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退式非血管性支架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13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退式非血管性支架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气管、食管、尿道等放置支架的输送器械。
目前用于气管、食管等内支架的插道器一般均将内支架在病变部件释放后,再将内芯抽出,这种插送器较好地解决了内支架的插送问题,但由于抽取内芯时会带动内支架移位或因内支架末完全放开,抽动内芯时支架在病变或狭窄部位被拉动,给病人带来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带内套管和顶退管的支架输送器较好的解决支架定位不准,造成内支架移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内支架置于内套管内顶退管位于支架后端,内套管的外径略小于外套管的内径,内套管可方便的插入外套管内。放置支架时,先将套有外套管的内芯经导丝引导进入指定的病变部件,根据外套管长度标记固定外套管,退出内芯,将带支架的内套管置入外套管内,固定顶推管,后退内外套管,支架即释放在指定部位后再退出顶退管。
该输送器有各种口径和长度规格,适用于各种不同器官支架的放置,尿道支架输送器的导引头较细和较短。该输送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和准确的优点。由于支架术前即可压缩在内套管内,不需手术时再压缩支架进入套管,故缩短了放置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内外套管退出后,支架即释放完毕,避免以往输送器释放支架后,需从支架中抽出内芯,易造成支架移位,使定位更加准确。


图1带内芯的输送器剖面图图2带内支架的内套管结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法。
导引头1端部和尾部有银圈2,导引头1与抽心管4连接,抽心管尾部有轴心管把手6,导引头1连同轴心管4置于外套管3内,为使轴心管4与外套管3不移位在外套管后部设有插肖5,内支架8置于内套管7的前端腔内,顶退管9位于内套管7的内腔,其前端与支架8后端接触,后端有把手10,内套管7外径略小于外套管3内径。当给食管病人施行放置支架手术时,先将导引头1及外套管3插入病人食管,导引头上银圈2在X射线机下可清楚的显示导引头1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准确的将导引头1放置到病变部件,这时从外套管3中抽出导引头1,再将带支架8的内套管7从外套管3中插入,当内支架8到达病变部位后,固定顶退管9,后退内套管7、外套管3,支架8被释放定位,这时再退出顶退管9,内支架安放完毕。
该输送器由聚乙烯材料或无毒高分子材料制作,全部连接点由材料自身热融合连接,不含粘合剂,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该输送器尤其适用于气管、食管、尿道等狭窄段疤痕较多,支架释放后承受较大压力,不能马上自展膨大的病变部位和用于较细的管腔器官,如幼儿食管、气管狭窄等部位的内支架放置,并适合危重病人如严重气道狭窄,呼吸困难病例的内支架放置。
权利要求1.一种顶退式非血管性支架输送器,由导行头1、银圈2、外套管3、轴心管4、插肖5、轴心管把手6组成,其特征在于内套管内的前端放置支架8,在支架8的后端有顶退管9,顶推管8尾部有把手1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顶退式非血管性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内套管7的外径略小于外套管3的内径。
专利摘要一种顶退式非血管性支架输送器,由导引头、银圈、外套管轴心管、插销、轴心管把手组成,关键在于它又设计一外径略小于外套管内径的内套管,支架置于内套管内的前端,顶退管与支架后部接触,当导引头到达病变位置后,抽出导引头,将内套管从外套管中插入,当内套管到达病变部位后,抽出内、外套管,支架释放,将顶退管退出,即完成支架安放。该输送器定位准确,支架在病变部件不移动,减少病人痛苦,是目前安放支架时一种比较理想的输送装置。
文档编号A61M25/01GK2315975SQ9724732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9日
发明者吴雄, 葛荣 申请人:吴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