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珠散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95811发布日期:2022-11-02 04:3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羚珠散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药以及医药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羚珠散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2.羚珠散是已故江苏省名老中医,苏州市中医院著名儿科专家主任医师金邵文先生的临床经验方,由羚羊角粉、珍珠粉、人工牛黄、僵蚕、朱砂、琥珀、胆南星、冰片、石菖蒲油组成,具有退热,镇静、定惊的作用。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神态不安,咳嗽有痰,对风热感冒,乳蛾(扁桃体炎)、风痧、水痘、痄腮等病毒性感染疗程更佳。
3.羚珠散现为雷允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品种,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第168页。
4.目前羚珠散为散剂,但此类剂型并不适合儿童服用,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更适合儿童服用,同时保证药品稳定性的羚珠散药物制剂。并且,羚珠散制剂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羚珠散干混悬剂,相比现有的羚珠散散剂,一方面,该羚珠散干混悬剂适应人群广,特别是更适合儿童服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能够进一步改善羚珠散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比现有的羚珠散剂型药效更好。
6.为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羚珠散干混悬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羚珠散干混悬剂包括以下组分:
7.羚珠散10-30份;
8.碳酸氢钠400-800份;
9.蔗糖600-1000份;
10.矫味剂10-30份;
11.增效稳定剂6-14份;
12.助悬剂8-20份;
13.其中,所述矫味剂包括选自甜菊苷、甘油、山梨醇中的至少之一;
14.所述增效稳定剂包括选自吐温-20、茯苓多糖中的至少之一。
15.现有的羚珠散为散剂,此类剂并不适合儿童服用。干混悬剂即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形成供口服的液体制剂。为了扩宽羚珠散的适用人群,以适用于儿童服用,发明人尝试制备含有羚珠散的干混悬剂,然而由散剂到干混悬剂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一下剂型即可,还需要保证药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药效等。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索,创造性的发现含有上述组分的羚珠散干混悬剂,不仅能够维持药物的稳定性,同时相比现有的羚珠散散剂,能够进一步提高镇痛作用和镇
静作用。
16.所述羚珠散干混悬剂中含有的特定含量的碳酸氢钠,能够在不影响胃酸分泌的情况下迅速中和、缓冲胃酸,进而保护羚珠散不被胃酸分解,保证药品的稳定性。
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羚珠散干混悬剂,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之一:
1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助悬剂包括选自黄原胶、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之一。
1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羚珠散与助悬剂的重量比为(10-30):(6-14)。
20.本发明中使用的助悬剂黄原胶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其用量能够降低羚珠散微粒的沉降速度,保证羚珠散干混悬剂水溶液的沉降体积比符合标准。
21.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羚珠散与助悬剂的重量比为4:3。
22.在羚珠散干混悬剂中,当羚珠散与助悬剂的重量比为4:3时,能够进一步改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
2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矫味剂包括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其中,所述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2-6):(3-9):(5-15)。
24.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3:8:9。
25.当所述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2-6):(3-9):(5-15)时,能够改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特别是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3:8:9时,能够进一步改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
2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增效稳定剂包括吐温-20、茯苓多糖,其中,所述吐温-20、茯苓多糖的重量比为(2-5):(4-9)。
2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吐温-20、茯苓多糖的重量比为3:7。
28.当所述吐温-20、茯苓多糖的重量比为(2-5):(4-9)时,能够改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特别是吐温-20、茯苓多糖的重量比为3:7时,能够进一步改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
2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羚珠散干混悬剂包括以下组分:
30.羚珠散10-20份;
31.碳酸氢钠600-800份;
32.蔗糖600-800份;
33.矫味剂20-30份;
34.增效稳定剂10-12份;
35.助悬剂15-20份。
36.本发明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相比现有的羚珠散散剂,一方面,该羚珠散干混悬剂适应人群广,特别是更适合儿童服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能够进一步改善羚珠散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比现有的羚珠散剂型药效更好。
3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羚珠散干混悬剂,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之一:
3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矫味剂包括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其中,所述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2-6):(3-9):(5-15)。
3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增效稳定剂包括吐温-20、茯苓多糖,其中,所述吐温-20、茯苓多糖的重量比为(2-5):(4-9)。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所述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制备
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40.(1)将所述羚珠散与一部分的所述蔗糖以及所述增效稳定剂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
41.(2)将所述物料a与质量分数为所述物料a的5-15%的去离子水混合,制粒、干燥,以便获得物料b;
42.(3)将所述物料b与剩余部分的所述蔗糖、助悬剂和矫味剂混合,以便获得物料c;
43.(4)将所述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以便获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4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之一:
4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部分的所述蔗糖为所述蔗糖总重量的25-35%。
4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物料a与去离子水混合后,10-14℃保存12-36h。
