主体21和一辅助佩戴支撑件22,其中所述佩戴主体21自所述承托部10朝下延伸,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和所述承托部10形成一佩戴通道。用户的所述头部通过所述佩戴通道后,所述承托部10位于前方,能够支撑所述头部的下颚骨,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位于后方,能够支撑于后颈。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可以被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也可以被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设置为可折叠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一非使用状态下的尺寸,以有利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储存和运输。

具体地说,所述承托部10被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使用时,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所述佩戴主体21被打开至和所述佩戴主体21呈一夹角,从而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高度尺寸被增大。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需要被使用,需要被收纳时,所述承托部10能够朝向所述佩戴主体21被折叠至重叠于所述佩戴主体21,从而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高度尺寸被缩小。

所述承托部10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以使所述承托部10能够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被折叠。优选地,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部分别被轴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部能够被分别轴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外侧,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部也能够被分别轴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10包括一第一承托臂11和一第二承托臂12,其中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形成了一夹角,其中所述夹角是一锐角,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分别贴合于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颚角以起到支撑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作用。

所述佩戴主体21包括一第一支撑臂211和一第二支撑臂21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下方形成一v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佩戴主体21可以被支撑于用户的所述躯干部的前胸,也可以被支撑于用户的所述躯干部的后背。优选地,所述佩戴主体被支撑于用户的所述躯干的前胸。

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对应于所述第一承托臂11,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对应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所述第一承托臂11被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并且当所述第一支撑臂211从一打开状态被逐渐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承托臂11被带动从一打开状态被同步朝向所述第二承托臂12折叠。或者说,当所述第一承托臂11从一打开状态被逐渐朝向所述第二承托臂12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所述第一承托臂11带动从一打开状态被同步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折叠。

所述第一承托臂11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并且所述第一承托臂11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所述第二承托臂1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承托臂11,并且所述第二承托臂12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

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承托臂11,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

更进一步地,通过朝向所述第一承托臂11折叠所述第二承托臂12,或者是朝下所述第二承托臂12折叠所述第一承托臂11,伴随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同步折叠,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能够被缩小。

优选地,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被设置为对称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被设置为对称的。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调节部30,其中所述调节部3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并且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所述调节部3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两者的折叠幅度或者说调节幅度能够保持一致,从而被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所带动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两者间的折叠幅度或者说调节幅度也能够保持一直。

所述调节部30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相对位移,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限制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相对位移。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仅在高度方向或者说是长度方向可被折叠,而且在宽度方向也可以被折叠。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被使用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占用的空间能够被大大地缩小。

具体地说所述调节部30,所述调节部30包括一调节机构31和二调节元件32,其中所述调节机构31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连接,以供调节所述调节元件32,从而改变所述调节部30的长度,进而改变连接于所述调节部30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

值得一提的是,二所述调节元件32能够被同步地所述调节机构31调整,从而被分别连接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被同步地调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中间位置移动相等的距离,或者说,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相向移动相等的距离。当然,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以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以这样的方式,用户能够方便地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以单次操作通过所述调节机构31完成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形成的角度,进而使得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被调节以适合不同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颚骨部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31包括一操作部311和一控制部312,其中所述控制部312被连接于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所述操作部311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并且能够带动所述控制部312运动,所述控制部312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被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调节元件32运动,从而被连接于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被相应调整。也就是说,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控制部312包括一控制主体3121和一控制齿轮3122,其中所述控制齿轮3122围绕地形成于所述控制主体3121。所述控制部312具有一连接孔,其中所述操作部311通过所述连接孔被连接于所述控制主体3121。

所述调节元件32包括一调节主体321和一调节组件322以及具有一调节通道320,其中所述调节通道320形成于所述调节主体321的一端,其中所述调节组件322和所述调节通道320形成于所述调节主体321的同一端。所述调节组件322具有一齿状结构,其中所述调节通道320的周围。

在所述调节元件32被安装于所述控制部312,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调节组件322被啮合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二所述调节元件32分别位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两侧,并且分别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

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一端被重叠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一端并且分别啮合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元件32具有一长度方向,其中所述调节通道320延伸于所述调节元件32的长度方向,所述调节组件322沿着所述调节元件32的长度方向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的周围。当所述操作部311控制所述控制部3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调节元件32发送位移时,所述调节元件32和所述控制部312之间的位置变化是沿着所述调节通道3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也就是说,所述控制部312在所述调节通道320的位置随着所述操作部311的操作而改变。

具体地说,每个所述调节元件32具有一连接端和一自由端,其中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连接端连接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连接端,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自由端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相向运动时,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之间的重叠区域越来越多,所述控制部312自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自由端靠近,从而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的总长度被缩小,进而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被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被设置为均等齿轮,也就是每个齿和每个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在所述控制齿轮3122分别啮合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带动所述调节元件32转动或者是被所述调节元件32带动转动,二所述调节元件32分别移动朝外的距离。也就是说,二所述调节元件32能够被实现等距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能够被移动相同的距离或者是转动相同的角度。

在所述操作部311没有被操作时,所述控制部312和所述调节元件32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一固定在一位置以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322可以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位置的一侧,二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调节组件322分别形成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两侧,从而所述控制齿轮3122能够同步对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进行调整。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而言,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以通过所述调节部30被调节并且在调节后被固定于一调节后位置。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在一定角度内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和所述承托部10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撑。进一步通过所述调节部30固定了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一方面使得对于所述承托部10的支撑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能够将改变后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夹角固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可被调整的。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被使用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能够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被折叠,从而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被带动,进而完成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夹角的变化使得对于所述承托部10能够承托的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颚骨的大小也相应变化。

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21,并且所述承托部10能够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自由的转动,以改变所述承托部10的位置,以支撑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的所述头部。进一步地,在所述承托部10改变位置后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支撑于改变后的位置。

在另一种替代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31和二所述调节元件32分别呈管状。其中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其中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调节机构31。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调节机构31。当以旋转的方式操作所述调节机构31时,二所述调节元件32之间的距离被调节,从而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角度。根据旋转的方向不同,二所述调节元件32之间距离减少或增加。

具体地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部40,其中所述固定部40被形成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用于固定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

所述固定部40包括一齿轮转轴41和一控制杆42以及具有一通孔400,其中所述通孔400被适配于所述齿轮转轴41,其中所述齿轮转轴41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的端部,所述通孔400形成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端部,所述齿轮转轴41被容纳于所述通孔400。

在所述承托部10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转动时,所述齿轮转轴41相对于所述通孔400位置转动。所述齿轮转轴41包括一转轴主体411和一齿轮412,其中所述齿轮412形成于所述转轴主体411外侧,所述控制杆42支撑于所述齿轮412以使所述齿轮412在所述控制杆42的作用下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转动。所述齿轮412的啮齿决定了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的每一次调整的旋转角度。所述齿轮412的啮齿之间的距离越小,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角度调整的精度越高。可选地,所述齿轮41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转轴主体411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更换不同齿距的所述齿轮412。

在本示例中,所述承托部10能够沿着远离所述佩戴主体21的方向运动。具体地说,所述控制杆42耦合于所述齿轮412,并且所述控制杆42提供给所述齿轮转轴41的所述齿轮412一支撑力,所述支撑力的方向决定了所述齿轮转轴41的转动方向。也就是说,所述控制杆42阻止了所述齿轮转轴41朝着一相反方向转动。对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来说,用户可以朝上抬起所述承托部10,当用户停止动作时,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保持在一固定角度,因为所述控制杆42阻止了所述承托部10朝下的复位运动。

所述控制杆42使得所述齿轮转轴41能够朝着一固定方向转动,比如说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或者说是朝前或者是朝后方向中的一个。所述齿轮转轴41能够顺着所述控制杆42提供作用力的方向朝前运动,因为一旦逆着所述控制杆42提供作用力的方向所述齿轮412将直接被所述控制杆42卡住,从而无法继续逆着所述控制杆42提供作用力方向运动。

