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载物型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0810发布日期:2021-01-12 08:1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前置载物型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置载物型轮椅,属于轮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工作中发现,在患者出院时,如果患者移动不便则需要乘坐轮椅且需要1人推行,同时由于还需要带走大包小包很多东西,这就又需要至少1个人。然而,由于社会运作节奏越来越快,大家的忙碌程度越来越高,导致现在经常遇到患者出院时仅有1名家属来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将带走的东西挂在轮椅后面,则往往挂不下且会影响轮椅后轮运转,最后只能决定往返多趟,才能最终将患者接走,且把东西搬完。如此现状,亟待研制出具有更高载物能力的轮椅,能协助患者家属在推行轮椅的同时搬运尽可能多的东西。

经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0320131661.5、授权公告号cn268172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轮椅车前置篮架结构,由一轮椅、一主杆、一副杆与一置物篮所共同组成;其中,主杆与轮椅侧边连结,且在其端部成形有枢接部;副杆以其端侧的枢设部与主杆的枢接部相枢设;置物篮配置在附杆的端侧;据此,借由副杆的枢设部枢设在主杆的枢接部上,使置物篮可位于轮椅前方或旋转折收于轮椅侧边。虽然该技术方案在客观上能够提高轮椅载物能力,但是一方面其具体结构的承重能力不够高,另一方面置物篮旋转折收于轮椅侧边时会额外占据空间,若所处空间狭小而患者需离开轮椅则该结构会造成麻烦。

专利号cn201620038103.1、授权公告号cn20535982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产后转运轮椅,包括设有前腿和后腿的轮椅本体,前腿为两根,分别设在轮椅本体前部的两侧,前腿具有顶部开口的套管部,在两根前腿的套管部之间设有婴儿篮,婴儿篮包括篮体和连接篮体的定位杆,篮体通过定位杆插装在套管部的顶部;在套管部上设有横穿套管部和定位杆的一端设有螺纹段的锁紧销,通过穿装在螺纹段的螺母将篮体固定在前腿上。虽然该技术方案也提供了前置载物结构,但是其使用较为繁琐,要在产妇乘坐前先拆下婴儿篮,并在产妇乘坐后再安装上去,才能顺利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前置载物型轮椅,能够提高载物能力,便于使用者推行患者的同时携带更多的物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前置载物型轮椅,包括支架、座椅、前轮、以及后轮,所述座椅固设于支架上,所述前轮、后轮各有一副且分别设于支架的下部;所述座椅具有一副扶手;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具有一副支撑架、以及一副安装架,所述扶手支撑在对应的支撑架上,所述前轮安置于对应的安装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设有拉杆、且滑轨与拉杆构成移动副,所述滑轨隐藏于扶手下方;所述安装架上铰接有撑杆;所述拉杆具有第一固定通孔,所述撑杆具有第二固定通孔,当拉杆的第一固定通孔与撑杆的第二固定通孔重合于同一直线时,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经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

该轮椅在使用时若需在轮椅前方加挂物品,可将拉杆拉出滑轨,并转动撑杆使其与拉杆相接触,然后以第一固定部件将拉杆的第一固定通孔与撑杆的第二固定通孔固定连接,即可将拉杆与撑杆固连,使拉杆、撑杆与轮椅支架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然后即可将要挂载的物品挂在拉杆上,从而提高轮椅的载物能力,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优选方案:

优选地,所述轮椅具有:所述拉杆缩于滑轨内,所述撑杆沿安装架放置的初始状态;

所述轮椅还具有:在初始状态基础上,所述拉杆沿滑轨拉出,所述撑杆转动至拉杆下方,所述拉杆的第一固定通孔与撑杆的第二固定通孔重合于同一直线,且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经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的前置载物状态。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明确轮椅的主要具体状态。

优选地,所述撑杆为具有伸缩结构的直杆状构件;所述撑杆的一端具有转动叉、且另一端具有支撑叉;所述转动叉经销轴与安装架铰接,所述撑杆的第二固定通孔位于支撑叉。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优化撑杆的结构,使其更加简洁。

更优选地,所述转动叉、支撑叉分别由基座、第一叉齿、第二叉齿构成,所述第一叉齿、第二叉齿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分别与基座固连;所述转动叉的第一叉齿、第二叉齿分别设有供销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撑杆的第二固定通孔有两个,且一个设于支撑叉的第一叉齿、另一个设于支撑叉的第二叉齿。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简化撑杆的转动叉、支撑叉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动叉的第一叉齿外侧、第二叉齿外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分别设有第三固定通孔;所述安装架设有第四固定通孔;当第一固定通孔与第二固定通孔重合于同一直线时,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均与第四固定通孔重合于同一直线,且第三固定通孔与第四固定通孔经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通过上述固定连接结构提供支撑,使拉杆、撑杆、轮椅支架形成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固。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分别为杆状插销;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一端经锁链状构件与拉杆或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一端经锁链状构件与撑杆或安装架固定连接。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明确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的具体结构,并且能防止丢失。

