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85431发布日期:2020-06-12 16: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当前止咳平喘中药繁多,但多对症不对因,分类不明确,精准性差,还需要加用各种西药保驾。本验方于1975年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经改进收入内部选编,与2007制剂共用于临床30余年,对风热犯肺、风寒袭肺或痰湿蕴肺(含合并湿毒阻肺)即急慢性咽炎、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各类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各类肺炎引起的干咳、频咳、痉咳、喘憋,咽痛、痰壅、痰粘阻肺、久咳不愈,疗效卓著,即主要用于肺气壅实,可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以下成分,葶苈子45-80份、百部20-30份、射干20-30份、北豆根15-30份、板蓝根30-40份、柯子10-30g、瓜蒌20-30份、苦杏仁10-25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成分组成,葶苈子45-80份、百部20-30份、射干20-30份、北豆根15-30份、板蓝根30-40份、柯子10-30份、瓜蒌20-30份、苦杏仁10-25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成分制成,葶苈子45-80份、百部20-30份、射干20-30份、北豆根15-30份、板蓝根30-40份、柯子10-30份、瓜蒌20-30份、苦杏仁10-25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各组分配比优选为葶苈子45份、百部25份、射干25份、北豆根20份、板蓝根30份、柯子25份、瓜蒌25份、苦杏仁15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各组分配比优选为葶苈子50份、百部30份、射干30份、北豆根25份、板蓝根40份、柯子30份、瓜蒌20份、苦杏仁10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各组分配比优选为葶苈子60份、百部20份、射干20份、北豆根15份、板蓝根30份、柯子20份、瓜蒌20份、苦杏仁10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各组分配比优选为葶苈子80份、百部30份、射干20份、北豆根30份、板蓝根40份、柯子10份、瓜蒌20份、苦杏仁10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葶苈子50份、百部30份、射干30份、北豆根25份、板蓝根33份、柯子25份、瓜蒌30份、苦杏仁25份。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葶苈子45-80份、百部20-30份、射干20-30份、北豆根15-30份、板蓝根30-40份、柯子10-30g、瓜蒌20-30份、苦杏仁10-20份;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或获得。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水煎煮合的次数为3次。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水煎煮合的时间为第1次1小时,第2-3次1.5小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5-1.25。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合并煎液滤过后加入20-30%的蔗糖。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浓缩后调节ph值至3.5-5.0。

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上下呼吸道疾病中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呼吸道疾病选自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湿毒阻肺咳嗽或咳痰。

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用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根据数十年临床病理积累验证了其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湿毒阻肺,咳嗽或咳痰等的疗效外,由于其以葶苈子作为君药,可止干咳久咳。而瓜蒌可化痰,祛痰,缓解粘痰和痰栓,清除恢复期肺炎的残余斑片和磨玻璃影。可针对冠状病毒的干咳喘憋和肺部淤积粘液痰栓有对症治疗作用。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利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痰热内阻所致的咽痛咳痰、咳嗽气喘、胸胁胀满、痰粘内阻、频咳干咳、肺热咳喘、久咳不愈。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一岁以下酌减。规格:每支装10ml,每盒装6支。

【方解】秋冬季节咳嗽常见,为肺系病证。以感受风邪,侵袭肌表后,上犯于肺,与内生痰浊相合,壅遏废气,宣发肃降之气不行而成咳嗽。久咳气虚、阴虚,应宣肃肺气,燥湿化痰,宽胸散结、缓解粘痰,畅咳痰栓。

止咳润嗽,舒气定喘。君:葶苈子、百部:止咳定喘,宣肃肺气。臣:板蓝根、瓜蒌、苦杏仁:清热解毒、宽胸散结、止咳化痰,佐:射干、北豆根:清热利咽、燥湿化痰。使:柯子:健脾益气。加减方:炎症机化的加上甘草,痰多的加上天竺黄。按处方配比,准确称取葶苈子等8味生药,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加适量蔗糖(20-30%)等附加剂,滤液加水至适量相对密度为1.5-1.25(20℃以下时)ph应为3.5-5.0,制成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液,每剂30ml分装为3支即得。其他均应符合中国药典合剂项下规定。