所述固定部40进一步包括一壳体43,其中所述齿轮转轴41被容纳于所述壳体43,所述控制杆42的一端被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41同时被容纳于所述壳体43,所述控制杆42的另一端被暴露在所述壳体43外。至少部分所述壳体43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所述佩戴主体2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杆42是可以活动的,在所述承托部10被抬升至一定高度,用户想要从头颈部脱下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控制杆42以使所述控制杆42的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41的一端远离所述齿轮转轴41,从而所述承托部10在自重下朝下移动,所述齿轮转轴41也朝着和之前相反的方向移动,因为没有了所述控制杆42的阻挡,所以所述承托部1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至一位置,从而方便了后续的穿脱。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固定部40进一步包括一弹性件44,其中所述弹性件44被连接于所述壳体43,所述控制杆42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壳体43,所述控制杆42具有一阻止状态和一非阻止状态,在所述阻止状态,所述弹性件44限制所述控制杆42运动,从而所述控制杆42被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41以使所述齿轮转轴41仅能朝一个方向运动。所述控制杆42被操作地从所述阻止状态切换至所述非阻止状态,在所述非阻止状态,所述控制杆42离开所述齿轮转轴41以使所述齿轮转轴41能够任意以朝前或朝后的方式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杆42能够自动从所述非阻止状态切换至所述阻止状态。具体地说,在所述阻止状态,所述控制杆42被驱动以远离所述齿轮转轴41同时挤压所述弹性件44以使所述弹性件44产生一形变,一旦所述控制杆42上的驱动力消失或者是减弱至小于所述弹性性的弹力,所述弹性件44自动驱动所述控制杆42复位到所述阻止状态。

所述弹性件44可以是一弹片或者是一扭簧。

用户在使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沿着一个方向调整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的距离并且在调整完后直接在这一位置固定所述承托部10于所述佩戴主体21。换句话说,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朝一方向移动比如说顺时针转动但是无法朝一相反方向移动比如说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的位置关系在调整完毕后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直接固定于所述佩戴主体21。

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固定部40,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仅能够被支撑角度可调整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还可以支撑角度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部40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并不限制上述的位置,所述齿轮转轴41和所述通孔400的位置可以互换,既所述齿轮转轴41形成于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通孔400形成于所述承托部10,最终达到所述承托部10可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并且能够在固定于转动后位置的效果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部40的数目并不限制于一,在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的连接处,所述固定部40的数目可以是二,并且所述控制杆42能够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转动的方向并不相同,以使所述承托部10在一逆时针或者是顺时针方向都能够转动并且在转动后能够被固定。所述控制杆42的数目并不限制于一,在一所述固定部40,所述控制杆42的数目可以是二,并且所述控制杆42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转动的方向也不相同,使得所述承托部10能够在一逆时针或者是顺时针方向都能够转动并且在转动后能够被固定。

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可以被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或者是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在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改变时,形成于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和所述承托部10之间的所述佩戴通道的大小也在被改变。

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使得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的支撑更加稳定。

具体地说,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被长度可调整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也就是说,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能够按照用户需求适宜选择使用。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包括一第一锁紧连接件,一第二锁紧连接件以及一锁紧推钮,其中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被分别连接于所述承托部的两端或者是所述佩戴主体的两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可以被连接于所述承托部或者是所述佩戴主体或者是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叠于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分别具有一第一锁紧腔和一第二锁紧腔,其中所述第一锁紧腔和所述第二锁紧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的自由端,当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的重叠的部分越多,所述第一锁紧腔和所述第二锁紧腔之间的重叠的区域也越多,整个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的长度越短。所述锁紧推钮能够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其中所述锁紧推钮被容纳于所述第一锁紧腔和所述第二锁紧腔的重叠区域,并且所述锁紧推钮能够锁定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锁紧齿和一第二锁紧齿,其中所述第一锁紧齿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锁紧腔,所述第二锁紧齿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锁紧腔,以增加所述锁紧推钮和所述第一锁紧齿,所述第二锁紧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避免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发生不必要的相对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的长度能够被同时调整以使颈部处于一平衡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紧齿形成于所述第一锁紧腔位置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齿形成于所述第二锁紧腔位置的一侧,以使所述锁紧推钮的两侧都有所述锁紧齿。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是一松紧带。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被设计为一魔术贴结构。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是一日字型扣带结构。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一键复位。

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所述佩戴主体21支撑于一固定角度以使头部被支撑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然而在穿脱过程中,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形成的所述佩戴通道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是不方便穿脱的,因为承托部10在用户的头部附近形成了一刚性框架并且使得头部难以直接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形成的所述佩戴通道离开。用户可能需要通过扩大所述佩戴通道的方式来脱下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具有一支撑状态和一非支撑状态,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头部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承托部10,在所述非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10无法支撑所述头部。所述承托部10能够在所述支撑状态被一键复位至所述非支撑状态,以使所述承托部10朝下移动远离头部,从而所述佩戴通道被扩大以使所述头部能够方便地离开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

具体地说,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固定部40的所述控制杆42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41,使得所述齿轮转轴41能够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而不能朝着相反方向转动,从而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21。在所述非支撑状态,所述控制杆42不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41,所述齿轮转轴41可以任意按照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杆42的位置,可以控制所述承托部10在所述支撑状态和所述非支撑状态转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示例中,所述承托部10能够自一a位置朝向一b位置调整,b位置高于a位置,一旦用户发现b位置过高,需要降低高度,既朝着a位置调整,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杆42以将所述控制杆42从所述阻止状态切换至所述非阻止状态以使所述承托部10能够朝着a位置转动,当用户松开所述控制杆42,所述控制杆42自动从所述非阻止状态转换到所述阻止状态,所述承托部10无法继续朝向a位置方向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相对位置的调整。

在本示例中,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10能够沿着一个朝向调整。可以理解的是,朝向的方向并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只要改变所述控制杆42对于所述齿轮转轴41作用力的方向,所述承托部10被调整的朝向也可以被改变。

也就是说,所述承托部10在所述支撑状态以一固定朝向的方式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承托部10,在所述非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10通过可朝前或朝后任意朝向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10包括一承托主体13和二第一支撑脚14,其中所述承托主体13包括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支撑脚14被分别连接于所述承托主体13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脚14被设置为自所述承托主体13朝下延伸而成,以使所述承托主体13被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脚14。

所述佩戴部20包括所述佩戴主体21和二所述第二支撑脚23,其中所述佩戴主体21包括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脚23被分别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脚23被设置为自所述佩戴主体21朝上延伸而成。

所述固定部40位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的连接处,并且所述承托部10通过所述固定部40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10通过所述固定部40被支撑角度可调节并且调节后角度可固定地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21。

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支撑脚14分别对应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二支撑脚23。由于所述第一支撑脚14和所述第二支撑脚23的存在,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承托部10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高度位置并且高于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的高度位置,以使在调节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过程中,所述承托部10能够更加方便地贴合于头部下颚曲线,同时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能够位于颈部的一较低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脚14和所述第二支撑脚23的高度之和与用户的颈部高度相匹配,以使头部能够通过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自然地支撑的同时保持颈部于一放松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佩戴主体21的端部可被设置为贴合于用户肩部曲线以将所述承托部10支撑于用户肩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被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部40,并且所述承托部10的贴合于用户头部下颚曲线部位的端部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的端部几乎位于同一高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支撑脚14被设置于贴合于用户头部下颚角曲线。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功能单元50,其中所述功能单元50被设置于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的内侧以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穿戴于用户颈部后位于用户后颈部。所述功能单元50可以是一脉冲模块,能够产生脉冲以按摩颈部肌肉。所述功能单元50还可以是一加热模块,能够提供热量以产生热敷的效果。所述功能模块还可以是一磁疗模块,能够产生磁场以对于颈部进行磁疗。

优选地,所述功能单元50是一圆片结构,并且所述功能单元50具有一定的弧度以贴合颈部曲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单元50被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以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颈部的各个部位进行护理。优选地,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被设置为贴合于人体肩部曲线,从而在佩戴过程中能够更加舒适。优选地,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被设置为贴合于人体下颚骨曲线以使佩戴更加舒适。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承托部10被设置为具有一定弹性的,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缩小时,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界定的所述佩戴通道也被缩小。

优选地,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被可转动地相互连接,并且是沿着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所在平面转动地相互连接,以使整个所述承托部10在维持一稳定结构的同时改变所述佩戴通道100的大小。或者是,所述承托部10额所述第一承托臂11被轴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其中轴的方向是竖直方向。

参考附图4所示,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佩戴装置1000的一变形实施例。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本示例中,所述佩戴主体21的高度也是可以被调节的。一方面有利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高度方向尺寸的缩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高度尺寸的调整,以有利于用户调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支撑点位置。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2111,其中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而言,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能够被容纳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通过缩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的距离来缩短整个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长度被设置为可伸缩的同时改变后的长度能够被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能够在一固定长度并且可改变的长度下支撑所述头托单元。

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锁固件2112,其中所述第一锁固件211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以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在长度调整后能够被固定在这一调整后长度。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孔21110,在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被容纳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并且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的所述第一定位孔21110对准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的所述第一定位孔21110,所述第一锁固件2112能够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21110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111的位置固定从而固定调整后的长度。

