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26381阅读:来源:国知局
,wj- 301TC0。 培养箱,AR2140电子天平,WH- 3微型旋满混合仪,超净台,离屯、机等。 阳0巧]2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0026] 2. 1HT对肿瘤小鼠腹腔巨隧细胞吞隧功能的影响
[0027] 2. 1. 1小鼠肉瘤S-180肿瘤移植模型的建立
[002引将接种7d的S-180肉瘤小鼠脱白处死,固定,消毒,无菌抽取腹水,用生理盐水稀 释成5X106/L肿瘤细胞悬液,并W0. 2mE/只接种于健康昆明小鼠右前肢蔽窝皮下。
[0029] 2. 1. 2动物分组及给药
[0030] 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环 憐酷胺组化05g/kg),本发明高、中、低剂量组化00,1. 00,0. 50g/kg),除阳性对照药组为 腹腔注射外,其余各组每日按ImL/lOOg灌胃相应各药物,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溶剂对 照。1次/山连续给药lOd。
[0031] 于末次给药后比,各组腹腔注射5%的鸡红细胞0. 2血,轻揉腹部两侧,化后将动 物脱白处死,消毒腹部,剪开皮肤,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抽取腹腔洗液,取0. 2mL滴于 载玻片上,2片/只.置于5%C02培养箱中37°C溫育30min,取出,投入生理盐水中漂洗,除 去未贴片的细胞,惊干,W丙酬一甲醇液(1 :1)固定5min,再用姬姆萨染液染色5min,蒸馈 水漂洗、惊干。每张片子在显微镜下观察100个巨隧细胞数,计算吞隧率和吞隧指数。实验 数据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值W(均数±标准差) 表示,下同。
[0032] 吞隧率=(吞隧鸡红细胞的巨隧细胞数/计数的巨隧细胞数)*100%,
[0033] 吞隧指数=(巨隧细胞数吞隧鸡红细胞的总数/计数的巨隧细胞数)*100%。
[0034]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的吞隧百分率及吞隧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 (P<0. 05),中剂量组尤为显著.可见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能增强肿瘤小鼠腹腔巨隧细胞的 吞隧功能.见表1。
[0035] 表1对肿瘤小鼠吞隧率和吞隧指数的影响
[0036]
[0037] 注:与模型组比较,*p<0. 05连白表不无此项。 阳03引 2. 2对肿瘤小鼠淋己细胞转化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0039] 2. 2. 1动物造模
[0040] 分组及给药同上,连续给药lOd.于末次给药后比,各组眼眶取血后处死小鼠,剖 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
[0041] 抑瘤率=(模型组瘤重一试验组瘤重)/模型组瘤重*100%。
[0042] 2. 2. 2淋己细胞转化功能测定
[0043] 2. 2. 2. 1制备脾细胞悬液无菌取脾,用PBS清洗后剪碎、研磨、过滤,100化/min离 屯、5min,弃上清,用0. 4mL双蒸水将沉淀的细胞振荡30s低渗溶解,再加入0. 4mL1. 7 %高 渗生理盐水,使溶液恢复等渗,再次lOOOr/min离屯、5min,用RPMI-1640培养液清洗并调细 胞浓度为5X1〇6/1,置于5%C02培养箱中培养,待用。
[0044] 2. 2. 2. 2淋己细胞转化功能测定将制备的小鼠脾细胞悬液用含10%小牛血清的 RPMI- 1640培养液调细胞分子浓度为5X1〇6/1,加入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微升质 量浓度为2. 5微克每毫升的ConA,5%C02培养箱内37°C培养4化后,整板离屯、后弃上清, 每孔加入10肛L质量浓度为5mg/mL的MTT,继续培养地,整板离屯、后弃上清,加入100微 升DMS0,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lOmin,在酶标仪上于波长570am处测光密度值(0D),重复实 验3次。
[0045] 2. 2. 3IL-2 和TNF-a的测定
[0046] 将血液于3500r/min离屯、15min,分离血清,按照化ISA试剂盒要求测定比-2和 TNF-口。
[0047]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能显著提高肿瘤小鼠的淋己细胞转化功能,其中高、低 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〇. 05),而阳性对照药组淋己细胞转化功能较模型 组进一步降低;本发明药物中、低剂量组能显著促进肿瘤小鼠IL-2和TNF-a的生成,与模 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〇. 05);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见本发明药物能 改善肿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瘤作用显著.见表2. W48] 表2对肿瘤小鼠淋己细胞转化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0049]
阳化0] 注:与模型组比较,*为P<0. 05, *冲<0. 01,**冲<0. 001. 阳〇5U 3结果
[0052]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高剂量组抑瘤率达54. 6%。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用于治疗肿瘤患者。本发明药物 各剂量组均能改善肿瘤小鼠巨隧细胞的吞隧功能和T淋己细胞增殖能力,升高血清中IL-2 和TNF-a的含量(P<〇. 05-0. 001),并进一步促进IL-2和TNF-a的分泌,继而通过二者的 生物学效能,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调控。
[005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实施例1. 阳化5] 配方:干赡皮lOOg、儿茶300g、血竭300g、徐长卿500g及廳香30邑。
[0056] 工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 和0. 7%的硬脂酸儀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0057]规格:0.3g/粒。
[0058]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3粒。
[0059] 实施例2.
[0060] 配方:干赡皮150g、儿茶350g、血竭350g、徐长卿550g和廳香40邑。
[0061] 工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化,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 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 %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 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 阳0创规格:10g/袋。 阳06;3]用法用量海日2次,每次10-20g,口服。
[0064]实施例3. 阳0化]配方:干赡皮50g、儿茶250g、血竭250g、徐长卿450g和廳香20邑。
[0066] 工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化,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 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 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剂。
[0067]规格:0.3g/片。 W側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3片。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干蟾皮1-20份、儿茶 10-50份、血竭10-50份、徐长卿20-80份、麝香1-6份及辅料制作而成。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干蟾皮 5-15份、儿茶25-35份、血竭25-35份、徐长卿45-55份、麝香2-4份及辅料制作而成。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干蟾皮10 份、儿茶30份、血竭30份、徐长卿50份、麝香3份及辅料制作而成。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 上述原料,加入常规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 口服制剂。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制剂为 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剂的制作 方法为:取上述药材,用6倍量70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合并滤 液,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 粉和0. 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的制作 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I. 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C 时相对密度为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 燥,即得。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剂的制作方 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I. 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C时 相对密度为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 衣,即得。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丸剂的制作方 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I. 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C时 相对密度为1. 15-1. 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肿瘤的药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干蟾皮、儿茶、血竭、徐长卿、麝香及辅料制作而成。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通窍活血,散结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疗效好,特异性强,耐药性和副作用小。
【IPC分类】A61K35/65, A61K35/55, A61P35/00, A61K36/896, A61K36/889
【公开号】CN105147920
【申请号】CN201510603191
【发明人】刘尚义, 唐东昕, 杨柱
【申请人】贵阳中医学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