4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物料b的粒径为30-40目。
48.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物料b的粒径为30目。
49.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含有所述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和/或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羚珠散干混悬剂。
50.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所述羚珠散干混悬剂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适应人群广,特别是更适合儿童服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能够进一步改善羚珠散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比现有的羚珠散剂型药效更好。
51.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所述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和/或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在制备具有镇痛和/或镇痛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5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4.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羚珠散干混悬剂,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羚珠散干混悬剂包括以下组分:
55.羚珠散10-30份;
56.碳酸氢钠400-800份;
57.蔗糖600-1000份;
58.矫味剂10-30份;
59.增效稳定剂6-14份;
60.助悬剂8-20份;
61.其中,所述矫味剂包括选自甜菊苷、甘油、山梨醇中的至少之一;
62.所述增效稳定剂包括选自吐温-20、茯苓多糖中的至少之一;
63.所述助悬剂包括选自黄原胶、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之一。
64.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羚珠散与助悬剂的重量比为(10-30):(6-14)。
65.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矫味剂包括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其中,所述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2-6):(3-9):(5-15)。
66.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增效稳定剂包括吐温-20、茯苓多糖,其中,所述吐温-20、茯苓多糖的重量比为(2-5):(4-9)。
67.在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羚珠散干混悬剂,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羚珠散干混悬剂包括以下组分:
68.羚珠散10-20份;
69.碳酸氢钠600-800份;
70.蔗糖600-800份;
71.矫味剂20-30份;
72.增效稳定剂10-12份;
73.助悬剂15-20份;
74.其中,所述矫味剂为甜菊苷、甘油、山梨醇;
75.所述增效稳定剂为吐温-20、茯苓多糖;
76.所述助悬剂为黄原胶,
77.其中,所述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2-6):(3-9):(5-15);
78.所述吐温-20、茯苓多糖的重量比为(2-5):(4-9)。
79.上述组成的羚珠散干混悬剂能够进一步改善羚珠散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
80.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所述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81.(1)将所述羚珠散与一部分的所述蔗糖的以及所述增效稳定剂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
82.(2)将所述物料a与质量分数为所述物料a的5-15%的去离子水混合,10-14℃保存12-36h,制粒、干燥,以便获得物料b;
83.(3)将所述物料b与剩余部分的所述蔗糖、助悬剂和矫味剂混合,以便获得物料c;
84.(4)将所述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以便获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85.其中,一部分的所述蔗糖为所述蔗糖总重量的25-35%;所述物料b的粒径为30-40目。
86.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羚珠散来自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87.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88.实施例1:
89.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90.20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15份助悬剂、20份矫味剂、10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3:8: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3:7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91.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092]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增效稳定剂和占蔗糖总重量30%的蔗糖混合,以便
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093]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0%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094]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095]
实施例2:
[0096]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097]
20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15份助悬剂、20份矫味剂、10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3:8: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吐温-20。
[0098]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099]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增效稳定剂和占蔗糖总重量30%的蔗糖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00]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0%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01]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02]
实施例3:
[0103]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04]
20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15份助悬剂、20份矫味剂、10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3:8: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茯苓多糖。
[0105]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06]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增效稳定剂和占蔗糖总重量30%的蔗糖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07]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0%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08]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09]
实施例4:
[0110]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11]