相应地,对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而言,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一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被容纳被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通过缩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的距离来缩短整个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在改变长度后能够被定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以使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提供一固定的支撑力。

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锁固件2122,其中所述第二锁固件212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以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在长度调整后能够被固定在这一调整后长度。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孔21210,在一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被容纳于另一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并且一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的所述第二定位孔21210对准于另一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的所述第二定位孔21210,所述第二锁固件2122能够被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21210以使两个第二支撑杆2121的位置固定从而固定调整后的长度。

所述佩戴主体21被设置可伸缩的,从而用户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调整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被拆卸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被可旋转地连接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并且朝着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之间的松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之间拧紧以使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111之间的距离被固定,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长度调节。

相应地,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分离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一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被可旋转地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并朝着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之间的松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21被相互拧紧以使调节后的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距离被固定,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长度调节。

参考附图5所示,是根据附图1至3c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应用示意图。

在使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之前,先将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从一折叠状态展开至一打开状态以提供所述佩戴通道供用户穿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佩戴主体21被佩戴于用户的肩部,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肩宽和头部的大小调节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宽度以使所述佩戴主体21能够被支撑于肩部,然后根据用户的所述头部的高度抬升所述承托部10以使所述承托部10能够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以支撑所述头部。

进一步地,用户可以根据佩戴的舒适性考虑然后对于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能够贴合于所述头部的下颚骨曲线地支撑或者是以使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能够更为使得用户感到舒适地支撑于所述头部,同时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也被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初步佩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主要拥有三个支撑点,一是在用户头部下颚骨位置,二是在用户肩部,三是在用户躯干部。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被稳固地支撑于用户。

具体地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分别被支撑于用户头部下颚骨部位。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第二支撑脚23被分别支撑于用户肩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被支撑于用户躯干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位于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低端。人体具有一定的曲线和弧度,当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佩戴于用户前胸时,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位于用户的左右两侧肋骨之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顶住从而避免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佩戴过程中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借助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用户能够进行多种调节以使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更好地支撑用户的所述头部。

一种调节方式是用户可以调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支撑高度。用户出于自身的需求或者是本身头部位置高度的不同可以调整所述头部的被支撑高度。所述承托部10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在所述承托部10位于前方以支撑所述头部时,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的夹角越大,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的连接处的位置越高,从而能够将头部支撑于更高的高度,比如说用户想要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仰视状态时,就可以通过朝上旋转所述承托部10,从而扩大所述承托部10的支撑高度,比如说用户想要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俯视状态时,就可以通过朝下旋转所述承托部10,从而降低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支撑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节所述承托部10的位置高度后,在所述固定部40的作用下,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固定在调节后的位置高度。举例说明,用户在阅读书籍或者是学习的过程中,先调整所述承托部10的支撑高度以使用户处在一俯视状态以方便阅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所述承托部10的支撑作用,用户的所述头部并不会继续朝下移动,以有利于用户的用眼健康,尤其是对于课业负担较大的学生而言,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限定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0之间的角度不小于一预设的角度,以避免用户将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调整至该角度之下,一方面对于颈椎造成过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不利于保持良好的视力。所述预设角度可以是45度或者是60度或者是90度,此时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所述预设角度造成限制。

一种调节方式是用户可以调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用户肩部的支撑宽度。用户的肩部是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主要承力点。当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长时间佩戴于用户的肩部的一预设部位,用户本身可能感到不适,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佩戴部20的二所述第二支撑脚23之间的距离来调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用户肩部的施力位置。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操作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第二支撑脚23从而改变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被相应减小,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夹角也被相对减小。

换句话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都可以被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行宽度方向的调整时,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多个位置都能够对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行宽度上的调整。或者说,对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行宽度的调整时,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各个部位是联动的。比如说对于所述承托部10进行宽度的调整使得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相互靠近时,所述佩戴主体21的宽度也同步缩小,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也相互靠近。也就是说,在对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某个位置进行宽度调整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其他位置在宽度方向上都被联动进行调整。

参考附图6a以及继续参考附图1至附图3c所示,呈现了一固定部的变形实施例。所述承托部10具有一锁定状态和一解锁状态,其中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承托部10相对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位置能够被调整并且调整后能够被固定位置,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承托部10不能被固定支撑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

具体地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至少二固定部,在此分别称为第一固定部40a和一第二固定部40b,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40a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0b分别位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连接处。藉由所述固定部40,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完成相对位置的调整并且调节后位置能够被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部40a包括一第一齿轮转轴41a,一第一控制杆42a,一第一壳体43a,一第一弹性件44a以及具有一第一通孔400a,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被设置为自所述承托部10的内侧朝外延伸而成,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杆42a支撑于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以使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仅能够朝着一朝向转向,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杆42a脱离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以使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能够任意朝前或者是朝后转动。所述第一弹性件44a具有支撑和复位的作用,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第一弹性件44a支撑所述第一控制杆42a以使所述第一控制杆42a保持阻止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朝相反方向转动的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一旦所述第一弹性件44a提供弹力以帮助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回到阻止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朝相反方向转动的状态。所述第一壳体43a具有一第一容纳腔430a,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和所述第一弹性件44a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430a,所述第一控制杆42a部分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430a并且部分被暴露在所述第一容纳腔430a外以方便操控。所述第一通孔400a形成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形成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通过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在所述第一通孔400a内的转动从而发生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包括一第一转轴主体411a和一第一齿轮412a,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主体411a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00a,所述第一转轴主体411a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412a,所述第一齿轮412a大于所述第一通孔400a以使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无法从所述第一通孔400a位置脱落。

对于所述第二固定部40b来说,所述第二固定部40b包括一第二齿轮转轴41b,一第二控制杆42b,一第二壳体43b,一第二弹性件44b以及具有一第二通孔400b,其中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被设置为自所述承托部10的外侧朝外延伸而成,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杆42b支撑于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以使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仅能够朝着一朝向转向,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杆42b脱离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以使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能够任意朝前或者是朝后转动。所述第二弹性件44b具有支撑和复位的作用,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44b支撑所述第二控制杆42b以使所述第二控制杆42b保持阻止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朝相反方向转动的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一旦所述第二弹性件44b提供弹力以帮助所述第二控制杆42b回到阻止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朝相反方向转动的状态。所述第二壳体43b具有一第二容纳腔430b,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4b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430b第二容纳腔430b,所述第二控制杆42b部分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430b并且部分被暴露在所述第二容纳腔430b外以方便操控。所述第二通孔400b形成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形成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通过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在所述第二通孔400b内的转动从而发生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包括一第二转轴主体411b和一第二齿轮412b,其中所述第二转轴主体411b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00b,所述第二转轴主体411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412b,所述第二齿轮412b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00b以使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无法从所述第二通孔400b位置脱落。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固定部40a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0b分别位于所述承托部10的两侧并且分别连接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部40a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0b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和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能够朝向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比如说第一固定部40a能够在顺时针方向被调节位置并且调节后位置可被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40b能够在逆时针方向被调节位置并且调节后位置可被固定,从而达到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被按照朝前或朝后任意方向调整位置并且位置可固定的效果。

更加具体地说,用户需要在顺时针方向调整所述承托部10时,仅需要操作所述第二固定部40b的所述第二控制杆42b以使所述第二控制杆42b不阻止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朝向顺时针方向运动,用户需要在逆时针方向调整所述承托部10时,仅需要操作所述第一固定部40a的所述第一控制杆42a以使所述第一控制杆42a不阻止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朝向逆时针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和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可以是同一齿轮转轴,横跨所述承托部10的端部,自所述承托部10的端部同时朝两侧延伸而成。所述第一齿轮转轴41a和所述第二齿轮转轴41b也可以是两个齿轮转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齿轮412a和所述第二齿轮412b的不同使得在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单次最小调节角度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部40a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0b的位置和结构并不限制于上述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部40a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0b可以位于所述承托部10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40a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0b也可以在同一所述壳体43内,也可以是一所述转轴主体411被设置有两个齿轮以及两个所述控制杆。

参考附图6b所示,是所述固定部的另一变形实施例。

一同参考附图1至附图3c,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承托部10,一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以及一辅助佩戴支撑件22,其中所述承托部10用于支撑头部,其中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支撑所述承托部10于用户头部以下的身体部位,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自所述承托部10朝下延伸而成,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共同界定了所述佩戴通道100,所述佩戴通道100的大小能够被调整以使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适应不同大小的颈部和头部。

