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血液微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437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脉血液微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体外循环术中过滤动脉血液微栓子的过滤器。
目前,医学界发现在体外循环医疗手术后常发生许多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和失调,这主要与术中、术后带给循环系统的微栓子有关。这些微栓子有机械性的和反应性的以及血小板、白血球凝集形成的脂肪栓子或空气栓子等,形状有圆形的、扁形的或长形的。微栓子对微循环影响极大,只有对进入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系统进行确实有效地过滤,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我国目前现有的动脉微栓过滤器是屏幕式,对过滤不同形状的微栓子有一定的局限性。瑞典Gambto公司生产的Swark一次性涤纶纤维厚密度过滤器,其原理是利用涤纶纤维,在一定厚度和密度时对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微栓子有吸附、缠绕和逐层过滤功能。但由于灌注的动脉血直冲过滤层,使得通过过滤层的血液分配不匀,局部阻力增大,过滤面积相对减小,同时对血液有形成份影响较大。此外,该产品价格较高,约304元一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液冲击小和过滤层血液分配均匀、过滤效率高、价格低廉、一次性使用的动脉血液微栓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利用聚酯纤维,在一定厚度和密度时对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微栓子有吸附、缠绕和逐层过滤的功能,进行有效的过滤。其结构是在聚酯纤维两侧有两个不同孔径的过滤网,进血口与过滤网平面成平行方向进入,出血口设在另外一侧的底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叙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两侧聚碳酸酯栅档〔1〕上各附粘一个孔径不同的过滤网,入血侧过滤网孔径为200μm,出血侧为150μm,将一定厚度和密度的聚酯纤维〔3〕均匀地填充于两个过滤网间,其厚度为12mm,密度为每个过滤器内填充聚酯纤维20g,然后装于过滤器壳内密封而成,壳体与聚酯滤网〔1〕之间的空隙为气体收集室〔2〕。进血口〔5〕与过滤网〔1〕的平面成平行方向进入,使血液旋转分散,以减少血液的冲击和过滤层血液分配不均的情况。出血口〔6〕设在另外一侧的底部,出血方向与过滤网〔1〕平面成垂直方向,防止可能的气泡直径进入动脉线路。过滤器两侧气体收集室〔2〕顶部分别设有一个三通开关〔4〕,可以排气、排液和压力监测,整个过滤器预充量200ml。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方便可靠,成本低,仅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4。
权利要求1.一种动脉血液微栓过滤器,它包括聚酯纤维和进出血口,其特征在于两侧的聚碳酸酯栅档〔1〕上各附一个孔径不同的过滤网,其间均匀地填充有一定厚度和密度的聚酯纤维〔3〕;在过滤器密封壳体与聚酯滤网〔1〕之间的空隙为气体收集室〔2〕;进血口〔5〕与出血口〔6〕分设在过滤层〔1〕的两侧;过滤层两侧气体收集室〔2〕顶部分别有一个三通开关〔4〕,用于排气、排液和压力监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血液微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入血侧过滤网〔1〕孔径为200μm,出血侧过滤网〔1〕孔径为150μm;聚酯纤维〔3〕的厚度为12mm,密度为每个过滤器内填充20g的聚酯纤维;进血口〔5〕与过滤网〔1〕的平面成平行方向进入,出血口〔6〕与出血侧过滤网〔1〕平面成垂直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一种用于体外循环术中过滤动脉血液微栓子的过滤器。两侧的聚碳酸酯栅档(1)上各附一个孔径不同的过滤网,其间均匀地填充有一定厚度和密度的聚酯纤维(3),在过滤器密封壳体与聚酯滤网(1)之间的空隙为气体收集室(2)。进血口(5)与出血口(6)分设在过滤网两侧,过滤层两侧气体收集室(2)顶部分别设有一个三通开关(4),可以排气、排液和压力监测。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靠,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M1/34GK2073754SQ9021854
公开日1991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4日
发明者呼振宏, 史蔚然, 邓玉普 申请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