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注射训练装置的注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025发布日期:2019-08-16 22:2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注射训练装置的注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注射训练装置的注射组件。



背景技术:

给药的最常见方式是通过注射,例如静脉、皮下或肌肉注射,包含药物的注射器被用于注射,其通常由受训过的医护人员来执行。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定期注射药物,病人或其他个体最好能使用注射器来自我注射或给其他个体注射,目前已研制出用于自动注射的装置以允许患者自行注射。

如专利号为201380059486.X(公告号为CN104781869B)的发明专利公开的《自动注射训练设备》所示,该自动注射训练设备的阻尼器单元(即注射组件)包括阻尼器壳体和布置在所述阻尼器壳体内的活塞组件,其中,所述阻尼器壳体在进行注射模拟时相对于所述活塞组件在近侧方向上滑动。由文中可知,活塞与阻尼器壳体过盈配合,阻尼器壳体的运行速度通过活塞与阻尼器壳体之间的摩擦力来控制,如此会造成如下缺陷:1、运行速度不稳定、难以控制,且很难做到匀速;2、活塞长时间摩擦后易于磨损,寿命短,且更难控制阻尼器壳体的运行速度;3、阻尼器单元复位时受到的阻力与注射时的阻力相同,复位不够轻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模拟注射速度稳定且匀速、复位轻松的用于自动注射训练装置的注射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自动注射训练装置的注射组件,包括填充有阻尼介质的管体、设于管体内并上端延伸出管体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设有调节开关以及驱动管体相对活塞杆移动的驱动件,所述调节开关包括设于管体内的支架和调节阀,支架固定在活塞杆上,所述支架与管体的接触面处具有间隙,在管体移动的状态下,所述调节阀在管体的摩擦力和阻尼介质的推动作用下移动而遮蔽或打开前述间隙。

所述调节开关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均设有供阻尼介质流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下支架的外壁上设有凹槽以形成所述间隙,所述调节阀位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为能够调节注射组件的运行速度,所述下支架的下端向下延伸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套设有能相对安装轴周向转动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上端面与下支架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因针对不同的药剂量,需要不同的注射时间,在调节件相对安装轴转动不同角度的状态下,第二通孔与下支架上的第一通孔的重合面积不同。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完全重合时,管体处于快速运行状态;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部分重合时,管体处于中速运行状态;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完全错位时,管体处于慢速运行状态。

为防止调节件相对于安装轴产生轴向移动,从而使调节件的工作失效,所述安装轴上沿周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固定件,该固定件抵接在调节件的下端面。

为便于将活塞杆装配于管体内,所述管体内还设有海绵,海绵能够储存部分阻尼介质,为装配活塞杆提供空间。

为便于将调节开关等部件装入管体内,所述管体包括筒体和盖设于筒体上的筒盖,筒盖的下部插装入管体内并与管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筒盖的下部构成插装部,插装部内设有用于对活塞杆进行密封和导向的密封导向件,密封导向件能够保证管体只能相对活塞杆产生轴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注射组件的管体内设置调节开关,当调节阀遮蔽支架和管体之间的间隙时,在驱动件阻力值作用下,管体运行速度能够匀速且每次运行的速度稳定性、一致性好,易于控制;当调节阀打开支架和管体之间的间隙时,注射组件能够轻松复位;2、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和管体之间并不是过盈配合,故不会造成部件的磨损,不仅延长注射组件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其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去掉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取下帽体并将注射器按压在皮肤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扎针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即图1中去掉壳体和帽体后);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3的扎针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图3的注射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图10为图5中的注射组件的剖视图(带有击发件);

图11为图7中的注射组件的剖视图(带有击发件);

图12为图9中的注射组件的剖视图(带有击发件);

图13为图10中去掉击发件后的注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3的活动套下移复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去掉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4中的去掉下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的去掉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4中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4中的第二发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4中的上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4中的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4中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8为图7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优选实施例的注射组件适用于做种结构的自动注射训练装置,为便于理解本优选实施例的注射组件,本实施例结合应用有该注射组件的其中一种自动注射训练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28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注射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和盖设于壳体1下端的帽体62,该壳体1呈笔杆的形状,体积小便于使用,在壳体1内设有固定架3、套在固定架3上能上下移动的活动套4、位于固定架3内的注射组件2、能推动注射组件2下移完成扎针动作的致动组件、使活动套4始终具有向下移动趋势的弹性件61、以及设于帽体62内的能够推动注射组件2向上移动复位的推杆63。