所述承托部10具有一锁定状态和一解锁状态,其中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承托部10相对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位置能够被调整并且调整后能够被固定位置,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承托部10不能被固定支撑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部40,其中所述固定部40包括一齿轮转轴41,一第一控制杆42a,一第二控制杆42b,一第一弹性件44a,一第二弹性件44b以及具有一通孔400,其中所述齿轮转轴41形成于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所述通孔400形成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转轴41和所述通孔400的位置能够被互换,既所述齿轮转轴41形成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两端,所述通孔400形成于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所述齿轮转轴41被适配于所述通孔400。具体地说,所述齿轮转轴41包括一转轴主体411和一齿轮412,其中所述转轴主体4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齿轮412,所述转轴主体411通过所述通孔400并且略小于所述通孔400以使所述转轴主体411能够相对于所述通孔400发生转动。所述齿轮412大于所述通孔400以使所述承托部10无法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脱落。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具有一支撑状态和一非支撑状态,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的角度能够被调整同时能够被固定在调整后的支撑角度,在所述非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的角度能够被调整但是无法保持调整后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选择地相对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按照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具体地说,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固定部40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状态是所述齿轮转轴41能够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状态是所述齿轮转轴41能够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固定部40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齿轮转轴41的所述第一控制杆42a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齿轮转轴41的所述第二控制杆42b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的转动的朝向相反。

所述固定部40进一步包括一壳体43,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被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43,并且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被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43,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具有一阻止状态和一非阻止状态,其中所述阻止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杆42a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所述非阻止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杆42a不在逆时针方向对于所述齿轮转轴41的转动造成阻碍,所述第二控制杆42b具有一阻止状态和一非阻止状态,其中所述阻止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杆42b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朝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所述非阻止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杆42b不在顺时针方向对于所述齿轮转轴41的转动造成阻碍。

当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都处于所述阻止状态,所述齿轮转轴41无法按照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所述承托部10被固定连接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同时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41以防止其发生转动以使所述承托部10被更加稳固地支撑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

当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都处于所述非阻止状态,所述齿轮转轴41可以按照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方向任意运动,从而所述承托部10能够任意围绕所述齿轮转轴41旋转但是位置无法被固定。当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处于所述阻止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杆42b处于所述非阻止状态,所述齿轮转轴41仅能够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处于所述非阻止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杆42b处于所述阻止状态,所述齿轮转轴41仅能够沿着所述逆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被分别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壳体43,并且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分别被部分容纳于所述壳体43的一容纳腔,以使用户在所述壳体43外侧操作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以控制所述承托部10的位置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控制杆42a和所述第二控制杆42b在此处的阻止方向仅为举例,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控制杆42a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控制杆42b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控制杆42a的数目不限于一,所述第二控制杆42b的数目并不限制于一。

参考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和附图1至附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柔性垫60,其中所述柔性垫60被贴附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以及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柔性垫60能够使得所述承托部10,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以及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在接触人体的过程中让用户感觉到更加舒适。

被贴附于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柔性垫60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被贴附于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的所述柔性垫60能够随着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221和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222长度的改变而被挤压从而一同改变长度。

被贴服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柔性垫60能够随着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高度的改变而被挤压从而一同改变高度。

被贴附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以及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柔性垫60能够被设置为一体的或者是相互可拆卸的。

发明附图8示出了附图1至附图3c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应用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将用户头部支撑于躯干部,从而减少头部对于颈部的压迫,从而起到辅助颈部支撑头部的作用。

具体地说,所述承托部10包括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其中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形成了一夹角,其中所述夹角是一锐角。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围绕形成了部分所述佩戴通道100。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分别贴合于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颚角以起到支撑用户所述头部的作用。所述承托部10被设置为一u形或者是v形结构,并且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形成的所述夹角被设置为可调整的以供用户在使用中改变所述承托部10对于用户的所述头部的支撑角度。

所述佩戴主体21包括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分别自所述承托部10的两端朝下延伸而成。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形成一u形或者是v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形成了一夹角,并且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形成的所述夹角被设置为可调整的以供用户在使用中改变所述佩戴主体21对于用户躯干部的支撑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佩戴主体21可以被佩戴于用户前胸位置,也可以被佩戴于用户后背位置。在本示例中,所述佩戴主体21被佩戴于用户前胸位置。

所述承托部10被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佩戴主体21被支撑于用户躯干部,所述承托部10被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21,因此所述承托部10能够支撑用户的所述头部,相对于用户的所述颈部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承托部10被可抬升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换句话说,整个所述承托部10被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而言可升高高度或者是降低高度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高度的所述颈部。

在本示例中,所述承托部10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并且所述承托部10被转动后位置可固定被连接于所述佩戴主体21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高度的所述颈部。在用户的所述颈部较高或者是用户需要保持在一个仰视状态时,所述承托部10被可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朝上转动,对于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而言,最高的位置在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的连接处,该位置能够对于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巴处起到支撑作用以保持用户处于一仰视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对应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二承托臂12对应于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具体地说,所述第一承托臂11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并且所述第一承托臂11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所述第二承托臂1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承托臂11,并且所述第二承托臂12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

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承托臂11,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

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所述夹角被缩小后,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所述第二承托臂12被联动从而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所述夹角也被相应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佩戴主体21和所述承托部10的宽度被同步缩小后,所述佩戴主体21和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保持在被缩小后的位置。或者说,在所述佩戴主体21和所述承托部10的宽度被同步扩大后,所述佩戴主体21和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保持在被扩大后的位置。

具体地说,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所述调节部30,其中所述调节部3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并且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所述调节部3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两者的折叠幅度或者说调节幅度能够保持一致,从而被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所带动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两者间的折叠幅度或者说调节幅度也能够保持一直。

所述调节部30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相对位移,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限制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相对位移。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仅在高度方向或者说是长度方向可被折叠,而且在宽度方向也可以被折叠。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被使用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占用的空间能够被大大地缩小。

具体地说所述调节部30,所述调节部30包括所述调节机构31和二所述调节元件32,其中所述调节机构31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连接,以供调节所述调节元件32,从而改变所述调节部30的长度,进而改变连接于所述调节部30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

值得一提的是,二所述调节元件32能够被同步地所述调节机构31调整,从而被分别连接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被同步地调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中间位置移动同样的距离,或者说,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相向移动同样的距离。当然,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以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同样这样的方式,用户能够方便地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以单次操作通过所述调节机构31完成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形成的角度,进而使得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被调节以适合不同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颚骨部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31包括所述操作部311和所述控制部312,其中所述控制部312被连接于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所述操作部311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并且能够带动所述控制部312运动,所述控制部312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被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调节元件32运动,从而被连接于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被相应调整。也就是说,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控制部312包括所述控制主体3121和所述控制齿轮3122,其中所述控制齿轮3122围绕地形成于所述控制主体3121。所述控制部312具有一连接孔3120,其中所述操作部311通过所述连接孔3120被连接于所述控制主体3121。

所述调节元件32包括所述调节主体321和所述调节组件322以及具有所述调节通道320,其中所述调节通道320形成于所述调节主体321的一端,其中所述调节组件322和所述调节通道320形成于所述调节主体321的同一端。所述调节组件322具有一齿状结构,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的周围。

在所述调节元件32被安装于所述控制部312,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调节组件322被啮合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二所述调节元件32分别位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两侧,并且分别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

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一端被重叠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一端并且分别啮合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元件32具有一长度方向,其中所述调节通道320延伸于所述调节元件32的长度方向,所述调节组件322沿着所述调节元件32的长度方向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的周围。当所述操作部311控制所述控制部3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调节元件32发送位移时,所述调节元件32和所述控制部312之间的位置变化是沿着所述调节通道3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也就是说,所述控制部312在所述调节通道320的位置随着所述操作部311的操作而改变。

具体地说,每个所述调节元件32具有一连接端和一自由端,其中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连接端连接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连接端,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自由端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相向运动时,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之间的重叠区域越来越多,所述控制部312自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自由端靠近,从而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的总长度被缩小,进而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被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被设置为均等齿轮,也就是每个齿和每个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在所述控制齿轮3122分别啮合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带动所述调节元件32转动或者是被所述调节元件32带动转动,二所述调节元件32分别移动朝外的距离。也就是说,二所述调节元件32能够被实现等距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被移动相同的距离或者是转动相同的角度。

在所述操作部311没有被操作时,所述控制部312和所述调节元件32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一固定在一位置以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322可以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位置的一侧,二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调节组件322分别形成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两侧,从而所述控制齿轮3122能够同步对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进行调整。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而言,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以通过所述调节部30被调节并且在调节后被固定于一调节后位置。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在一定角度内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和所述承托部10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撑。进一步通过所述调节部30固定了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一方面使得对于所述承托部10的支撑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能够将改变后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夹角固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可被调整的。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被使用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能够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被折叠,从而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被带动带动,进而完成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托臂12。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夹角的变化使得对于所述承托部10能够承托的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颚骨的大小也相应变化。

