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77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外科(普外、胸外、肛肠外)等手术中用于人体的食道、肠道、直肠等管形组织切除后对断端进行吻接的吻合器。
目前,由本申请人申请的97236491.9弯管管形吻合器和98226148.9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中国专利,由于它是依靠卡簧的芯轴置装管进行工作的,因此在实施中有如下不足1、U形不锈铁卡簧是嵌压在芯轴置装管的管壁上的相对称的长方形通孔内,卡簧侧面与长方形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较小,较难清洗,如有清洗不当,还会有黄斑锈蚀现象形成,对人机体不利。2、U形不锈铁卡簧加工工艺复杂,合格率低,成本高,流转时间长,不利于正常生产。3、钳工装配繁琐,由于市场上板材厚薄不一,装配U形不锈铁卡簧时除毛刺外,还需逐只修配进芯轴置装管的管壁上的长方形通孔内,过紧会影响弹性,过松会造成滑出现象,因而加工时间长难上批量。4、U形不锈铁卡簧靠两点接触,使用时易产生横向摇晃,牢固性和手感不理想,同时在器械清洗时,偶有滑出长方形通孔现象,给使用者带来装配不便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芯轴置装管清洗方便、加工简单、成本低且便于装配的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特别是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特别是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包括手柄、带推板座的外套管、带芯轴的抵钉座,和由推钉板、定位管及其复位弹簧、销紧螺母、空芯管、压簧、弹簧座、带拨叉及保险块与限位杆且与手柄铰接的活动手柄等组成的推钉板机构,以及由芯轴置装管、止涨套管及其复位弹簧、多节活动连接轴及其调节螺母等组成的抵钉座装拆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芯轴置装管为前端具有叉瓣后端具有叉杆且叉瓣的后部通过叉杆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分叉式弹簧管,叉瓣的内壁上具有与芯轴上的环形凹槽相对应的凸台,叉杆的后部与多节连结轴装连。
芯轴置装管可以为后部叉杆呈实芯杆状的分叉式弹簧管,但也可以为后部叉杆呈空芯管状的分叉式弹簧管,以便节约昂贵的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使用中消除晃动,增加牢固性,手感好的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
实现上述进一步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芯轴置装管为前部具有3个或3个以上叉瓣的分叉式弹簧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芯轴置装管变成了分叉式弹簧管,且摒弃了U型不锈铁卡簧,好处是1、清洗方便,且洗后无锈蚀,用户可以放心使用。2、改进后的分叉式弹簧管系一只先车后铣的单独零件,取消了过去采用U型不锈铁卡簧时需要进行线切割、钳加工、热处理及表面涂复的过程,加工简单,成本低且便于装配,不仅有利于上批量生产,而且有利于提高质量。3、当芯轴置装管变成3个叉瓣以上的分叉式弹簧管后,芯轴与分叉式弹簧管多点接触,使用时不会中间摇晃,牢固性和手感都更理想,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且更加利于手术的吻合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特别是弯管外手术吻合器的结构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部抵钉座、芯轴置装管、止涨套管及定位管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芯轴置装管--分叉式弹簧管的作用原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芯轴置装管--四叉式弹簧管的俯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芯轴置装管--四叉式弹簧管的左视图。
图6为一种三叉式弹簧管的左视图。
