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62682发布日期:2019-07-13 09:2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血管痉挛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产妇围生期的外周血管痉挛,子宫、胎盘缺血,可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产妇发生率更高,危及母婴生命。

当前血管痉挛的发生及解痉疗效判断常依靠眼科医生使用直接检眼镜床边会诊,通过判断伴行的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判定全身性外周血管痉挛是否存在。但因会诊的时效性和可及性往往无法有力保障,增加了产妇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实现眼后节图像采集和基于系统内部资料库的伴行眼底血管的直径自动测量,自动判断外周血管痉挛状态,实现血管痉挛图像信息的有效采集、存储、管理和初步筛查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眼部采集机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微处理器以及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信息录入单元、身体监测单元、采集提醒单元、移动通信单元,所述采集提醒单元与信息录入单元、身体监测单元相连接,所述移动通信单元与云服务器相连接;所述云服务器包括云处理器以及与云处理器相连接的云储存单元、云通信单元,所述云处理器还依次连接有图片处理单元、图片特征提取单元、图片对比单元;所述云储存单元连接有储存接口,所述云通信单元与移动通信单元相连接;所述眼部采集机构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相配合,包括前置镜支架、前置镜圈、前置镜,所述前置镜支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固定件,该固定件将前置镜支架与移动终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移动终端的闪光灯配合装配,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配合装配;所述前置镜设置于第三安装孔内,并与前置镜圈配合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置镜支架呈l型结构,包括呈直角连接的横向安装板与纵向安装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横向安装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板开设于纵向安装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定位部、紧固部,所诉定位部与移动终端的耳机孔相匹配,紧固部将定位部与前置镜支架相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眼部采集机构设置于移动终端上,并与摄像头、闪光灯相配合;

(2)所述信息录入单元用以录入个人的基本健康信息,所述身体监测单元监测个人的实时健康信息;

(3)根据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向微处理器发送健康检查请求,提醒用户在眼部采集机构的辅助下通过摄像头拍摄实时眼部图片;

(4)所述移动通信单元将实时眼部图片、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

(5)所述云通信单元用以接收移动终端拍摄的实时眼部图片,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

(6)所述云储存单元用以存储实时眼部图片,同步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普通眼部病变图片,所述储存接口用以更新普通眼部病变图片;

(7)所述图片处理单元用于将眼部图片数据经过压缩后储存,并将眼部图片进行区域检测、方向图和频率估计、图像增强、图像二值化和细化;

(8)所述图片特征提取单元在步骤(7)中处理后的眼部图片中提取图片信息;

(9)所述图片对比单元用于计算步骤(8)的特征提取结果与普通眼部病变图片进行相似度判断,确定发病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现眼后节图像采集和基于系统内部资料库的伴行眼底血管的直径自动测量,自动判断外周血管痉挛状态,实现血管痉挛图像信息的有效采集、存储、管理和初步筛查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便携式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中移动终端与眼部采集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眼部采集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包括移动终端1、云服务器2、眼部采集机构3,所述移动终端1包括微处理器11以及与微处理器11相连接的信息录入单元12、身体监测单元13、采集提醒单元14、移动通信单元15,所述采集提醒单元14与信息录入单元12、身体监测单元13相连接,所述移动通信单元15与云服务器2相连接;所述云服务器2包括云处理器21以及与云处理器21相连接的云储存单元22、云通信单元23,所述云处理器21还依次连接有图片处理单元24、图片特征提取单元25、图片对比单元26;所述云储存单元22连接有储存接口27,所述云通信单元23与移动通信单元15相连接;所述眼部采集机构3与移动终端1的摄像头16相配合,包括前置镜支架31、前置镜圈32、前置镜33,所述前置镜支架3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4、第二安装孔35、第三安装孔36;所述第一安装孔34内设置有固定件37,该固定件37将前置镜支架31与移动终端1装配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35与移动终端1的闪光灯17配合装配,所述第三安装孔36与移动终端1的摄像头16配合装配;所述前置镜33设置于第三安装孔36内,并与前置镜圈32配合装配。

具体的,所述前置镜支架31呈l型结构,包括呈直角连接的横向安装板311与纵向安装板312。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孔34开设于横向安装板311上。

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孔35、第三安装板开设于纵向安装板312上。

具体的,所述固定件37包括定位部371、紧固部372,所诉定位部371与移动终端1的耳机孔18相匹配,紧固部372将定位部371与前置镜支架31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将定位部371插入移动终端1的耳机孔18内,通过紧固部372将前置镜支架31装配在移动终端1上后,前置镜33可以与移动终端1的中心轴重叠;其中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为手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识别血管痉挛的便携式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眼部采集机构3设置于移动终端1上,并与摄像头16、闪光灯17相配合;

(2)所述信息录入单元12用以录入个人的基本健康信息,所述身体监测单元13监测个人的实时健康信息;

(3)根据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向微处理器11发送健康检查请求,提醒用户在眼部采集机构3的辅助下通过摄像头16拍摄实时眼部图片;

(4)所述移动通信单元15将实时眼部图片、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2;

(5)所述云通信单元23用以接收移动终端1拍摄的实时眼部图片,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

(6)所述云储存单元22用以存储实时眼部图片,同步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普通眼部病变图片,所述储存接口27用以更新普通眼部病变图片;

(7)所述图片处理单元24用于将眼部图片数据经过压缩后储存,并将眼部图片进行区域检测、方向图和频率估计、图像增强、图像二值化和细化;

(8)所述图片特征提取单元25在步骤(7)中处理后的眼部图片中提取图片信息;

(9)所述图片对比单元26用于计算步骤(8)的特征提取结果与普通眼部病变图片进行相似度判断,确定发病情况。

更为具体的,所述信息录入单元12录入个人的基本健康信息包含年龄、体重、过敏史等,而身体监测单元13用于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容易出现外周血管痉挛状态的实时健康信息,当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出现问题时,向微处理器11发送健康检查请求,然后摄像头16进行拍摄眼部图片,并通过移动通信单元15传输至云服务器2,云通信单元23接收移动通信单元15的数据,云储存单元22存储实时眼部图片,同步基本健康信息、实时健康信息,普通眼部病变图片;云处理器21将实时眼部图片与云储存单元22资料库内的普通眼部病变图片进行对比,即实现眼后节图像采集和基于系统内部资料库的伴行眼底血管的直径自动测量,自动判断外周血管痉挛状态,实现血管痉挛图像信息的有效采集、存储、管理和初步筛查的功能。

其中移动通信单元15、云通信单元23可采用有线通信连接,也可以采用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