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21,并且所述承托部10能够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21自由的转动,以改变所述承托部10的位置,以支撑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的所述头部。进一步地,在所述承托部10改变位置后所述承托部10能够被支撑于改变后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被一捏调节。具体地说,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单手捏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相向运动,从而实现了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在宽度方向的缩小。相应地,所述调节部30的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在用户的朝内的推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控制部312转动,同时所述调节元件32朝内移动,在用户停止施力后,所述调节部30的所述调节元件32和所述控制部312以及所述操作部311之间的摩擦力阻止了所述调节元件32的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借助所述调节部30能够保持在被调整后的位置,进而实现了一捏调整。

参考附图9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变形实施例,同时以附图8为参考本示例和上述示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部30。

在本示例中,所述调节部30位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调节部30位于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之间并且被分别连接于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在所述调节部30的作用下,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两者的折叠幅度或者说调节幅度能够保持一致,从而被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所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两者间的折叠幅度或者说调节幅度也能够保持一致。

所述调节部30能够限制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相对位移,并且通过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限制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相对位移。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仅在高度方向或者说是长度方向可被折叠,而且在宽度方向也可以被折叠。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被使用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占用的空间能够被大大地缩小。

具体地说所述调节部30,所述调节部30包括一调节机构31和二调节元件32,其中所述调节机构31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连接,以供调节所述连接带,从而改变所述调节部30的长度,进而改变连接于所述调节部30两端的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的位置和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夹角。

值得一提的是,二所述调节元件32能够被同步地所述调节机构31调整,从而被分别连接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的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能够被同步地调整。也就是说,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能够朝向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中间位置移动同样的距离,或者说,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能够相向移动同样的距离。当然,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可以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同样这样的方式,用户能够方便地调节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可以单次操作通过所述调节机构31完成对于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的调节以改变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形成的角度,进而使得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被调节以适合不同用户的所述头部的下颚骨部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31包括一操作部311和一控制部312,其中所述控制部312被连接于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所述操作部311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并且能够带动所述控制部312运动,所述控制部312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被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调节元件32运动,从而被连接于所述调节元件32的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能够被相应调整。也就是说,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被连接于第一承托臂11,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一端被连接于第二承托臂12,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控制部312包括一控制主体3121和一控制齿轮3122,其中所述控制齿轮3122围绕地形成于所述控制主体3121。所述控制部312具有一连接孔3120,其中所述操作部311通过所述连接孔3120被连接于所述控制主体3121。

所述调节元件32包括一调节主体321和一调节组件322以及具有一调节通道320,其中所述调节通道320形成于所述调节主体321的一端,其中所述调节组件322和所述调节通道320形成于所述调节主体321的同一端。所述调节组件322具有一齿状结构,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的周围。

在所述调节元件32被安装于所述控制部312,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调节组件322被啮合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二所述调节元件32分别位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两侧,并且分别被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

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一端被重叠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连接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一端并且分别啮合于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元件32具有一长度方向,其中所述调节通道320延伸于所述调节元件32的长度方向,所述调节组件322沿着所述调节元件32的长度方向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的周围。当所述操作部311控制所述控制部3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调节元件32发送位移时,所述调节元件32和所述控制部312之间的位置变化是沿着所述调节通道32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也就是说,所述控制部312在所述调节通道320的位置随着所述操作部311的操作而改变。

具体地说,每个所述调节元件32具有一连接端和一自由端,其中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连接端连接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连接端,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自由端被分别连接于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在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相向运动时,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之间的重叠区域越来越多,所述控制部312自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自由端靠近,从而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的总长度被缩小,进而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之间的夹角被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部312的所述控制齿轮3122被设置为均等齿轮412,也就是每个齿和每个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在所述控制齿轮3122分别啮合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带动所述调节元件32转动或者是被所述调节元件32带动转动,二所述调节元件32分别移动朝外的距离。也就是说,二所述调节元件32能够被实现等距调节,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能够被移动相同的距离或者是转动相同的角度。

在所述操作部311没有被操作时,所述控制部312和所述调节元件32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能够一固定在一位置以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322可以形成于所述调节通道320位置的一侧,二所述调节元件32的所述调节组件322分别形成于所述控制部312的两侧,从而所述控制齿轮3122能够同步对于二所述调节元件32进行调整。对于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而言,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可以通过所述调节部30被调节并且在调节后被固定于调节后的一位置。第一承托臂11被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承托臂12。可选地,第一承托臂11被在一定角度内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承托臂12。在第一承托臂11,第二承托臂12和所述承托部10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撑。藉由所述调节部30固定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一方面使得对于所述承托部10的支撑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能够将改变后的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之间夹角固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可被调整的。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被使用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第一承托臂11能够朝向第二承托臂12被折叠,从而被分别连接于第一承托臂11和第二承托臂12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被带动带动,进而完成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夹角的变化使得用户对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在肩部的支点位置变化。

参考附图9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又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调节部3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30位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的连接处,所述调节部30位于所述固定部40。所述固定部40分别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在通过所述调节部30调节所述固定部40宽度的同时,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主体21的宽度也被调整。

参考附图10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佩戴主体21a。

所述佩戴主体21a包括一第一支撑臂211a和一第二支撑臂212a,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是通过充气的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也是通过充气的方式形成的,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被连通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被充满气后,能够支撑所述承托部10于用户的躯干部。

所述调节部30的两端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的一预设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是相互对称的,所述调节部30被对称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

通过控制所述调节部30,能够改变所述佩戴主体21a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a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a的所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所述佩戴主体21a在用户肩部的支撑点的位置,并且同时带动所述承托部10两端的距离改变。

参考附图11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调节部30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30a被实施为一魔术贴结构。具体地,所述调节部30a包括二调节元件32a,其中一所述调节元件32a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a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一所述调节元件32a被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a。

值得一提的是,一所述调节元件32a能够被重复地以粘贴的方式被固定连接于另一所述调节元件32a,同时如何需要调节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a的相对位置,可以重新将两个所述调节元件32a拆开,然后再次进行粘贴至合适的位置。

进一步地,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能够被进行不同步或者说不对称的调整。具体地说,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存在一中间轴线,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中间轴线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和所述中间轴线之间的夹角。在佩戴过程中,一般中间轴线是人体的对称轴线。当用户发现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中间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和所述中间轴线之间的夹角时,也就是说,所述佩戴主体21在用户躯干部的位置是歪斜的。用户可以在固定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所述调节元件32a的基础上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移动所述第一支撑臂211至夹角相同的位置,然后将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所述调节元件32a粘贴于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所述调节元件32a于该位置,以固定调节后的位置。

当然,用户也可以在单次调节过程中调节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位置,保持所述第一支撑臂211的位置不变。用户也可以同时改变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位置。

参考附图12所示,是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部30b。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30b具有一扣带结构。

所述调节部30b包括一调节元件32b和一扣环33b,其中所述调节元件32b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所述扣环33b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212,所述调节元件32b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扣环33b,并且所述调节元件32b连接于所述扣环33b的长度能够被调整。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扣环33b的所述调节元件32b的长度越短,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越小。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扣环33b的所述调节元件32b的长度越长,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夹角越小。

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调节元件32b和所述扣环33b的相对位置来调整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之间的夹角。

具体地说,所述扣环33b包括一扣环主体331b和一横梁332b,其中所述横梁332b横跨所述扣环主体331b,所述扣环33b具有一穿入孔和一穿出孔,其中所述穿入孔和所述穿出孔被所述横梁332b隔断。所述调节元件32b的一自由端首选穿过所述扣环33b的所述穿入孔,然后绕过所述横梁332b穿过所述穿出孔。借助所述调节元件32b和所述横梁332b以及所述扣环33b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调节元件32b能够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扣环33b。在用户需要调整所述调节元件32b的长度时,可以先控制所述调节元件32b远离所述扣环33b然后再调整所述调节元件32b的位置。

参考附图13所示,是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部30c。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30c具有一抽绳结构。

所述调节部30c包括两条调节绳和一抽绳扣,其中所述调节绳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两条所述调节绳同时穿过所述抽绳扣。所述抽绳扣包括一抽绳扣主体和一操作钮以及具有一通孔,其中所述调节绳能够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操作钮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抽绳扣主体,并且能够在所述通孔内将所述调节绳固定以避免所述抽绳扣和所述调节绳之间的相对滑动。