如1、2所示,本实用新型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特别是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包括手柄(20)、带推板座管(4)的外套管(13)、带芯轴(9)的抵钉座(1),和由推钉板(3)、定位管(5)及其复位弹簧(7)、销紧螺母(11)、空心管(14)、压簧(19)、弹簧座(21)、带拨叉(23-1)及保险块(24)和限位杆(26)且与手柄(20)铰接的活动手柄(20)等组成的推钉板进退机构,以及由芯轴置装管(16),止涨套管(6)及其定位弹簧(7)、多节活动连结轴(15)及其调节螺母(29)等组成的抵钉座装拆调节机构。手柄(20)的前端与接管(18)螺纹连接,外套管(13)的后端与接管(18)螺纹连接并由螺母(17)紧定,推板座管(4)的后端与外套管(13)的前端螺纹连接并由螺母(12)紧定。推板座管(4)前端的连接座(4-1)用来连结钉舱组件(2)。推钉板(3)与定位管(5)的前端螺纹连接。定位管(5)的后端装有销紧螺母(11),销紧螺母(11)与空芯管(14)的前端接触配合,空芯管(14)的后端与弹簧座(21)螺纹连接。活动手柄(23)通过铰支轴(22)与手柄(20)铰接,活动手柄(23)下端的拨叉(23-1)穿过手柄(20)上的窗孔而骑嵌在弹簧座(21)的外圆台阶处。在弹簧座(21)前侧的空芯管(14)上,套装有压簧(19),且压簧(19)的前端压在接管(18)上或压在外套管(13)的后端面上,而后端压在弹簧座(21)的端面上。在弹簧座(21)后侧的空芯管(14)上,套装有一个弹簧座定位圈(30),该弹簧座定位圈(30)固装在手柄(20)内壁的与活动手柄(23)连接的窗孔后部处,可以是用螺钉固定,也可以是用铆钉固定,目的是保证生产产品时,活动手柄(23)的翘出高度的一致性。活动手柄(23)上铰接有保险块(24),且铆接有限位杆(26)。为了防止保险块(24)自由摆动,还可在活动手柄(23)上位于保险块(24)的端部处设有簧片(25)。

图1、2、3所示,芯轴置装管(16)上套装有止涨套管(6)及其定位弹簧(10),该止涨套管(6)及其定位弹簧(10)又装在定位管(5)的台阶孔内,且定位弹簧(10)的前端压在止涨套管(6)上而后端压在定位管(5)后端的销紧螺母(11)上;同时,定位管(5)上套装有复位弹簧(7),该复位弹簧(7)的前端压在推板座管(4)的内孔台阶(4-2)上而后端压在定位管(5)后端的台阶(5-1)上或不设台阶(5-1)而直接压在销紧螺母(11)上。
如图3、4、5所示,芯轴置装管(16)为前端具有叉瓣(16-1)后端具有叉杆(16-2)且叉瓣(16-1)的后部通过叉杆(16-2)互相连在一起的分叉式弹簧管。叉瓣(16-1)的内壁上具有与芯轴(9)上的环形凹槽(9-1)相对应的凸台(16-1’),叉杆(16-2)的后部与多节连结轴(15)装连,可以是如
图1、2所示的铰接方式,也可以是螺纹连接。芯轴置装管(16)为后部叉杆(16-2)呈空芯管状体的分叉式弹簧管,芯轴置装管(16)的前部具有4个叉瓣(16-1),每个叉瓣(16-1)的内壁上均具有与芯轴(9)上的环形凹槽(9-1)相对应的凸台(16-1’)。
如图6所示,芯轴置装管(16)也可制成前部具有3个叉瓣(16-1)的分叉式弹簧管。本实用新型的芯轴置装管(16)可视所需叉瓣(16-1)的多少,制成双叉式、三叉式、四叉式、五叉式、六叉式弹簧管。双叉式弹簧管可用于手术吻合器,但考虑到晃动性,可只用作手术时的辅助工件,而具有3个或3个以上叉瓣(16-1)的三叉式以上的弹簧管则可经常性地用于手术吻合器。

图1、2所示,芯轴置装管(16)与多节活动连接轴(15)相铰接,而多节活动连结轴(15)的后端设有丝杆(27),且丝杆(27)与调节螺母(29)螺纹连接。调节螺母(29)嵌装在手柄(20)的后端内孔中,有2只螺钉(28)拧入手柄(20)进入调节螺母(29)的圆环状台阶内,致使调节螺母(29)只能转动而不能滑轴向移动。在调节螺母(29)与手柄(20)相接触处的外圆周上,各自设线条刻纹,并标有数字,以指示抵钉座(1)与钉舱组件(2)之间的工作间隙的间隙值。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外科吻合手术时,先拧松调节螺母(29),推动3节活动连结轴(15)和芯轴置装管(16)从空芯管(14)及止涨套管(6)中向前移动,使芯轴置装管(16)的叉瓣(16-1)向前移至脱开止涨套管(6),这时,由于叉瓣(16-1)不受止涨管(6)的径向限制而可以允许沿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即涨开或收拢,因此,此时拉动抵钉座(1)的芯轴(9),就可使芯轴置装管(16)也即分叉式弹簧管的叉瓣(16-1)沿径向向外涨开,使叉瓣(16-1)的内壁上的凸台(16-1’)脱离芯轴(9)上的环形凹槽(9-1),即可将抵钉座(1)的芯轴(9)从芯轴置装管(16)中取出。