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1441发布日期:2020-05-26 17:5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灌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灌装机在食品包装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无菌灌装机内部的无菌空气管路和无菌水管路在生产完毕后都需要做杀菌处理,一般的方式通常是通入洁净蒸汽进行杀菌处理。如图1所示,无菌灌装机的管路中接入有蒸汽管路,用于杀菌。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蒸汽杀菌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末端温度,需要保持在121℃以上才能起到杀菌作用,如果杀菌温度无法保证,杀菌效果也就无法保证。然而,盖槽无菌水喷嘴、盖槽分盖盘无菌空气喷嘴、无菌水洗瓶机瓶内冲洗喷嘴、瓶身冲洗喷嘴和瓶口冲洗喷嘴都分别多达几十甚至数百个,当利用蒸汽对其进行杀菌时,喷嘴位置的蒸汽末端温度往往难以一一监控,杀菌效果不理想。此外,蒸汽由于无法回收,消杀过程中损失的能耗也相当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包括无菌空气管路和无菌水管路,还设置有一消毒液调配系统,所述消毒液调配系统分别连接所述无菌空气管路和所述无菌水管路。

优选地,还设有消毒液回收装置,所述消毒液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无菌空气管路和无菌水管路的出口端。

优选地,所述消毒液回收装置包括消毒液回收罐和回收阀,所述消毒液回收罐通过所述回收阀与所述出口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消毒液回收装置的下游设置有回收过滤装置,所述回收过滤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消毒液调配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回收过滤装置包括回收泵和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分为第一过滤管路和第二过滤管路。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装置。

优选地,所述无菌空气管路和无菌水管路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管路排空阀,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管路排空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利用消毒液对管路进行杀菌,相对于传统的蒸汽杀菌,不需要监控喷嘴位置处的杀菌温度,使得杀菌效果良好。此外,还可以回收利用消毒液,节省了能耗、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菌空气管路;101、进气控制阀;11、盖槽分盖盘无菌空气喷嘴;2、无菌水管路;21、盖槽无菌水喷嘴;22、无菌水洗瓶机瓶内冲洗喷嘴;23、无菌水瓶身冲洗喷嘴;24、无菌水瓶口冲洗喷嘴;201、进水控制阀;3、消毒液管路;31、消毒液调配系统;301、第一进液控制阀;302、第二进液控制阀;41、消毒液回收罐;42、回收阀;5、回收过滤装置;51、回收泵;52、过滤装置;521、第一过滤装置;522、第二过滤装置;523、第一过滤器调节阀;524、第二过滤器调节阀;525、第三过滤器调节阀;526、第四过滤器调节阀;527、第一压力传感器;528、第二压力传感器;61、第一排空阀;62、第二排空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装机的管路杀菌系统,包括无菌空气管路1、无菌水管路2和消毒液管路3。无菌空气管路1与盖槽分盖盘无菌空气喷嘴11连接,在无菌空气管路1上设置有一进气控制阀101,控制无菌空气的通断。无菌空气用于对瓶盖进行吹干。无菌水管路2分别与盖槽无菌水喷嘴21、无菌水洗瓶机瓶内冲洗喷嘴22、无菌水瓶身冲洗喷嘴23和无菌水瓶口冲洗喷嘴24连接,无菌水管路2上设置有一进水控制阀201,控制无菌水的通断。无菌水通过各喷嘴对瓶身、瓶口和瓶内进行杀菌消毒。消毒液管路3分别通过第一进液控制阀301和第二进液控制阀302与无菌空气管路1和无菌水管路2连通。当完成洗瓶和洗盖后,进气控制阀101和进水控制阀201关闭,第一进液控制阀301和第二进液控制阀302开启,消毒液调配系统31向无菌空气管路1和无菌水管路中供给消毒液,对灌装机的管路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优选地,为了能够回收利用消毒液,减少能耗和节约成本,在无菌空气管路1和无菌水管路2的出口端处,连接有一消毒液回收装置。具体地,消毒液回收装置包括消毒液回收罐41和回收阀42(本实施例中为气动球阀)。当完成上述消杀后,消毒液可以通过回收阀42回收至消毒液回收罐41中。

为了进一步利用使用过的消毒液,在重复利用前,还需要对消毒液进行过滤处理。因此,在消毒液回收装置的下游,还设置有回收过滤装置5。回收过滤装置5包括回收泵51和过滤装置52。当灌装机需要使用消毒液时,开启回收泵51,从消毒液回收罐41中抽取消毒液,并经过过滤装置52过滤后,返回至消毒液调配系统3中待用。具体地,过滤装置52分为第一过滤管路和第二过滤管路。第一过滤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521,第一过滤装置521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调节阀523和第二过滤器调节阀524.第二过滤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522,第二过滤装置522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第三过滤器调节阀525和第四过滤器调节阀526。当过滤装置52工作时,只需开启其中一条过滤管路即可,另一路作为备用。优选地,在过滤装置52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压力传感器52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28。当监测到第一压力传感器52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28的压差变大时,则说明其中一路的过滤管路发生堵塞,此时需要更换或清洗过滤装置的滤芯。以正在使用的第一过滤管路为例,此时需要同时关闭第一过滤器调节阀和第二过滤器调节阀,打开第三过滤器调节阀和第四过滤器调节阀,将消毒液引导向第二过滤管路,同时对第一过滤管路的过滤装置进行更换或清洗。

此外,在无菌空气管路1和无菌水管路2的出口端处,设置有第一管路排空阀61。在过滤装置52的出口端处,设置有第二管路排空阀62。

下面再结合本实施例的管路杀菌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在灌装机的正常工作状态下,无菌空气管路1正常通入无菌空气,无菌水管路2正常通入无菌水,完成洗瓶步骤。当需要对灌装机的管路进行杀菌时,消毒液调配系统31开始工作,向无菌空气管路1和无菌水管路2通入消毒液,对管路的杀菌消毒。完成后,对无菌空气管路1和无菌水管路2中的消毒液进行回收,打开回收阀,将消毒液储存在消毒液回收罐41中。当需要使用消毒液时,则可以通过回收泵51将消毒液输送至过滤装置52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消毒液重新输送至消毒液调配系统31中再利用。生产结束后,打开第一管路排空阀和第二管路排空阀,排空管路内部的所有积液。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