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铆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997发布日期:2019-08-21 00:05阅读:2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铆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铆钉。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用于骨折的连接、骨组织与软组织的连接一般采用钉、板系统来实施,使用不锈钢、可吸收材料等,制备成螺钉和接骨板进行连接。不锈钢材料制备的钉板多数需要再次取出,给病人造成新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可吸收固定螺钉用于人体骨组织创伤或者缺损的修复时,虽然解决了再次取出螺钉的问题,但是由于可吸收螺钉是依靠外螺纹的拉力实现在骨组织内的固定作用,因此在应用中,需要钻孔、攻丝、扭进螺钉等步骤,尤其是扭进螺钉的时候,是需要丝丝入扣的仔细操作,不仅过程繁琐,而且非常容易造成可吸收螺钉的断裂,无法与骨组织形成高度契合,同样存在再次手术取钉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植入,且可与骨组织高度契合的可吸收内固定铆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铆钉,包括聚乳酸铆钉圆头和聚乳酸铆钉圆杆,聚乳酸铆钉圆头固定在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顶端;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杆壁外表面为粗糙面,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杆壁上均匀开设有多条凹槽,多条所述凹槽均沿平行于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每条所述凹槽内均填充有骨组织融合体。

可选的,所述骨组织融合体为羟基磷灰石。

可选的,所述骨组织融合体为羟基磷灰石和磷酸钙的混合物。

可选的,所述聚乳酸铆钉圆头包括头部和倒锥体连接部,所述头部的纵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倒锥体连接部的大头端与所述头部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倒锥体连接部的小头端与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顶端连接;所述倒锥体连接部的侧壁为内凹圆弧状,所述倒锥体连接部用于实现所述头部与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平滑过渡连接。

可选的,所述粗糙面的粗糙度为2.5~3.5μm,所述粗糙面上分布有1~10μm的微孔。

可选的,所述粗糙面的粗糙度为2.5~3.5μm,所述粗糙面上分布有方格或线条。

可选的,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尾部为圆柱燕尾结构,所述圆柱燕尾结构包括三个倒立三角,三个所述倒立三角绕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且三个所述倒立三角的尖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可选的,所述聚乳酸铆钉圆头和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聚乳酸铆钉圆头内同轴开设有第一内通孔,所述聚乳酸铆钉圆杆内同轴开设有第二内通孔,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第二内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内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内通孔的轴线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通孔的直径为5~20mm,所述第二内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内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内固定铆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通过采用可吸收的聚乳酸材料,配合铆钉圆杆侧壁表面粗糙度的设置,可通过表面粗糙度的间距和微小峰谷使铆钉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更易于融化,并向四周分散,有利于提高可吸收铆钉与骨组织之间的契合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吸收内固定铆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聚乳酸铆钉圆头;2、头部;3、倒锥体连接部;4、聚乳酸铆钉圆杆;5、凹槽;6、粗糙面;7、倒立三角;8、第一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植入,且可与骨组织高度契合的可吸收内固定铆钉。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铆钉,包括聚乳酸铆钉圆头和聚乳酸铆钉圆杆,聚乳酸铆钉圆头固定在聚乳酸铆钉圆杆的顶端;聚乳酸铆钉圆杆的杆壁外表面为粗糙面,聚乳酸铆钉圆杆的杆壁上均匀开设有多条凹槽,多条凹槽均沿平行于聚乳酸铆钉圆杆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每条凹槽内均填充有骨组织融合体。

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内固定铆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通过采用可吸收的聚乳酸材料,配合铆钉圆杆侧壁表面粗糙度的设置,可通过表面粗糙度的间距和微小峰谷使铆钉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更易于融化,并向四周分散,有利于提高可吸收铆钉与骨组织之间的契合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吸收内固定铆钉,包括聚乳酸铆钉圆头1和聚乳酸铆钉圆杆4,聚乳酸铆钉圆头1固定在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顶端;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杆壁外表面为粗糙面6,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杆壁上均匀开设有多条凹槽5,多条凹槽5均沿平行于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每条凹槽5内均填充有骨组织融合体。

于本实施例中,骨组织融合体优选为羟基磷灰石或羟基磷灰石和磷酸钙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聚乳酸铆钉圆头1包括头部2和倒锥体连接部3,头部2的纵截面为椭圆形,头部2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平面,顶端和底端的两端分别通过圆弧连接,且圆弧的半径优选20~100mm,头部2的横截面为圆形,头部2横截面的直径优选为20~120mm;倒锥体连接部3的大头端与头部2的底端平面固定连接,倒锥体连接部3的小头端与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顶端连接;倒锥体连接部3的侧壁为内凹圆弧状,倒锥体连接部3用于实现头部2与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平滑过渡连接。利用倒锥体连接部3上大下小的结构特性,除了能够固定头部2,还在铆钉植入过程中起到支撑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粗糙面6的粗糙度为2.5~3.5μm,粗糙面6上分布有方格、线条或微孔中的一种,粗糙面6上分布微孔时,微孔的直径为优选1~10μm。通过粗糙面6上表面粗糙度的设置,利用粗糙面表面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使铆钉在使用过程中更易于融化,向四周分散,有利于提高铆钉与骨组织之间的契合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尾部为圆柱燕尾结构,圆柱燕尾结构包括三个倒立三角7,三个倒立三角7绕聚乳酸铆钉圆杆4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铆钉使用过程中更容易稳定,在铆钉植入过程中更能稳定立足于指定位置,提高铆钉的植入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聚乳酸铆钉圆头1和聚乳酸铆钉圆杆4一体成型,铆钉的整体高度优选为50~180mm。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聚乳酸铆钉圆头1内同轴开设有第一内通孔8,聚乳酸铆钉圆杆4内同轴开设有第二内通孔,第一内通孔8与第二内通孔连通,且第一内通孔8的轴线和第二内通孔的轴线重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内通孔8的直径优选为5~20mm,第二内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一内通孔8的直径。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内固定铆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通过采用可吸收的聚乳酸材料,配合铆钉圆杆侧壁表面粗糙度的设置,可通过表面粗糙度的间距和微小峰谷使铆钉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更易于融化,并向四周分散,有利于提高可吸收铆钉与骨组织之间的契合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凹槽内并不限于填充羟基磷灰石或羟基磷灰石和磷酸钙的混合物,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中粗糙面的粗糙度、微孔的孔径、第一内通孔的直径、头部横截面的直径以及头部纵截面中两端圆弧的尺寸,均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内固定铆钉并不限于采用聚乳酸,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