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542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的乙醇量的百分数是体积百分数,v/v表示溶液的体积比。
[0037]实施例1搽剂
称取杉木皮1.5kg,格木寄生3kg、红背酸藤1.5kg、土茯苳1.5kg、黄药子0.5k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三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C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加入蒸馏液,加入0.1%的苯甲酸钠、0.05%的尼泊金甲酯,混匀,分装,即得本发明搽剂。
[0038]实施例2洗剂
称取杉木皮3kg,格木寄生6kg、红背酸藤3kg、土茯苳3kg、黄药子2kg。用4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4倍,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60°C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加入浸膏重量2倍的体积百分比为95%的乙醇,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700mL,加入蒸馏液后,加水调至1000mL,搅匀,静置12h,精滤,分装,即得本发明洗剂。
[0039]实施例3洗剂
称取杉木皮2kg,格木寄生4kg、红背酸藤2kg、土茯苳2kg、黄药子1k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C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滤液浓缩至70°C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加入清膏重量3倍的体积百分比为95%的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600mL,加入蒸馏液后,加水调至1000mL,搅匀,静置12h,精滤,分装,即得本发明洗剂。
[0040]实施例4膏剂
称取杉木皮2.5kg,格木寄生5kg、红背酸藤2.5kg、土茯苓2.5kg、黄药子1.5kg。用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浓度分别为80%、60%,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4小时、3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备用。
[0041]称取硬脂酸10g,凡士林95g,羊毛脂85g,硬脂酸甘油脂40g,十六醇80g,加热至85°C,搅匀,作为油相,备用;另取甘油120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g,十二烷基硫酸钠25g,月桂氮卓酮30g,加入上述加入蒸馈液的清膏,用水调节使油、水两相共1000g,作为水相,加热至90°C,待全部溶解后,恒温至85°C,搅匀;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置匀浆机中搅拌,冷却,凝固,分装,即得本发明膏剂。
[0042]实施例5洗剂
称取杉木皮2.3kg,格木寄生4.5kg、红背酸藤2.3kg、土茯苓2.3kg、黄药子1.2kg。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10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C下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C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加入清膏重量3倍的体积百分比为95%的乙醇,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0mL,加水调至1000mL,搅匀,静置24h,精滤,分装,即得本发明洗剂。
[0043]实施例6粉剂
称取杉木皮1.5kg,格木寄生5kg、红背酸藤2kg、土茯苓2.3kg、黄药子0.5kg。药材净选、粉碎,过80-100目筛,即得本发明粉剂。
[0044]
临床试验 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中男57例,女31例,已婚64例,未婚24例。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性疾病,合并淋病2例,尖锐湿疣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3例,生殖器疱疹4例。一期梅毒35例,二期梅毒26例,早期潜伏梅毒27例。88例患者均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6.59%和100%。
[0045]2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1个月内梅毒损害愈合消退,临床症状消失;
血清治愈:抗梅毒治疗后2年内梅毒血清反应由阳性转变为阴性,脑积液检查阴性。
[0046]3治疗方法
给予本发明实施例5洗剂治疗,每日2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0047]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3、6、9、12、18、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临床表现及血清TRUST滴度下降情况。
[0048]4 结果
本组88例中治疗结束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第2年每半年复查1次,临床治愈88例(100% );血清学治愈一期梅毒33例占94.29%,二期梅毒22例占84.62%,潜伏梅毒22例占81.48%ο
[0049]典型病例
张XX,男,45岁。10年前离异,此后后有多名性伴侣,均为异性。最近发现,躯干、四肢出现不痛不痒的红色皮疹,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胸、背、腹、臀及四肢泛发红斑及红色斑丘疹,其表面有少许皮肩,皮疹排列无规律。手掌、足底处见有硬结性脓丘疹,其边缘有鳞肩,颈、腋等处淋巴结肿大,外生殖器检查未见皮损。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搽剂治疗,涂抹患处,每日三次,连续用药3个月,半年内梅毒损害愈合消退,临床症状消失。于治疗结束后第3、6、9、12、18、24个月进行随访,18个月后梅毒血清反应由阳性转变为阴性,脑积液检查阴性。
[005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杉木皮15-30份,格木寄生30-60份、红背酸藤15-30份、土茯苓15-30份、黄药子5_2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 杉木皮20-25份,格木寄生40-50份、红背酸藤20-25份、土茯苓20-25份、黄药子10-15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采用水提或40-80%体积百分浓度的乙醇提取制备而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药材,混合后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 - 80°C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药材,混合后用4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10倍,提取时间为1-4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70 - 80°C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药材,混合后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C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C时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7.一种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合制备而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杉木皮,格木寄生、红背酸藤、土茯苓、黄药子。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杀菌消炎、解毒解梅的功效。主治梅毒特别是早期梅毒。
【IPC分类】A61P15/00, A61K36/90, A61P31/04, A61K36/896
【公开号】CN105412724
【申请号】CN201510838682
【发明人】梁小琼
【申请人】梁小琼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