当用户需要调整所述调节绳的长度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相对位置时,操作所述操作钮,比如说按下所述操作钮以减少所述调节绳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所述调节绳可以在所述通孔内移动,在用户移动所述调节绳至一预期位置,松开所述操作钮就可以直接将所述调节绳固定在该预期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同时调整二条所述调节绳和所述抽绳扣的位置,也可以分开调节二条所述调节绳和所述抽绳扣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可以被同步调整,也可以被分开调整。

继续参考附图14以及参考附图1至附图3c所示,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辅助支撑主体1,至少一检测器2以及一处理器3,所述处理器3和所述检测器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所述承托部10,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以及所述固定部40。

所述检测器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也可以被设置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或者说,所述检测器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以及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检测器2用于检测用户身体状态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处理器3,所述处理器3对于进行处理以判断用户是否有健康方向的风险。

所述检测器2的类型可以是压力传感器,比如说当所述检测器2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所述检测器2被直接接触于用户身体并且能够检测到用户身体部位承受的作用力大小。一旦所述检测器2在一段时间内检测到的作用力大小几乎没有变化或者是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所述处理器3将发送一报警信号比如说以语音的方式提示用户及时更换姿势。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报警器4,所述报警器4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或者是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其中所述报警器4是一振动报警器4,在接收到来自于所述处理器3的一报警信号后,所述振动报警器4将产生一振动直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到的数值发生改变。

所述检测器2还可以是一频率检测器,其中所述频率检测器2能够用于检测一心脏跳动次数或是动脉搏动频率。比如说在所述检测器2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时,可以用来检测颈部动脉跳动频率,在所述检测器2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时,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跳动次数。一旦所述检测器2检测到频率超过一预设数值,所述处理器3将发送一报警信号至所述报警器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来自于被设置于一辅助支撑主体1的至少一检测器2的检测数据;和

在所述检测数据超过一预设的范围的情况下,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的一报警器4发出一报警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接收来自被设置于一辅助支撑主体1的一至少一检测器2的检测数据;

(b)生成一处理结果,所述处理结果是用户保持一固定姿势超过一预设时间范围;以及

(c)发出一报警信号至所述检测器2检测到姿势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预设时间生成于来自用户的一身体健康数据。参考附图15以及附图1至附图3c,在附图15所示的实施例和附图1至附图3c示的示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播音单元5。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包括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和所述播音单元5,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

所述检测器2,所述处理器3以及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包括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其中所述佩戴部20包括所述佩戴主体21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其中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和所述承托部10形成所述佩戴通道,所述承托部10被用于支撑用户头部,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用于支撑所述承托部10,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用于将所述承托部10锁紧于用户颈部,所述播音单元5用于播放声音。所述承托部10被支撑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和所述承托部10界定了一佩戴通道100,所述播音单元5位于用户耳部附近以使用户接收到所述播音单元5的语音信号。

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具有一佩戴通道100,以使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能够被穿戴于用户头颈部,并且将用户头部支撑于用户躯干部以减少头部对于颈部或者是颈椎的压力。所述播音单元5位于用户耳部附近以使用户接收到所述播音单元5的语音信号。所述播音单元5能够将来自其他电子设备或者是互联网的电磁信号转变为声音信号,并且仅能够在距离所述播音单元5一定范围内才被接收到,从而能够在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前提下,用户可以独自欣赏来自于所述播音单元5播放的音乐。

所述播音单元5被支撑于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借助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被支撑于用户躯干部,从而减少了所述播音单元5对于用户头部和颈部和压力。

具体地说,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被穿戴于用户头部,并且所述承托部10能够支撑用户头部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同时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被支撑于用户身躯部位,比如说在本实例中,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被支撑于用户前胸,从而减少用户头部以及所述播音单元5对于用户颈部的压力。

所述播音单元5能够以声音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用户以使用户通过听觉获取信息。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所述检测器2和所述处理器3,其中所述处理器3和所述检测器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并且所述检测器2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3,所述播音单元5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3。所述处理器3被可通信地连接于外界,以将外界信息传递至所述播音单元5并且通过语音的方式传递给用户。比如说播放手机中的音乐或者是直接播放互联网的音乐,比如说将接收到的聊天记录中的语音信息直接播放给用户从而用户不需要去直接操作相关通讯软件的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处理器3还能够将非语音的信息转换成语音的方式通过所述播音单元5传递给用户,比如说接收到的邮件,所述处理器3将其识别邮件内容,然后以语音的方式将邮件内容传达给用户。

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40。所述固定部40位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连接处。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承托部10相对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固定部40的壳体43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端部并且不随着所述承托部10的转动而转动。所述播音单元5被安装于所述固定部40,并且进一步地所述播音单元5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调整组件以在用户不需要所述播音单元5时所述播音单元5能够脱离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

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40的所述壳体43,以在所述承托部10被移动时,所述播音单元5并不受到影响。也就是说,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为自所述固定部40的所述壳体43朝上延伸而成,并且所述固定部40位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连接处,在所述承托部10的位置改变时,所述播音单元5的位置并不随着所述承托部10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所述壳体43位于所述承托部10的内侧,所述齿轮转轴41被设置为自所述承托部10的端部朝内延伸而成,所述通孔400形成于所述壳体43。所述播音单元5位于所述承托部10的内侧并且所述承托部10的上下移动并不影响所述播音单元5。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43位于所述承托部10的外侧,所述齿轮转轴41被设置为自所述承托部10的端部朝外延伸而成,所述通孔400形成于所述壳体43。所述播音单元5位于所述承托部10的外侧并且所述承托部10的上下移动并不影响所述播音单元5。

进一步地,所述播音单元5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40的所述壳体43以方便调整所述播音单元5的位置。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为可伸缩的以通过改变所述播音单元5长度的方式调整所述播音单元5的位置。

所述播音单元5可以是一骨传导耳机,也可以是一普通的空气传导耳机。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收音单元6,其中所述收音单元6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并且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3。藉由所述收音单元6,用户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控制其他的设备,或者是和他人进行沟通,比如说通过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完成打电话这一操作而不需要真正将手机放置在耳部。

在本示例中,所述收音单元6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收音单元6被设置为自所述承托部10的一预设位置朝向用户口部位置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收音单元6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以方便调整所述收音单元6的位置。所述收音单元6本身被设置为可伸缩的以调整长度。所述收音单元6被沿着所述承托部10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收音单元6可以通过一环形的弹性件被套接于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或者是所述第二承托臂12。所述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一定的作用力下沿着所述第一承托臂11或者是所述第二承托臂12移动,然后依靠弹性被重新固定于所述承托部10。

相对于传统的头戴式耳机或者是头戴式带有麦克风的耳机,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将所述收音单元6和所述播音单元5直接支撑于用户身体的其他部分而不是头部或者是颈部,从而从另一个方面缓解了用户头颈部的压力。

参考附图16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变形实施例被阐明。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播音单元5。

所述播音单元5可以是一骨传导耳机,也可以是一空气传导耳机。在本示例中,所述播音单元5可以直接从所述承托部10朝上延伸以靠近用户耳部附近。可选地,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或者是所述第二承托臂12或者是同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

在本示例中,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为靠近所述承托部10的端部以靠近用户的耳部位置。

所述播音单元5被安装于所述承托部10,并且所述播音单元5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承托部10以方便用户在不需要使用所述播音单元5时将所述播音单元5拆卸。

所述播音单元5的数目可以是一或二,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选择在所述承托部10的左侧或者是右侧安装所述播音单元5,也可以同时在所述承托部10的两侧安装所述播音单元5。

在所述承托部10的位置被改变时,所述播音单元5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进一步地,所述播音单元5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以使所述播音单元5的位置在改变时,通过转动所述承托部10来调整所述播音单元5和用户耳部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播音单元5在用户耳部附近提供一较佳的播音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为可伸缩,以有利于调整所述播音单元5和用户耳部的相对位置,给用户提供了较大的调整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播音单元5包括一播音主体和一弹性连接件,其中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播音主体,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弹性连接件在本示例中是一环形连接件,所述环形连接件被可沿着所述第一承托臂11或者是所述第二承托臂12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以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的移动改变所述播音主体51的位置。

所述弹性连接件可以是一环形连接件,也可以是一c形连接件,以方便所述弹性连接件的拆卸和安装。所述播音主体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件。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收音单元6,其中所述收音单元6形成于靠近用户口部的一位置。具体地说,所述收音单元6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或所述第二承托臂12或者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进一步地,所述收音单元6被内埋地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以使用户在外侧无法观察到所述收音单元6的结构,以有利于整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美观。可选地,所述收音单元6被安装于所述承托部10的所述第一承托臂11或者所述第二承托臂12或者是所述第一承托臂11和所述第二承托臂12。

