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突发疾病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9198发布日期:2020-06-20 17:4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突发疾病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生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生儿突发疾病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是出生28天内的婴儿,由于父母基因、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出现不吃奶的现象,甚至出现病症。生病后的新生儿被转移至监护室、保温箱,但当个别婴儿出现百日咳、麻疹等传染病时,若不及时进行隔离,将会传染给其他新生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突发疾病隔离装置,用于实现对突然疾病的新生儿的暂时隔离,以保护同病房的其他新生儿免受传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新生儿突发疾病隔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床体,在床体上设有指示灯和蜂鸣器,指示灯、蜂鸣器均与床体上的控制器信号连接;

隔离单元,它包括固定在床体顶部的固定隔离罩、滑动设置在固定隔离罩内侧的第一活动罩、滑动设置在第一活动罩内侧的第二活动罩、滑动设置在第二活动罩内侧的第三活动罩、驱动机构,固定隔离罩、第一活动罩、第二活动罩、第三活动罩两两之间接触密封,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第一活动罩从固定隔离罩内侧、第二活动罩从第一活动罩内侧、第三活动罩从第二活动罩内侧移出;

咳嗽检测仪,它设置在第三活动罩上,用于监测新生儿有无咳嗽现象,它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摄像头,它设置在第三活动罩上,用于定时采集新生儿图像,摄像头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在床体的顶部设有放置腔,新生儿位于放置腔内,且固定隔离罩位于放置腔一端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放置腔的前侧和后侧设有长槽,第一至第三活动罩的下部均置于长槽内。

进一步地,固定隔离罩整体呈长方体形,固定隔离罩的左端面和下表面均敞口,第一至第三活动罩均为倒置的“u”形结构。

进一步地,在第二、第三活动罩的上表面内设有滑槽,在第一、第二活动罩的内侧设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床体内的一对链轮、设置在两链轮之间的链条、固定在链条上且与第三活动罩底部固定连接的突起。

进一步地,在第三活动罩的底部设有滑条,滑条与突起固定连接,在长槽内设有与滑条对应的长条孔。

进一步地,在固定隔离罩的右内壁设有风嘴,风嘴通过风管与风机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新生儿突发疾病隔离装置,可以实现对新生儿的监控,一旦新生儿发生咳嗽现象,或长出麻疹,可以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与此同时,隔离单元将新生儿罩住,避免新生儿因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染其他新生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隔离单元的剖视图;

图4为隔离单元的左视图;

图5为隔离单元展开示意图;

图6为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将新生儿隔离后的示意图;

图8为新生儿有患病嫌疑后隔离单元内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中:1床体,11放置腔,12长槽,13长条孔,14放置槽,15指示灯,2固定隔离罩,21第一活动罩,22第二活动罩,23第三活动罩,24滑块,25滑槽,26滑条,3风嘴,31风管,4链轮,41链条,42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床体1、隔离单元和报警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床体1为本发明的主体部件,在床体的底部支腿,在支腿上还可以设置行走轮。在床体的顶部设有长方形的放置腔11,在放置腔内设有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软垫、隔尿垫、床单等,新生儿包裹后放置在放置腔内。在放置腔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长槽12,在长槽的底部设有长条孔13,长条孔的设置实现了床体内侧与床体外部的连通。在床体前侧的上表面内设有放置槽14,在放置槽内可以放置药瓶、奶瓶等。

在床体前侧的上表面内还设有指示灯15,当该床体上的新生儿有生病嫌疑时,指示灯亮,以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处理。在床体上还设有蜂鸣器,蜂鸣器发出报警,也对医护人员起到警示的作用。指示灯、蜂鸣器构成了报警单元。

