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脚底涌泉穴的降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08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脚底涌泉穴的降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高血压病,目前已居众多慢性病之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高血压患病率占全国总人口的16.7%,如不有效控制,极易导致中风,偏瘫脑血管硬化等各种后遗症,多年因高血压后遗症死亡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63.7%;故称为人们健康的第一号杀手“。卫生部已将每年的十月八号定为”全国高血压日”。然而高血压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难以治愈,长期打针吃药,病人心理负担极重,且极易对胃肠及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加之药物副作用的日趋增多,药源性的疾病不断涌现,国家已将内病外治,透皮吸收外敷疗法列入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议事日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与人体脚底涌泉穴接触的,能降低人的血压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这种用于脚底涌泉穴的降血装置,主要由包容在医用无毒胶粘布内的弹性环垫圈、按摩柱构成,在诸按摩柱及环垫圈之间放入药膏,并用无毒塑料薄膜封口盖面,其薄膜与粘胶布边缘粘结在一起,使用时将薄膜揭去,通过粘胶布将其装置粘贴于脚底涌泉穴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用于脚底涌泉穴的降压装置的总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用于脚底涌泉穴的降压装置的侧视图(揭去无毒塑料薄膜4后看的侧视图)。
图示中零、部件及其部位序号1、弹性环垫圈(海绵材质),2、按摩柱底座,2-1、按摩柱,2-2按摩柱,3、药膏,4、无毒塑料薄膜,5、医用粘胶布,A面B面为其装置的两个侧面。
这种用于脚底涌泉穴的降压装置,由弹性环垫圈1、按摩柱底座2、数个按摩柱2-1,2-2、医用粘胶布5构成,底座2设置在环垫圈1之内,两者之间为动配合,环垫圈1、底座2包容在医用粘胶布5内,药膏3在其空间内,并用无毒塑料薄膜4盖面与粘胶布5的边缘粘结在一起。
所说数个按摩柱2-1可为6-12个,按摩柱2-2可为一个,按摩柱2-2的中间有一个凹槽。
实施例该装置的弹性环垫圈1,材料为海绵,形状为圆环形,外径45mm,内径35mm,厚度5mm;按摩柱由医用无毒橡胶制成,其底座2上设有9个按摩柱2-1,2-2,中间一个,其余8个均布于四周,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中间按摩柱的顶端有一个凹槽。圆形底座直径34mm,8个按摩柱围成一个形似圆圈,按摩柱高度为3mm。
该装置是按人体穴位、药物疗法制成的。与中医内病外治、上病下取和透皮吸收疗法融合为一体,诸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于机体,达到平肝息风、益肾开窍、引火归元、疏通经络、调和阴阳、降压止眩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内部试验降压迅速、效果明显。
2、该装置属人体外部用品,内病外治,药物无副作用,避免了病人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对胃、肠及肝、肾造成的损害。
3、使用该装置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将装置粘贴于脚底涌泉穴位,行走、睡眠一天24小时不间断起作用。
4、使用、更换、携带均很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脚底涌泉穴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弹性环垫圈[1]、按摩柱底座[2]、数个按摩柱[2-1],[2-2]、医用粘胶布[5]构成,底座[2]设置在环垫圈[1]之内,两者之间为动配合,环垫圈[1]、底座[2]包容在医用粘胶布[5]内,药膏[3]在其空间内,并用无毒塑料薄膜[4]盖面与粘胶布[5]的这缘粘结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数个按摩柱[2-1]可为6-12个,按摩柱[2-2]可为一个,按摩柱[2-2]的中间有一个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旨在解决患高血压病人,按摩疗效慢、或长期服药物对肠、胃、肝、肾有副作用的弊端。这种用于脚底涌泉穴的装置,主要由包容件医用粘胶布及弹性环垫圈、按摩柱底座、按摩柱、药膏、无毒塑料薄膜构成。使用时揭去塑料薄膜,由医用粘胶布粘于脚底涌泉穴外部。该装置属人体外部用品,内病外治、行走、睡眠一天24小时不间断起作用,无毒副作用,内部试验降压迅速、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A61H15/02GK2363699SQ9823223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7日
发明者高炳申 申请人:高炳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