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韧带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6719发布日期:2019-02-19 18:2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韧带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术成功率高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膝关节十字韧带撕裂修复关节镜手术中,需要分别在胫骨和股骨上钻取隧道,然后将韧带移植物固定在连通的隧道内。股骨端采用横穿钉、界面螺钉、带袢钛板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带袢钛板固定。

在固定过程中需要采用缝合线将韧带移植物拉到骨隧道内,缝合线的长度可调节,使得位于骨隧道内的韧带移植物的量最大化,现有的线圈长度固定,不能调节,需要测量计算,从而达到将带袢钛板固定的效果。

现有的线圈造成手术时间长,且存在手术风险,手术失败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设置有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线圈造成手术时间长,且存在手术风险,手术失败率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板和缝合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线孔;

所述缝合线为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线孔,绕成线圈后从另一个所述线孔穿出,最后穿回穿设的所述线孔;

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的所述线孔不同,绕设成线圈后的两根所述缝合线的端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所述缝合线为两根,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的所述线孔不同,绕设成线圈后的两根所述缝合线的端部连接。通过两根缝合线绕设成线圈后,可以对线圈的长度进行调整,避免手术中由于钻孔和移植物长度的问题影响带袢钛板的固定效果,具有成本低和安全性更高等优点。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两根所述缝合线通过编织成线圈,所述线圈包裹在所述缝合线外。

通过编织的方式使得两根缝合线连接更加牢固,线圈包裹在外更加增加了两根缝合线连接的强度。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绕成后的所述缝合线端部可以借助其他线进行编织。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线孔为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所述缝合线为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所述第一缝合线穿设于第一线孔,所述第二缝合线穿设于第二线孔。

两根缝合线穿设的线孔不同,便于最后对端部进行连接。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缝合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孔,绕设一圈成线圈后从所述第二线孔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一线孔。第二缝合线穿设于所述第二线孔,绕设一圈成线圈后从所述第一线孔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二线孔。

为了增加缝合线的寿命,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线孔之间设置有防切槽。防止固定板边缘对缝合线进行切割,对缝合线寿命造成影响。

防切槽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固定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对缝合线进行保护。

为了防止对缝合线进行磨损,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切槽的槽底与所述线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光滑面。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为高分子聚乙烯手术缝线尼龙缝合线、聚酯缝合线、聚酰胺缝合线或聚丙烯缝合线。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钛板和/或peek板。

固定板的宽度小于骨隧道的直径便于固定板通过,固定板的长度大于骨隧道的直径,便于固定板固定在股骨端的皮质骨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修复方法,应用如上所述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

具体步骤为:

s1、将每根缝合线从一个线孔穿设至固定板另一侧,绕设成线圈后从另一个线孔穿出,最后穿回穿设的线孔内;

s2、将绕设成线圈后的两根缝合线的端部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使用时,所述第一缝合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孔,绕设一圈成线圈后从所述第二线孔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一线孔。第二缝合线穿设于所述第二线孔,绕设一圈成线圈后从所述第一线孔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二线孔。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的端部进行编织连接。

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所述缝合线为两根,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的所述线孔不同,绕设成线圈后的两根所述缝合线的端部连接。通过两根缝合线绕设成线圈后,可以对线圈的长度进行调整,避免手术中由于钻孔和移植物长度的问题影响带袢钛板的固定效果,具有成本低和安全性更高等优点。

进一步地,两根所述缝合线通过编织成线圈,所述线圈包裹在所述缝合线外。

进一步地,所述线孔为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所述缝合线为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所述第一缝合线穿设于第一线孔,所述第二缝合线穿设于第二线孔。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线孔之间设置有防切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第一缝合线穿设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第二缝合线穿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固定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固定板;2-第一缝合线;3-第二缝合线;

4-第一线孔;5-第二线孔;6-线圈;

7-线套;8-防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的线圈造成手术时间长,且存在手术风险,手术失败率高的问题。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第一缝合线穿设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第二缝合线穿设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固定板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板1和缝合线,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两个线孔;

