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atifoloneA在制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0130发布日期:2021-01-24 07:3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PinnatifoloneA在制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pinnatifolone a在制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在制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失眠症是指由于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而导致的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的一种疾病。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失眠的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少、睡眠深度不足,醒后仍感到疲劳,不能通过睡眠恢复体力和精力,夜里反复入睡困难等。随着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睡眠质量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随着失眠程度加深,还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因此,改善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水平,解决一系列的睡眠障碍问题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睡眠状况的有效改善将带来积极的社会意义。
[0003]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方法大体可分成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常用到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巴比妥类药物及其他安神药物。此类安眠药物会对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起抑制作用,少量用药能够达到镇定安神助眠的效果。但有时会伴有副作用,使人肌肉无力、昏昏欲睡,也可能引起对某段时间的暂时性失忆,另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产生依赖作用,若突然中断则可能导致戒断综合征。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音乐疗法等,但此类治疗方法受众面比较局限,且疗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开发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经济实惠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已成现代药物开发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的应用。
[0005]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
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在制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物中的应用,
[0007]
所述化合物pinnatifolone a的结构式为:
[0008]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和/或其立体异构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或其同位素化合物,以及药用载体或稀释剂。
[0009]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pinnatifolone a的含量为1-99.5wt%,其余为药学上可以接
受的辅料。
[0010]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pinnatifolone a的含量为3-30wt%,其余为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
[0011]
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2]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是口服制剂,具体是片剂、胶囊剂、丸剂以及颗粒剂中的一种。
[0013]
优选地,所述口服制剂的给药剂量为化合物pinnatifolone a 5-200mg/kg。
[0014]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通过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影响、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实验证明了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功效。本发明发现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功能明确、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可作为潜在的镇静催眠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发明提供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在制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物中的应用,
[0016]
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0017]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如所述的化合物、立体异构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化合物,以及药用载体或稀释剂;具体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为其羟基和/或羰基上引入的盐,如钠盐、钾盐及磺酸化盐类化合物。
[0018]
所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可为如下构型;
[0019]
构型一:
[0020]
构型二:
[0021]
构型三:
[0022]
构型四:
[0023]
构型五:
[0024]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的含量为1-99.5%,还可以为3-30%,也可以是30%、40%、50%、95%,并不局限于此,其余为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5]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口服剂型,如(胶囊硬胶囊、软胶囊)、片剂(素片、糖衣片、薄膜衣)、丸剂(微丸、滴丸)、颗粒剂和片剂等。
[0026]
所述口服制剂中的给药剂量为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 5-200mg/kg,具体地,剂量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5、30、50、100、200mg/kg,但不局限于此。
[0027]
所述载体或赋形剂,具体地,载体或稀释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还可以为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水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
[0028]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002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可以从木樨科丁香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也可以由合成或其他方法制得。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还可以通过商业购买获得,其提取方法已有文献报道。
[0030]
本发明中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为本实验室从中药材中提取分离得到:分子式为c
15
h
20
o
3
,分子量是248.14,化学命名:1,7-naphthalenedione,2,3,4,4a,8,8a-hexahydro-6-hydroxy-4a,5-dimethyl-3-(1-methylethenyl)。
[0031]
以下具体实施例中的化合物单体为本实验室从中药材中提取分离得到,具体采用
的溶液为用0.5wt%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得到的混悬液。
[0032]
以下化合物单体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木樨科丁香属植物羽叶丁香的干燥茎枝,粉碎成粗粉,称取约10kg药材加8倍量70%乙醇浸泡过夜后,采用回流提取,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趁热过滤,合并三次滤液,用旋转蒸发仪于50℃下减压浓缩成粘稠液,用适量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部位、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水部位,各部位浓缩干燥后,称重,并于棕色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0033]
取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约105g,用二氯甲烷:甲醇(2:1)溶解解后,加入至200g硅胶(100-200目)中吸附,干燥后,加至预先用硅胶湿法装填好的玻璃层析柱中,用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丙酮(1:100-100:0)、甲醇洗脱,同时用硅胶gf254和/或硅胶g薄层板检测流出液,合并具有相似斑点的流份,最终得到6份合并流份,分别标记为y-1、y-2、y-3、y-4、y-5、y-6。取流份y-2,继续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丙酮(1:100-100:0)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具相同斑点的流份,用丙酮多次重结晶,得到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面积归一化法检测,纯度达95%以上,同时对化合物进行核磁h、核磁c及质谱测定,经结构解析及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为pinnatifolone a(9.4g)。
[0034]
以下具体实施例采用戊巴比妥钠作为实验动物的造模剂。
[0035]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结合药学研究来说明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具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选取下述的3种行为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的作用。表中“**”表示p<0.01,“*”表示p≤0.05。其中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1表示统计学差异极显著性。
[0036]
实施例1
[0037]
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影响。
[0038]
实验动物:昆明品系雄性小鼠,spf级,体重28-32g,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cxk(湘)2016-0002。
[0039]
实验方法: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将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低(4.5mg/kg)、中(9mg/kg)、高(18mg/kg)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给予安定溶液灌胃2mg/kg,每组15只。正常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给药容积为0.1ml/10g,单次给药30min后,各小鼠腹腔注射经实验摸索到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30mg/kg),体积为0.2ml,采用双盲实验,观察者未知实验前每组动物所给药物,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1min记为发生睡眠,记录30min内入睡小鼠个数,计算入睡率。
[0040]
表1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影响
[0041]
[0042][0043]
注:与空白组相比*表示p<0.05。
[0044]
结果显示(表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药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入睡,且有统计学意义。
[0045]
实施例2
[0046]
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
[0047]
实验动物与实施例1相同。
[0048]
实验方法: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将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低(4.5mg/kg)、中(9mg/kg)、高(18mg/kg)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给予安定溶液灌胃2mg/kg,每组15只。正常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给药容积为0.1ml/10g,单次给药30min后,各小鼠按预实验摸索的最佳睡眠剂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体积为0.2ml,采用双盲实验,观察者未知实验前每组动物所给药物,观察小鼠,记录入睡潜伏期(注射后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和睡眠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到恢复的时间)。
[0049]
表2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n=15)
[0050][0051][0052]
注:与空白组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
[0053]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2),阳性药组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和缩短入睡潜伏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和缩短入睡潜伏期。
[0054]
实施例3
[0055]
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0056]
实验动物与实施例1相同。
[0057]
实验方法: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将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组、艾里莫芬烷型
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低(4.5mg/kg)、中(9mg/kg)、高(18mg/kg)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给予安定溶液灌胃2mg/kg,每组15只。正常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给药容积为0.1ml/10g,单次给药30min后利用自主活动计算机在线处理系统进行实验,适应2min后开始测试,测试时间为4min,检测小鼠的运动路程、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0058]
表3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n=15)
[0059][0060]
注:与空白组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
[0061]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药组能显著缩短小鼠的运动路程、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高、中剂量组能显著缩短小鼠的运动路程与运动速度,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运动时间。
[0062]
在上述实施例1-3中,为证明上述验证结论是准确而可靠的,验证时同时还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学的计算与分析,具体地,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两组样本之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之间均数比较用单方差分析(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

s t2法。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图中“**”表示p<0.01,“*”表示p≤0.05。
[0063]
综上,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因此,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pinnatifolone a可作为治疗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新候选药物。
[0064]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6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
“-”
和“~”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
[006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