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糖敏感自律式胰岛素释放微凝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8271846阅读:来源:国知局
lmol/L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4. 5?5 ;称取丙烯酸0. 72g,用10?15 mL蒸馈水溶解, 再用lmol/L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4. 5?5,滴加至上述溶液中,继续搅拌,于2?6 °C下 反应3?4 h,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乙醚用量为30?50 mL,合并乙醚相,加入干燥剂无水 硫酸镁,4 h后收集滤液,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粉末产品;加入20?30 mL蒸馏水, 加热至50?60°C,搅拌溶解,放置室温20?30°C析出结晶,抽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结晶 产物。见图2。
[0025] (3)制备葡萄糖敏感微胶:称取单体3-丙烯酰氨基苯硼酸66. 9mg (0· 35mmol, 5. 6mol%)、含乙稀基功能基团的亲水性 RGD 多肤 200mg (0· 5mmol, 8. lmol%)、 展异丙基丙烯酰胺565mg (5mmol, 80. 5mol%)及交联剂% Ar'-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2. 3mg (0. 21mmol,3. 3mol%),并量取IOOml蒸馏水,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氮气导管、恒压滴液漏 斗和磁力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开启搅拌,通入氮气30min,加热至60?80 °C,通过恒压滴 液漏斗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铵34. 2mg (0. 15mmol, 2. 4mol%),转速为1000 r/min,氮气环境下 反应24 h制备微凝胶。将微凝胶装入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8000?12000),浸入蒸馏水透 析,每24h更换蒸馈水,共3次。将透析后的微凝胶经12000r/min,离心IOmin,弃去上层清 液,经冷冻干燥后得到葡萄糖敏感微胶,见图3。
[0026] (4)载药胰岛素微凝胶的制备:称取步骤(3)制得的微凝胶40 mg,加入到浓度为 20mg/mL的胰岛素溶液中,置冰箱4 °C中平衡48 h后,12000 r/min高速离心10 min,弃去 上层清液,沉淀物用4 °C的稀盐酸清洗,去掉吸附在微凝胶表面上的胰岛素,经冷冻干燥后 得到载药微凝胶。
[0027] (5)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微凝胶的粒径和外貌: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凝胶 形貌,取微凝胶悬浮液,将其滴在已覆盖碳涂层的铜网上,滤过后,滴加0.2 %(w/v)的磷钨 酸并静置数分钟,室温下放置24小时自然干燥。使用JEM-IOOCXa型TEM观察纳米凝胶形 貌和粒径大小,加速电压为100 kV,测试结果见图4,图中结果显示,微凝胶具有较好的球 形形态,分散性好,粒径为100?180nm。
[0028] (6)微凝胶体积相转变温度(LCST)测定:称取葡萄糖,用0· I mol/L ρΗ7· 4磷酸 盐缓冲液配制成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0 mg/dl、200mg/dl的溶液备用。
[0029] 称取微凝胶20 mg,加入到上述葡萄糖浓度为100 mg/dl、200 mg/dl的溶液中, 超声振荡分散,配制含微凝胶浓度为0.5 wt%的溶液,用紫外可见光光谱仪(Lambda Bio 40UV-vis光谱仪,Perkin-Elmer)于500 nm波长处测其吸收度(A),用仪器内置热电偶和 温控系统进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升温速率设定于0.1 °C,升温区间为25?50 °C,相转变 温度LCST为吸收度A升高至总升高值一半所对应的温度T,结果见图5,图中结果显示该微 凝胶在葡萄糖浓度为100 mg/dl、200 mg/dl溶液中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分别为35. 9 ―和37. 8 oC O
[0030] (7)载药微凝胶胰岛素释放行为研究:称取二份等质量(每份10 mg)的载药微凝 胶,用37 °C下恒温30 min的含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0 mg/dL、200 mg/ dL的溶液5 ml分 散,装入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8000?12000)中,浸入到37 °C下恒温30 min的含葡萄糖 浓度分别为100 mg/dL、200 mg/ dL的45 mL溶液中,将摇床温度设定为37 °C,分别在15, 30,45,60,90,120,180, 240, 300 min的时间点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波长为226. 5处测定吸 光度A (用对应浓度的葡萄糖水溶液为空白对照),比较在含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0 mg/dL、 200 mg/ dL的溶液中胰岛素的释放行为,结果见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葡萄糖浓度为100 mg/dl (正常血糖值)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度A明显比在葡萄糖浓度为200 mg/dl (糖尿病患 者高血糖值)溶液中低,说明在正常血糖浓度情况下胰岛素的释放量低下,而在高血糖浓度 下胰岛素的释放量明显提高。这是由于该载药微凝胶在正常血糖浓度(100 mg/dl)中的 LCST为35.9 °C (低于体温,在体温37 °C时微凝胶表面收缩形成薄而致密层,阻止胰岛 素释放),而当葡萄糖浓度升至高血糖浓度(200 mg/dl)时,其LCST升至37. 8°C (高于体 温,在体温37 °C时致密层消失,致使胰岛素快速释放)。该凝胶体系实现了生理温度(37. 0 °C )下围绕葡萄糖浓度变化呈现"开-关"胰岛素自律释放模式。
[0031] 实施例2 (1)乙烯基功能基团RGD多肽的合成:见实施例1。
[0032] (2) 3-丙烯酰氨基苯硼酸的合成:见实施例1。
[0033] (3)制备葡萄糖敏感微胶:称取单体3-丙烯酰氨基苯硼酸118.4 mg (0.62 mmol, 9. 3 mol%)、含乙烯基功能基团的亲水性RGD多肽280 mg (0.7 mmol, 10. 5 mol%)、 展异丙基丙烯酰胺565 mg(5 mmol, 74. 9 mol%)及交联剂% Ar'-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2. 3 mg (0.21 mmol,3.1 mol%),并量取100 mL蒸馏水,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氮气导管、恒压滴液 漏斗和磁力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开启搅拌,通入氮气30 min,加热至60?80 °C,通过恒压 滴液漏斗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铵(APS)34. 2 mg (0. 15 mmol, 2. 2 mol%),转速为1000 r/min, 氮气环境下反应24 h制备微凝胶。将微凝胶装入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8000?12000), 浸入蒸馏水透析,每24h更换蒸馏水,共3次。将透析后的微凝胶经12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层清液,经冷冻干燥后得到葡萄糖敏感微胶。
[0034] (4)载药胰岛素微凝胶的制备:见实施例1。
[0035] (5)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微凝胶的粒径和外貌: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凝胶 形貌,取微凝胶悬浮液,将其滴在已覆盖碳涂层的铜网上,滤过后,滴加0.2 %(w/v)的磷钨 酸并静置数分钟,室温下放置24小时自然干燥。使用JEM-IOOCXa型TEM观察纳米凝胶形 貌和粒径大小,加速电压为100 kV,测试结果见图7,图中结果显示,微凝胶具有较好的球 形形态,分散性好,粒径为80?160 nm。
[0036] (6)微凝胶体积相转变温度(LCST)测定:称取葡萄糖,用0,1 mol/L pH7. 4磷酸 盐缓冲液配制成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0 mg/dl、200 mg/dl的溶液备用。
[0037] 称取微凝胶20 mg,加入到上述葡萄糖浓度为100 mg/dl、200 mg/dl的溶液中, 超声振荡分散,配制含微凝胶浓度为0.5 wt%的溶液,用紫外可见光光谱仪(Lambda Bio 40UV-vis光谱仪,Perkin-Elmer)于500 nm波长处测其吸收度(A),用仪器内置热电偶和 温控系统进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升温速率设定于0.1 °C,升温区间为25?50 °C,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