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993发布日期:2019-08-21 00:0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架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医疗用牵引架。



背景技术:

人体的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牵引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配合牵引架辅助牵引术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牵引效果,帮助医护人员施救,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3609556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牵引架,包括牵引架主体和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牵引架主体的两侧的主支臂相连接。

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牵引架无法针对患者下肢进行诱导性牵引,对患者牵引部位进行稳固也不适合不同体长患者,同时在牵引完胫骨和腓骨部位后,股骨和髌骨的位置由于患者腿部合并,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牵引。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结合课本和实习中的知识,设计了一款医疗用牵引架,具有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稳固且能够快速拆除,帮助医护人员平稳实施手术,同时更方便适用于不同体长的患者,而且不影响髌骨和腓骨之间独立手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医疗用牵引架,具有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稳固且能够快速拆除,帮助医护人员平稳实施手术,同时更方便适用于不同体长的患者,而且不影响髌骨和腓骨之间独立手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医疗用牵引架,包括躺床本体、牵引组件、曲轨滑槽组件和滑台,其特征在于:躺床本体由ABS板、升降柱、双叉承重柱和卡板构成,且升降柱顶端与ABS板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升降柱底端贯穿设置于双叉承重柱顶部的中心位置,并与双叉承重柱通过设置于该双叉承重柱侧面的紧固栓旋入连接;ABS板的一侧设有嵌入导向槽,卡板焊接于双叉承重柱之间,卡板侧面嵌入固定有螺纹套,螺纹套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与螺纹套之间旋进配合。

牵引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托板,托板的底部设有一对立柱,立柱顶端与托板通过螺栓连接,立柱底端安装有第一滚轮;托板的侧面连接有拉簧,拉簧一端焊接有卡片,卡片嵌入设置于导向槽中,并与导向槽保持相对滑动。

曲轨滑槽组件包括第一曲轨、第二曲轨和加强固定条,且第一曲轨与第二曲轨的端部通过加强固定条固定连接;第一曲轨和第二曲轨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滚轮嵌入设置于第一滑槽中并与第一滑槽保持滚动配合;滑台的表面开设有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第一曲轨和第二曲轨底部安装有与第二滑槽位置对应的第二滚轮,且第二滚轮与第二滑槽保持滚动配合。

进一步的,ABS板和托板的表面通过胶剂粘贴有海绵垫,通过设置的海绵垫能够提高对患者平躺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托板的侧面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有绑带,绑带的宽度较大不会压迫患者,同时托板和绑带之间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患者下肢,帮助医护人员平稳实施牵引术。

进一步的,螺杆的一端设有卡合盘,且卡合盘与第二曲轨通过螺丝连接,螺杆另一端连接有摇把,通过设置的摇把用于摇动螺杆,由于摇动螺杆一端与卡合盘的活动点连接,卡合盘的定点与第二曲轨连接,利用螺杆带动第二曲轨进行运动,同时第二滚轮在第二滑槽内滚动,使整个曲轨滑槽组件运动与滑台分开,此时的托板也与躺床本体分离,拉簧也处于拉伸状态,能够针对不同体型下肢的患者使用,同时有利于胫骨的来回牵引,提高牵引术的实施效率。

进一步的,导向槽一端设有取片孔,且取片孔与导向槽相通,且导向槽的直径略大于卡片的直径,通过设置的卡片在导向槽中活动使托板之间能够保持活动,当牵引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要将卡片移至导向槽一端靠顶部的取片孔中取出即可,使托板拆开,防止对患者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

进一步的,导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端部口均为封闭状,通过第一滑槽能够使立柱底端第一滚轮保持在第一滑槽内进行滑动,伴随托板呈交叉分离后患者腿部位置也稍稍分开,这时对患者髌骨部位进行手术,不会影响胫骨和腓骨的手术或者影响已经牵引完成的胫骨和腓骨,使下肢各部位的牵引术依次、连续完成,减少牵引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医疗用牵引架相比,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稳固且能够快速拆除,帮助医护人员平稳实施手术;更方便适用于不同体长的患者;不影响髌骨和腓骨之间独立手术。具体优点体现为:

优点1:ABS板和托板的表面通过胶剂粘贴有海绵垫,通过设置的海绵垫能够提高对患者平躺的舒适性;托板的侧面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有绑带,绑带的宽度较大不会压迫患者,同时托板和绑带之间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患者下肢,帮助医护人员平稳实施牵引术。

优点2:螺杆的一端设有卡合盘,且卡合盘与第二曲轨通过螺丝连接,螺杆另一端连接有摇把,通过设置的摇把用于摇动螺杆,由于摇动螺杆一端与卡合盘的活动点连接,卡合盘的定点与第二曲轨连接,利用螺杆带动第二曲轨进行运动,同时第二滚轮在第二滑槽内滚动,使整个曲轨滑槽组件运动与滑台分开,此时的托板也与躺床本体分离,拉簧也处于拉伸状态,能够针对不同体型下肢的患者使用,同时有利于胫骨的来回牵引,提高牵引术的实施效率。

优点3:导向槽一端设有取片孔,且取片孔与导向槽相通,且导向槽的直径略大于卡片的直径,通过设置的卡片在导向槽中活动使托板之间能够保持活动,当牵引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要将卡片移至导向槽一端靠顶部的取片孔中取出即可,使托板拆开,防止对患者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

