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戴式心电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94197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使用的状态,例如,被导通,如此一来,将可进一步确保所取得的心电信号的清晰度,更有利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0097]而更进一步地,在判断为可进行心电信号提取后,如何启动装置及/或检测,同样有各种选择,举例而言,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设计为,装置会在一定时间后,例如,3秒后,自动开始进行检测心电信号;或在一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装置在一定时间后,例如,3秒后,才会转换为可进行心电信号提取的状态,之后,若可提取状态仍持续,则启动心电信号检测,因此,有各种可能,可是实际需求而变化,没有限制。
[0098]此外,配合上述的启动及判断方式,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亦可实施为一直处于信号提取的状态,但仅在检测到心电信号特征时才进行记录,或是才调整取样频率或信号放大倍率,以更加完整的记录下所有可能的心电信号变化。
[0099]在另一方面的构想中,根据本发明的颈戴式心电检测装置的运作,除了上述的单独运作模式,亦可透过本身所具有的传输模块而与一外部装置50进行沟通,并以两者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心电信号检测,如图10所示。
[0100]在此,不受限地,该传输模块可以实施为进行有线或无线传输,例如,USB有线连接,或蓝芽、3G、wifi及NFC等无线连接方式,而该外部装置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表等装置。
[0101]由于采用颈戴的形式,本发明的装置很自然地会隐藏于衣服中,因此,透过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例如,日常使用的智能型手机,将可提供使用者更方便的操作。
[0102]当与外部装置共同进行心电信号提取时,两者间的合作可以有各种选择,举例而言,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透过手机上执行的相对应应用程序而实时察看测量情形,例如,心率变化或心电图波形等,而在一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则是可在显示之外亦将所取得的心电信号直接储存在手机上,且特别地,在一又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透过手机先观察波形后,再选择要储存的心电信号区间,例如,如前所述,使用者在储存前,可先调整壳体角度、及/或壳体与躯干接触的位置而取得不同相位的心电图,并透过手机实时观察波形,之后再决定要记录下的心电图为何;或者,替代地,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手机可直接透过应用程序而控制颈戴式心电检测装置的运作,例如,使用者可透过手机启动/停止装置及/或心电信号提取,或进行装置设定等。因此,没有限制,两者间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有不同的分工。
[0103]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亦可实施为可选择进行单独操作或是与外部装置合作。举例而言,当欲进行检测时,使用者可透过先轻按壳体而确认是否存在有外部装置,若未发现外部装置,就如前所述单独进行心电信号提取,若发现存在有外部装置,例如,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已开启,并允许联机,此时,装置进入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模式,之后,其中一情形是,使用者再次持续按压壳体而达成电极接触并启动心电信号提取,且在提取期间,心电信号实时地透过手机进行显示,或者,其中另一情形是,使用者再次按压壳体而达成电极接触后,装置进入可进行心电信号提取的状态,而让使用者可透过手机上的接口启动心电ig号的提取。
[0104]而透过提供如此的可与外部装置共同合作的模式,根据本发明的颈戴式心电检测装置的可应用范围亦变得更为广泛,举例而言,可通过外部装置的显示接口及储存空间,进行个人心脏健康管理,以减少颈戴式装置的体积及成本,亦增加使用意愿;或是,透过外部装置本身具有的网络连接,例如,手机的3G网络连接,所取得的心电信号可传送至远程的医护人员或监控中心,或是上传至云端进行储存,以供医护人员进行存取,此传送可实施为由使用者执行、设定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后进行,如一星期一次,或是每次测量结束皆自动地传送等,不受限制;而更进一步地,亦可实施为,当分析结果显示心脏出现异常时,例如,符合一默认条件,如心跳速度过低、或心电图出现不正常的节律、波形时,装置无论设定为何皆会实时自动地将此结果通知远程的监控中心,以让监控中心立即了解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例如,若此心脏异常伴随着生命危险时,这样的实时传送,就可让救援更为实时。
