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异常改善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60206阅读:来源:国知局
则将刺激信号返回到原来所设定的电流水平。进一步,若电极监视单元27已感知到流在电极3的电流减少,或者外施于电极3的电压上升,以及包括软线2A、2B的电极3的电阻值大幅度上升的状态,则在未图示的告知单元使其告知输出警报音,并且也可停止刺激信号的输出运作。通过这些,能够消除伴随电极3的异常所产生的种种隐患。
[0058]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辅助性地利用呼吸探测单元26的传感器,当考虑传感器的探测准确度的问题时,为了确保安全性的基本的刺激动作,其通过由定时器主导从电极3将第I刺激信号施加于患者而进行。通过该第I刺激信号来防止或减轻患者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总之,虽然第I刺激信号的发生时机通过内藏在控制CPU21的定时器所控制,但在本装置的基本刺激动作中,不涉及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同步和不同步。若呼吸探测单元26检出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等的呼吸异常,比基本刺激动作强的刺激动作作为第2刺激信号仅被施加。
[0059]图4表示从刺激信号的输出开始所经过所定时间后的波形例。在同图中,Tl为第I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2为第I刺激信号的休止期间;Τ3为第2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Τ4为第2刺激信号的休止期间。虽未在该图表示,但治疗开始,其刺激电流的水平从O开始启动,即,以可变输出信号的电压从OV开始启动的方式进行,贝U—旦对电极3的输出开始,贝1J在这些以后,以刺激电流的大体水平不落入O的模式的方式在刺激发生单元51生成刺激信号。但是,对于患者若希望改变刺激感的情况下,也可在刺激发生单元51组合为刺激电流的水平落入O的模式。在图4所表示的波形例中,由于在呼吸探测单元26已不能够探测出呼吸暂停之后立即,为了使刺激感变化,在第2刺激信号的休止期间T4将刺激电流的水平落入O。
[0060]在本实施例中的刺激发生单元51,基本上基于I个定时器决定所有的刺激信号的动作时间。这些包括例如,刺激电流的增减的时间(例如,在图4所表示的“习惯性防止高频振动”)和时间间隔(将刺激电流的水平落入O或接近O的第一水平LI为止的休止期间T2、T4和,相当于对患者施加所定的刺激的刺激期间的通电期间Τ1、Τ3)以及整体的通电时间等。
[0061]第I刺激信号的刺激电流水平,其最大值被设定为低于患者将觉醒的觉醒界限水平。刺激发生单元51也能够被形成为,能够由来自输入单元25的指令信号改变该设定值的方式。刺激发生单元51从治疗开始时,通过以觉醒界限水平以下的输出电流持续施加第I刺激信号,从而在治疗中不会施加所需要以上的大电流水平的电刺激,因此既能够不觉醒患者而又能够防止或减轻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等的呼吸异常。
[0062]再者,在周期性发生的第I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l中的刺激电流水平,伴随时间的推移其最大值增加。总之,在第I刺激信号的输出开始之后立即,即就寝之后立即,在第I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l中的刺激电流水平小至对患者基本不感觉的程度,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陷入睡眠状态,则在第I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l中的刺激电流水平增大至适合于治疗的值。