然后,将钉舱组件(2)装扣在推板座管(4)前端的连结座(4-1)上,再将管状内脏的一端打荷包结扎在钉舱组件(2)的端面上,同时将管状内脏的另一端打荷包结扎在抵钉座(1)的平端面上。再将结扎有管状内脏的抵钉座(1)的芯轴(9)插入芯轴置装管(16)内,且使芯轴置装管(16)的前端叉瓣(16-1)的内壁上的凸台(16-1’)卡入芯轴(9)的环形凹槽(9-1)内,然后拧紧调节螺母(29),通过丝杆(27)和3节活动连结轴(15),使芯轴置装管(16)沿着止涨套管(6)向内移动,直至芯轴置装管(16)的前端的叉瓣(16-1)被纳入止涨套管(6)内,使叉瓣(16-1)的内壁凸台(16-1’)只能卡在芯轴(9)的环形凹槽(9-1)内而不能涨开,从而使抵钉座(1)的芯轴(9)被锁住,使抵钉座(1)不能拨出。继续拧动调节螺母(29),直至结扎有管状内脏一端的抵钉座(1)与结扎的管状内脏另一端的钉舱组件(2)之间保留规定工作间隙时(可从设在调节螺母(29)和手柄(20)上的调节刻度上显示),拨去保险块(24),按下活动手柄(23),拨叉(23-1)即推动弹簧座(21)且克服压簧(19)的压力,使空芯管(14)推动销紧螺母(11)、定位管(5)和推钉板(3)向前推进,进而将钉舱组件(2)中的缝钉推向抵钉座(1),将所要吻合的断端组织缝合,同时推动钉舱组件(2)中的环形刀将缝合后的残余组织平滑地切除,从而完成手术吻合动作。此后一松手放开活动手柄(23),则在压簧(19)的作用下,空芯管(14)迅速复位,与此同时,定位管(5)也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复位,然后再从管状内脏的纵向切口中移出抵钉座(1)和装连有钉舱组件(2)的推板座管(4),至此管形吻合手术即告结束。限位杆(26)的作用是,随着活动手柄(23)按下时,限位杆(26)可抵达手柄(20)上,以表示吻合到位,吻合钉成型正常,防止吻合不到位而影响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管(13)和空芯管(14),可以是如
图1所示为弯管,也可以是直管,主要是多节连结轴(15)对弯管和直管都能适用。
本实用新型在制成直管外科手术吻合器时,多节连结轴(15)也可制成单节连结轴。且该单节连结轴(15)可以是与芯轴置装管(16)铰接或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与芯轴置装管(16)制成一体,而其它构造与上述
图1、2、3所示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特别是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包括手柄(20)、带推板座管(4)的外套管(13)、带芯轴(9)的抵钉座(1),和由推钉板(3)、定位管(5)及其复位弹簧(7)、销紧螺母(11)、空芯管(14)、压簧(19)、弹簧座(21)、带拨叉(23-1)及保险块(24)与限位杆(26)且与手柄(20)铰接的活动手柄(23)等组成的推钉板进退机构,以及由芯轴置装管(16)、止涨套管(6)及其定位弹簧(10)、多节活动连结轴(15)及其调节螺母(29)等组成的抵钉座装拆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芯轴置装管(16)为前端具有叉瓣(16-1)后端具有叉杆(16-2)且叉瓣(16-1)通过后部的叉杆(16-2)互相连在一起的分叉式弹簧管,叉瓣(16-1)的内壁上具有与芯轴(9)上的环形凹槽(9-1)相对应的凸台(16-1’),叉杆(16-2)的后部与多节连结轴(15)装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芯轴置装管(16)为后部叉杆(16-2)呈空芯管状体的分叉式弹簧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芯轴置装管(16)为前部具有3个或3个以上叉瓣(16-1)的分叉式弹簧管。
专利摘要一种管形外科手术吻合器,特别是弯管外科手术吻合器,特征在于,芯轴置装管为前端具有叉瓣后端具有叉杆且叉瓣的后部通过叉杆互相连在一起的分叉式弹簧管,叉瓣的内壁上具有与芯轴上的环形凹槽相对应的凸台,叉杆后部与多节连结轴装连。这种手术吻合器的芯轴置装管清洗方便、加工简单、成本低且便于装配。当芯轴置装管为前端具有3个或3个以上叉瓣时,还能在使用中消除晃动,增加牢固性,手感好。
文档编号A61B17/115GK2331320SQ9822754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5日
发明者冯佩泉, 马剑文, 尤怀德, 彭伯文, 左文华 申请人:马剑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