15份羚珠散、4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8份助悬剂、15份矫味剂、8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矫味剂为重量比3:4:5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3:5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0112]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13]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增效稳定剂和占蔗糖总重量35%的蔗糖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14]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65%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15]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16]
实施例5:
[0117]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18]
10份羚珠散、800份碳酸氢钠、600份蔗糖、20份助悬剂、30份矫味剂、12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2:3:5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1:2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0119]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20]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增效稳定剂和占蔗糖总重量25%的蔗糖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21]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5%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22]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23]
实施例6:
[0124]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25]
20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600份蔗糖、15份助悬剂、20份矫味剂、6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矫味剂为重量比5:6: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1:2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0126]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27]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增效稳定剂和占蔗糖总重量35%的蔗糖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28]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65%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29]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30]
实施例7:
[0131]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32]
15份羚珠散、700份碳酸氢钠、900份蔗糖、16份助悬剂、25份矫味剂、10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1:2:2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2:3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0133]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34]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增效稳定剂和占蔗糖总重量25%的蔗糖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35]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5%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36]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37]
对比例1:
[0138]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39]
5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15份助悬剂、20份矫味剂、10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3:8: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3:7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0140]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41]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总重量30%蔗糖和增效稳定剂混合后,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
径为35目的物料b;
[0142]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0%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43]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44]
对比例2:
[0145]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46]
5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15份助悬剂、20份矫味剂、20份增效稳定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3:8: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3:7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0147]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48]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总重量30%蔗糖和增效稳定剂混合后,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49]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0%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50]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51]
对比例3:
[0152]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53]
20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20份矫味剂、10份增效稳定剂;其中,矫味剂为重量比3:8: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增效稳定剂为重量比为3:7的吐温-20和茯苓多糖。
[0154]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55]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总重量30%蔗糖和增效稳定剂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56]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矫味剂以及剩余70%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57]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58]
对比例4:
[0159]
1)羚珠散干混悬剂组成:
[0160]
20份羚珠散、600份碳酸氢钠、800份蔗糖、15份助悬剂、20份矫味剂;其中,助悬剂为黄原胶,矫味剂为重量比3:8:9的甜菊苷、甘油和山梨醇。
[0161]
2)羚珠散干混悬剂制备过程:
[0162]ⅰ.将羚珠散过筛(100目)后与总重量30%蔗糖混合,以便获得物料a,加入物料a重量分数10%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2℃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干燥得到粒径为35目的物料b;
