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伤口闭合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4071发布日期:2019-01-29 17:1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伤口闭合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伤口闭合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皮肤伤口缝合,是通过医用缝合针线完成的,这种针线对伤口的缝合,会产生对皮肤的伤害,并使伤口两边形成“蜈蚣状”的疤痕。

皮肤伤口锁合器致力于解决皮肤伤口缝合的上述缺点,改伤口由传统的针线点的连接为面的连接,皮肤伤口锁合器可将伤口两侧肌肤采用外界器械进行辅助性拉近、对合、锁定并保持两侧对合皮缘适度的挤压力,从而促进肌肤自然愈合,不缝合针线,不造成皮肤新的损伤,使每个皮肤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既无增生性疤痕,更不会留下“蜈蚣状”疤痕,具有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的优点。

但现有的皮肤伤口锁合器包括多个收缩锁件,可以对多个收缩锁件分别进行调节,但由于对每个收缩锁件调节的力量和距离不同,使得伤口闭合的程度不一样,不仅造成伤口愈合部位不美观,反而有使伤口形成水泡、严重的甚至要发生溃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皮肤伤口闭合构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肤伤口闭合构件,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沿皮肤伤口两侧布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多个锁紧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以及第三底板,平行于第二底板设置,其中,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第三底板均具有与皮肤粘接的粘合层,锁紧装置包括固定件、锁扣件以及设置有锁齿的拉杆,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底板上,锁扣件设置在第二底板上,锁扣件具有制动杆与锁座,制动杆的一端与锁座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制动杆下侧面设置有朝向锁齿的制动齿,拉杆的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穿过锁扣件与第三底板相连,锁齿设置在拉杆的上侧面上,制动齿与锁齿相互啮合进行锁紧,当制动杆的前端向上抬起时,制动齿与锁齿相互脱开实现解锁,多个拉杆的自由端与第三底板相连,通过移动第三底板对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整条皮肤伤口间隙同时进行调节,调节结束后,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第三底板均与皮肤粘接,并对调节后的皮肤伤口形状进行维持。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副锁紧装置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锁紧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20mm。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锁齿的倾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角度为35°-55°。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拉杆的自由端呈环状。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底板上设置有与拉杆自由端形状相匹配的凹陷。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底板内设置有硬质支撑线条。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个拉杆的自由端与第三底板粘结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拉杆为透明或半透明状。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粘合层之上设置有防水透湿膜层。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因为多个拉杆的自由端与第三底板相连,通过移动第三底板从而对多个拉杆同时牵拉,对整条皮肤伤口间隙同时进行调节,使得伤口接缝变得平整和光滑。

另外,调节结束后,拉杆柄下方所在的第二底板以及第三底板均与皮肤粘接,为调节后的皮肤伤口形状维持提供了两道粘帖保护。

进一步地,当制动杆的前端向上抬起时,制动齿与锁齿相互脱开而实现解锁,解锁方式简单快捷,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皮肤伤口闭合构件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锁紧装置中固定件和拉杆侧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扣件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扣件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皮肤伤口闭合构件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二例中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二例中拉杆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二例中锁扣件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皮肤伤口闭合构件100包括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20、多个锁紧装置30以及第三底板40。

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20分别沿皮肤伤口两侧布置,且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20平行设置。

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20均为软质板,软质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两片软质板之间距离的锁紧装置30,软质板的另一面设置有用于将皮肤闭合构件粘贴到皮肤上的粘合层,粘合层之上还设置有防水透湿膜层。

多个锁紧装置30分别平行设置在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20上。多副锁紧装置30平行设置且与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20相垂直,相邻的两个锁紧装置3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20mm,实施例中,锁紧装置30的数量为6副,两个锁紧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为7mm。

