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多功能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91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多功能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病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器械。
中医整骨是手摸心会,拨伸牵引,折顶回旋等手法进行整骨,然后用夹板,竹帘等物固定,但这些方法对有些骨折是力不从心的,因此,古人早有“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之言。近年来国内先后研制出不少各具特点的复位固定器。但以往所研制出的复位固定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有的体积大,有的结构复杂,有的价格昂贵,有的功能单一,另件装卸不灵活等等。
而本实用新型正是克服上述问题和困难而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集各家之优点,避其缺点,重新研制出一种多功能复位固定器,使之不但功能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零件装卸灵活,而且在实际使用中适用范围广,特别是在使用本固定器前,仍保留一定的中医整骨手法,即手法——器械——再手法——再器械;实际使用效果极佳,进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终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分为二大部分。一是支撑杆,二是穿针固定座。其支撑杆与有的复位固定器的支撑杆基本相同,即由调节管(2)及与调节管(2)两端联接的衔接管(1)(7)构成,其不同是衔接管有几种不同长度,根据临床需要而选用;其穿针固定座是由持针夹(3)和固定座(4)构成,其中所述的持针夹(3)为一个长方形片状的弹性体,其上设有穿针孔(8)与穿针孔(8)空间垂直的用于固定持针夹的固定孔(9);其所述的固定座为一空心圆柱体,座体的一端上带有螺杆(10),并座体开有与衔接管(1)(7)等径的通孔(11),该通孔(11)底部至座体的另一端纵向开有二条对称的调节缝(12)(13)。本实用新型中的零部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组装。首先将支撑杆与固定座(4)二者组装一体,即将支撑杆穿过固定座(4)中的通孔(11),然后通过调节螺钉(6)锁紧;另外持针夹(3)与固定座(4)间的组合,即将固定座(4)上端所设的螺杆(10)穿过持针夹(3)上的固定孔(9),再通过螺母(5)固定。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持针夹主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持针夹俯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7)衔接管,(2)调节管,(3)持针夹,(4)固定座,(5)固定螺母,(6)调节螺钉,(8)穿针孔,(9)固定孔,(10)螺杆,(11)通孔,(12)(13)调节缝。
参照附
图1,支撑杆由三部分构成,即调节管(2)及与其二端联接的衔接管(1)(7)。其调节管(2)的两端与衔接管(1)(7)之间的联接是通过螺纹配合联接,其中调节管(2)可一端为正螺纹,另一端为反螺纹,而分别与该二端联接的衔接管(1)(7)也其一为带有正螺纹的螺杆,其二为带有反螺纹的螺杆的衔接管,以使之恰好与调节管(2)两端配合。当调节管(2)向不同方向旋转,便会使整个支撑杆延长或缩短。而该调节管与衔接管(1)(7)之间是以螺母(14)锁紧。在实际制做时,调节管(2)与衔接管(1)(7)外径一般可设计成13.8毫米,衔接管(1)(7)可设计成几种不同长度的,实际使用中,依病情需要,选择适当长度的衔接管去装配。一般支撑杆的长度为30-40厘米即可满足使用。
参照附图2,持针夹(3)设计为一长方形,片状的弹性夹,其持针夹(3)上所设的穿针孔(8)与固定孔(9)为二个空间垂直的孔,其中,穿针孔(8)是依所用的固定针(如4mm,或2mm)粗细不同而在弹性作用下扩张或缩紧,然后用固定螺母(5)挤压持针夹使固定针得到固定。
参照附图3,固定座(4)为一圆柱体,其柱体一端设有螺杆(10),通过该螺杆(10)使固定座(4)与持针夹(3)联接,即固定座(4)上的螺杆(10)穿过持针夹(3)上的固定孔(9),此时持针夹(3)可在固定座(4)的一端平面作360°转动,然后在所需的任一角度上用固定螺母(5)固定,此外,固定座(4)的圆柱体上开有与衔接管管径相同的通孔(11),在组装时,将衔接管穿过此通孔(11),这时固定座(4)即可沿支撑杆的横轴方向左右移动,也可绕支撑杆做360°转动,正因为如此,使得固定针的位置、方向、角度随意,即固定针不但可在纵、横二方向上做360°转动,又可在横轴方向作水平移动,实现了全方位的变动,从而满足了各种不同病例所需的最佳固定位置,大大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另外该固定座(4)与支撑杆间的锁紧是通过调节在固定座(4)的通孔(11)下面至座体另一端纵向所开有的二条对称调节缝(12)(13)实现的,即当固定座(4)的方向确定后,便可拧紧调节螺钉(6),至使调节缝(12)(13)变细或闭合,从而使固定座(4)夹紧支撑杆。
本复位固定器支撑杆上所穿入的穿针固定座枚数是依不同病情的需要而确定的,或多或少任其选择。如当一个支撑杆上穿入3(或4)个穿针固定座,便构成单边架;两个支撑杆上分别穿入4(或更多)个穿针固定座,便构成双边架或其他形架。根据临床需要,可随意组装成不同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全部零件均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优点是坚固耐用,易清洗消毒。此外,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易掌握、乡镇医院、厂矿医院、部队医院以及城市各类大小医院均可使用,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使用本固定器,病人3-7天便可下床活动;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练可同时进行,符合动静结合,提高治愈率。减少了护理量,同时也减少了病人心理和生理负担。
权利要求组装多功能复位固定器,它包括由调节管(2)及与调节管(2)两端联接的衔接管(1)(7)构成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由持针夹(3)和固定座(4)构成的穿针固定座,其中a.持针夹(3)为一长方形片状弹性体,其上设有一穿针孔(8)及与穿针孔(8)空间垂直的固定孔(9);b.固定座(4)为一空心园柱体,座体一端上设有螺杆(10),座体开有与衔接管(1)(7)等径的通孔(11),该通孔(11)底部至座体的另一端纵向开有二条对称的调节缝(12)(13)c.支撑杆空过固定座(4)中的通孔(11),通过调节螺钉(6)使二者固定d.固定座(4)上端所设的螺杆(10)空过持针夹(3)上的固定孔(9),通过固定螺母(5)锁紧。
专利摘要组装多功能复位固定器,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病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器械。其基本结构为支撑杆和穿针固定座,穿针固定座即沿支撑杆的横轴方向左右移动,也可绕支撑杆做360°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座上的固定针的位置、方向及角度依临床所需而随意变动,且根据需要而组装,进而满足了各种不同病例所需的最佳固定方法。大大扩大了适用范围和功能,且复位固定效果好,是理想的治疗骨科病的非手术器械。
文档编号A61F5/01GK2066727SQ8922038
公开日1990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繁春, 刘柏龄, 陈向明, 李良志 申请人:李繁春, 刘柏龄, 陈向明, 李良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