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偏瘫病的中成药“再生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373阅读:16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偏瘫病的中成药“再生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一种治疗偏瘫病的中成药。
偏瘫是由脑血栓、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病造成的后遗症,目前虽有一些治疗药物,但效果均不理想。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疗效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低的治疗偏瘫的中成药“再生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中成药采用如下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a为单位重量份)蜈蚣8-12a 天麻18-22a 钩藤 8-12a 地龙18-22a僵蚕8-12a 川芎18-22a 红花13-17a 牛膝 8-12a当归18-22a虫l0-14a 独活18-22a 防已13--17a秦艽 8-12a桑寄生28-32a 白花蛇8-12条木瓜18-22a杜仲13-17a鹿茸8-12a山茱萸13-17a西洋参18-22a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用传统方法制成各种剂型的口服中成药。本成药的中医治疗原则是涤痰泻热,通腑活络,并佑以补肾养血。上述中成药配方中的蜈蚣、天麻、钩藤、地龙、僵蚕主平肝熄风;川芎、红花、牛膝、当归 虫主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独活、防已、秦艽、桑寄生、木瓜、白花蛇主祛风湿、祛邪,解惊作用;鹿茸、西洋参、山茱萸、杜仲系补益药,对身体抗病能力有恢复作用,同时据药理研究它们可促使被破坏神经改善功能。上述各味中药原料配伍,标本兼治,具有舒筋壮骨,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的功效,对偏瘫肢体的康复,大脑神经的恢复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本中成药经4000余例临床应用,无任何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7.7%,治愈率93%。
本中成药用于治疗偏瘫病针对性强、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实施例说明实施例1本例蜜丸剂型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蜈蚣10g 天麻20g 钩藤10g地龙20g僵蚕10g 川芎20g 红花15g牛膝10g当归20g 虫12g 独活20g 防已15g秦艽10g 桑寄生30g 白花蛇10条 木瓜20g杜仲15g 鹿茸10g 山茱萸15g 西洋参20g本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对其中几味中药原料按上述重量配比取料并作如下处理1.蜈蚣除去竹片及头足,用文火焙至黑褐色质脆为度,放凉使用,此方法可降低其毒性。
2.杜仲刮去粗皮,洗净,切成丝,加盐水拌匀,润透,用中火炒至黑色,丝断时,放凉使用,此法可加强其镇静,降压作用。
3.僵蚕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至起烟时,投入僵蚕,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时,筛去殃皮,放凉即可,此法可改善其不良气味并保持疗效。
然后将这几味加工过的中药原料同前述重量配比的各味中药原料一起研成细末再加与原料等量的302g蜂蜜制成3g的蜜丸。
服用方法偏瘫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每次2丸,每疗程2-3个月。
实施例2本实施例每剂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蜈蚣8g天麻18g钩藤8g 地龙18g僵蚕8g川芎18g红花13g牛膝8g当归18g 虫10g 独活18g防已13g秦艽8g桑寄生28g 白花蛇8条 木瓜18g杜仲13g 鹿茸8g 山茱萸13g 西洋参18g实施例3本实施例每剂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蜈蚣12g天麻22g钩藤12g 地龙22g僵蚕12g川芎22g红花17g 牛膝12g当归22g虫14g 独活22g防已17g秦艽12g桑寄生32g 白花蛇12条 木瓜22g杜仲17g鹿茸12g山茱萸17g 西洋参22g
权利要求
1.治疗偏瘫病的中成药再生丸,其特征在于,本中药采用如下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蜈蚣8-12a天麻18-22a钩藤8-12a 地龙18-22a僵蚕8-12a川芎18-22a红花13-17a牛膝8-12a当归18-22a 虫10-14a 独活18-22a防已13-17a秦艽8-12a桑寄生28-32a 白花蛇8-12条 木瓜18-22a杜仲13-17a 鹿茸8-12a 山茱萸13-17a 西洋参18-22a其中a为单位重量份,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各种剂型的口服中成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其采用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蜈蚣10a天麻20a钩藤10a地龙20a僵蚕10a川芎20a红花15a牛膝10a当归20 虫12a 独活20a防已15a秦艽10a桑寄生30a 白花蛇10条 木瓜20a杜仲15a鹿茸10a山茱萸15a 西洋参20a其中a为单位重量份;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蜜丸剂型。
全文摘要
治疗偏瘫病的中成药“再生丸”,现有治疗偏瘫的中成药效果不够理想,本药本着涤痰泻热,通腑活络,并佐以补肾养血的治疗原则,采用蜈蚣、天麻、钩藤、地龙、僵蚕、川芎、红花、牛膝、当归、虫、独活、防己、秦艽、桑寄生、白花蛇、木瓜、杜仲、鹿茸、山茱萸、西洋参制成口服成药治疗偏瘫病。针对性强,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临床有效率可达97.7%。
文档编号A61K35/56GK1117864SQ9411750
公开日1996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4日
发明者刘建军 申请人:刘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