优选地,所述拉杆露出滑轨的末端设有第一保护套;所述撑杆的支撑叉末端具有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分别由弹性材料制成。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支撑结构的安全性,防止拉杆、撑杆因碰撞而对外界造成损害或伤害。

优选地,所述轮椅还包括折叠篮和/或挂包;所述折叠篮包括折叠式的篮体,所述篮体顶部设有提手,所述篮体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片、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所述固定片与篮体的侧面固连,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位于固定片的两侧,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分别与固定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片上部设有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挂钩;

所述折叠篮具有:当轮椅处于前置载物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分别向固定片的外侧转动至与第二限位片相接触的位置并形成限位,所述第一转动杆的挂钩、第二转动杆的挂钩分别挂在相应的拉杆上的挂载使用状态;

所述挂包由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经连接部件固连而成;所述第一包体、第二包体位于连接部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包体、第二包体均上部开口且内部中空;

所述挂包具有:当轮椅处于前置载物状态时,所述连接部件支撑于相应的拉杆上,所述第一包体、第二包体在连接部件的作用下挂在该拉杆两侧的挂载使用状态。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通过设置上述折叠篮和/或挂包,更加充分地利用轮椅前的空间;使用折叠篮时,将支撑组件打开并挂在轮椅两侧的栏杆上,即可在轮椅上患者的腿上或腿前打开并放置折叠篮,以供放置物品。

优选地,在支撑组件中,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长度相等或不相等;所述拉杆具有第一转动杆的挂钩或第二转动杆的挂钩对应的卡口。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优化折叠篮的具体结构;当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长度相等时,篮体位于两拉杆之间的中部位置,当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长度不相等时,篮体则靠向左边或靠向右边,这样即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篮体处于不同位置的折叠篮;拉杆上的卡口可以对挂钩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挂钩沿拉杆滑移,从而更好地固定折叠篮位置。

优选地,所述折叠篮的篮体采用布料制成;所述支撑组件采用塑料或铝合金制成;所述支撑组件的固定片位于篮体侧面的中部或下部;所述挂包采用布料制成。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优化折叠篮及其支撑组件、挂包的材质;将支撑组件设于篮体中部或下部,可以更好地适应轮椅上患者腿上空间深度较小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空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前置载物型轮椅,可以让使用者将需要携带的物品挂载于轮椅的前方,这样即可避免物品挂载于轮椅后方带来的妨碍行动等不利之处;此外,由于物品始终处于轮椅上患者的视线范围内,使用者在推行患者的过程中若需要暂时离开患者时,可更加放心地暂时离开,并由患者暂时看管物品,从而带来更多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区域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置载物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区域放大图。

图5为图3的c区域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拉杆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撑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撑杆与拉杆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撑杆与安装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折叠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挂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前置载物型轮椅包括支架01、座椅02、前轮03、以及后轮04,座椅02固设于支架01上,前轮03、后轮04各有一副且分别设于支架01的下部;座椅02具有一副扶手05;支架01具有一副支撑架06、以及一副安装架07,扶手05支撑在对应的支撑架06上,前轮03安置于对应的安装架07上;支撑架06上设有滑轨08,滑轨08内设有拉杆09、且滑轨08与拉杆09构成移动副,滑轨08隐藏于扶手05下方;安装架07上铰接有撑杆10;拉杆09具有第一固定通孔11,撑杆10具有第二固定通孔12,当拉杆09的第一固定通孔11与撑杆10的第二固定通孔12重合于同一直线时,第一固定通孔11和第二固定通孔12经第一固定部件1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轮椅具有两种具体状态:

(1)如图1、图2所示,拉杆09缩于滑轨08内,撑杆10沿安装架07放置的初始状态。

(2)如图3、图4所示,在初始状态基础上,拉杆09沿滑轨08拉出,撑杆10转动至拉杆09下方,拉杆09的第一固定通孔11与撑杆10的第二固定通孔12重合于同一直线,且第一固定通孔11和第二固定通孔12经第一固定部件13固定连接的前置载物状态。

具体地,如图7所示,撑杆10为具有伸缩结构的直杆状构件;撑杆10的一端具有转动叉14、且另一端具有支撑叉15;转动叉14经销轴151与安装架07铰接,撑杆10的第二固定通孔12位于支撑叉15。

其中,如图8、图9所示,转动叉14、支撑叉15分别由基座16、第一叉齿17、第二叉齿18构成,第一叉齿17、第二叉齿18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分别与基座16固连;转动叉14的第一叉齿17、第二叉齿18分别设有供销轴151穿过的通孔;撑杆10的第二固定通孔12有两个,且一个设于支撑叉15的第一叉齿17、另一个设于支撑叉15的第二叉齿18。

