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丹参中制备总丹参酮的工艺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7119发布日期:2019-07-31 09:31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丹参中一种从丹参中制备总丹参酮的工艺及其应用,其应用涉及医疗健康领域。



背景技术:

丹参是我国的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总丹参酮具有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扩张血管等作用。总丹参酮的提取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总丹参酮提取虽有大量文献报道,但总丹参酮的含量不高,通常在30%以下,达不到药典规定的药典要求有效物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的要求。如何才能够将提取物达到50%以上,是相关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开发研究的方向。

脑中风与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三大高危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十个因病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于脑中风。脑中风不但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愈后效果差而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研发脑中风的药物不仅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将体现极大的社会价值。脑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后者占中风发病率的85%。缺血性脑中风的最主要特征是由于动脉血管梗塞导致的大面积脑神经细胞损伤与死亡。脑中风的发病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在中风发生后,会启动一系列神经生化反应,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炎症反应发生,自由基引起细胞损伤,能量代谢紊乱及钙离子超载,引发细胞坏死与凋亡,产生功能障碍。目前,中风的药物研发主要集中于对抗急性期的病理损伤过程,试图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而提高患者的愈后疗效(2)。这些药物虽然在临床前药理实验中往往对中风早期的损伤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但经临床证实对中风后期的神经功能损伤的修复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至今为止尚未有一种药物作为针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实施神经损伤修复的典范写入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教科书中。由此可见,开发抗中风药物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在临床上,中药丹参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及中风类疾病的治疗。动物实验表明,丹参酮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发挥的。此外,丹参酮还具有抗高血压及抗癌作用。近期研究结果表明,丹参酮对啮齿类动物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炎症反应。本发明应用丹参酮制剂治疗脑中风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前并未见到应用丹参酮治疗脑中风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从丹参中萃取总丹参酮含量低,达不到国家药典规定的技术要求,我们一种从丹参中制备丹参酮的工艺,丹参酮含量达到60%以上。对脑卒中动物模型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从丹参中制备总丹参酮的工艺,其采用以下步骤:丹参去杂、粉碎或压片切断后,加入逆流萃取罐中,将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利用逆流萃取方式对丹参中的总丹参酮进行萃取,萃取罐中的压力为0.5~1.2mpa,萃取温度为:40~50℃,提取时间为1-3小时,得到丹参酮混合油;在蒸发罐中将提取的丹参酮混合油中的有机溶剂加热气化后,减压干燥,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非极性有机溶剂,包括石油醚、二甲醚或乙酸乙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二甲醚。

优选的,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总丹参酮时,丹参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4~6。更优选的,丹参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5。

优选的,反复进行多次萃取,将多次萃取的丹参酮液混合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所述萃取次数为1~4次。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从丹参中萃取的总丹参酮提取物在制备用于脑中风及其后遗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逆流提取工艺,确保各提取单元的物料与溶剂均保持了较大的有效成分浓度差,增加了提取推动力,加快了提取速率,节约溶剂用量50%以上,提取温度低,低温提取保证热不稳定性成分不分解,大幅度降低提取成本,提高了最终溶剂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使丹参酮含量达到60%以上,节约能耗约80%,此工艺最终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是药典常规提取法的2倍以上;采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减轻了后续分离、浓缩工序的工作量,不仅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耗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从丹参中制备的总丹参酮提取物,其采用以下步骤:丹参去杂、粉碎成粗粉,加入逆流萃取罐中,将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利用逆流萃取方式对丹参中的总丹参酮进行萃取,萃取罐中的压力为0.5~1.2mpa,萃取温度为:40~50℃,提取时间为1-3小时,得到丹参酮混合油;在蒸发罐中将提取的丹参酮混合油中的有机溶剂加热气化后,减压干燥,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醚。丹参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5。反复进行多次萃取,将多次萃取的丹参酮液混合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所述萃取次数为1~2次。

实施例2:

一种从丹参中制备的总丹参酮提取物,其采用以下步骤:丹参去杂、压片切断后,加入逆流萃取罐中,将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利用逆流萃取方式对丹参中的总丹参酮进行萃取,萃取罐中的压力为0.5~1.2mpa,萃取温度为:40~50℃,提取时间为1-3小时,得到丹参酮混合油;在蒸发罐中将提取的丹参酮混合油中的有机溶剂加热气化后,减压干燥,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所述有机溶剂为沸程为30-60℃的石油醚。丹参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4。反复进行多次萃取,将多次萃取的丹参酮液混合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所述萃取次数为1~2次。

实施例3:

一种从丹参中制备的总丹参酮提取物,其采用以下步骤制备而得:丹参去杂、粉碎成最粗粉后,加入逆流萃取罐中,将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利用逆流萃取方式对丹参中的总丹参酮进行萃取,萃取罐中的压力为0.5~1.2mpa,萃取温度为:40~50℃,提取时间为1-3小时,得到丹参酮混合油;在蒸发罐中将提取的丹参酮混合油中的有机溶剂加热气化后,减压干燥,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丹参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6。反复进行多次萃取,将多次萃取的丹参酮液混合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得到总丹参酮提取物;所述萃取次数为3~4次。

验证例:丹参酮对脑中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1)mcao/r损伤大鼠模型、药物处理及损伤评价。

建立缺血性脑中风的体内实验模型-mcao模型,阻塞时间为2小时,然后进行再灌注,根据不同实验需要,选取再灌注时间(即实验截止时间)。实验设立假手术组、模型动物分为药物溶解对照组、阳性药组(丁苯酞:恩必普)、药物根据文献报道剂量(biolpharmbull.2010;35(2):164-70)分为低、中、高剂量组(5mg/kg,10mg/kg,25mg/kg),共6组。造模当天在再灌注开始时给药,之后每天给药一次。神经损伤按照bederson评分法及文献报道的mnss评分(stroke.2001;32(11):2682-8)进行评定。

2)药物对mcao/r大鼠的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

morris水迷宫实验:mcao/r大鼠,再灌注10-14天、24-28天及80-84天时进行实验。各组大鼠每天训练2次,共训练5天,第1天训练时,经60秒未找到站台者,将其引领至站台,放置30s,引导其学习记忆。第2-5天重复如上操作,记录大鼠找到站台的确切时间和距离分别记为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并将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作业中第3-5天的平均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距离分别作为衡量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结果表明丹参酮三个剂量组均可以显著增加游泳距离。morris水迷宫实验证实丹参酮不同剂量给药可以显著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

3)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学观察。

mcao/r后第14天、第28天及84天时(即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结束时),将大鼠麻醉致死(n=5/组),经生理盐水与多聚甲醛灌流,取大鼠脑组织,经过10%、20%与30%蔗糖系列脱水后,用冰冻切片包埋剂oct包埋,进行冰冻切片。利用nissl染色测定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分析药物对中风后海马区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呈现皱缩,丹参酮不同剂量给药神经元回复完整。给药14天进行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学观察,可以看到中高剂量组丹参酮对中风后海马区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较优的例子,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