[0105]接着,在取得心电信号后,根据本发明的颈戴式心电检测装置提供有数种处理/分析心电信号的选择,举例而言,可由该处理单元透过预载的演算式而进行对心电信号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送至该外部装置进行显示;或者,该处理单元实施为仅进行部分的处理、或分析,而在传输至该外部装置后,再利用外部装置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或者,也可以选择先将心电信号储存于颈戴式装置中,待传输至外部装置后再由外部装置进行处理及分析。
[0106]而处理的方式以及分析的结果,则是取决于演算式的不同。举例而言,可提供平均心率、不规则心率、频脉、缓脉等分析,也可提供更详细的分析结果,例如,心律不整的种类与型态,如VEB、SVEB、AF等,而除了提供不同病症的分析外,亦可针对需求不同而进行如实时分析,每个心跳(beat-to-beat)分析,固定时间区间(例如,30秒)分析,以及连续分析等各种时间基础的分析方式,故没有限制。正如前述,这些分析的基础在于清晰且稳定的心电信号,也由于本案通过有别于公知技术的设置让即使是简单的颈挂形式亦可有稳定的电极接触以取得清晰的心电信号,因而可以无碍地提供这些分析结果。
[0107]在此,特别地是,根据本发明的颈挂式心电检测装置可实施为直接内建传输连接器60,例如,USB连接器,来达成外部装置之间的传输,以省却必须使用连接线的麻烦。举例而言,如图11所不,该USB连接器60可由该壳体的一可移动壳体部分121,例如,一盖体,所覆盖,在进行测量时,USB连接器隐藏于盖体下,而当测量完成欲进行有线传输时,只需移动该盖体而露出USB连接器,就可直接用来连接上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的USB端口,使用上相当方便。
[0108]而进一步地,基于移开盖体而露出连接器是进行传输时所必须进行的动作,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进一步实施为,当移开盖体时,壳体表面上的电极与内部电路之间的连接亦会同时被断开,以确保使用安全性。
[0109]这是因为,当外部装置是连接至市电的装置时,例如,个人计算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由于壳体表面具有电极,因此必须要能提供保护机制,让使用者不会因为接触电极而发生触电的情形,而由于移除盖体是进行传输连接前自然且必须的动作,因此,若能配合适当的电路设计,例如,连接电极的电路绕经该盖体,或是该盖体可透过结构而在阖上及移开时达成控制电极连接的电路开关的切换等,如此一来,就可很自然透过移除盖体的动作而一起完成这样的电绝缘,不但使用方便,安全性亦受到保障。
[01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心电检测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移动感测组件,例如,动作传感器(mot1n sensor)或加速度器(accelerometer)等,检测检测期间的身体移动情形,以在处理及分析心电信号时做为参考的依据,例如,当发现心电信号出现异常时,可先比对身体移动的情形,例如,是否正处于剧烈运动的状态,或是出现异常前是否发生跌倒等,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或者,当用于居家看护时,可用来了解使用者的身体活动情形,例如,是否发生跌倒,睡眠是否安稳,运动时间是否足够等,不但可作为分析心电信号时做为参考,也有助于看护者了解使用者日常生活情形。
[0111]再者,根据本发明再一方面的构想,壳体上电极的配置形式亦可有延伸的变化,如图12A-图12B所示,原本位于壳体的第一表面122上的两个电极,可分别延伸至与其所在表面相邻且彼此相对的第三及第四表面126,128上,亦即,每一个电极具二个部分,一个部分在面向皮肤的第一表面上,而另一部分则延伸为彼此相对,且此两个部分可实施为同一片电极162,164,如图12A所示,或是实施为二片电极但彼此并联连接166a,166b,168a,168b,如图12B所示。
[0112]透过这样的设置,根据本发明的装置除了可透过依附组件而设置于躯干前方进行检测外,当自颈部取下时,还可实施为利用手持形式进行测量,如图13A-图13B所示,由于电极的延伸,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握住壳体的一端而接触其中一个电极,再很方便地将另一端的电极接触另一手或是躯干,正如一般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的使用方式,而进行心电检测,如此一来,就可以达成一机多用的效果。
[0113]在此,不同的电极部分可以根据操作模式的不同而实施为启动或不启动,例如,通过设置一开关而进行切换,或者,也可实施为由该依附组件与该壳体间的连接情形来决定,例如,当依附组件与该壳体相连接时,表示壳体是可被设置于躯干前方的状态,因此,位在同一表面的电极部分被启动,而当依附组件与该壳体分离时,表示壳体已自颈部取下,处于可执行手持式心电检测的状态,此时,位在相对表面的电极部分被启动。
[0114]另外,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构想,壳体上的电极亦可实施为位在相对面上,如图14所示,亦即,其中一个电极位在该壳体被设置于躯干前方时,朝向躯干的第一表面122上,而另一个电极则是位在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124上,如此一来,操作的时候,使用者可在欲进行测量时对壳体的该第二表面施力,并同时接触其上的电极,如图15所示,以同时使位在该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