推杆63设置于帽体62内不仅不会丢失,并且帽体62能避免壳体1内进入灰尘等杂质,保证注射装置的工作性能。

如图10~15所示,注射组件2包括管体21、设于管体21内并上端延伸出管体21的活塞杆22、驱动件23和调节开关,管体21包括筒体213和盖设于筒体213上的筒盖214,筒盖214的下部插装入管体21内并与管体21之间设有密封圈215,以保证整个管体21内环境的密封性。管体21分体式设计的好处在于:便于将活塞杆22、驱动件23和调节开关装入管体21内。

筒盖214的下部构成插装部,插装部内设有用于对活塞杆22进行密封和导向的密封导向件29,密封导向件29上设有与活塞杆22相适配供活塞杆22穿设的穿孔,如此使活塞杆22和管体21之间在相对轴向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密封导向件29的下部还设有密封套291,密封套291将密封导向件29限位在筒盖214内,防止密封导向件29相对筒盖214产生位移。

管体21内填充有阻尼介质200,阻尼介质200可以为气体或液体,比如空气或油脂。管体21内设有位于所述支架24上方的海绵26,海绵26通过海绵固定架261相对管体21固定设置,即固定架261紧配在管体21。因当管体21内灌满油时,管体21内部没有多余空间,此时将活塞杆22装配入管体21内比较困难,海绵26的设置可以缓存部分油,从而为活塞杆22的装配提供一定的空间。

调节开关包括设于管体21内的支架24和调节阀25,支架24固定在活塞杆22上,支架24包括上支架242、下支架243以及连接上支架242和下支架243的连接件244,调节阀25位于上支架242和下支架243之间,上支架242和下支架243上均设有供阻尼介质200流过的第一通孔245,且下支架243与管体21的接触面处具有间隙241,该间隙241由设于下支架243侧壁上的凹槽形成。

下支架243的下端向下延伸有安装轴246,安装轴246上套设有能相对安装轴246周向转动的调节件20,调节件20的上端面与下支架243的下端面相贴合,调节件20上设有与第一通孔245对应的第二通孔201。在调节件20相对安装轴246转动不同角度的状态下,第二通孔201与下支架243上的第一通孔245的重合面积不同。当第二通孔201与第一通孔245完全重合时,管体21处于快速运行状态;当第二通孔201与第一通孔245部分重合时,管体21处于中速运行状态;当第二通孔201与第一通孔245完全错位时,管体21处于慢速运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调节件20需在装配注射组件2时,就将第二通孔201与第一通孔245的重合面积设置好。

安装轴246上还设置有固定件27,安装轴246上沿周向开设有凹槽2461,固定件27嵌设于该凹槽2461内。固定件27的上端面与调节件20的下端面相贴合,以对调节件20进行轴向限位。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7为结构简单的C形挡圈,并且C形挡圈易于装拆于凹槽2461上。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3为设于管体21内的压簧,压簧上端抵靠在支架24上,下端抵靠管体21的底壁。

另外,管体21的下部套设有活塞28,以模仿真实使用的注射器,且活塞28也具有装饰作用。

注射组件2的工作过程将在下文中结合其他结构说明。

如图4~9、18所示,活动套4的下端能延伸出壳体1与皮肤接触,且活动套4在受到皮肤的按压后,能相对固定架3向上移动。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动套4包括上活动套41和下活动套42,下活动套42的上部设有扣脚421,上活动套41的下部设有卡槽411,通过扣脚421与卡槽411的卡扣配合实现上活动套41和下活动套42的连接。

上活动套41设于固定架3上,且固定架3的上部延伸出上活动套41。上活动套41上套设有一弹性件61,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61为压缩了的扭簧,扭簧的上端抵靠固定架3,下端抵靠上活动套41,使活动套41始终具有下移的趋势。另外,固定架3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滑槽34,下活动套42部分置入滑槽34内,滑槽34对活动套4的运行轨迹进行导向,使活动套4只能相对固定架3上下移动,而不能周向转动。当活动套4受到肌肤按压向上移动时,弹性件61被压缩,当活动套4与皮肤脱离接触后,弹性件61的压缩力被释放而驱动活动套4向下移动。

