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0274发布日期:2019-06-11 22:08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成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提高,身边患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刺,骨质增生,风湿病,关节炎,老寒腿等之类受凉的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祖国医学界称上述病症为“疑难杂症”,中医认为,上述病症与身体受到风、寒、湿的侵袭有关,通过中成药的消炎止疼,舒筋活血,软化骨刺和拔凉气可使症状减轻和治愈。

目前,临床上治疗上述疾病的手段是以西药、手术及中西药结合为主,采用手术治疗的危险大,手术预后不佳且容易复发;直接向疼痛处注射药物、做牵引、小针刀、针灸,按摩推拿等方式也仅能暂时解决疼痛,内服药物大多为含激素的止痛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对人体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反应;中成药大多起效缓慢,作用不持久,疗程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份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使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每副均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5~15份、川穹5~15份、桂皮5~15份、川乌5~15份、红花3~7份、白花丹3~7份、鸡血藤4~8份、苏木3~7份、白芥子6~10份、仙鹤草10~20份、防风8~16份、川牛膝4~8份、羌活2~4份、地枫皮6~10份、紫苏叶5~15份、雷公藤6~10份、草乌5~15份、续断2~6份、乳香2~4份、五加皮4~8份、槲寄生4~10份、油松节2~4份和茯苓10~20份。

对上述基础的技术方案进行优选,每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10份、川穹10份、桂皮10份、川乌10份、红花5份、白花丹5份、鸡血藤6份、苏木5份、白芥子8份、仙鹤草15份、防风12份、川牛膝6份、羌活3份、地枫皮8份、紫苏叶10份、雷公藤8份、草乌10份、续断4份、乳香3份、五加皮6份、槲寄生7份、油松节3份和茯苓15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每副药所述重量份的原料粉碎至细粉300~500目,再用酒尾勾兑成干糊状混合物;

(2)将步骤(1)所述的干糊状混合物均匀涂布在棉布上,然后敷在患处,持续15~20分钟,直至感觉患处皮肤有点烧灼感;

(3)顺时针调整步骤(2)敷在患处的棉布15~30°,持续敷15~20分钟,再重复上述调整棉布的步骤1~3次。

优选的方案,1个疗程包括12副所述中药配方,每天或隔天敷一次,持续1~2个疗程。

优选的方案,每晚在睡觉前敷用,敷完之后揭去棉布,再用温水轻轻擦一擦。

优选地,步骤(1)所述酒尾是高粱酒或大麦酒生产过程蒸馏完酒后得到的副产物,且酒精度数为10~15%vol。

优选地,所述酒尾是大麦酒生产过程蒸馏完酒后得到的副产物,且酒精度数为12%vol。

优选地,所述棉布的规格是15cm×25cm。

本发明同时保护上述中药配方在制备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川穹,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桂皮,甘、辛,大热。归心、脾、肝、肾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温经通脉。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胸胁剌痛,跌扑损伤,褡疡肿痛。

白花丹,性温,味辛、苦、涩。有毒。归经无。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心胃气痛,肝脾肿大,跌打扭伤,痈肿瘰疬,疥癣瘙痒。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肾经。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麻木瘫痰,虚虚萎黄。

苏木,甘、咸,平。归心、肝、脾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白芥子,辛,温。归肺经。温肺豁瘐刺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仙鹤草,苦、涩,平。归心、肝经。收敛止血,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痈肿疮毒,脱力劳伤。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瘆瘙痒,破饬风。

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地枫皮,黴辛、涩,温;有小毒。归膀胱、肾经。袪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劳伤腰痛。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雷公藤,味苦、辛,性凉,有大毒。归心经、肝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强筋骨、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草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续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槲寄生,苦;甘;性平。肝;肾经。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跌打伤痛。

油松节,苦、辛,温。入肝、肾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跌打伤痛。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酒尾,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白酒在蒸馏过程中,馏分的酒精度逐渐下降,酒精度在20%vol以下的馏分称为酒尾,约占全部馏分的1/4到1/3。酒尾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香味物质,包括高级醇、有机酸较多,还有些乳酸及其酯类,是优良的溶剂。

总观全方,首以当归补气补血,活血行气,气血得畅,软化骨刺;次以同量川穹、桂皮、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再同白花丹、鸡血藤、苏木、白芥子为伍舒筋活络,消肿止麻;仙鹤草、防风、川牛膝通节止痉;羌活、地枫皮、紫苏叶共助川穹、桂皮、川乌解表散寒,祛风除湿;雷公藤、草乌佐川穹、桂皮、川乌、白花丹、鸡血藤、苏木、白芥子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续断、五加皮、槲寄生续筋接骨;乳香、油松节共助续断、五加皮、槲寄生强筋壮骨;茯苓利水渗湿,调和诸药;酒尾初引血运,祛风除湿。

本发明配方以祛风湿、拔凉气为主旨,具有活血祛风、舒筋活络、软化骨刺和消炎止疼的功效,协同治疗因风、寒、湿的侵袭引起的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刺,骨质增生,风湿病,关节炎,老寒腿等疾病,疗效显著、复发率极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每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10份、川穹10份、桂皮10份、川乌10份、红花5份、白花丹5份、鸡血藤6份、苏木5份、白芥子8份、仙鹤草15份、防风12份、川牛膝6份、羌活3份、地枫皮8份、紫苏叶10份、雷公藤8份、草乌10份、续断4份、乳香3份、五加皮6份、槲寄生7份、油松节3份和茯苓15份。

上述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每副药所述重量份的原料粉碎至细粉400目,再用酒尾勾兑成干糊状混合物;所述酒尾是大麦酒生产过程蒸馏完酒后得到的副产物,且酒精度数为12%vol;

