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可变钻头及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128发布日期:2019-03-30 09:2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直径可变钻头及电钻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钻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径可变钻头及电钻。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十字韧带撕裂后,进行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时,需要在胫骨上钻一条隧道,然后在股骨上钻一个半封闭的隧道,然后将韧带移植物固定在连通的隧道内,移植物本身分为三个部分,头部、中部和尾部,头部由带线袢板固定,而带线部位的直径较小,中部和尾部的直径相对较大。甚至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移植物的半径也有很大不同。现有技术的钻头都是直径固定的钻头,手术时,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合适直径的钻头,上述操作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给病人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径可变钻头及电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钻头的直径不可变,因而在钻不同的孔径时,需要不断地更换钻头,延长手术时间,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径可变钻头,包括:内钻头以及外钻头;其中,所述外钻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钻齿,所述内钻头的同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钻齿;所述外钻头开设有通道,且所述通道贯穿于所述外钻头的两端;所述内钻头设置在所述通道内,且所述内钻头能够沿着所述通道移动;所述通道的侧壁上沿所述外钻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通道的侧壁上沿垂直于所述钻头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第二滑道以及限位槽;所述第二滑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道的端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滑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滑道相对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第一钻齿以及所述第二钻齿设置;所述内钻头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滑道以及所述第二滑道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直径可变钻头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嵌设在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所述限位槽以及所述卡合部的数量均相同,且相一一对应;其中所述卡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合部沿着所述内钻头的周向均匀排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直径可变钻头包括多个紧固件,多个所述紧固件均穿设在所述外钻头上,且多个所述紧固件沿着所述外钻头的周向均匀排布;多个所述紧固件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内钻头的外侧壁相抵,用于对所述内钻头限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外钻头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流道以及第一喷口,且所述第一喷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钻头上开设有第二流道以及第二喷口,且所述第二喷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钻头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外钻头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钻,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直径可变钻头,因而,具有该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直流无刷电机、传动机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其中,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组结构,且所述齿轮组的末级齿轮的中心设置有输出轴;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均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基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基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基座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一握持棒,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口,所述第一握持棒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二基座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二握持棒,所述第二基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条形口,所述外壳的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条形口,所述握持棒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口以及所述第三条形口并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二基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

所述电钻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内钻头的第一限位凸起相适配;所述第二基座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外钻头的第二限位凸起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直径可变钻头,包括内钻头以及外钻头,其中,外钻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钻齿,内钻头的同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钻齿,外钻头开设有通道,且通道贯穿于外钻头的两端,内钻头设置在通道内,且内钻头能够沿着通道移动,通道的侧壁上沿外钻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道,通道的侧壁上沿垂直于钻头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第二滑道以及限位槽;第二滑道的一端与第一滑道的端部相连通,第二滑道的另一端限位槽相连通,且第二滑道相对第一滑槽远离第一钻齿以及第二钻齿设置,内钻头上设置有卡合部,因而当内钻头沿着外钻头的通道移动时,卡合部能够分别沿着第一滑道以及第二滑道滑动。

本直径可变钻头使用前,内钻头的卡合部位于限位槽内,且此时内钻头的钻头端隐藏在外钻头内,当本直径可变钻头使用时,可先使用外钻头的钻齿钻出较大尺寸的孔,当钻孔完毕后,可沿着第二滑道远离限位槽的方向旋转内钻头,使得内钻头的卡合部脱离限位槽,并沿着第二滑道滑动,并最终落入至第一滑道内,可知,此时解除了外钻头对内钻头的限位,可朝向外钻头的钻齿端推动内钻头,与此同时,内钻头的卡合部可沿着第一滑道滑动,并使得内钻头的钻齿端完全外露于外钻头,并达到合适的位置,此时可利用内钻头钻出小孔径的孔;当由内钻头钻完小孔后,可朝向远离外钻头的钻齿端拉动内钻头,与此同时,内钻头的卡合部沿着相反方向在第一滑道内滑动,当到达第一滑道的端部时,再沿着朝向限位槽的方向旋转内钻头,使得内钻头的卡合部沿着第二滑动滑动,并在第二滑道的末尾端落入限位槽内,此时,卡合部被限制在限位槽内,从而使得内钻头相对外钻头不动,且此时内钻头的钻齿端也隐藏在了外钻头内,此时,可启用外钻头钻取大孔,当然,再重复上述相反过程即可切换成内钻头。可见,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打大孔、小孔、或者交替排布的大小孔,更加灵活多变,操作简单。

