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27887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 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 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 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0003] 哮喘主要病机在于体内伏痰,遇诱因而触发,使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实喘则为 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泻肺气就是泻肺行水,痰水去则喘平。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脾主运化,输布水液,脾虚则水湿停滞,停于肺部可凝聚为痰,故健脾以运化水湿,杜绝生痰 之源。脾为后天之本,脾健则元气足,而病体自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哮喘日久,病 深及肾,肾为气之根,下元不固,失于摄纳,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温肾使肾气得以封藏,以 助阳纳气。
[0004] 中医对哮喘的辨证分型主要由以下几种: (1)寒哮型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0005] (2)热哮型治法:清热宣肺,化痰降逆。
[0006] (3)肺虚型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
[0007] (4)脾虚型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0008] (5)肾虚型治法:补肾纳气。
[0009] 本发明发明人兼顾各个分型,努力开发新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明一个中药组方和一套将该组方做成成品制剂的 制备工艺,使得该成品制剂对哮喘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0011]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发明人精心钻研现代制药技术,结合传统医药对哮喘的辨证 认知以及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经过临床的反复实践摸索和调整,最终发明了一个全新的 中药组方和其制备工艺,由此获得的中药成品制剂治疗哮喘效果十分显著。该中药组方为 (以重量份计): 海螵蛸22-34份、百合19-31份、海藻16-28份、大黄8-20份、蛤壳12-28份、昆布14-29 份、青蛙21-35份、马兜铃9-19份、石膏8-18份、远志7-17份、地龙8-20份、柴胡9-17份、 桔便7-15份、枇杷叶10-22份、当归9-21份、北沙参8-20份、青黛6-12份、桃仁10-24份、 陈皮7-15份、党参9-21份、白糖18-32份。
[0012] 优选出的两个具有最佳治疗效果的组方配比为: 1 :海螵蛸28份、百合25份、海藻22份、大黄14份、蛤壳20份、昆布21份、青蛙28份、 马兜铃14份、石膏13份、远志12份、地龙14份、柴胡13份、桔便11份、枇杷叶16份、当归 15份、北沙参14份、青黛9份、桃仁17份、陈皮11份、党参15份、白糖25份。
[0013] 2 :海螵蛸30份、百合26份、海藻21份、大黄12份、蛤壳21份、昆布20份、青蛙29 份、马兜铃16份、石膏12份、远志13份、地龙13份、柴胡12份、桔便10份、枇杷叶17份、 当归16份、北沙参13份、青黛8份、桃仁15份、陈皮12份、党参16份、白糖27份。
[0014] 将上述中药组方,加工成成品制剂的生产工艺为: A、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比例称取各原料药材; B、 将青蛙、海螵蛸烘干,粉碎磨细过120目筛,获得细粉1,备用; C、 将蛤壳,粉碎、磨细过120目筛,得细粉2,备用; D、 将百合、海藻、大黄、昆布、马兜铃、石膏、远志、地龙、柴胡、桔便、枇杷叶、当归、北沙 参、青黛、桃仁、陈皮、党参、白糖等药材,分别粉碎,加6-12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 小时,过滤,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4-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次,每次1-3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 30-1. 35 (65°C测)时停止浓缩, 继续进行真空干燥,获得干浸膏,粉碎磨细,过120目筛,即为细粉3 ; E、 将将细粉1、细粉2、细粉3混合均匀,即得该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粉末; F、 在上述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粉末中添加适当的辅料,以中药制剂常规制剂工艺制成 临床所需剂型,如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等剂型。
[0015] 本发明所用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及来源功效: 海螵蛸: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味咸、涩,性温;归脾、肾 经;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
[0016] 百合: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味甘,性寒;归 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0017] 海藻: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味苦、咸,性寒;归肝、 胃、肾经;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0018] 大黄:本品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 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0019] 蛤壳:本品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的贝壳。味苦、咸,性寒;归肺、肾、胃经;清热 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0020] 昆布: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鹅掌菜)的干燥叶状体。味咸, 性寒;归肝、胃、肾经;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0021] 青蛙:为蛙科动物黑斑蛙或金线蛙等的全体。味甘,性凉;归肺,脾,膀胱经;利水 消肿,清热解毒,补虚。
[0022] 马兜铃: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微寒; 归肺、大肠经;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0023] 石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04 · 2H20),采挖 后,除去泥沙及杂石。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0024] 远志: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 经;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0025] 地龙: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蝴、通俗环毛蝴、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 体。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0026] 柴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和 解表里,疏肝,升阳。
[0027] 桔便: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 痰,排脓。
[0028] 枇杷叶: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 降逆止呕。
[0029]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 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0030] 北沙参: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养 阴清肺,益胃生津。
[0031] 青黛: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寥科植物寥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 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味咸,性寒;归肝经;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0032] 桃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 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0033]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
[0034] 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味甘,性平; 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0035] 白糖: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味甘,性平;归脾, 肺经;和中缓急,生津润燥。
[0036]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方解: 该中药组方是以海螵蛸、百合、海藻、蛤壳、青蛙、昆布为君药,收敛止血、养阴润肺、消 痰利水、清热化痰、利水消肿;以大黄、马兜铃、枇杷叶、桃仁、白糖、桔便为臣药,凉血解毒、 止咳平喘、清肺止咳、活血祛瘀、生津润燥、宣肺利咽;以石膏、地龙、远志、青黛、北沙参为佐 药,清热泻火、通络平喘、祛痰消肿、解毒凉血;以柴胡、当归、陈皮、党参为使药,和解表里、 补血活血、燥湿化痰、补中益气;君臣佐使诸药配合,协同作用,共同达到养阴润肺、清热化 痰、凉血解毒、止咳平喘、祛痰消肿、和解表里、补中益气等功效,对哮喘病有十分显著的治 疗效果。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标本兼治、调治结合、不易 复发等治疗优势,并且其还具有制备工艺简便、制剂药效稳定、疗效个体差异小、易于推广 应用等技术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实施例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优选配比1和最佳工艺参数生产颗粒剂 A、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比例称取海螵蛸2800g、百合2500g、海藻2200g、大黄1400g、蛤 壳2000g、昆布2100g、青蛙2800g、马兜铃1400g、石膏1300g、远志1200g、地龙1400g、柴胡 1300g、桔便1100g、枇杷叶1600g、当归1500g、北沙参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