(2)将步骤(1)所述的干糊状混合物均匀涂布在棉布上,然后敷在患处,持续15~20分钟,直至感觉患处皮肤有点烧灼感;所述棉布的规格是15cm×

25cm;

(3)顺时针调整步骤(2)敷在患处的棉布20°,持续敷15分钟,再重复上述调整棉布的步骤2次。

1个疗程包括12副所述中药配方,每天敷一次,持续2个疗程。

每晚在睡觉前敷用,敷完之后揭去棉布,再用温水轻轻擦一擦。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每副均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15份、川穹15份、桂皮15份、川乌15份、红花7份、白花丹7份、鸡血藤8份、苏木7份、白芥子10份、仙鹤草20份、防风16份、川牛膝8份、羌活4份、地枫皮10份、紫苏叶15份、雷公藤10份、草乌15份、续断6份、乳香4份、五加皮8份、槲寄生10份、油松节4份和茯苓20份。

上述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每副药所述重量份的原料粉碎至细粉500目,再用酒尾勾兑成干糊状混合物;所述酒尾是高粱酒生产过程蒸馏完酒后得到的副产物,且酒精度数为15%vol;

(2)将步骤(1)所述的干糊状混合物均匀涂布在棉布上,然后敷在患处,持续15~20分钟,直至感觉患处皮肤有点烧灼感;所述棉布的规格是15cm×25cm;

(3)顺时针调整步骤(2)敷在患处的棉布30°,持续敷20分钟,再重复上述调整棉布的步骤3次。

1个疗程包括12副所述中药配方,隔天敷一次,持续1个疗程。

每晚在睡觉前敷用,敷完之后揭去棉布,再用温水轻轻擦一擦。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每副均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5份、川穹5份、桂皮5份、川乌5份、红花3份、白花丹3份、鸡血藤4份、苏木3份、白芥子6份、仙鹤草10份、防风8份、川牛膝4份、羌活2份、地枫皮6份、紫苏叶5份、雷公藤6份、草乌5份、续断2份、乳香2份、五加皮4份、槲寄生4份、油松节2份和茯苓10份。

上述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每副药所述重量份的原料粉碎至细粉300目,再用酒尾勾兑成干糊状混合物;所述酒尾是高粱酒生产过程蒸馏完酒后得到的副产物,且酒精度数为10%vol。

(2)将步骤(1)所述的干糊状混合物均匀涂布在棉布上,然后敷在患处,持续15~20分钟,直至感觉患处皮肤有点烧灼感;所述棉布的规格是15cm×25cm;

(3)顺时针调整步骤(2)敷在患处的棉布15°,持续敷15分钟,再重复上述调整棉布的步骤1次。

1个疗程包括12副所述中药配方,每天敷一次,持续2个疗程。

每晚在睡觉前敷用,敷完之后揭去棉布,再用温水轻轻擦一擦。

毒理试验

对于骨病疼痛处连续敷压本发明配方制成的敷剂10天,每日2次,再通过检测患者血压、脉搏、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的临床症状来判断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每组50例共100例患者的收缩压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之间,脉搏为60~100次/分钟,血压和脉搏全部都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的临床症状。这说明本发明的配方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进而上述对于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应用例

将本发明实施例1~3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敷剂对不同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刺,骨质增生,风湿病,关节炎,老寒腿的患者采用随机测试,经过200例疗效验证,结果显示:按照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配方,对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刺,骨质增生,风湿病,关节炎,老寒腿等的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无损伤、痛苦小、治愈率高、见效快,治疗彻底基本无复发。以下通过运用本发明实施例1~3治疗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病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实例:

病例1

张男士,49岁,颈椎病,脖子僵硬,间歇头晕,严重时呕吐,晚上睡觉得用一卷卫生纸放到脖子底下枕着,去了不山医院也做过针灸,按摩推拿等等,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药都是当时缓解,自从按照本发明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配方两个半疗程病情好转停药之后慢慢恢复正常,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没复发。

病例2

闫女士,50岁,腰间盘突出,腰疼,如果哈着要做点活就很难直起来,要么就是哈着腰还好受,晚上睡觉躺下时得慢慢有人给扶着才能躺下,早晨起床时,更是难抬身体也得靠别人给扶起来,还有睡眠不好,月经不调,自从按照本发明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配方三个疗程,病情痊愈而且睡眠也好了,月经也正常了。

病例3

张女士,28岁,腰间盘突出和颈椎病,自诉16岁就在服装厂打工造成这样的病,颈椎病带着头疼头晕,有时走路多了也不行眼也花了,如果颈椎受凉了还会呕吐,医生说腰椎第五至六节突出的厉害更是疼痛难忍,这两种病让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自从按照本发明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配方五个疗程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这两种病全部都好了,现在患者又能正常工作了。

病例4

汪女士,47岁,左肩疼痛月余,服过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无明显好转。2月后病情发展左肩活动受限,不能穿衣,上举和后伸困难。按照本发明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配方2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使用2个疗程,左肩活动恢复正常,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5

田女士,58岁,农民,患脚跟痛2年余,行走时脚跟不能着地,影响日常的生活,经常服用止痛药,经x线拍片检查,提示跟骨结节下角刺样骨质增生,本发明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配方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2个疗程后复查,症状消失,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跟踪验证的200例患者,男女患者平均,年龄在28~80岁,平均年龄54岁,医院确诊肩周炎或者颈椎病的患者占126例,自感有相关病症而没有就诊的占74例。疗效显著占198例,自感效果无效占2例。痊愈后停药2个月复发率为0。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优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饰、修改及替代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