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参黄精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15179发布日期:2020-12-15 12:06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参黄精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胃病大国,其患胃病的人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达42%,还有的认为在一半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的胃病,在民间常有“十人九胃病”之说。而胃病讲究的是“三分治七分养”,充分的说明胃病治疗的根本在于养胃,而服用中药保健食品是养胃最好的方法。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中药保健食品较少,常见的有山楂糕、茯苓饼、丁香茶、沙棘茶等,中药讲究多种药物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功效,达到调理身体的目地,而现有的这些保健食品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单一,如猴头菌饼干就是单一的猴头菌成分加面粉,茯苓饼就是单一的茯苓粉加面粉制成的,因此其养胃,治疗胃病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药保健食品养胃,治疗胃病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人参黄精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选用药食同源的中药,加工制成膏滋,达到养胃和调理脾胃的目的,对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参黄精膏,由以下原料组成:人参、黄精、山药、芡实、鸡内金、茯苓、陈皮、甘草、炒扁豆、麦芽、焦山楂、沙棘、砂仁、莱菔子、蒲公英、玉竹、佛手、百合、核桃仁、黑芝麻、阿胶、蜂蜜、黄酒。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人参7-12份、黄精8-12份、山药10-14份、芡实4-8份、鸡内金18-25份、茯苓13-18份、陈皮10-15份、甘草4-9份、炒扁豆10-15份、麦芽10-15份、焦山楂8-13份、沙棘13-18份、砂仁4-8份、莱菔子13-16份、蒲公英3-19份、玉竹7-11份、佛手6-10份、百合11-18份、核桃仁8-13份、黑芝麻3-7份、阿胶18-22份、蜂蜜18-23份、黄酒15-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参黄精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原料中的核桃仁和黑芝麻打粉,得到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

s2、将原料中的阿胶用黄酒烊化;

s3、将原料中的黄精打粉后,加入人参混合煎煮20分钟后,取黄精人参煎煮液;

s4、将原料中的山药、芡实、鸡内金、茯苓、陈皮、甘草、炒扁豆、麦芽、焦山楂、沙棘、砂仁、莱菔子、蒲公英、玉竹、佛手、百合,加入8-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得到浸泡混合物;

s4、将步骤s4中的浸泡混合物进行两次煎煮,合并两次煎煮的药液并沉淀,将沉淀后的药液过80-100目筛,再加入黄精人参煎煮液混合均匀后,大火煎煮浓缩,浓缩至临近收膏状态时,用100目筛再次过滤,得到浓缩液;

s5、将步骤s4中的浓缩液、步骤s1中的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步骤s2中的黄酒烊化阿胶和蜂蜜混合均匀,文火收膏,然后于室温下凉膏。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两次煎煮的具体工序为:将浸泡混合物煮沸后煎煮1小时,分离得到第一次药液与药渣;向药渣中加入5-6倍体积的水煎煮30-45分钟后取第二次药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参黄精膏在制备治疗慢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参黄精膏在制备治疗萎缩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参黄精膏在制备治疗胆汁反流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参黄精膏在制备治疗失眠药物中的应用。

人参:味甘微寒,归脾胃肺经。现代研究人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和多糖类成分,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临床观察对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也有报告称人参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胃液总酸度增加。

黄精:黄精的根状茎含甾体皂甙,已分离出2个呋甾烯醇型皂甙和2个螺甾烯醇型皂甙。另含黄精多糖a、b、c,均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又含黄精低聚糖a、b、c,主要有健脾和滋肾阴的功能,通过补益脾肾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人体的体质,黄精和山药联合应用,对脾肺的津液部分进行滋润。

茯苓: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茯苓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现代研究: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

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胆碱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常食之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是人们所喜爱的保健佳品。

蒲公英:味甘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含有叶黄呋喃素、维生素b2、多种三帖醇、本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还含有果胶、胆碱等。有很好的健胃作用,用蒲公英对大鼠应急法及结扎法胃溃疡模型和无水乙醇所致的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观察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配方中人参,茯苓,炒扁豆,山药,芡实,甘草具有健脾功效;