所述收音单元6在所述承托部10转动时跟随转动,以使所述收音单元6随时拥有一较好的收音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收音单元6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的端部朝外延伸而成,并且所述收音单元6的收音位置位于用户口部附近。所述收音单元6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以方便调节所述收音单元6和用户口部的相对位置,以有利于获得一较好的音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播音单元5不仅可以是骨传导耳机,还可以是普通的空气传导耳机。

在所述播音单元5是一空气传导耳机时,所述播音单元5可以被收纳于所述固定部40的所述壳体43以有利于所述播音单元5的便捷使用和收纳。

参考附图17a所示,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支撑骨架70,所述支撑骨架70横跨所述佩戴通道100并且被设置为可旋转地,在本示例中,所述支撑骨架70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70。所述收音单元6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也就是说,所述播音单元5和所述支撑骨架70能够被分别独立地调整。

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70被设置为可伸缩的以在所述佩戴通道100的大小改变时所述支撑骨架70也被相应调整。

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7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以使用户在不需要使用所述支撑骨架70时可直接拆下所述支撑骨架70。

所述播音单元5被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70,在本示例中,所述播音单元5是一空气传导耳机,通过一连接线被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70,所述连接件具有一定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佩戴者。

所述收音单元6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40,所述收音单元6自所述固定部40朝向用户口部位置延伸。所述收音单元6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托部10以方便调节所述收音单元6和用户口部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收音单元6包括一延伸臂61和一收音部62,其中所述延伸臂6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40,所述延伸臂6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音部62,所述收音部62位于用户口部附近以方便收音。

所述延伸臂61被设置为可伸缩的以方便调节所述收音部62的位置。

参考附图17b,在本示例中,所述播音单元5被实施为一骨传导耳机并且自所述支撑骨架70自下延伸而成,并且所述播音单元5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70。所述播音单元5本身被设置为可伸缩的。

参考附图18所示,本实施例相对于附图17b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部40x,其中所述固定部40x位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和所述支撑骨架70的连接处,通过所述固定部40x,所述支撑骨架7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之间的一支撑角度能够被调节并且能够被固定在一固定的支撑角度。

所述固定部40x包括一壳体43x,一齿轮转轴41x,一控制杆42x以及具有一通孔400x,其中所述齿轮转轴41x被容纳于所述壳体43x,所述通孔400x形成于所述壳体43x。所述壳体43x形成于所述支撑骨架70或者是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在所述壳体43x形成于所述支撑骨架70,所述齿轮转轴41x形成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在所述壳体43x形成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所述齿轮转轴41x形成于所述支撑骨架70。

所述控制杆42x阻止所述齿轮转轴41x朝向一个方向转动,使得所述齿轮转轴41x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从而所述支撑骨架70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调整。所述控制杆42x具有一支撑状态和一非支撑状态,其中所述支撑状态,所述控制杆42x支撑于所述齿轮转轴41x,所述齿轮转轴41x仅能够在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转动,在所述非支撑装置,所述控制杆42x不和所述齿轮转轴41x接触,以使所述控制杆42x能够任意在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40x位于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支撑骨架70的连接处。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40x位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以及所述支撑骨架70的连接处。

继续参考附图19以及参考附图1至附图3c,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辅助支撑系统200,其中所述辅助支撑系统200包括至少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以及一助理系统2000,其中所述助理系统200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所述助理系统2000,用户所在位置的其他智能设备能够被控制。随着智能化家居的流行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室内配置了很多的智能家居设备,通过简单的操作,比如说语音控制就可以控制这些智能家居设备工作。然而问题在于当用户位置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所述智能家居设备无法准确用户的指令。藉由所述助理系统2000,所述智能家居设备能够在较远距离准确接收到来自于用户的一语音指令。

具体地说,所述助理系统2000包括一接收模块,一处理模块以及一输出模块,其中所述接收模块被用于接收用户语音输入,所述处理模块被分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输出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用户语音输入生成一处理结果,所述输出模块根据所述处理结果向用户输出。所述接收模块被集成或者是部分集成于所述收音单元6。所述输出模块被集成或者是部分集成于所述播音单元5。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所述处理器3,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集成或者是部分集成于所述处理器3。可选地,所述处理器3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位置。

所述接收模块可以被设置为以识别特定用户语音输入的方式接收用户语音,比如说当所述智能家居设备位于一公共空间但是所述智能家居设备的所有权属于个人的情况下,例如公司员工自行购买了一所述智能家居设备放置于自己的工位,所述接收模块可以被设为仅接收来自于所有权人的语音输入。

所述接收模块也可以被设置为以识别一定范围内的用户语音输入。也就说,当用户在距离所述智能家居设备一定范围内,所述接收模块能够接收到用户的语音输入。因为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并不希望所述智能家居设备时刻接收到自己的语音,以避免自身的隐私被泄露。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一识别模块和一生成模块,其中所述识别模块被分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生成模块,所述识别模块识别所述接收模块接受的所述用户语音输入以得出一识别结果,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识别结果生成一处理结果并将所述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根据所述处理结果朝外输出。

举例说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一用户语音输入,所述识别模块识别所述用户语音输入得到一识别结果“空调温度度”。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识别结果生成一答案,比如说“好的”。所述输出模块根据所述处理结果朝外输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输出模块按照当前输出模式朝外输出。所述输出模式可以选自声音输出,合成语音输出以及经取样语音输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识别模块可以通过将语音转变为文本的方式得到一识别结果,也可以是,所述识别模块也可以是通过直接将所述用户语音输入的一音频和一历史数据对比以得到一识别结果。

所述识别模块进一步包括一解析模块,一判断模块以及一任务识别模块,其中所述解析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接收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被分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解析模块和所述任务识别模块,所述任务识别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生成模块。所述解析模块解析所述用户语音输入以得到一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发送至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解析结果是否包括关于用意图的至少一表示,如果所述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所述任务识别模块根据关于用户意图的所述表示识别一任务,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任务生成关于调用所述任务的至少一服务的一处理结果,所述输出模块朝外输出所述处理结果。

举例说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一用户语音输入,所述解析模块对于所述用户语音输入进行解析得到了关于一解析结果,“来点音乐”,所述判断模块得出的判断结果是所述解析结果包括了关于用户意图的一表示,所述任务识别模块根据所述解析结果识别一任务,即用户需要一音乐,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任务确认需要调用一音乐服务并生成一处理结果,即调用一音乐服务,并且将所述音乐通过所述输出模块朝外输出。也可以是,所述输出模块先输出关于调用用于执行所述任务的一服务的一处理结果,然后调用所述服务。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服务可以是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内置的,也可以是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所述助理系统2000包括一服务模块,其中所述服务模块用于提供至少一服务,其中所述服务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模块,以根据所述用户语音输入被调用。

进一步地,所述助理系统2000包括一主动引出模块,其中所述主动引出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输出模块,在所述识别模块无法识别所述用户语音输入以得到一任务,所述主动引出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语音输入产生用以主动地引出来自于用户的输入的至少一个提示,所述输出模块输出所述提示。

举例说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一用户语音输入,所述识别模块仅识别所述用户语音输入中包括了关于用户意图的至少一表示,“支撑角度多少比较好”,所述处理模块无法得到一任务,因为是哪些物体之间的支撑角度。所述主动引出模块被调用,所述主动引出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语音输入“支撑角度多少比较好”产生用以主动地引出来自于用户的输入的至少一提示,“是哪一个支撑角度”。藉由所述输出模块,所述提示被传递至用户,根据用户的再次语音输入以确认所述任务。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识别模块根据所述接收模块已接收的上下文获取数据,比如说根据所述接收模块已接收的上下文数据,之前的所述用户语音输入包含了头颈,那么所述识别模块就能够识别关于用户意图的所述表示以得到一任务。

所述生成模块可以通过已被存储的数据或者是通过互联网搜索找到关于所诉任务的一答案并将所述答案通过所述输出模块传递给用户。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中,所述助理系统2000包括一释义模块,其中所述释义模块被分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所述释义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语音输入进行释义。在所述处理模块无法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用户语音输入得到一准确结果时,通过所述释义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语音输入进行一释义,通过所述输出模块输出所述释义,以确认一任务。

具体地说,所述解析模块对于来自于所述接收模块的所述用户语音输入进行一解析以得到一解析结果,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用户语音输入包括了关于用户意图的至少一表示,但是所述任务识别模块无法根据关于用户意图的所述表示识别一任务,所述释义模块根据关于用户意图的所述表示进行一释义以得出一释义结果并将所述释义结果发送至所述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基于一当前输出模块输出所述释义结果,从而在后续的操作中明确用户的意图以确认所述智能家居设备需要完成的操作。