在床体的上方设有隔离单元,通过隔离单元实现对具有患病嫌疑的新生儿隔离起来。如图3、图4所示,隔离单元包括固定隔离罩2、第一活动罩21、第二活动罩22、第三活动罩23、驱动机构,固定隔离罩2为长方体形结构,且固定隔离罩的左端面、下表面敞口,固定隔离罩的下表面与床体上表面接触固定。在固定隔离罩的内侧设有第一活动罩21,第一活动罩为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活动罩的外壁与固定隔离罩的内壁接触且密封,第一活动罩可以在固定隔离罩内左右移动。第一活动罩的下部置于长槽内,且第一活动罩与长槽内壁之间密封良好。在第一活动罩的内侧设有第二活动罩22,第二活动罩与第一活动罩的形状完全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活动罩的尺寸大于第二活动罩的尺寸。第二活动罩的外壁与第一活动罩的内壁接触且密封,在第二活动罩的内侧设有第三活动罩23,第三活动罩的形状与第二活动罩的形状完全相同,第二活动罩的尺寸大于第三活动罩。第三活动罩的外壁与第二活动罩的内壁接触且密封良好,在第二、第三活动罩的上表面内均设有滑槽25,在第一活动罩、第二活动罩的内侧均设有滑块24,第一活动罩上的滑块置于第二活动罩的滑槽内且两者滑动连接,第二活动罩上的滑块置于第三活动罩的滑槽内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如图5所示,当向左拉动第三活动罩时,第三活动罩相对第二活动罩向左移动,直至第二活动罩上的滑块与第三活动罩顶部滑槽的右侧面接触时,第三活动罩拉动第二活动罩一起向左移动。直至第一活动罩上的滑块与第二活动罩顶部滑槽的右侧面接触时,第二活动罩拉动第一活动罩一起向左移动,直至第三活动罩的左端面与长槽的左侧面接触。

如图6所示,为驱动第三活动罩的移动,在床体内设有驱动机构,如图6所示,驱动机构包括一对链轮4、设置在两链轮之间的链条41、固定在链条上的一对突起42,链轮转动安装在床体内,且其中一个链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第三活动罩的底部固定有滑条26,突起与滑条固定连接,这样当电机工作时,可以驱动链轮的转动,进而通过链条带动第三活动罩的左右移动。

在第三活动罩的内壁上设有咳嗽检测仪,用于监测该床体上的新生儿是否发生咳嗽现象。由于正常的新生儿不会有咳嗽现象,因此当新生儿咳嗽时,有可能患上百日咳疾病。咳嗽检测仪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与指示灯、蜂鸣器均连接,当咳嗽检测仪检测到新生儿发生咳嗽现象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向指示灯、蜂鸣器发送信号,使得指示灯亮闪,蜂鸣器报警。

在第三活动罩的内壁上还设有摄像头,用于监测该床体上的新生儿是否发生麻疹病症。摄像头可以对新生儿进行定时监控(如每隔5分钟),摄像头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前后比对,当检测到新生儿长麻疹时,控制器向指示灯、蜂鸣器发送信号,使得指示灯亮闪,蜂鸣器报警。

一旦通过摄像头和咳嗽检测仪发现新生儿具有患病嫌疑,报警单元工作,发出警报。与此同时,如图7所示,隔离单元动作展开,将具有患病嫌疑的新生儿罩起来,起到短暂的隔离作用。控制器与电机信号连接,以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

如图3、图4所示,在固定隔离罩的右内壁上设有风嘴3,风嘴通过风管31与风机连接,风机设置在床体上。风机与控制器之间也信号连接,一旦通过摄像头和咳嗽检测仪发现新生儿具有患病嫌疑时,隔离单元展开后,风机动作进而实现抽风动作,如图8所示,此时隔离单元内的空气会随风嘴抽走,进而避免具有患病嫌疑的新生儿周围的空气四处流动,对其他新生儿造成传染。进行短暂的隔离后,医护人员听到报警,应及时对新生儿进行诊断。若新生儿未患病,可以解除报警,将隔离单元缩回;若新生儿确实患病,可以将新生儿转移至隔离间进行隔离治疗。风机动作时,吸风动力不宜过大,以隔离单元内的气流缓缓进入风嘴即可,以避免两个以上新生儿同时患病时,气流流动过大,造成相互感染。风机上连接有伸入室外的输送管,风机吸入的空气经输送管排至室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