本申请的直径可变钻头集成有内钻头和外钻头,通过卡合部在限位槽内,能够实现内钻头稳定地隐藏在外钻头的内部,使得外钻头单独工作,通过卡合部脱离限位槽,并在第二滑道以及第一滑道内运动,实现内钻头伸出外钻头,单独钻取小孔,从而可实现钻取不同的孔径,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在将本直径可变钻头从电钻上拆卸下来,更换不同的钻头以打出不同的孔径。

本申请提供的电钻,包括上述所述的直径可变钻头,因而,通过朝向直径可变钻头的一端移动第一基座或者第二基座,当利用第一握持棒移动第一基座时,第一基座最终与直径可变钻头的外钻头相配合,且此时第二基座与内钻头相分离,进而可单独启动外钻头工作;当利用第二握持棒移动第二基座时,第二基座最终与直径可变钻头的内钻头相配合,且使得第一基座与外钻头相分离,进而可单独启动内钻头工作。可见,操作简单方便,且无需将钻头拔下来进行更换,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径可变钻头的内钻头未伸出外钻头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2在b-b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径可变钻头的内钻头未伸出外钻头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c-c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径可变钻头的内钻头伸出外钻头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在d-d截面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钻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直径可变钻头,11-外钻头,111-通道,112-第一滑道,113-第二滑道,114-限位槽,115-第一喷口,116-第一限位凸起,117-第一钻齿,12-内钻头,121-卡合部,122-第二喷口,123-第二钻齿,124-第二限位凸起,2-第一基座,21-第一握持棒,3-第二基座,31-第二握持棒,4-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直径可变钻头1及电钻。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径可变钻头1,包括:内钻头12以及外钻头11;其中,外钻头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钻齿117,内钻头12的同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钻齿123;外钻头11开设有通道111,且通道111贯穿于外钻头11的两端;内钻头12设置在通道111内,且内钻头12能够沿着通道111移动;通道111的侧壁上沿外钻头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道112,通道111的侧壁上沿垂直于钻头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第二滑道113以及限位槽114;第二滑道113的一端与第一滑道112的端部相连通,第二滑道113的另一端与限位槽114相连通,且第二滑道113相对第一滑槽远离第一钻齿117以及第二钻齿123设置;内钻头12上设置有卡合部121,卡合部121能够分别沿着第一滑道112以及第二滑道113滑动。

本申请提供的直径可变钻头1,使用前,内钻头12的卡合部121位于限位槽114内,且此时内钻头12的钻头端隐藏在外钻头11内,当本直径可变钻头使用时,可先使用外钻头11的钻齿钻出较大尺寸的孔,当钻孔完毕后,可沿着第二滑道113远离限位槽114的方向旋转内钻头12,使得内钻头12的卡合部121脱离限位槽114,并沿着第二滑道113滑动,并最终落入至第一滑道112内,可知,此时解除了外钻头11对内钻头12的限位,可朝向外钻头11的钻齿端推动内钻头12,与此同时,内钻头12的卡合部121可沿着第一滑道112滑动,并使得内钻头12的钻齿端完全外露于外钻头11,并达到合适的位置,此时可利用内钻头12钻出小孔径的孔;当由内钻头12钻完小孔后,可朝向远离外钻头11的钻齿端拉动内钻头12,与此同时,内钻头12的卡合部121沿着相反方向在第一滑道112内滑动,当到达第一滑道112的端部时,再沿着朝向限位槽114的方向旋转内钻头12,使得内钻头12的卡合部121沿着第二滑动滑动,并在第二滑道113的末尾端落入限位槽114内,此时,卡合部121被限制在限位槽114内,从而使得内钻头12相对外钻头11不动,且此时内钻头12的钻齿端也隐藏在了外钻头11内,此时,可启用外钻头11钻取大孔,当然,再重复上述相反过程即可切换成内钻头12。可见,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打大孔、小孔、或者交替排布的大小孔,更加灵活多变,操作简单。

本申请的直径可变钻头集成有内钻头12和外钻头11,通过卡合部121在限位槽114内,能够实现内钻头12稳定地隐藏在外钻头11的内部,使得外钻头11单独工作,通过卡合部121脱离限位槽114,并在第二滑道113以及第一滑道112内运动,实现内钻头12伸出外钻头11,单独钻取小孔,从而可实现钻取不同的孔径,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在将本直径可变钻头1从电钻上拆卸下来,更换不同的钻头以打出不同的孔径。

其中,可选地,内钻头12以及外钻头11均呈圆柱状结构,内钻头12以及外钻头11的形状规则,便于第一滑道112、第二滑道113以及限位槽114的加工制造,当然,不仅限于此。

