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肠胃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7840发布日期:2020-09-01 18:2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肠胃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肠胃导管。



背景技术:

在使用胃管时,通常需要先将内窥镜与胃管一同插入患者体内,导致插入时占用的体积较大。此外,检查完毕后,还需要将内窥镜拔出,患者需要再次承受痛苦。

因此,亟需一种减少插入时占用的体积,无须患者承受多次痛苦的肠胃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肠胃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肠胃导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管腔、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二管腔和所述第三管腔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腔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中心,所述第二管腔和所述第三管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腔的外围;

所述第一管腔包括光学纤维束,所述光学纤维束覆盖在所述第一管腔的内壁;

管头,所述管头设置在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管头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管腔连通;

管体还包括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管头与所述管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管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管腔连通;

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置在所述管体的近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腔和所述第三管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腔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腔为圆形管腔或弧形管腔;和/或

所述第三管腔为圆形管腔或弧形管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为复数个;和/或

所述第三通孔为复数个。

优选地,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四管腔,所述第四管腔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四管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腔的外围;

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设置在所述管头与所述管体的连接处,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管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三管腔和所述第四管腔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腔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第四管腔为圆形管腔或弧形管腔。

优选地,所述第四通孔为复数个。

优选地,所述管体还包括:

显影线,所述显影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包括:

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近端,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管腔连通;

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近端,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管腔连通;

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近端,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管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还包括:

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近端,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四管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肠胃导管,导管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内窥镜的第一管腔,减少插入导管时占用的体积;第一管腔内设置有光学纤维束,提高导管的亮度;导管包括用于输液的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能够同时或间隔通入不同的药液,避免出现药液交叉污染,提高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管体的近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管体的远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管体的近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管体的远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管体1;管头2;连接头3;第一管腔4;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光学纤维束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显影线14;第四管腔15;第四通孔16;第四接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肠胃导管,包括管体1、管头2和连接头3,管头2设置在管体1的远端,连接头3设置在管体1的近端,管头2与管体1一体成型,连接头3与管体1一体成型或连接头3与管体1卡接或螺纹连接。

管体1由医用软性透明材料制成,如医用硅胶。

如图2所示,管体1包括第一管腔4、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第一管腔4、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沿着管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其中,第一管腔4设置在管体1的中心,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设置在第一管腔4的外围。

进一步地,第一管腔4与管体1呈同心圆设置,第一管腔4的内部设置有一层环形的光学纤维束7,环形的光学纤维束7覆盖在第一管腔4的内壁,环形的光学纤维束7的空心部分为第一管腔4的通路。

进一步地,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管腔4的外围,即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管腔4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管腔4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为圆形管腔或弧形管腔。

如图3所示,管体1还包括第二通孔9和第三通孔10,第二通孔9和第三通孔10设置在管体1的远端,并位于管体1和管头2的连接处,第二通孔9与第二管腔5连通,第三通孔10与第三管腔6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通孔9的数量为复数个,第二通孔9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通孔10的数量为复数个,第三通孔10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

如图4所示,管头2包括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沿着管头2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一通孔8位于管头2的中心,第一通孔8与第一管腔4连通。

进一步地,管头2的半径大于或等于管体1的半径。优选的,管头2的半径大于管体1的半径。

进一步地,管头2为半球状或球状结构。

连接头3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设置在连接头3的近端,第一接口11与第一管腔4连通,第二接口12与第二管腔5连通,第三接口13与第三管腔6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接口11与连接头3垂直设置,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与连接头3以一定角度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和连接头3形成三叉戟形状。

进一步地,管体1上还设置有复数个显影线14,显影线14设置在管体1的外管壁,显影线14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在第一管腔4内放置内窥镜,并将第一接口11的近端与光源连接;将管头2伸入病患的胃部,通过显影线14可以快速定位管体1的位置;由于第一管腔4内设置有光学纤维束7,使得管体1的亮度充足,便于通过内窥镜观察胃部状况;将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分别连接不同的输液管,用于输送不同的药液,通过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可以同时输送或间隔输送不同的药液,防止第二管腔5和第三管腔6出现药液混合污染;利用设置在管体1远端的复数个第二通孔9和复数个第三通孔10,能够将药液快速在胃部进行扩散;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内窥镜撤出,仅保留肠胃导管继续使用。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新型肠胃导管的内部设置光学纤维束,能够将内窥镜设置在新型肠胃导管的中心,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占用的体积,仅需一次插入,减少患者痛苦;设置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能够同时或间隔通入不同的药液,避免出现药液交叉污染,提高治疗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一种新型肠胃导管,包括管体1、管头2和连接头3,管头2设置在管体1的远端,连接头3设置在管体1的近端,管头2与管体1一体成型,连接头3与管体1一体成型或连接头3与管体1卡接或螺纹连接。

管体1由医用软性透明材料制成,如医用硅胶。

如图6所示,管体1包括第一管腔4、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和第四管腔15,第一管腔4、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和第四管腔15沿着管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其中,第一管腔4设置在管体1的中心,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和第四管腔15设置在第一管腔4的外围。

进一步地,第一管腔4与管体1呈同心圆设置,第一管腔4的内部设置有一层环形的光学纤维束7,环形的光学纤维束7覆盖在第一管腔4的内壁,环形的光学纤维束7的空心部分为第一管腔4的通路。

进一步地,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和第四管腔15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管腔4的外围。

进一步地,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和第四管腔15为圆形管腔或弧形管腔。

如图7所示,管体1还包括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和第四通孔16,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和第四通孔16设置在管体1的远端,并位于管体1和管头2的连接处,第二通孔9与第二管腔5连通,第三通孔10与第三管腔6连通,第四通孔16与第四管腔15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通孔9的数量为复数个,第二通孔9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通孔10的数量为复数个,第三通孔10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四通孔16的数量为复数个,第三通孔10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呈间隔设置。

如图8所示,管头2包括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沿着管头2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一通孔8位于管头2的中心,第一通孔8与第一管腔4连通。

进一步地,管头2的半径大于或等于管体1的半径。优选的,管头2的半径大于管体1的半径。

进一步地,管头2为半球状或球状结构。

连接头3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和第四接口17,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和第四接口17设置在连接头3的近端,第一接口11与第一管腔4连通,第二接口12与第二管腔5连通,第三接口13与第三管腔6连通,第四接口17与第四管腔15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接口11与连接头3垂直设置,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和第四接口17与连接头3以一定角度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管体1上还设置有复数个显影线14,显影线14设置在管体1的外管壁,显影线14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在第一管腔4内放置内窥镜,并将第一接口11的近端与光源连接;将管头2伸入病患的胃部,通过显影线14可以快速定位管体1的位置;由于第一管腔4内设置有光学纤维束7,使得管体1的亮度充足,便于通过内窥镜观察胃部状况;将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和第四接口17分别连接不同的输液管,用于输送不同的药液,通过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和第四管腔15可以同时输送或间隔输送不同的药液,防止第二管腔5、第三管腔6和第四管腔17出现药液混合污染;利用设置在管体1远端的复数个第二通孔9、复数个第三通孔10和复数个第四通孔16,能够将药液快速在胃部进行扩散;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内窥镜撤出,仅保留肠胃导管继续使用。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管体包括三个用于输液的管腔,进一步地提高输液效率,扩大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