[0063]另外,由于患者直至进入睡眠状态为止的时间因人而异其差别非常大,因此,其优选为,通过对输入单元25的操作能够改变从第I刺激信号的输出开始直至刺激电流水平增大到已适合治疗的时间幅。再者,作为其它的变形例,在其时间幅中,不是将增加刺激电流水平的比例设为一定,而也可随着时间增大该增加的比例。这样一来,在从第I刺激信号的输出开始的一段期间,在通电期间Tl中的刺激电流水平并不那么增大,因此,患者能够在不怎么受刺激信号的影响的情况下处于睡眠状态。再者,如图4?7所示,一旦从治疗开始经过所述时间幅,则在第I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l中的刺激电流水平的最大值被固定为一定(即,第2水平L2)。
[0064]这样,一边刺激发生单元51在对患者施加第I刺激信号,一边呼吸探测单元26在時刻tl已探测出患者的呼吸暂停的情况下,则在经过第I刺激信号的休止期间T2后,对通电期间T3中的电极3输出比第I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l已增大刺激电流水平的最大值的第2刺激信号。这些,作为比通电期间Tl中的第2水平L2高的通电期间T3中的第3水平L3,被表示在图4?图7。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当呼吸探测单元26探测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等的呼吸异常,进而对第2刺激信号增加输出的情况下,由于事先流通弱的刺激电流(第I刺激信号),身体已对其适应,进而痛感和不适感被抑制在最小限度,与急速输送刺激电流的情况相比,可输送比这些还大的电流。
[0065]在图4所示的波形例中,在呼吸异常时所增加的第2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3中的刺激电流水平,虽被设定在即使最大也为低于觉醒界限水平的不发生觉醒的范围(即,第3水平L3比觉醒界限水平低),但在若施加一定时间的该刺激也不见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改善的情况下,如图5的其它的波形例所示,为了避免危险,可以设定为更大的电流水平(参照在第2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3’中的第4水平L4)。另外,此时为了促使患者的醒悟,其输出的目的在于,使患者觉醒。
[0066]再者,在图4所示的波形例中,呼吸探测单元26直至在时刻t2探测不出患者的呼吸暂停为止,持续在通电期间T3中向电极3输出比第I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l已增大刺激电流水平的第2刺激信号。因此,通电期间T3的长短依存于来自呼吸探测单元26的检查结果。另一方,在图5所示的波形例中,不限于来自呼吸探测单元26的探测结果,第2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T3成为一定长度,在其后的休止期间T4中,一旦呼吸探测单元26探测出患者的呼吸暂停,则第2刺激信号由休止期间T4重新返回通电期间T3,而若在呼吸探测单元26继续探测患者的呼吸暂停的情况下,将下一回的通电期间T3,中的第2刺激信号的刺激电流水平设定为高于觉醒界限水平。这样,呼吸探测单元26在时刻t2直至不再探测出患者的呼吸暂停为止,重复在通电期间T3、T3,对患者施加刺激电流水平的输出已被增大的第2刺激信号。这样,刺激发生单元51在呼吸异常发生时,直至该异常被改善为止,通过从电极3对患者活体持续施加与第I刺激信号不同的刺激电流水平的第2刺激信号,进而有效地改善在睡眠时的患者的呼吸异常。
[0067]在输出刺激信号的期间中,设置适宜将刺激电流从O降低至肌肉不紧张的水平(在图4和图5中为0.5?I的第一水平LI)的休止期间T2、T4。该休止期间T2、T4是为了防止由于疲劳所带来的肌肉内的乳酸发生和由肌肉连续紧张所带来的麻痹。再者,通过将相当于休止期间T2的最大的刺激电流水平的第一水平LI,降低至相当于通电期间Tl的最大刺激电流水平的第二水平L2和,相当于通电期间T3的最大刺激电流水平的第三水平L3的几分之一以下,虽然患者基本上不再得到刺激感,但能够期待通过通电习惯于电刺激,进而能够减轻由在下一回的通电期间T1、T3的大的电刺激所带来的痛感。
[0068]尤其是,在第I刺激信号的休止期间Τ2中,虽然对患者施加基本上感知不到在通电的程度的刺激电流,但由于在该期间中流通着电流,即能够得到皮肤习惯于电;以及电极监视单元27能够以电流和电压去判明电极3的装着状态的优点。再者,在第2刺激信号的休止期间Τ4中,刺激电流水平为0,因此,在休止期间Τ4能够有效地缓解基于对至此的通电期间Τ3中所施加的第2刺激信号的肌肉的强烈紧张。