其中,可选地,第一钻齿117的数量以及第二钻齿123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钻齿117设置在外钻头11的头部,且多个第二钻齿123设置在内钻头12的头部等,当然,不仅限于以上位置。

其中,可选地,卡合部为凸出于内钻头侧壁面的结构,卡合部包括一体式的球体和连接柱,其中连接柱与内钻头可采用焊接等方式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直径可变钻头1还包括弹簧,弹簧嵌设在限位槽114的侧壁上。(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当卡合部121沿着第二滑道113进入到限位槽114内时,卡合部121被限制在限位槽114内,且弹簧被卡合部121压缩,此时内钻头12被隐藏固定在外钻头11内,当沿着远离限位槽114的方向旋拧内钻头12时,内钻头12预带动其上的卡合部121脱离限位槽114,且此时弹簧也对卡合部121存在一个朝向限位槽114外部的推力,使得卡合部121能够快速脱离限位槽114及进入第二滑道113内,节省了操作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滑道112、第二滑道113、限位槽114以及卡合部121的数量均相同,且相一一对应;其中卡合部12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卡合部121沿着外钻头11的周向均匀排布。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对应的将第一滑道112、第二滑道113、限位槽114以及卡合部121设置为一组,本直径可变钻头包括以上多组,其中每组的卡合部121均能对应地卡设在每组的限位槽114内,从而使得内钻头12更稳定地固定在外钻头11的内部。当然,不仅限于图中的数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直径可变钻头1包括多个紧固件,多个紧固件均穿设在外钻头11上,且多个紧固件沿着外钻头11的周向均匀排布;多个紧固件的一端能够与内钻头12的外侧壁相抵,用于对内钻头12限位。(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紧固件的一端抵住内钻头12,使得内钻头12与外钻头11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对内钻头12进行限位,防止其沿着外钻头11的通道111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外钻头11的侧壁上开设有顺次相连通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一喷口115。

在该实施例中,在外钻头11工作时,还可通过第一流道输送水,并通过第一喷口115喷出,用于将钻孔时产生的费屑直接冲刷走,同时又能对钻头进行降温,防止摩擦发热引燃钻屑。其中,可选地,第一喷口115贯穿于外钻头11设置有第一钻齿117的侧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内钻头12上开设有顺次相连通的第二流道以及第二喷口122。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钻头12工作时,还可通过第二流道输送水,并通过第二喷口122喷出,用于将钻孔时产生的费屑直接冲刷走,同时又能对钻头进行降温,防止摩擦发热引燃钻屑。其中,第二喷头贯穿于内钻头12设置有第二钻齿123的侧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钻头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16;外钻头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24。

在该实施例中,当内钻头12与电钻的机身安装时,第一限位凸起116起到限位的作用,加固内钻头12与机身的连接;当外钻头11与电钻的机身安装时,第二限位凸起124起到限位的作用,加固外钻头11与机身的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钻,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直径可变钻头1,因而,具有该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电钻还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直流无刷电机、传动机构、第一基座2和第二基座3;其中,直流无刷电机用于驱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为齿轮组结构,且齿轮组的末级齿轮的中心设置有输出轴4;第一基座2以及第二基座3均可拆卸地套设在输出轴4上,第一基座2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二基座3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一基座2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一握持棒21,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口,第一握持棒的一端穿过第一条形口位于外壳的外部;第二基座3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二握持棒31,第二基座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条形口,外壳的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条形口,握持棒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口以及第三条形口并位于外壳的外部;第二基座3开设有第二安装槽。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握持棒21通过朝向直径可变钻头1的一端移动第一基座或者第二基座,当移动第一基座时,第一基座最终与直径可变钻头1的外钻头11相配合,且此时第二基座与内钻头相分离,进而可单独启动外钻头11工作;当利用第二握持棒31移动第二基座时,第二基座最终与直径可变钻头1的内钻头12相配合,进而可启动内钻头12工作。可见,操作简单方便,且无需将钻头拔下来进行更换,节省了时间。

其中,可选地,传动机构为现有电钻技术中的传动机构,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4,第一限位槽114与内钻头12的第一限位凸起116相适配;第二安装槽的侧壁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4,第二限位槽114与外钻头11的第二限位凸起124相适配。(图中未示出第一限位槽114以及第二限位槽114)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基座2与外钻头11配合时,第一限位凸起116能够落入第一限位槽114内,使得外钻头11不容易与第一基座2脱落。当第二基座3与内钻头12配合时,第二限位凸起124能够落入第二限位槽114内,使得内钻头12不容易与第二基座3脱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