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药液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56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药液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人体输液器械相关的加药装置。
临床上静脉输液时,为达到治疗目的,需向葡萄糖液中加入青霉素等药物。一瓶葡萄糖液中注入药物可多至10至20瓶。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先抽取葡萄糖液,注入药瓶并晃动使药溶解,再抽出混合药液重新注入葡萄糖液中,反复操作,直至配完所有药物。这种方式由于多次使用注射器并反复穿刺橡胶瓶盖,易使橡胶颗粒掉入液中,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引起输液反应。配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在中型以上医院里,早晨配药一般约需2小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一次使用的密闭配药装置,它能有效地简化上述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圆形塑料瓶盖中间插入并粘合一根两端都有斜角刃口的穿刺针头,构成了药液交换器。配药时,针头一头插入葡萄糖瓶盖,另一头插入药瓶,使药混合。配药后,插入葡萄糖中的针不动,只要更换药瓶,即可配另一种药物。
本实用新型只需用针头插入葡萄糖液瓶一次,即可多次配药,避免反复穿刺橡胶瓶盖。配药是在密闭针管内进行,药液交换器一次性使用,减少了感染机会。操作方便,提高了配药速度,节省时间。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便于临床普遍使用。
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图2.为交换器结构俯视图。
图3.为交换器工作图。
下面结合
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一个圆形塑料瓶盖主体(2),在瓶盖(2)底部凸起一个圆台加大和穿刺针(3)、(4)的接触面,增加连接的牢固度。穿刺针(4)的高度低于瓶盖高度,控制针进入小药瓶的深度,使药液完全吸出。
如图2所示,穿刺针在瓶盖中心。
结合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操作方法。
先将塑料输液瓶(8)立起,手持交换器塑料瓶盖(2)将针头(3)全部刺入输液瓶(6)口内,取青霉素小药瓶(5)将瓶口向针头(4)插入,整体平放用手握住塑料输液瓶(6)挤压二次,使药液通过针管进入青霉素内,溶化青霉素粉,再挤压输液瓶,利用输液瓶内的负压把青霉素瓶内的药液吸回输液瓶,完成配药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用穿刺针连接葡萄糖塑料输液瓶和青霉素小药瓶的药液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圆形塑料瓶盖(2),中部凸出一个平台,中心铸一个孔(1),一根两端都有斜角刃口的针管(3)、(4)穿过孔(1)和瓶盖(2)粘合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塑料葡萄糖输液瓶和青霉素小药瓶的交换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交换主体,主体内有一根两端都有锐口的空心针管,一个形状如瓶盖的塑料壳。操作时,葡萄糖液体通过该装置,注入青霉素药瓶内,稀释药粉。用手挤压塑料输液瓶,利用气体流动产生的力,完成药液注入、互融、吸回的过程,使配药工作向无交叉感染,省事、省时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文档编号A61J3/00GK2163647SQ9224475
公开日1994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杨启华 申请人:杨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