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7918发布日期:2020-06-05 19:4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护理床通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病人,尤其是高危病人上下床或转移时,存在较大的危险;

现有的护理用升降装置,通过在护理床的中部设置升降电机,能够进行改变护理床的高度,但是在升降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支撑点,容易产生晃动,使得升降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升降的稳定性,解决了在升降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用于护理床,护理床包括床身,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滑动槽;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上端在床身上滑动,下端与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与第一升降杆呈交叉布设,所述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接触处贯穿且固定有铰接柱,且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上端与床身铰接,下端在固定板上滑动;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咬接柱,所述咬接柱可沿滑动槽长度方向移动,且所述咬接柱的直径小于滑动槽的宽边尺寸;所述滑动槽的下部内壁呈等间距设置有咬合齿,所述咬合齿与咬接柱相互卡接,所述咬合齿至滑动槽上部内壁的距离大于咬接柱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咬接柱的下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咬合齿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凸块相互咬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呈“l型”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远离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卡接孔,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横截面呈“工字”结构,所述卡接柱与卡接孔相铰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该种护理用升降装置,咬合齿至滑动槽上部内壁的距离大于咬接柱的直径,能够使得咬接柱在咬合齿的上方沿着滑动槽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二升降杆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在调整到合适高度时,使咬接柱于咬合齿紧密贴合,通过咬合齿与咬接柱相互卡接,能够避免咬接柱移位,从而将第二升降杆固定,结构简单,便于量产,而且通过四组升降装置,解决了在升降过程中,容易造成护理床晃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升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图1a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咬接柱与咬合齿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升降杆;11、卡接柱;12、铰接柱;20、第二升降杆;21、咬接柱;211、凸块;30、固定板;31、卡接孔;32、滑动槽;33、咬合齿;331、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用于护理床,护理床包括床身40,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30,固定板30的正面开设有滑动槽32;第一升降杆10,第一升降杆10的上端在床身40上滑动,下端与固定板30铰接;第二升降杆20,第二升降杆20与第一升降杆10呈交叉布设,第一升降杆10与第二升降杆20接触处贯穿且固定有铰接柱12,且第二升降杆20的上端与床身40铰接,下端在固定板30上滑动;第二升降杆20的下端设置有咬接柱21,咬接柱21可沿滑动槽32长度方向移动,且咬接柱21的直径小于滑动槽32的宽边尺寸;滑动槽32的下部内壁呈等间距设置有咬合齿33,咬合齿33与咬接柱21相互卡接,咬合齿33至滑动槽32上部内壁的距离大于咬接柱21的直径。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用于护理床,咬合齿33至滑动槽32上部内壁的距离大于咬接柱21的直径,能够使得咬接柱21在咬合齿33的上方沿着滑动槽32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二升降杆2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在调整到合适高度时,使咬接柱21于咬合齿33紧密贴合,通过咬合齿33与咬接柱21相互卡接,能够避免咬接柱21移位,从而将第二升降杆20固定,结构简单,便于量产,通过四组升降装置,解决了在升降过程中,容易造成护理床晃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升降的稳定性,而且第一升降杆10由于上端与床身40滑动连接,下端与固定板30铰接,在调节咬接柱21竖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的过程中,使得第一升降杆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能够进行同步改变,提高了第二升降杆20移动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咬合齿33与咬接柱21的卡接效果,咬接柱21的下部设置有凸块211,咬合齿33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凹槽331,限位凹槽331与凸块211相互咬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凸块211与限位凹槽331配套咬合,有效的提高了咬合齿33与咬接柱21卡接稳定性,能够避免在移动升降装置过程中,由于震动而造成咬接柱21脱位的现象。

其中,如图1所示,固定板30呈“l型”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固定板30呈“l型”一体成型结构,使得固定板30在进行连接第一升降杆10和第二升降杆20的同时,能够与万向轮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板30上远离滑动槽32的一侧开设有卡接孔31,第一升降杆10的下端设置有卡接柱11,卡接柱11横截面呈“工字”结构,卡接柱11与卡接孔31相铰接。通过横截面呈“工字”结构的卡接柱11与卡孔31相铰接,使得第一升降杆10能够绕着卡接柱11的轴线进行转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由于咬合齿33至滑动槽32上部内壁的距离大于咬接柱21的直径,使咬接柱21在咬合齿33的上方沿着滑动槽32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二升降杆2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接着,在调整到合适高度时,使咬接柱21于咬合齿33紧密贴合,通过咬合齿33与咬接柱21相互卡接,能够避免咬接柱21移位,从而将第二升降杆20固定,而且第一升降杆10由于上端与床身40固定,下端与固定板30铰接,在调节咬接柱21竖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的过程中,使得第一升降杆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能够进行同步改变,提高了第二升降杆20移动的稳定性,紧接着,需要再次调节第二升降杆2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时,将咬接柱21远离咬合齿33,从而使得咬接柱21再次沿着滑动槽32长度方向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用于护理床,护理床包括床身(40),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包括

固定板(30),所述固定板(30)的正面开设有滑动槽(32);

第一升降杆(10),所述第一升降杆(10)的上端在床身(40)上滑动,下端与固定板(30)铰接;

第二升降杆(20),所述第二升降杆(20)与第一升降杆(10)呈交叉布设,所述第一升降杆(10)与第二升降杆(20)接触处贯穿且固定有铰接柱(12),且所述第二升降杆(20)的上端与床身(40)铰接,下端在固定板(30)上滑动;

所述第二升降杆(20)的下端设置有咬接柱(21),所述咬接柱(21)可沿滑动槽(32)长度方向移动,且所述咬接柱(21)的直径小于滑动槽(32)的宽边尺寸;

所述滑动槽(32)的下部内壁呈等间距设置有咬合齿(33),所述咬合齿(33)与咬接柱(21)相互卡接,所述咬合齿(33)至滑动槽(32)上部内壁的距离大于咬接柱(21)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接柱(21)的下部设置有凸块(211),所述咬合齿(33)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凹槽(331),所述限位凹槽(331)与凸块(211)相互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0)呈“l型”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0)上远离滑动槽(32)的一侧开设有卡接孔(31),所述第一升降杆(10)的下端设置有卡接柱(11),所述卡接柱(11)横截面呈“工字”结构,所述卡接柱(11)与卡接孔(31)相铰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理用升降装置,属于护理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护理床包括床身,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滑动槽;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的上端与床身固定,下端与固定板铰接;第二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与第一升降杆呈交叉布设,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接触处贯穿且固定有铰接柱,且第二升降杆的上端与床身固定,下端在固定板上滑动;第二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咬接柱,咬接柱可沿滑动槽长度方向移动,滑动槽的下部内壁呈等间距设置有咬合齿,咬合齿与咬接柱相互卡接,咬合齿至滑动槽上部内壁的距离大于咬接柱的直径。有效地提高了升降的便捷性,解决了升降装置升降过程复杂,不利于量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岭;黄金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书岭
技术研发日:2019.02.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