如图7、图9所示,转动叉14的第一叉齿17外侧、第二叉齿18外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片19,第一限位片19分别设有第三固定通孔20;安装架07设有第四固定通孔21;当第一固定通孔11与第二固定通孔12重合于同一直线时,第三固定通孔20均与第四固定通孔21重合于同一直线,且第三固定通孔20与第四固定通孔21经第二固定部件22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件13、第二固定部件22分别为杆状插销;第一固定部件13的一端经锁链状构件与拉杆09或撑杆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为撑杆10);第二固定部件22的一端经锁链状构件与撑杆10或安装架0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为安装架07)。

具体地,如图6所示,拉杆09露出滑轨08的末端设有第一保护套23;如图8所示,撑杆10的支撑叉15的末端具有第二保护套24;第一保护套23、第二保护套24分别由弹性材料制成。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轮椅还包括折叠篮25;折叠篮25包括折叠式的篮体26,篮体26顶部设有提手27,篮体26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片28、第一转动杆29、第二转动杆30,固定片28与篮体26的侧面固连,第一转动杆29、第二转动杆30位于固定片28的两侧,且第一转动杆29的一端、第二转动杆30的一端分别与固定片28转动连接;固定片28上部设有第二限位片31;第一转动杆29的另一端、第二转动杆30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挂钩32。

该折叠篮25具有:当轮椅处于前置载物状态时,第一转动杆29、第二转动杆30分别向固定片28的外侧转动至与第二限位片31相接触的位置并形成限位,第一转动杆29的挂钩32、第二转动杆30的挂钩32分别挂在相应的拉杆09上的挂载使用状态。

具体地,在支撑组件中,第一转动杆29与第二转动杆30长度相等或不相等;拉杆09具有第一转动杆29的挂钩32或第二转动杆30的挂钩32对应的卡口33(如图6所示)。

具体地,折叠篮25的篮体26采用布料制成;支撑组件采用塑料或铝合金制成;支撑组件的固定片28位于篮体26侧面的中部或下部。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轮椅还可以包括挂包34;挂包34由第一包体35和第二包体36经连接部件37固连而成;第一包体35、第二包体36位于连接部件37的两侧;第一包体35、第二包体36均上部开口且内部中空。挂包34采用布料制成。

挂包34具有:当轮椅处于前置载物状态时,连接部件37支撑于相应的拉杆09上,第一包体35、第二包体36在连接部件37的作用下挂在该拉杆09两侧的挂载使用状态。(图中未示)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1)将两侧扶手05下的拉杆09分别拉出,将两侧安装架07上的撑杆10分别提起,将各撑杆10的支撑叉15的第二固定通孔12对准相应拉杆09的第一固定通孔11,然后以第一固定部件13将两者固定连接。也即,使轮椅处于前置载物状态。同时,将各撑杆10转动叉14的第三固定通孔20与安装架07的第四固定通孔21以第二固定部件22固定连接,以提供更稳固地支撑。

(2)将折叠篮25的篮体26两侧的支撑组件分别打开,即:分别将其第一转动杆29、第二转动杆30向固定片28的外侧转动至与第二限位片31相接触的位置并形成限位;然后将第一转动杆29的挂钩32、第二转动杆30的挂钩32分别挂在相应拉杆09的对应卡口33上。也即,使折叠篮25处于挂载使用状态。还可将挂包34挂在相应拉杆09上,并使挂包34处于挂载使用状态。

(3)将物品放置于折叠篮25、挂包34中,或者将已有的物品袋挂在拉杆09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轮椅部分可以是折叠轮椅或普通手推轮椅,也可以是电动轮椅;由于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主要是在现有轮椅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轮椅部分的其余结构可视为与现有轮椅相同。本实施例轮椅处于前置载物状态时,拉杆09本身即可挂载装有物品的袋子,如环保购物袋、市售塑料袋等等,加装折叠篮25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轮椅上患者腿上和/或腿前的空间,而且由于折叠篮25的结构便于拆卸,在患者需要离开轮椅时,可以将折叠篮25很方便地拆除,不会形成阻碍。折叠篮25、挂包34在不用时,可以挂在轮椅的后面,或集中收纳于特定地点,也很方便。

此外,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固连”或“固定连接”,如无特别说明,则可从现有技术已经存在的经紧固件固连、经焊接固连、经模具一体成型固连等固连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即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转动连接”,如无特别说明,则可从现有技术已经存在的经轴承转动连接、经转轴转动连接、经关节球和球座转动连接等转动连接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即可;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理解、轻易实现的技术手段,不必由本实用新型专门列举并附图以详细说明其具体结构,更不存在因此导致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不能构成清楚完整技术方案的可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