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手术患肢悬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1958发布日期:2019-11-29 17:0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手术患肢悬挂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外科手术康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外科手术患肢悬挂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病人在进行胸外科手术后,为病人的健肢和患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虽然对康复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很难长期坚持;病人自行长期坚持锻炼的方法是:按照医生的医嘱,长期坚持用患肢抓举沙袋,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此法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可自行长期坚持,但因为是用患肢自行锻炼,所以,往往患肢的手抓不住沙袋,患肢的胳膊也举不起沙袋,或上举不能到位,同时,不能用健肢协助锻炼,影响了患者自行康复锻炼的信心和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可自行进行康复锻炼,依靠健肢带动患肢活动,并且能够单独锻炼健肢,防止健肢和患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胸外科手术患肢悬挂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胸外科手术患肢悬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悬挂机构和负重机构,所述负重机构用于辅助健肢的锻炼;

所述底架包括主撑杆,所述主撑杆左右两侧设置侧撑杆,两侧所述侧撑杆均与所述主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主撑杆前端设置有踏板、后端设置有后撑杆;

所述主支撑杆上设置有倾斜的支撑杆a,所述支撑杆a靠近所述踏板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支撑杆a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杆底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杆a上,所述伸缩杆顶端设置有坐垫,所述支撑杆a侧面设置有靠背;

所述伸缩杆包括内套杆和外套杆,所述外套杆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撑杆上,另一端套接有所述内套杆,所述内套杆底端套接在所述外套杆内、顶端设置有所述坐垫,所述内套杆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定位孔a,所述外套杆上部开设有贯穿的定位孔a,穿过所述定位孔a和所述定位孔b设置有定位销。

所述悬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杆a顶部的u形支撑杆,所述u形支撑杆两端设置有u形架,两侧所述u形架中均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u形架中,两侧所述定滑轮上设置有拉绳a,所述拉绳a两端均竖直朝下并设置有连接螺柱,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辅助拉绳a;

所述定滑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拉绳a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所述辅助拉绳a一端设置有握把、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柱配合使用的螺纹筒。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

两侧所述侧撑杆上均设置有所述负重机构,所述负重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侧撑杆上的限位杆、设置在所述限位杆上的若干重块和活动杆,若干所述重块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一对限位孔,所述限位杆底端设置在所述侧撑杆上、顶端设置有固定块,若干所述重块依次叠加套接在所述限位杆上。

若干所述重块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的通孔a,所述重块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通孔a连通的方形槽,所述所述通孔a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之间,所述活动杆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固定块对应所述通孔a位置开设有通孔b,所述活动杆下端依次穿过所述重块的通孔并穿出底部的所述重块,所述活动杆固定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重块的通孔a中,所述活动杆顶端设置在最上方所述重块的上方,所述活动杆顶端设置有拉绳b,所述拉绳b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杆上,所述拉绳b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b并设置有连接螺柱;

所述活动杆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固定孔,若干所述固定孔等距设置,若干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方形槽对应设置,穿过所述方形槽和所述固定孔设置有限位销。

所述负重机构中重块重量均为0.5kg,采用轻质量重块,有助于患者锻炼。

所述拉绳a与所述拉绳b依靠辅助拉绳b连接,所述辅助拉绳b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柱配合使用的螺纹筒。

所述主撑杆与两侧所述侧撑杆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坐垫上设置有一对扶手。

使用时根据患者的需求将所述坐垫调节到适宜高度;

当患者需要锻炼患肢时,使用一组所述辅助拉绳a,调节所述辅助拉绳a长度,将一组所述辅助拉绳a一端的所述螺纹筒分别拧在所述拉绳a两端的所述连接螺柱上并拧紧,患者先将一侧所述拉绳a的所述握把拉低,使患者坐在所述坐垫时患肢一侧能够握住所述握把,然后患者将健肢抬高,握住另一侧所述握把,并拉动所述拉绳a和所述辅助拉绳a,依靠所述定滑轮,带动患肢抬高,患者多次使用健肢缓慢上下拉动所述拉绳a和所述辅助拉绳a,使患肢得到锻炼;

当患者需要锻炼健肢时,使用所述辅助拉绳a和所述辅助拉绳b,将所述辅助拉绳b的所述螺纹筒分别拧在与患肢同侧的所述拉绳a和所述拉绳b的连接螺柱上,调节所述辅助拉绳a长度,将所述辅助拉绳a一端的所述螺纹筒拧在与健肢用侧的所述拉绳a的所述连接螺柱上并拧紧,使患者坐在所述坐垫背部紧靠所述靠背,将患肢放在所述扶手上,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所述负重机构的重量,抬高健肢拉到所述握手,使健肢得到锻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患者可自行进行康复锻炼,依靠健肢带动患肢活动,并且能够单独锻炼健肢,防止健肢和患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省略负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省略负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炼患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拉绳a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炼健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拉绳b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架;101、主撑杆;102、后撑杆;103、侧撑杆;104、连接杆;105、踏板;106、伸缩杆;107、坐垫;108、扶手;109、靠背;110、支撑杆a;2、负重机构;201、重块;202、活动杆;203、拉绳b;204、连接螺柱;205、限位销;206、固定块;207、限位杆;208、通孔a;209、方形槽;210、限位孔;3、u形支撑杆;301、u形架;4、定滑轮;5、拉绳a;501、连接螺柱;6、辅助拉绳a;601、握把;602、螺纹筒;7、辅助拉绳b;701、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10,一种胸外科手术患肢悬挂支架,包括底架(1),设置在底架(1)上的悬挂机构和负重机构(2),负重机构(2)用于辅助健肢的锻炼;