举例说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一用户语音输入,所述解析模块对于所述用户语音输入解析以得到一解析结果,为“开始工作”,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了关于用户意图的至少一表示,但是所述任务识别模块无法识别所述任务是“哪一个智能家居设备开始工作”,所述释义模块对于所述关于用户意图的所述表示进行一释义以得到以释义结果,“需要什么开始工作”,所述输出模块输出所述释义结果以向用户确认。

进一步地,所述助理系统2000包括一存储模块,其中所述存储模块包括一短期存储模块和一长期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存储模块被用于存储数据,不仅包括了用户交互数据,也包括历史数据。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模块包括一短期存储模块,其中所述短期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关于所述智能家居设备的至少一用户交互数据,所述短期存储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接收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主动引导模块,所述释义模块以及所述输出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包括一长期存储模块,其中所述长期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组合与用户相关联的个人信息,根据所述用户收集的信息以及保存的与所述用户相关的交易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数据类型对不限制于上述的数据类型。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所述处理模块在识别所述用户语音输入的准确率将得到相应的提高。比如说,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识别某一关键词对应的任务。

举例说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用户语音输入,所述用户语音输入中包括了一音频信号“sidu”。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存储模块的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出这一音频信号代表的含义是“湿度”,因为用户是一幼儿,发音并不标准,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语音输入确认一任务,即提供用户湿度信息,调用一任务模块以获取湿度信息,并所述输出模块输入所述湿度信息。

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实时数据,所述处理模块在识别所述任务的准确率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比如说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用户语音输入,所述用户语音输入中包括“风速变大”。所述识别模块仅根据所述用户语音输入无法识别一任务,但是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与用户交互数据,通过上下文,所述识别模块可确认一任务“空调风速开始变大”。所述上下文数据可以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获得,然后被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所述主动引出模块和所述释义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接收模块的已接收的上下文获得参数。

所述接收模块已接收的所述上下文选自组合当前软件应用程序及其当前状态,当前位置,经由至少一环境检测器检测的当前环境调节,使用历史;以及描述用户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一执行模块,其中所述执行模块执行关于调用所述服务模块的一服务以执行一任务的所述处理结果以使所述服务被调用。所述执行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生成模块和所述服务模块。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不仅能够对于所述用户语音输入做出一匹配的反应,也能够主动向用户输出以起到提示作用。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能够辅助用户和他人联络通讯,以使用户不需要使用额外的通讯设备。

所述接收模块被可通信地连接于用户的个人移动设备或者办公通讯设备,比如说个人工作电脑或者是手机。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通讯软件的一些通讯信息,比如说来电,所述处理模块对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处理,比如识别文本信息并将文本信息转换成一语音信息,以在后续的步骤中通过所述输出模块以语音的方式向用户输出。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不需要亲自操控个人移动设备或者是办公通讯设备,直接就获得来自于外界设备的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接收模块采集的信息并不限制于通讯软件的通讯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一些需要用户处理反馈的信息。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收音单元6,所述助理系统2000的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于用户的反馈,所述处理模块对于用户的反馈进行处理,以在后续的步骤中通过所述输出模块按照一定的输出方式输出,比如说一开始接收的通讯信息是文本信息,那么所述助理系统2000可以将所述通信信息转换成文本信息再进行输出。

也可以是,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被穿戴于用户时,用户直接发出一语音指令以通过所述助理系统2000启动外界设备,以处理事务。

继续参考附图20以及参考附图1至附图3c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应用场景被阐明。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所述检测器2,其中所述检测器2,所述收音单元6以及所述播音单元5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3。

所述检测器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也可以被设置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或者说,所述检测器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以及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检测器2用于检测用户身体状态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处理器3,所述处理器3对于进行处理以判断用户是否有健康方向的风险。

所述检测器2的类型可以是压力传感器,比如说当所述检测器2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所述检测器2被直接接触于用户身体并且能够检测到用户身体部位承受的作用力大小。一旦所述检测器2在一段时间内检测到的作用力大小几乎没有变化或者是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所述处理器3将发送一报警信号至所述播音单元5,所述播音单元5以语音的方式提示用户及时更换姿势。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3能够根据所述检测器2检测到的一用户健康数据生成一提醒时间,然后所述检测器2在检测到用户在所述提醒时间内保持一固定的姿势,一旦超出所述提醒时间,所述处理器3将发出一报警信息。比如说所述处理器3根据所述检测器2检测到的用户健康数据,所述处理器3生成一提醒时间10分钟,因为用户心跳速度较快,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可能对于用户身体健康不利,所以所述提醒时间较短。在用户保持一固定姿势超过10分钟后,所述处理器3发出一报警信息至所述检测器2检测到用户姿势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一报警信号被发出后,如果所述检测器2没有检测到用户的姿势改变,那么所述报警信号的强度将呈现逐级增强的,一方面能够及时地提醒到用户,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其在工作或者是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一固定的姿势,很可能正在集中注意力思考,一旦一开始的提醒强度过大,可能影响到用户的思考,甚至是打断用户的思考过程,引发用户的反感,从而所述报警信号被设置为逐级增强的以在起到提示的同时避免对于用户造成过多的影响。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进一步包括一报警器4,所述报警器4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或者是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其中所述报警器4是一振动报警器4,在接收到来自于所述播音单元5的一报警信号后,所述振动报警器4将产生一振动直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到的数值发生改变。

所述检测器2还可以是一频率检测器2,其中所述频率检测器2能够用于检测一心脏跳动次数或是动脉搏动频率。比如说在所述检测器2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0时,可以用来检测颈部动脉跳动频率,在所述检测器2被设置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212的连接处时,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跳动次数。一旦所述检测器2检测到频率超过一预设数值,所述处理器3将发送一报警信号至所述播音单元5或者是所述报警器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接收被设置于一辅助支撑主体1的至少一检测器2的检测数据;

(b)在所述检测数据超过一预设范围的情况下发出一报警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被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的至少一播音单元5发出所述报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工作方法中,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包括一承托部10和一佩戴部20,所述佩戴部20包括一佩戴主体21和一辅助佩戴支撑件22,所述承托部10用于支撑头部,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形成一三角结构,其中所述检测器2被安装于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的一低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工作方法中,所述辅助支撑主体1包括一承托部10和一佩戴部20,所述佩戴部20包括一佩戴主体21和一辅助佩戴支撑件22,其中所述承托部10用于支撑头部,所述承托部10和所述佩戴部20的所述佩戴主体21形成一三角结构,其中所述检测器2被安装于所述承托部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接收被设置于一辅助支撑主体1的至少一检测器2的检测数据;和

(b)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得出用户在一预设时间内保持一固定姿势的情况下,发出一报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工作方法中,所述预设时间生成于所述检测器2检测到的一关于用户身体健康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被设置于一辅助支撑主体1的一收音单元6接收来自于用户的一语音指令,其中所述语音指令是关于控制至少一智能设备;

识别所述语音指令生成一任务;以及

发送所述任务至对应的所述智能设备以使所述任务被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面向用户的一通讯信息;

通过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播音单元5传递所述通讯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000的一收音单元6接收对应所述通讯信息的一回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辅助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保持一承托部于一佩戴主体;和

(b)以大小可调整并且调整后可固定的方式形成一支撑角度于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上述方法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设置于一辅助佩戴支撑件22以在所述辅助佩戴支撑件22和所述承托部之间形成一佩戴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承托部被以自一水平面水平朝上倾斜地保持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

在一承托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支撑脚;

在一佩戴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二支撑脚;以及

形成分别可旋转并且可固定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的一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将头部通过一辅助支撑装置支撑于躯干部的一支撑方法,其中所述支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支撑一佩戴主体于所述躯干部;和

以可调节所述佩戴主体和一承托部相对位置的方式支撑所述承托部于所述头部同时所述承托部被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承托部被支撑角度被调节并且调节后位置可固定地支撑于所述佩戴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辅助支撑装置的调整方法,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自一支撑状态切换至一非支撑状态;

(b)改变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一承托部和一佩戴主体之间的一支撑角度的大小;以及

(c)将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自所述非支撑状态切换至所述支撑状态以固定改变后的所述支撑角度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步骤(b)被实施为:

增大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之间的所述支撑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步骤(b)被实施为:

缩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之间的所述支撑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步骤(b)被实施为:

以朝下转动所述承托部的方式缩小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之间的所述支撑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步骤(b)被实施为:

以朝前或朝后任意方向旋转地所述承托部的方式改变所述承托部和所述佩戴主体之间的所述支撑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