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7007发布日期:2019-11-05 22:32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成像调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也称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1H、11B、13C、170、19F、31P,在物理、化学、医疗、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是给病人检查身体的一种设备,但是现有的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移动不是很方便,在需要移动的时候,都是依靠使用者进行搬运的,既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力,在搬运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意外,从而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且现有的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不能够根据病人的身高来调账躺板主体的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移动不便,躺板主体不能调节高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上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前方转动连接有竖直方向的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有L形板,L形板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躺板主体,壳体的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下方设有多个锁止万向轮,第二固定板的左端固定有竖直方向的齿条,壳体左端开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转轴,转轴上设有可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轴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固定有位于其上端的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和支撑板之间设有多个成阵列分布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底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第一固定板后方的支撑柱,支撑柱通过第一弹簧与躺板主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躺板主体的上表面左侧设有前后方向的拱形外壳,拱形外壳的上方设有成像装置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螺杆上下两端分别经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块之间设有位于螺杆前方的导杆,螺杆上端贯穿固定块且同轴安装有第一带轮,第一固定板后侧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电机上端同轴设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经皮带与第一带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上表面设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下端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壳体的内部设有液压泵和液压油箱,液压油箱通过导油管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通过导油管与液压伸缩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惰轮,惰轮的右侧与齿条啮合,惰轮的左侧与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其下侧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滑槽底部经第二弹簧连接有可在滑槽内前后滑动的滑块,滑块自由端为半球形且可插入第二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液压泵伸出锁止万向轮和推杆,然后推动本装置移动,操作十分便捷,还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转动来控制躺板主体的升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便于移动,躺板主体高度可调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2支撑板、3第一固定板、4螺杆、5 L形板、6躺板主体、 7第二固定板、8锁止万向轮、9齿条、10第一凹槽、11转轴、12齿轮、13 连接杆、14推杆、15支撑柱、16第一弹簧、17固定块、18导杆、19第一带轮、20电机、21第二带轮、22液压伸缩杆、23液压泵、24液压油箱、25惰轮、26第二凹槽、27滑槽、28第二弹簧、29滑块、30拱形外壳、31成像装置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1,壳体1的上方设有支撑板2,壳体1和支撑板2之间设有多个成阵列分布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壳体1上,可以通过减震弹簧来提高本装置的减震能力,支撑板2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3的前方转动连接有竖直方向的螺杆4,螺杆4上螺纹连接有L形板5,L形板5的上方设有上下移动的躺板主体6,螺杆4上下两端分别经固定块17与第一固定板3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块17之间设有位于螺杆4前方的导杆18,且导杆18贯穿L形板5的下端,螺杆4上端贯穿固定块17且同轴安装有第一带轮19,第一固定板3后侧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20,电机20 为一个可正反方向均转动的电机,电机20上端同轴设有第二带轮21,第二带轮21经皮带与第一带轮19连接,可以通过控制电机20转动加上与之相配合的结构来控制躺板主体6的升降,支撑板2上设有位于第一固定板3后方的支撑柱15,支撑柱15通过第一弹簧16与躺板主体6固定连接,提高躺板主体6的稳定性,躺板主体6的上表面左侧设有前后方向的拱形外壳30,拱形外壳30的上方设有成像装置本体31;

壳体1的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固定板7,壳体1的内部上表面设有液压伸缩杆22,液压伸缩杆22的下端与第二固定板7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部设有液压泵23和液压油箱24,液压油箱24通过导油管与液压泵23连接,液压泵23通过导油管与液压伸缩杆22连接,第二固定板7的下方设有多个锁止万向轮8,方便医务工作人员在便捷地移动本装置,壳体左端开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一凹槽10,第一凹槽10内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转轴11,转轴11 上设有可与齿条9啮合的齿轮12,壳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惰轮25,惰轮25的右侧与齿条9啮合,惰轮25的左侧与齿轮12啮合,通过惰轮26 的转换,可以使齿条9向下运动时,齿轮12顺时针转动,转轴11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13,两个连接杆13之间固定有位于其上端的推杆14,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在通过控制液压泵23使锁止万向轮8伸出壳体1的同时伸出连接板13和推杆14,提高本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在不推动本装置移动时,第一凹槽10的设置可以使连接板13和推杆14缩回第一凹槽10,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两个所述连接杆13的外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其下侧的第二凹槽26,第一凹槽10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27,滑槽27底部经第二弹簧28连接有可在滑槽27内前后滑动的滑块29,滑块29自由端为半球形且可插入第二凹槽26内,可以在医务工作人员推动本装置时,减少本装置中所设机构的磨损,增加本装置的耐用性;

在使用时:当需要调整躺板主体6的高度时,启动电机20使电机20正方向转动,电机20正方向转动带动第二带轮21转动,第二带轮21转动带动第一带轮19转动,第一带轮19转动带动螺杆4转动,螺杆4转动带动L形板5转动且向上移动,而L形板5与导杆18滑动连接,所以L形板5只能向上移动,L形板5向上移动带动躺板主体6向上移动,从而调高躺板主体6的高度,当需要调低躺板主体6的高度时,按下控制开关上控制电机20的控制按钮使电机20反方向转动即可;

当需要移动本装置时,启动液压泵23使液压伸缩杆22伸缩,液压伸缩杆22伸缩带动第二固定板7向下移动,一方面使锁止万向轮8伸出壳体1,另一方面带动齿条9向下移动,齿条10向下移动带动惰轮25逆时针转动,惰轮25逆时针转动带动齿轮12顺时针转动,齿轮12顺时针转动带动连接杆 13和推杆14顺时针转动旋转出第一凹槽10,滑槽27中的滑块29在第二弹簧28的作用下,滑进第二凹槽26,保护齿轮12,然后医务工作人员就可以推动本装置移动了,而且由于有锁止万向轮8,推动本装置移动也比较便利,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按动控制开关上控制液压泵23的控制按钮使液压伸缩杆22反方向伸缩,使锁止万向轮8缩回壳体1,连接杆13和推杆14旋转回第一凹槽10,滑块30滑进滑槽27。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控制液压泵23伸出锁止万向轮8和推杆14,然后推动本装置移动,操作十分便捷,还可以通过控制电机20转动来控制躺板主体 6的升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便于移动,躺板主体6高度可调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