[0069]刺激发生单元51,虽进行通过定时器进而自动性地(程序装入)降低第I刺激信号的刺激电流水平的休止期间Τ2、Τ4,但其时间长短不固定,在入眠时和其它的期间改变通电期间Τ1、Τ3和休止期间Τ2、Τ4的各个时间长度,或在已具有动向的时间(1/f)变化这些时间的长短,尽最大可能不降低睡眠的质量。刺激发生单元51也能够被形成为,以通过来自输入单元25的指令信号能够改变这样的时间长短的设定。
[0070]再者,刺激发生单元51,在通电期间T1、T3的上升时间时,以刺激电流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变缓和的方式生成并输出刺激信号。其理由为,一旦在通电期间Tl、Τ3急速地上升刺激电流水平,则是发生强烈痛感的原因(人体与电容器相似,一旦急速启动则微分电流变大,与此成比例刺激也变大)。关于通电期间Τ1、Τ3的上升方法和下降方法,也可以以通过将相对于时间的刺激电流水平的变化设定为直线、LOG以及逆LOG等,且由于感受刺激的方法有变化,在刺激发生单元51事先准备多数的模式,且从其中用优选的模式,在通电期间T1、T3的上升和下降时,改变刺激信号的输出水平。
[0071]在图4?图7,分别表不着在通电期间Tl中的第一区间SI和第二区间S2。第一区间SI为在刺激电流水平从O或第一水平LI上升,直至达到最大的第二水平L2的区间;第二区间S2为继续在第一区间SI,其刺激电流水平维持最大的第二水平L2,且直至移动到下一阶段的休止期间Τ2的区间。同样,在图4?图7,分别表示在通电期间Τ3中的第一区间S3和第二区间S4。第一区间S3为刺激电流水平从O或第一水平LI上升,直至达到最大的第三水平L3和第四水平L4的区间;第二区间S4为继续在第一区间S3,其刺激电流水平维持最大的第三水平L3和第四水平L4,且直至移动到下一阶段的休止期间Τ4的区间。
[0072]可是,电刺激若为同样的电流则导致身体对其产生习惯,进而皮肤感觉和肌肉麻痹且反应迟钝。在以往的方法中需要更为强刺激的情况下,只能进一步增加刺激电流,这样又产生了由于过度的电流所带来的各种担心。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这些担心,其刺激强度的上升不仅仅是单纯地增加刺激电流水平,而是以一边重复增加和减少的方式,提升刺激电流水平。即使在将连续发生的电脉冲的振幅已设为一定的连续刺激期间中,通过重复电流的增减,进而以即使为少的电流也能有效地施加刺激为目的,刺激发生单元51将为了防止习惯性的高频振动插入在刺激信号的通电期间Τ1、Τ3中。在该通电期间Τ1、Τ3,在正负交互地连续发生的电脉冲的电流振幅已缓慢地上升的第一区间S1、S3之后,虽然存在成为一定值的第2区间S2、S4,但由于以同样波形且一定水平的连续,其刺激感减弱(感觉麻痹),在通电期间Tl、T3内需要一定的刺激的情况下,不使平均电流产生变化,在短时间内(通常为0.1秒以内),在所定期间插入增减成为刺激信号的输出水平的电流的高频振动,进而将对患者的刺激感保持在一定。
[0073]再者,即使在施加所定的刺激强度(刺激电流水平)的情况下,施加本实施例方式的高频振动,且通过微微地重复的患部的收缩和弛缓,从而缓和肌肉的动作,进而能够防止和改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等的呼吸异常。这些,应用了用于顺畅例如重机械的油压缸和螺管的初始运动的技术,由于在人体(肌肉)的初始运动时也需要大的力,可以说是同样道理。
[0074]另外,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波形例,虽然以不使患者感觉到需要以上的强刺激的方式,在高频振动的插入期间设置着缓和地进行刺激电流水平的上升时的始动的水平上升期间D1,但不妨使其刺激电流水平急速地变化,并进一步加强施加于患者的刺激感。在此所说的高频振动,其通过微微地使来自控制CUP21和波形生成CPU32的A/D (模擬/数字)值变化而实现。
[0075]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第I刺激信号发生时的通电期间Tl中,高频振动不插入在第一区间SI中,而仅插入在第二区间S2中。在该通电期间Tl的高频振动的插入期间中,重复所述水平上升期间Dl和水平上限期间D2。所述水平上升期间Dl为刺激电流水平从下限值直至上升至上限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