锁紧装置30包括固定件31、拉杆32以及锁扣件33。

固定件31设置在第一底板10上,且与第一底板10固定连接,实施例中,固定件31呈椅座状。

如图2、3、4所示,拉杆32呈矩形条状,其一端与固定件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322,拉杆32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锁齿321,锁齿321的倾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角度为35°-55°,图4中,夹角a为90°-110°,拉杆32为透明或半透明状。实施例中,拉杆32的自由端322呈环状,锁齿321的倾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角度为40°,夹角a为95°。

锁扣件33设置在第二底板20上,如图5所示,锁扣件33具有锁座331与制动杆332,锁座331与第二底板20固定连接,制动杆332的一端与锁座331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制动杆332位于拉杆32的上方,制动杆332下部设置有朝向锁齿321的制动齿3321。如图6所示,夹角c为70°-90°,实施例中,锁座331呈椅座状,椅座背部设置有让拉杆32通过的通孔3311,制动杆332设置在椅座两边扶手中间,夹角c为85°。

如图1所示,第三底板40,平行于第二底板20且位于远离第一底板10的一侧进行设置,第三底板40为软质板,该软质板的一面设置有设置有与拉杆自由端322形状相匹配的凹陷41,另一面设置有用于将皮肤闭合构件粘贴到皮肤上的粘合层,粘合层之上还设置有防水透湿膜层,在粘合层和软质板之间还设置有沿第三底板40长度方向设置的硬质支撑线条,用于加强第三底板40的强度,该硬质支撑线条可以呈直线形、s形或齿形。实施例中,该硬质支撑线条呈s形。

拉杆32的一端与固定件31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端322穿过锁扣件33与第三底板40相连,多个拉杆32的自由端322与第三底板40的凹陷41采用粘结连接。

在锁扣件33内,锁齿321与制动齿3321相互啮合进行锁紧,当制动杆332的前端即自由端向上抬起时,制动齿3321与锁齿321相互脱开实现解锁。

通过移动第三底板40对第一底板10和第二底板20之间的整条皮肤伤口间隙可以同时进行调节,调节结束后,第一底板10、第二底板20以及第三底板40均与皮肤粘接,并对调节后的皮肤伤口形状进行维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但本实施例中的锁紧装置中部件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不相同。

如图7、8、9所示,锁紧装置中拉杆51呈长圆杆状,圆杆的表面设置有棘纹52,本实施例中,棘纹52呈伞状,多个伞以大端面与小端面连续顺次相连排列,伞尖即小端面朝向拉杆手柄54设置,另外,图中未显示实施例一中的第三底板,第一底板60上的固定件61呈长条形,第一底板60上沿第一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支撑线条62,拉杆51的一端直接与第一底板60上的固定件61相连。

如图10所示,锁扣件53具有锁座531与制动杆532,锁座531与第二底板63固定连接,制动杆532的一端与锁座531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制动杆532位于拉杆51的上方,制动杆532下部设置有制动齿5321,制动齿5321朝向呈伞状棘纹52大端面进行设置,制动齿5321的下部还设置有与伞状棘纹52相配的圆弧缺口。实施例中,锁座531呈椅座状,椅座背部设置有让拉杆51通过的通孔,制动杆532设置在椅座两边扶手中间。

在锁扣件53内,制动齿5321利用其下部的圆弧缺口与伞状棘纹52大端面相互啮合进行锁紧,当制动杆532的前端即自由端向上抬起时,制动齿5321与棘纹52相互脱开实现解锁。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皮肤伤口闭合构件,因为多个拉杆的自由端与第三底板相连,通过移动第三底板从而对多个拉杆同时牵拉,对整条皮肤伤口间隙同时进行调节,使得伤口接缝变得平整和光滑。

另外,调节结束后,拉杆柄下方所在的第二底板以及第三底板均与皮肤粘接,为调节后的皮肤伤口形状维持提供了两道粘帖保护。

进一步地,当制动杆的前端向上抬起时,制动齿与锁齿相互脱开而实现解锁,解锁方式简单快捷,容易操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夹角a设置为95度,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制动齿与锁齿的吻合牢固程度。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