底架(1)包括主撑杆,主撑杆左右两侧设置侧撑杆(103),两侧侧撑杆(103)均与主支撑杆平行设置,主撑杆前端设置有踏板(105)、后端设置有后撑杆(102);

主支撑杆上设置有倾斜的支撑杆a(110),支撑杆a(110)靠近踏板(105)一侧设置有伸缩杆(106),伸缩杆(106)与支撑杆a(110)平行设置,伸缩杆(106)底端设置在支撑杆a(110)上,伸缩杆(106)顶端设置有坐垫(107),支撑杆a(110)侧面设置有靠背(109);

伸缩杆(106)包括内套杆和外套杆,外套杆一端设置在主撑杆上,另一端套接有内套杆,内套杆底端套接在外套杆内、顶端设置有坐垫(107),内套杆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定位孔a,外套杆上部开设有贯穿的定位孔a,穿过定位孔a和定位孔b设置有定位销。

悬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杆a(110)顶部的u形支撑杆(3),u形支撑杆(3)两端设置有u形架(301),两侧u形架(301)中均设置有定滑轮(4),定滑轮(4)通过转轴设置在u形架(301)中,两侧定滑轮(4)上设置有拉绳a(5),拉绳a(5)两端均竖直朝下并设置有连接螺柱(501),悬挂机构还包括辅助拉绳a(6);

定滑轮(4)上设置有凹槽,拉绳a(5)设置在凹槽中;

辅助拉绳a(6)一端设置有握把(601)、另一端设置有与连接螺柱配合使用的螺纹筒(602)。

两侧侧撑杆(103)上均设置有负重机构(2),负重机构(2)包括一对设置在侧撑杆(103)上的限位杆(207)、设置在限位杆(207)上的若干重块(201)和活动杆(202),若干重块(201)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一对限位孔(210),限位杆(207)底端设置在侧撑杆(103)上、顶端设置有固定块(206),若干重块(201)依次叠加套接在限位杆(207)上。

若干重块(201)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的通孔a(208),重块(201)下端面开设有与通孔a(208)连通的方形槽(209),通孔a(208)设置在限位孔(210)之间,活动杆(202)设置在通孔中,固定块(206)对应通孔a(208)位置开设有通孔b,活动杆(202)下端依次穿过重块(201)的通孔并穿出底部的重块(201),活动杆(202)固定设置在最上方的重块(201)的通孔a(208)中,活动杆(202)顶端设置在最上方重块(201)的上方,活动杆(202)顶端设置有拉绳b(203),拉绳b(203)一端固定设置在活动杆(202)上,拉绳b(203)另一端穿过通孔b并设置有连接螺柱(204);

活动杆(202)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固定孔,若干固定孔等距设置,若干固定孔与方形槽(209)对应设置,穿过方形槽(209)和固定孔设置有限位销(205)。

负重机构(2)中重块(201)重量均为0.5kg,采用轻质量重块(201),有助于患者锻炼。

拉绳a(5)与拉绳b(203)依靠辅助拉绳b(7)连接,辅助拉绳b(7)两端均设置有与连接螺柱配合使用的螺纹筒(701)。

主撑杆与两侧侧撑杆(103)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104),坐垫(107)上设置有一对扶手(108)。

使用时根据患者的需求将坐垫(107)调节到适宜高度;

当患者需要锻炼患肢时,使用一组辅助拉绳a(6),调节辅助拉绳a(6)长度,将一组辅助拉绳a(6)一端的螺纹筒(602)分别拧在拉绳a(5)两端的连接螺柱(501)上并拧紧,患者先将一侧拉绳a(5)的握把(601)拉低,使患者坐在坐垫(107)时患肢一侧能够握住握把(601),然后患者将健肢抬高,握住另一侧握把(601),并拉动拉绳a(5)和辅助拉绳a(6),依靠定滑轮(4),带动患肢抬高,患者多次使用健肢缓慢上下拉动拉绳a(5)和辅助拉绳a(6),使患肢得到锻炼;

当患者需要锻炼健肢时,使用辅助拉绳a(6)和辅助拉绳b(7),将辅助拉绳b(7)的螺纹筒(701)分别拧在与患肢同侧的拉绳a(5)和拉绳b(203)的连接螺柱(204)上,调节辅助拉绳a(6)长度,将辅助拉绳a(6)一端的螺纹筒(602)拧在与健肢用侧的拉绳a(5)的连接螺柱(501)上并拧紧,使患者坐在坐垫(107)背部紧靠靠背(109),将患肢放在扶手(108)上,根据自身需要调节负重机构(2)的重量,抬高健肢拉到握手,使健肢得到锻炼。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