[0163]ⅱ.将步骤ⅰ中的物料b与助悬剂、矫味剂以及剩余70%蔗糖混合,得到物料c;
[0164]ⅲ.将步骤ⅱ中的物料c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羚珠散干混悬剂。
[0165]
实施例8:沉降体积比检查
[0166]
照沉降体积比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检查,分别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4羚珠散干混悬剂样品组用具塞量筒量取50ml,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h0,静置3h,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沉降体积比=h/h0,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才能符
合标准。沉降体积比法检查结果见下表1:
[0167]
表1实施例1-7及对比例1-4样品沉降体积比结果
[0168]
组别沉降体积比实施例10.995实施例20.990实施例30.991实施例40.970实施例50.983实施例60.954实施例70.978对比例10.986对比例20.985对比例30.864对比例40.993
[0169]
由表1可知,实施例1-7和对比例1、2、4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样品的沉降体积比均高于0.90,符合规定,其中以实施例1-3沉降体积比最佳。
[0170]
实施例9:羚珠散干混悬剂镇静作用检测
[0171]
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25
±
5g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组,实施例1-7样品组、对比例1-4样品组和羚珠散组,每组均进行灌胃(40mg/10g,以活性成分羚珠散重量计)。其中,实施例1-7样品组小鼠分别施用实施例1-7中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对比例1-4样品组分别施用对比例1-4中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空白组小鼠施用与实施例1-7样品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羚珠散组仅施用羚珠散,分别统计小鼠睡眠率。
[0172]
数据分析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0173]
表2空白组、实施例1-7样品组、对比例1-4样品组和羚珠散组小鼠的镇静作用统计
[0174]
组别睡眠数睡眠率(%)空白组420实施例11890
*#
实施例21785
*#
实施例31785
*#
实施例41470实施例51680
*#
实施例61365实施例71470对比例1630对比例2840对比例31050
对比例41155羚珠散组1050
[0175]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01,与羚珠散组比较,p
#
《0.05
[0176]
由表2可知,实施例1-7和对比例1-4样品组羚珠散干混悬剂及羚珠散组均有镇静作用。但本发明实施例1-7中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对小鼠的镇静作用明显优于羚珠散组和对比例1-4样品组,特别是实施例1-3、5中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静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羚珠散组和对比例1-4样品组,与羚珠散组和对比例1-4组的镇静作用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实施例1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镇静效果最好。具体地,对比例1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内的羚珠散用量不在本发明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中羚珠散用量范围内,对比例2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内的羚珠散用量以及增效稳定剂用量不在本发明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中用量范围内,导致对比例1-2样品组相对羚珠散组和实施例1-7样品组镇静作用更差。对比例3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由于缺少特定的助悬剂(虽然对比例3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中的矫味剂甘油和山梨醇本身有助悬效果,但由于缺少本发明特定的助悬剂黄原胶和/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导致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静作用没有显著的提升),对比例4样品组由于缺少特定的增效稳定剂,导致对比例3和4样品组镇静作用较差,这说明羚珠散干混悬剂的具体组成对其镇静作用尤为重要,若其中未加入特定的助悬剂和/或增效稳定剂,以及羚珠散和/或增效稳定剂用量不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则会对其发挥的镇静作用有较大影响。
[0177]
实施例10:羚珠散干混悬剂镇痛作用评估
[0178]
采用热板法对实施例1-7中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进行评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179]
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25
±
5g的实验用小鼠,置于热板仪内,温度55
±
0.5℃,测定小鼠的痛阈值,测定2次,间隔5min,以小鼠舔后足作为观察指标。预选30s内出现痛反应的小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组,实施例1-7样品组、对比例1-4样品组和羚珠散组。每组均进行灌胃(80mg/10g,以活性成分羚珠散重量计),给药后15、30、60min测定,若小鼠60s内无痛反应,立即取出,按60s计算。实施例1-7样品组小鼠分别施用实施例1-7中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对比例1-4样品组分别施用对比例1-4中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空白组施用与实施例1-7样品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羚珠散组仅施用羚珠散。实验完毕,计算各给药组的用药前后各次的小鼠热痛反应时间(痛阈值)的平均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0180]
数据分析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0181]
表3对空白组、实施例1-7样品组、对比例1-4样品组和羚珠散组小鼠的镇痛作用统计
[0182][0183][0184]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01,与羚珠散组比较,p
#
《0.05
[0185]
由表3可知,实施例1-7和对比例1-4中羚珠散干混悬剂及羚珠散组均有镇痛作用,30min后达到最高峰,并且本发明实施例1-7中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优于羚珠散组和对比例1-4样品组。特别是给药后30min平均痛阈达到最高峰时,实施例1-3中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羚珠散组和对比例1-4样品组,与羚珠散和对比例1-4样品组的镇痛作用有显著性差异。给药后30min平均痛阈达到最高峰时,对比例1-4样品组相对羚珠散组镇痛作用较差。具体地,对比例1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内的羚珠散用量不在本发明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中羚珠散用量范围内,对比例2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内的羚珠散用量以及增效稳定剂用量不在本发明提供的羚珠散干混悬剂中用量范围内,导致对比例1-2样品组相对羚珠散组和实施例1-7样品组镇痛作用更差。对比例3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由于缺少特定的助悬剂(虽然对比例3样品组施用的羚珠散干混悬剂中的矫味剂甘油和山梨醇本身有助悬效果,但由于缺少本发明特定的助悬剂黄原胶和/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导致羚珠散干混悬剂的镇痛作用没有显著的提升),对比例4样品组由于缺少特定的增效稳定剂,导致对比例3和4样品组镇痛作用较差,这说明羚珠散干混悬剂的具体组成对其发挥的镇痛作用尤为重要,若其中未加入特定的助悬剂和/或增效稳定剂,以及羚珠散和/或增效稳定剂用量不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则会对其发挥的镇痛作用有较大影响。
[018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87]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