本发明配方中陈皮,砂仁,佛手具有健脾理气功效。

本发明配方中鸡内金,麦芽,焦山楂,莱菔子,沙棘具有健脾消导功效。

本发明配方中黄精,山药,百合,核桃仁,黑芝麻具有滋阴补肾功效。

本发明配方中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毒散结,化食毒的作用。

本发明配方中阿胶,蜂蜜具有补血润燥益气养脾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配方中的各组份,均为药食同源,配伍严谨,取药精简,补泻适度,药性平和,各组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健胃养胃的功效,可以达到养胃和调理脾胃的目的,促进胃病康复,对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配方中的各组份,配伍严谨,取药精简,补泻适度,药性平和,各组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健胃养胃的功效,其中山药,茯苓,人参健脾补气,芡实化气行水燥湿,鸡内金、麦芽、山楂含有消化酶,沙棘有健脾、养胃、消食、活血化瘀的作用,这些组份配合使用,可以达到养胃和调理脾胃的目的,促进胃病康复,对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二)本发明配方中的各组份,均为药食同源,可以长期食用,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三)本发明将配方中的原料制成膏剂,服用方便,口感良好易于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按照配方称取以下原料:人参12份、黄精10份、山药14份、芡实6份、鸡内金18份、茯苓18份、陈皮15份、甘草5份、炒扁豆10份、麦芽12份、焦山楂8份、沙棘18份、砂仁5份、莱菔子14份、蒲公英3份、玉竹9份、佛手6份、百合11份、核桃仁13份、黑芝麻3份、阿胶22份、蜂蜜18份、黄酒25份。

将核桃仁和黑芝麻打粉,得到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将阿胶用黄酒烊化;将黄精打粉后,加入人参混合煎煮20分钟后,取黄精人参煎煮液。

将山药、芡实、鸡内金、茯苓、陈皮、甘草、炒扁豆、麦芽、焦山楂、沙棘、砂仁、莱菔子、蒲公英、玉竹、佛手、百合,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得到浸泡混合物;将浸泡混合物煮沸后煎煮1小时,分离得到第一次药液与药渣;向药渣中加入5倍体积的水煎煮45分钟后取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煎煮的药液并沉淀,将沉淀后的药液过100目筛,再加入黄精人参煎煮液混合均匀后,大火煎煮浓缩,浓缩至临近收膏状态时,用100目筛再次过滤,得到浓缩液。

将浓缩液、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黄酒烊化阿胶和蜂蜜混合均匀,文火收膏,然后于室温下凉膏,制得人参黄精膏。

实施例2

按照配方称取以下原料:人参7份、黄精12份、山药10份、芡实4份、鸡内金20份、茯苓15份、陈皮12份、甘草9份、炒扁豆13份、麦芽10份、焦山楂10份、沙棘15份、砂仁4份、莱菔子16份、蒲公英9份、玉竹7份、佛手10份、百合13份、核桃仁10份、黑芝麻5份、阿胶20份、蜂蜜20份、黄酒15份。

将核桃仁和黑芝麻打粉,得到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将阿胶用黄酒烊化;将黄精打粉后,加入人参混合煎煮20分钟后,取黄精人参煎煮液。

将山药、芡实、鸡内金、茯苓、陈皮、甘草、炒扁豆、麦芽、焦山楂、沙棘、砂仁、莱菔子、蒲公英、玉竹、佛手、百合,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得到浸泡混合物;将浸泡混合物煮沸后煎煮1小时,分离得到第一次药液与药渣;向药渣中加入5倍体积的水煎煮30分钟后取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煎煮的药液并沉淀,将沉淀后的药液过80目筛,再加入黄精人参煎煮液混合均匀后,大火煎煮浓缩,浓缩至临近收膏状态时,用100目筛再次过滤,得到浓缩液。

将浓缩液、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黄酒烊化阿胶和蜂蜜混合均匀,文火收膏,然后于室温下凉膏,制得人参黄精膏。

实施例3

按照配方称取以下原料:人参11份、黄精8份、山药12份、芡实8份、鸡内金25份、茯苓13份、陈皮10份、甘草4份、炒扁豆15份、麦芽15份、焦山楂13份、沙棘13份、砂仁8份、莱菔子13份、蒲公英19份、玉竹11份、佛手8份、百合18份、核桃仁8份、黑芝麻7份、阿胶18份、蜂蜜23份、黄酒21份。