优点4:导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端部口均为封闭状,通过第一滑槽能够使立柱底端第一滚轮保持在第一滑槽内进行滑动,伴随托板呈交叉分离后患者腿部位置也稍稍分开,这时对患者髌骨部位进行手术,不会影响胫骨和腓骨的手术或者影响已经牵引完成的胫骨和腓骨,使下肢各部位的牵引术依次、连续完成,减少牵引术时间。

优点5:本医疗用牵引架为纯机械结构,无需使用外接电源,在紧急无电情况下也可以快速调节使用,可以在骨科科室或者外科科室中大量普及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疗用牵引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医疗用牵引架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医疗用牵引架的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序号:躺床本体10、ABS板11、海绵垫111、导向槽112、取片孔113、升降柱12、紧固栓121、双叉承重柱13、卡板14、螺杆141、螺纹套142、摇把143、牵引组件20、托板21、拉簧211、卡片212、绑带213、立柱22、第一滚轮221、曲轨滑槽组件30、第一曲轨31、第一滑槽311、第二曲轨32、卡合盘321、加强固定条33、滑台40、第二滑槽41和第二滚轮4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医疗用牵引架,如图1-图3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躺床本体10、牵引组件20、曲轨滑槽组件30和滑台40,躺床本体10由ABS板11、升降柱12、双叉承重柱13和卡板14构成,且升降柱12顶端与ABS板11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升降柱12底端贯穿设置于双叉承重柱13顶部的中心位置,并与双叉承重柱13通过设置于该双叉承重柱13侧面的紧固栓121旋入连接;ABS板11的一侧设有嵌入导向槽112,卡板14焊接于双叉承重柱13之间,卡板14侧面嵌入固定有螺纹套142,螺纹套14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螺杆141,且螺杆141与螺纹套142之间旋进配合。

牵引组件20包括对称设置的托板21,托板21的底部设有一对立柱22,立柱22顶端与托板21通过螺栓连接,立柱22底端安装有第一滚轮221;托板21的侧面连接有拉簧211,拉簧211一端焊接有卡片212,卡片212嵌入设置于导向槽112中,并与导向槽112保持相对滑动。

曲轨滑槽组件30包括第一曲轨31、第二曲轨32和加强固定条33,且第一曲轨31与第二曲轨32的端部通过加强固定条33固定连接;第一曲轨31和第二曲轨32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11,第一滚轮221嵌入设置于第一滑槽311中并与第一滑槽311保持滚动配合;滑台40的表面开设有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二滑槽41,第一曲轨31和第二曲轨32底部安装有与第二滑槽41位置对应的第二滚轮411,且第二滚轮411与第二滑槽41保持滚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ABS板11和托板21的表面通过胶剂粘贴有海绵垫111,通过设置的海绵垫111能够提高对患者平躺的舒适性;托板21的侧面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有绑带213,绑带213的宽度较大不会压迫患者,同时托板21和绑带213之间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患者下肢,帮助医护人员平稳实施牵引术;螺杆141的一端设有卡合盘321,且卡合盘321与第二曲轨32通过螺丝连接,螺杆141另一端连接有摇把143,通过设置的摇把143用于摇动螺杆141,由于摇动螺杆141一端与卡合盘321的活动点连接,卡合盘321的定点与第二曲轨32连接,利用螺杆141带动第二曲轨32进行运动,同时第二滚轮411在第二滑槽41内滚动,使整个曲轨滑槽组件30运动与滑台40分开,此时的托板21也与躺床本体10分离,拉簧211也处于拉伸状态,能够针对不同体型下肢的患者使用,同时有利于胫骨的来回牵引,提高牵引术的实施效率;导向槽112一端设有取片孔113,且取片孔113与导向槽112相通,且导向槽的直径略大于卡片的直径212,通过设置的卡片212在导向槽112中活动使托板21之间能够保持活动,当牵引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要将卡片212移至导向槽112一端靠顶部的取片孔113中取出即可,使托板21拆开,防止对患者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导向槽112、第一滑槽311和第二滑槽41的端部口均为封闭状,通过第一滑槽311能够使立柱22底端第一滚轮221保持在第一滑槽311内进行滑动,伴随托板21呈交叉分离后患者腿部位置也稍稍分开,这时对患者髌骨部位进行手术,不会影响胫骨和腓骨的手术或者影响已经牵引完成的胫骨和腓骨,使下肢各部位的牵引术依次、连续完成,减少牵引术时间。

该种医疗用牵引架的工作原理:首先让患者平躺在躺床本体10上,随后通过绑带213将患者下肢固定于托板21上方,如果患者下肢较长,则通过螺杆141带动第二曲轨32进行运动,第二滚轮411在第二滑槽41内滚动,使托板21也与躺床本体10分离,起到延长托板21长度的目的,医护人员进行完脚部和小腿部牵引后,由于腿部并列,不方便对大腿和髌骨位置进行操作,此时将推动立柱22使第一滚轮221保持在第一滑槽311内进行滑动,伴随托板21呈交叉分离后患者腿部位置也稍稍分开,这时对患者髌骨部位进行手术,不会影响已经牵引完成的胫骨和腓骨,当患者出现不适,将卡片212移至导向槽112一端靠顶部的取片孔113中取出即可,使托板21拆开解开绑带213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医疗用牵引架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稳固且能够快速拆除,帮助医护人员平稳实施手术,同时更方便适用于不同体长的患者,而且不影响髌骨和腓骨之间独立手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