此外,卡槽411的周向长度大于扣脚421的周向长度,以使上活动套41能相对下活动套42转动一定的角度。当扣脚421与卡槽411的其中一侧壁相抵时,上活动套41即转动至极限状态,而不能继续同方向转动,故卡槽411和扣脚421构成了限制上活动套41转动角度的转角限位结构。

如图18、22所示,固定架3定位在壳体1内,它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凸台31,上活动套41的内壁上设有能与第二凸台31相抵的第一凸台412,第一凸台412和第二凸台31构成限制活动套4相对固定架3轴向向上移动的轴向限位机构。当上活动套41转动至极限状态时,第二凸台31抵在第一凸台412的上端面,此时,上活动套41被轴向限位不能轴向向上移动,实现了注射完成后活动套4复位自锁功能,以保护针头。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由上固定架35、下固定架37以及直径较大的中固定架36组成,上固定架35和下固定架37通过中固定架36相连接,中固定架36的作用在于:便于固定架3的装配,并填充壳体1内的空间,使壳体1内的各部件不至于晃动。

其中致动组件包括击发件51和锁紧件52,前述锁紧件52安装在上述中固定架36内,并套在注射组件2的管体21上。本实施例中,击发件51为弹簧,弹簧上端与固定架3的内侧壁相抵,下端与第一发声件7相抵,该第一发声件7与活塞杆22的上端固定相连(第一发声件7见下文)。

注射组件2与锁紧件52通过锁定组件锁定配合,活动套4和锁紧件52之间匹配设置有能使锁定组件解除锁定的解锁组件,在锁定组件解锁的状态下,第一发声件7在击发件51的作用下相对固定架3向下移动,并同时推动注射组件2向下移动。

具体结构如下:锁定组件包括设于筒体213的外壁上的卡抵部211和设于锁紧件52内壁上的抵接部521,卡抵部211能抵在抵接部521上,即,模拟组件2因被锁紧件52抵挡而不能轴向下移。

解锁组件包括设于锁紧件52外壁上的锁紧销522和设于下活动套42上的推动部422,本实施例中,推动部422为自下而上倾斜形成的用于挤压锁紧销522顺时针转动(从图6中俯视)的挤压面,且该挤压面向远离锁紧销522的方向倾斜。在活动套4上移的过程中,推动部422推动锁紧销522,从而使锁紧件52顺时针绕自身轴线旋转转动,随着锁紧件52的转动,卡抵部211和抵接部521脱离接触,即抵接部521对卡抵部211的限位解除,第一发声件7和注射组件2在击发件5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

另外,锁紧件52外套设有使锁紧件52逆时针(从图6中俯视)转动复位的第一扭簧523,第一扭簧523的一端固定设于锁紧件52上,另一端固定设于固定架3上。如图18、19所示,所述第一发声件7为固定设于活塞杆22上端的金属块,在第一发声件7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凸块71,固定架3上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条形槽32,所述第一凸块71能沿条形槽32上下移动,并在第一凸块71与条形槽32的底壁相抵时二者撞击会发出声音,此时表示扎针动作完成。

如图10~12所示,当第一发声件7与条形槽32相抵时,由于条形槽32的限位作用,第一条形槽32和活塞杆22不再向下移动;而注射组件2的管体21受到驱动件23的驱动继续向下移动;在管体2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支架24不会随之向下移动,而调节阀25受到油的推动力和管体21的摩擦力作用,向下移动至下支架243的上端面,并遮蔽下支架243与管体21之间的间隙241,如此在驱动件23作用力下,下支架243上的具有定量阻尼介质200流量功能的第一通孔245实现管体21的移动速度匀速、稳定且受控制;即在驱动件23阻力值作用下,管体21运行速度能够匀速且每次运行的速度稳定性、一致性好,易于控制。另外,管体21内的海绵固定架261、密封导向件29也随管体21向下移动,以完成下述的注射动作。