有益效果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发病容易,传播迅速,上感初期多为各种病毒所致,继而出现细菌或支原体感染表现,而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可夹痰,咽喉肿痛,需清热利咽,宣肺解表,止咳化痰对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症及湿毒阻肺患者均疗效显著,另外本方剂对痰湿蕴证及西医临床诊断为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内啰音不消,肺炎阴影不消,甚至久咳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百日咳样综合征,均有良好的疗效。可减少或部分替代抗菌素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称取葶苈子4.5g、百部2.5g、射干2.5g、北豆根2g、板蓝根3g、柯子2.5g、瓜蒌2.5g、苦杏仁1.5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加20%蔗糖,滤液加水至适量相对密度为1.5-1.25(20℃以下时)ph应为3.5-5.0,制成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液,每剂30ml分装为3支即得。

实施例2

称取葶苈子5g、百部3g、射干3g、北豆根2.5g、板蓝根4g、柯子3g、瓜蒌2g、苦杏仁1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加20%蔗糖,滤液加水至适量相对密度为1.5-1.25(20℃以下时)ph应为3.5-5.0,制成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液,每剂30ml分装为3支即得。

实施例3

称取葶苈子6g、百部2g、射干2g、北豆根1.5g、板蓝根3g、柯子2g、瓜蒌2g、苦杏仁1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加25%蔗糖,滤液加水至适量相对密度为1.5-1.25(20℃以下时)ph应为3.5-5.0,制成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液,每剂30ml分装为3支即得。

实施例4

称取葶苈子8g、百部3g、射干2g、北豆根3g、板蓝根4g、柯子1g、瓜蒌2g、苦杏仁1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加30%蔗糖,滤液加水至适量相对密度为1.5-1.25(20℃以下时)ph应为3.5-5.0,制成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液,每剂30ml分装为3支即得。

实施例5

称取葶苈子150g、百部90g、射干90g、北豆根75g、板蓝根100g、瓜蒌90g、苦杏仁75g柯子75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加30%蔗糖,滤液加水至适量相对密度为1.5-1.25(20℃以下时)ph应为3.5-5.0,制成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液,调整每剂1000ml分装为100支每10ml即得或得每瓶100ml溶液等。

实施例6

本发明经多年临床实践,自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多次收集在门诊病历,年龄介于0.5至18岁之间、发病符合风寒袭肺、风热犯肺,以及痰湿蕴肺型(合并湿毒阻肺)小儿患者共103例,患者分型参考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制定,或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可查询到的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词语解释。

以实施例5产品给药,一次10-20ml,一日2-3次,一岁以下减半。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验统计结果如下,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无咳嗽痰喘。

显效:症状全部及大部分消失,无咳嗽或偶有咳嗽及咳痰。

好转: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均明显好转。

无效: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无变化。

表1治疗103例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实施例6

自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集在门诊病历,年龄介于1至18岁之间具有呼吸道疾病的小儿患者共101例,仅遵循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判定。以实施例5产品给药,一次10-20ml,一日2-3次,一岁以下减半。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验统计结果如下,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无咳嗽痰喘。

显效:症状全部及大部分消失,无咳嗽或偶有咳嗽及咳痰。

好转: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均明显好转。

无效: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无明显好转。

表2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101例与疗效的关系

实施例7

自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集在门诊病历,年龄介于1至18岁之间具有呼吸道疾病的小儿患者共119例,其中大部分病历与实施例5和6相同,仅遵循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判定。以实施例5产品给药,一次10-20ml,一日2-3次,一岁以下减半。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验统计结果如下,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无咳嗽痰喘。

显效:症状全部及大部分消失,无咳嗽或偶有咳嗽及咳痰。

好转: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均明显好转。

无效: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无明显好转。

表3119例中主要观察指标与临床诊断类型的关系

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无咳嗽痰喘。

显效:症状全部及大部分消失,无咳嗽或偶有咳嗽及咳痰。

好转: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均明显好转。

无效:症状消失<=50%,咳嗽及痰喘无明显好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