将核桃仁和黑芝麻打粉,得到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将阿胶用黄酒烊化;将黄精打粉后,加入人参混合煎煮20分钟后,取黄精人参煎煮液。

将山药、芡实、鸡内金、茯苓、陈皮、甘草、炒扁豆、麦芽、焦山楂、沙棘、砂仁、莱菔子、蒲公英、玉竹、佛手、百合,加入9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得到浸泡混合物;将浸泡混合物煮沸后煎煮1小时,分离得到第一次药液与药渣;向药渣中加入6倍体积的水煎煮40分钟后取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煎煮的药液并沉淀,将沉淀后的药液过100目筛,再加入黄精人参煎煮液混合均匀后,大火煎煮浓缩,浓缩至临近收膏状态时,用100目筛再次过滤,得到浓缩液。

将浓缩液、核桃仁黑芝麻混合粉、黄酒烊化阿胶和蜂蜜混合均匀,文火收膏,然后于室温下凉膏,制得人参黄精膏。

本实施例中还添加有辅料,辅料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辅料。

实施例4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人参黄精膏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实施例5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人参黄精膏加上蛇舌草、半枝莲、莪术、铁树叶、八月扎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

实施例6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人参黄精膏加上金钱草、郁金用于治疗胆汁反流。

实施例7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人参黄精膏加上炒枣仁用于治疗失眠。

本发明对胃病的治疗效果试验

试验对象:胃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分布在32-76岁,病程3-34年,经胃镜确诊为胃病患者。

试验方法: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人参黄精膏,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每次服用10g;服用三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症状观察指标:观察胃痛、灼热、反酸、嗳气、纳差、呕吐、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睡眠及舌苔脉像。胃镜观察指标:主要观察胃镜、病理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的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显效:胃痛、灼热、反酸、嗳气、纳差、呕吐、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炎、肠化、增生消失,非典型性增生消失。

有效:胃痛、灼热、反酸、嗳气、纳差、呕吐、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等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炎、肠化、增生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善。

试验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显效55例;有效42例;无效3例。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对于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方便服用,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临床典型病例

孙某,女,38岁,已婚,白领,西安市工作。2017年3月5日就诊。主诉胃痛、反酸、纳呆、乏力3年,加重6个月。患者3年前由于工作繁忙,饮食不节,加之过食寒凉、辛辣等食物出现胃痛反酸发作,服用西药抑酸药有效,但停药后又反复发作。半年来逐渐加重。现症胃痛、反酸、纳呆、乏力,入睡困难,大便溏,每日两次。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菌呼气检查(阴)。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脾胃虚弱。治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人参黄精膏,每日两次,每次10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6个月,病症消失。停药后半年胃痛未出现,纳食已经恢复正常,体力如常,睡眠明显改善,大便正常。

王某某,男,65岁。陕西蓝田人。2016年1月20日首诊。主诉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呆4年,加重一月来诊。患者4年前由于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部不适,胀满、隐痛、嗳气、纳呆、心烦、乏力、寐差、时常大便不成形,且畏寒明显,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舌淡体胖苔白,脉沉。胃镜检查:(胃窦)粘膜重度慢性炎,中度萎缩,中度肠化。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肠化(中度);中医诊断:脾胃虚弱,胃气上逆。治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人参黄精膏每天两次,每次10克,同时配合服用蛇舌草、半枝莲、莪术、铁树叶、八月扎;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即6个月。症状明显减轻,胀满减轻,食纳增加,嗳气减少,疼痛次数减少,大便成形,精神体力明显好转。

赵某某,女56岁。陕西省铜川市人。以纳呆,胃痛胃胀、打嗝、反酸12年,加重三月就诊于17年6月8号就诊。主诉纳呆、烧心、胃脘隐痛、胀满、睡眠较差,大便不调,时干时稀。服用西药烧心减轻,但胀满隐痛不减,服用中药疗效不甚满意。见面色萎黄不华,形体消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沉细。胃镜检查: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治疗:服用本实施例3制备的人参黄精膏,每次10克,一日两次,连续服用6个月。症状减轻,胃痛好转,打嗝明显少了,胃胀反酸减轻,大便正常,每日一次。继续服用3个月,饮食恢复正常,胃痛胃胀已愈,呃逆明显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面部颜色较前好转,大便正常。

本发明的说明书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发明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