如图18、21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射器还包括用于表示注射完成的第二发声件8,所述第二发声件8设于固定架3内,并套在注射组件2的管体21上,在第二发声件8上套设有第二扭簧81,第二扭簧81的下端固定于第二发声件8上,上端固定于固定架3上。该第二发声件8在第二扭簧81作用下具有绕自身轴线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从图18中俯视),且第二发声件8和注射组件2之间设有限制第二发声件8发生旋转的旋转限位结构。如图15、19、21所示,本实施例中,管体21的外壁上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条形凸筋212,第二发声件8上的内壁上设有供条形凸筋212置入的限位槽83,条形凸筋212和限位槽83构成旋转限位结构,且条形凸筋212和限位槽83的配合保证了管体21只能轴向移动。

第二发声件8上设有第二凸块82,固定架3上沿周向设有凹槽33,在旋转限位结构解锁的状态下,第二凸块82在第二扭簧81的作用下旋转至与凹槽33的侧壁相抵且二者撞击发出声音。

另外,第二发声件8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斜面84,用来与上述管体21上的卡抵部211相配合,以在注射组件2上移时,帮助第二发声件8复位。

第二发声件8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在旋转限位结构解锁的状态下(即管体21向下移动直至条形凸筋212从限位槽83内脱出),第二发声件8旋转以使第二凸块82转动至与凹槽33的侧壁相抵、且第二凸块82和凹槽33撞击发出声音,表示注射完成。

本实施例的注射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3、6、7所示,扎针过程:将活动套4的下端抵在皮肤上并按压,活动套4沿着固定架3上移,推动部422推动锁紧件52上的锁紧销522,迫使锁紧件52顺时针(从图6中俯视)旋转,使管体21上的卡抵部211偏离锁紧件52上的抵接部521;此时,在击发件51的作用下,第一发声件7和注射组件2快速下移,第一发声件7的第一凸块71撞击固定架3上的条形槽32的底壁,发出第一次撞击声,表示完成扎针动作;

如图8、9所示,注射过程:在上述第一次撞击声发生后,由于第一发声件7的第一凸块71与固定架3上条形槽32底壁相抵,第一发声件7和活塞杆22不能下移,但在管体21内驱动件23的作用下管体21将继续下移,因管体21摩擦力和阻尼介质200的推动作用,调节阀25随之下移并关闭下支架243与管体21之间的间隙241。随着管体21的下移,管体21上的条形凸筋212脱离第二发声件8上的限位槽83,第二发声件8在第二扭簧81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从图18中俯视),直至第二凸块82与固定架3上的凹槽33的侧壁相抵,发出第二次撞击声音,表明注射完成。

复位过程:

如图16、17所示,在上述注射完成后,松开活动套4,使其与皮肤脱离接触,活动套4在弹性件61的作用下沿着固定架3下移,并且该弹性件61还具有扭簧的作用以使上活动套41相对于原始状态顺时针转动一角度(从图17中俯视),此时上活动套41上的第一凸台412抵在固定架3的第二凸台31下端面。换言之,若此时向上施力推动活动套4,因第一凸台412与第二凸台31相抵,活动套4无法上移,若为真实注射的注射装置,该结构使针仍隐藏在活动套4的下端内,避免扎伤用户;另外,锁紧件52也在第一扭簧523的作用下逆时针(从图17中俯视)转动复位;

随后用帽体62上的推杆63向上推动管体21,随着管体21的向上移动,调节阀25在管体21的摩擦力和阻尼介质200的推动下移动至上支架242的下端面处,从而使间隙241被打开,使间隙241上、下方腔内的阻尼介质200可以顺畅流动,如此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向上推动管体21,使注射组件2的复位容易;在管体21上移过程中,管体21上的卡抵部211与第二发声件8的导向斜面84相抵、以推动第二发声件8逆时针转动(从图5中俯视),直至管体21上的条形凸筋212进入第二发声件8上的限位槽83,继续向上推动管体21,至管体21的上端面与第一发声件7相抵,此时再向上推动管体21,第一发声件7的第一凸块71推动上活动套41的斜面部413,以使上活动套41向上移动并顺时针转动复位(从图5中俯视),从而使第一凸台412解除对第二凸台31的卡抵,活动套4又可以相对固定架3上下移动。此时,管体21上的卡抵部211抵接在锁紧件52的抵接部521上,注射器完全复位至原始状态如图1、2、4、5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