所述缝合线为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线孔,绕成线圈6后从另一个所述线孔穿出,最后穿回穿设的所述线孔;

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的所述线孔不同,绕设成线圈6后的两根所述缝合线的端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所述缝合线为两根,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的所述线孔不同,绕设成线圈6后的两根所述缝合线的端部连接。通过两根缝合线绕设成线圈6后,可以对线圈6的长度进行调整,避免手术中由于钻孔和移植物长度的问题影响带袢钛板的固定效果,具有成本低和安全性更高等优点。

本申请中穿设的意思为穿入,通过拉位于固定板底部穿出的缝合线,便于改变线圈的大小。固定板两侧设置有三段缝合线,整个结构强度较好。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两根所述缝合线通过编织成线圈6,所述线圈6包裹在所述缝合线外。

通过编织的方式使得两根缝合线连接更加牢固,线圈6包裹在外更加增加了两根缝合线连接的强度。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绕成后的所述缝合线端部可以借助其他线进行编织。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线孔为第一线孔4和第二线孔5,所述缝合线为第一缝合线2和第二缝合线3,所述第一缝合线2穿设于第一线孔4,所述第二缝合线3穿设于第二线孔5。

两根缝合线穿设的线孔不同,便于最后对端部进行连接。先将第一根缝合线按照图2中的方式绕过固定板1,再将第二根缝合线按照图3中的方式绕过固定板1,然后利用第一根缝合线和第二根缝合线的头部编织为包裹缝合线的线套7,实现线圈6可调功能。

具体编织方法采用现有的编织方法,只要能够实现将第一跟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3连接在一起即可。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缝合线2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孔4,绕设一圈成线圈6后从所述第二线孔5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一线孔4。第二缝合线3穿设于所述第二线孔5,绕设一圈成线圈6后从所述第一线孔4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二线孔5。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为高分子聚乙烯手术缝线、尼龙缝合线、聚酯缝合线、聚酰胺缝合线或聚丙烯缝合线。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1为钛板和/或peek板。固定板1的宽度小于骨隧道的直径便于固定板1通过,固定板1的长度大于骨隧道的直径,便于固定板1固定在股骨端的皮质骨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修复方法,应用如上所述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

具体步骤为:

s1、将每根缝合线从一个线孔穿设至固定板1另一侧,绕设成线圈6后从另一个线孔穿出,最后穿回穿设的线孔内;

s2、将绕设成线圈6后的两根缝合线的端部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二

为了增加缝合线的寿命,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线孔之间设置有防切槽8。防止固定板1边缘对缝合线进行切割,对缝合线寿命造成影响。

防切槽8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固定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对缝合线进行保护。

为了防止对缝合线进行磨损,在上述任意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切槽8的槽底与所述线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光滑面。或向孔壁倾斜的倾斜面,防止对缝合线进行磨损,其余同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固定板1穿设线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线的连接孔,通过牵引线可以拿取整个修复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使用时,所述第一缝合线2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孔4,绕设一圈成线圈6后从所述第二线孔5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一线孔4。第二缝合线3穿设于所述第二线孔5,绕设一圈成线圈6后从所述第一线孔4穿出,最后穿回所述第二线孔5。第一缝合线2和第二缝合线3的端部进行编织连接。钛板一端牵引线将带板的缝合线圈连同韧带移植物拉入骨隧道,并从另一端拉出,调整钛板的位置使其紧贴于骨皮质表面,拉扯缝合线的两端调整线圈的大小,最后剪断收紧缝合线,实现皮质悬吊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交叉韧带修复结构中,所述缝合线为两根,两根所述缝合线穿设的所述线孔不同,绕设成线圈6后的两根所述缝合线的端部连接。通过两根缝合线绕设成线圈6后,可以对线圈6的长度进行调整,避免手术中由于钻孔和移植物长度的问题影响带袢钛板的固定效果,具有成本低和安全性更高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