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韧带移植物及其植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43770发布日期:2020-11-06 16:4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人工韧带移植物及其植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韧带移植物及其植入方法。



背景技术:

acl(anteriorcruciateligament,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按照来源可以分为自体韧带移植物、异体韧带移植物以及人工韧带移植物。但无论是自体组织还是异体组织,术后都有一个再塑形的过程,因此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参加剧烈活动。人工韧带移植物是为了避免上述自体和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缺点开发的人造移植物,可以有效避免自体或是异体韧带强度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基于人工韧带移植物的物理性能的高强度,可以很快的让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的活动,以进行正常的运动和生活。目前人工韧带移植物往往除了人工韧带外,还需要在术中配以界面螺钉、缝线、缝线板(扣)才能完成整个手术。而使用这些器材往往还要局限于其本身的长度等问题,需要医生在术前做良好的准备,才能保证人工韧带的植入到位。

公开号为cn11014139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将丝状的人工材料以麻花辫和捻制成绳状物再捻制而成人工韧带。所述麻花辫由丝状的人工材料以15-25根为1束,3束捻成一股,再以3-4股编织为麻花辫;所述捻制成绳状物为以丝状的人工材料15-25根为1束,3束捻成一股,3股捻成1条绳子。该专利文献的人工韧带编织方法得到的人工韧带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其力学性能比较接近自体的acl,且个韧带的拉伸长度优于自体的acl;人工韧带编织结构可以保证韧带分别满足维持膝关节的前后和复杂的旋转稳定作用。但是该专利文献中整个韧带各个位置的力学性能相同,没有考虑到关节腔内的韧带活动范围更大,韧带需要相对稀疏才能有利于关节的运动。此外,不能实现手术中韧带植入长度的调节,固定也需要额外的固定件才能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韧带移植物及其植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人工韧带移植物,包括韧带网、伸缩调节固定装置,所述韧带网的端部与伸缩调节固定装置连接后卷起形成圆柱韧带,伸缩调节固定装置位于圆柱韧带的端部,所述伸缩调节固定装置包括缝线、缝线板,缝线连接韧带网和缝线板。

优选地,所述缝线板包括第一缝线孔和第二缝线孔两个缝线孔;所述韧带网的两端均连接有伸缩调节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缝线的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一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在韧带网的另一侧形成第一线圈,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

所述缝线的另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二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在韧带网的另一侧穿入第一线圈后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在韧带网的另一侧形成第二线圈,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互锁,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

优选地,所述缝线的一端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相同的孔隙或不同的孔隙;

所述缝线的另一端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相同的孔隙或不同的孔隙。

优选地,所述缝线的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一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缝线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不同的孔隙,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

所述缝线的另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二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缝线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不同的孔隙,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

优选地,所述韧带网的两端为横纵交错的编织网,韧带网的中间为纵向自由丝,纵向自由丝的长度方向沿着圆柱韧带的轴向。

优选地,所述韧带网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编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缝线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缝线板采用钛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人工韧带移植物植入方法,采用所述的人工韧带移植物,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关节腔对应的两块骨头上分别打骨道孔,所述骨道孔的径向尺寸大于缝线板的宽度且小于缝线板的长度,缝线板能够从骨道孔中通过;

步骤二:在人工韧带移植物端部的缝线板上穿上牵引线,牵引线从缝线板一侧由第一缝线孔穿入并从缝线板另一侧由第二缝线孔穿出;

步骤三:通过牵引线将人工韧带移植物的两端分别移植到两块骨头的骨道孔内,并使得圆柱韧带中部的纵向自由丝位于关节腔内且缝线板位于两块骨头的远离关节腔的骨道孔一端的外部,通过缝线板卡在两块骨头的骨道孔外部使得人工韧带移植物的位置固定;

步骤四:通过收放人工韧带移植物两端缝线板上的缝线调整人工韧带移植物植入的长度和松紧程度;

步骤五:调整好人工韧带植入的长度和松紧程度后,分别将两块骨头骨道孔外部缝线板上的缝线两端打结固定,剪掉多余缝线,抽掉牵引线,完成植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通过伸缩调节固定装置在手术中对人工韧带移植物植入后的长度和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无需医生在手术前计算植入的精确长度,同时避免了医生预估植入长度不准确需要再次植入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缝线与缝线板组成伸缩调节固定装置,一方面能够对人工韧带移植物的长度和松紧程度进行调节,另一方能够直接通过缝线板悬吊固定,无需额外通过螺钉进行挤压固定。

3、本发明韧带网中部采用纵向自由丝,韧带网卷起后形成的圆柱韧带的中部植入关节腔,中部较两端稀疏的韧带有利于关节的运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人工韧带植入物植入关节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缝线与韧带网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缝线穿入韧带网和缝线板的过程图,图中韧带网未画出。

图4为本发明植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图中示出:

1—缝线,2—缝线板,3—韧带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人工韧带移植物,如图1-3所示,包括韧带网、伸缩调节固定装置,所述韧带网的端部与伸缩调节固定装置连接后卷起形成圆柱韧带,伸缩调节固定装置位于圆柱韧带的端部,所述伸缩调节固定装置包括缝线、缝线板,缝线连接韧带网和缝线板。所述缝线板包括第一缝线孔和第二缝线孔两个缝线孔;所述韧带网的两端均连接有伸缩调节固定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缝线的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一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在韧带网的另一侧形成第一线圈,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第一缝线孔或第二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所述缝线的另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二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在韧带网的另一侧穿入第一线圈后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在韧带网的另一侧形成第二线圈,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互锁,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第一缝线孔或第二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所述缝线的一端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相同的孔隙或不同的孔隙;所述缝线的另一端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相同的孔隙或不同的孔隙。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为大小可调节的线圈,可调长度的两个线圈被直接固定在人工韧带网内,通过牵拉缝线板上的缝线两端的线头,能够使线圈收小,从而调节植入的长短和松紧程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缝线的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一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缝线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不同的孔隙,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第一缝线孔或第二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所述缝线的另一端从缝线板的一侧穿过第二缝线孔后,从韧带网的一侧穿入韧带网的孔隙中,并从韧带网的另一侧由韧带网的孔隙中穿回韧带网的一侧,缝线穿入与穿回韧带网的孔隙为不同的孔隙,穿回的缝线从缝线板的另一侧穿入缝线板上的缝线孔(第一缝线孔或第二缝线孔)并从缝线板的一侧穿出。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为大小可调节的线圈,可调长度的两个线圈被直接固定在人工韧带网内,通过牵拉缝线板上的缝线两端的线头,能够使线圈收小,从而调节植入的长短和松紧程度。

所述韧带网的两端为横纵交错的编织网,韧带网的中间为纵向自由丝,纵向自由丝的长度方向沿着圆柱韧带的轴向,中间稀疏的纵向自由丝利于腿部的活动。所述韧带网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编织而成。所述缝线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缝线板采用钛板。

本发明的人工韧带移植物适合前交叉韧带全内重建术式移植(股骨端和胫骨端均采用悬吊固定),本发明固定装置与人工韧带一体化,并能调节长短适应固定位置,在手术时钻孔后就能进行植入,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生的操作。通过缝线板在关节骨两端悬吊固定,代替传统人工韧带挤压螺钉固定方式,改进螺钉松动,韧带松弛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人工韧带移植物植入方法,采用所述的人工韧带移植物,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关节腔对应的两块骨头上分别打骨道孔,所述骨道孔的径向尺寸大于缝线板的宽度且小于缝线板的长度,缝线板能够从骨道孔中通过;

步骤二:在人工韧带移植物端部的缝线板上穿上牵引线,牵引线从缝线板一侧由第一缝线孔穿入并从缝线板另一侧由第二缝线孔穿出;

步骤三:通过牵引线将人工韧带移植物的两端分别移植到两块骨头的骨道孔内,并使得圆柱韧带中部的纵向自由丝位于关节腔内且缝线板位于两块骨头的远离关节腔的骨道孔一端的外部,通过缝线板卡在两块骨头的骨道孔外部使得人工韧带移植物的位置固定;

步骤四:通过收放人工韧带移植物两端缝线板上的缝线调整人工韧带移植物植入的长度和松紧程度;

步骤五:调整好人工韧带植入的长度和松紧程度后,分别将两块骨头骨道孔外部缝线板上的缝线两端打结固定,剪掉多余缝线,抽掉牵引线,完成植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所述的人工韧带移植物移植到膝关节,在膝盖处通过定位器,使用倒打钻建立外侧小孔,内侧大孔的骨道孔,膝关节对应的两块骨头(股骨和胫骨)上均建立骨道孔;在膝盖处建立新的通道,之后通过牵引线将人工韧带移植物的两端分别从膝盖中间牵拉进两块骨头的骨道孔;当人工韧带移植物被牵引到骨道位置内后,并通过缝线板卡在骨道孔外部将人工韧带移植物的位置固定,并通过牵拉缝线板上缝线端部的线头调整人工韧带移植物植入的长度和松紧程度;之后缝线板上的两个根缝线线头打结固定,剪掉多余的缝线,抽掉牵引线,完成手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人工韧带移植物一端的缝线板上穿上牵引线,牵引线从缝线板一侧由第一缝线孔穿入并从缝线板另一侧由第二缝线孔穿出;通过牵引线将人工韧带移植物的一端从一块骨头上的骨道孔穿入并从另一块骨头上的骨道孔穿出,并使得圆柱韧带中部的纵向自由丝位于关节腔内,人工韧带移植物两端的缝线板卡在两块骨头的远离关节腔的骨道孔一端的外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