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12624阅读:来源:国知局
好的原材料。如图3B和图3C所示,第1及第2传热板82、84彼此相互相对,并被用为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保持面(把持面)。
[0043]另外,图3C省略表示了图3B中的第1钳构件52、第1及第2发热部72、74。另一方面,将后述的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详细示出于图3B中。
[0044]如图3A?图3C所示,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传热板82具有其宽度方向(X方向)中央的第1作用区域(保持面)82a和配置于第1作用区域82a的周围(宽度方向X的端部)的一对第2作用区域(保持面)82b。即,第1作用区域82a被沿着宽度方向X夹于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之间。第1及第2作用区域82a、82b沿着宽度方向X连续。第1作用区域82a比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朝向第2传热板84、即第2能量输出部64突出。
[0045]第2传热板84具有其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作用区域(保持面)84a和配置于第3作用区域84a的周围的第4作用区域(保持面)84b。即,第3作用区域84a被沿着宽度方向X夹于一对第4作用区域84b之间。第3及第4作用区域84a、84b沿着宽度方向X连续。第3作用区域84a比一对第4作用区域84b朝向第1传热板82、即第1能量输出部62突出。
[0046]如图3B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发热部72具有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1作用区域82a的第1发热体72a和配置于第1作用区域82a的周围的第2作用区域82b的一对第2发热体72b。也优选的是,第1发热体72a和一对第2发热体72b沿着长度轴线Y配置有多组。在此,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第1发热体72a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的顶部92c的表面(把持面)例如在时间11 (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80°C,并维持该温度。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一对第2发热体72b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1传热板82的第2作用区域82b的表面例如在时间t2(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00°C,并维持该温度。另外,第1发热体72a和一对第2发热体72b同时开始升温。
[0047]第2发热部74具有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作用区域84a的第3发热体74a和配置于第3作用区域84a的周围的第4作用区域84b的一对第4发热体74b。在此,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第3发热体74a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4c的表面(把持面)例如在时间11 (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80°C,并维持该温度。在按压了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下,一对第4发热体74b被控制器14控制为第2传热板84的第4作用区域84b的表面例如在时间t2(例如数十秒钟?数分钟等任意时间)内升温到大致200°C,并维持该温度。另外,第3发热体74a和一对第4发热体74b同时开始升温。
[0048]另外,优选的是,第I?第4发热体72a、72b、74a、74b同时开始升温。
[0049]如图3B和图3C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I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均形成为台阶状。第I作用区域82a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多个台阶92。如图3C所示,第I作用区域82a的台阶92具有朝向相对的第2传热板84的多个第I相对面92a和与第I相对面92a正交并朝向第2作用区域82b、即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多个第I竖立设置面92b。第I相对面92a与第I竖立设置面92b相邻,随着朝向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去,利用第I竖立设置面92b使第I相对面92a靠近第2传热板84。特别是,第I处理部42a的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的第I作用区域82a在其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第I作用区域82a的中央)具有最接近第2传热板84的顶部92c。即,第I作用区域82a比第2作用区域82b朝向第2能量输出部64突出。另外,利用这些第I相对面92a、第I竖立设置面92b以及顶部92c形成第I作用区域82a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
[0050]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第I相对面92a与第I竖立设置面92b正交的情况,但是只要形成为台阶状,就未必必须使第I相对面92a与第I竖立设置面92b相互正交。
[0051 ]第3作用区域84a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多个台阶94。第3作用区域84a的台阶94具有朝向第I传热板82的第2相对面94a和与第2相对面94a正交并朝向第4作用区域84b、即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多个第2竖立设置面94b。第2相对面94a与第2竖立设置面94b相邻,随着朝向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去,利用第2竖立设置面94b使第2相对面94a靠近第I传热板82。特别是,第2处理部42b的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的第3作用区域84a在其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第3作用区域84a的大致中央)具有最接近第I传热板82的顶部94c。即,第3作用区域84a比第4作用区域84b朝向第I能量输出部62突出。另外,利用这些第2相对面94a、第2竖立设置面94b以及顶部94c形成第3作用区域84a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
[0052]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第2相对面94a与第2竖立设置面94b正交的情况,但是只要形成为台阶状,就未必必须使第2相对面94a与第2竖立设置面94b相互正交。
[0053]优选的是,第I及第2相对面92a、94a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宽度)例如为大致0.3mm左右,第I及第2竖立设置面92b、94b的高度例如为大致0.3mm左右,但能够适当地进行设定。即,既可以使第I及第2竖立设置面92b、94b的高度大于第I及第2相对面92a、94a的宽度,也可以使第I及第2竖立设置面92b、94b的高度小于第I及第2相对面92a、94a的宽度。
[0054]第2作用区域82b作为朝向第2传热板84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发挥作用。即,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作为分别保持生物体组织的一对保持面发挥作用。第4作用区域84b作为朝向第I传热板82的生物体组织保持面发挥作用。即,一对第4作用区域84b作为分别保持生物体组织的一对保持面发挥作用。优选的是,该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相互平行地相面对。
[0055]在对第I及第2作用区域82a、82b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一对第2作用区域82b加在一起后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大于第I作用区域82a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
[0056]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的作用。
[0057]一边用一只手把持着操作部46,一边使处理部42与接合及切断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L1、L2)相对峙。如果接合及切断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L1、L2)位于管孔内,则将处理部42和插入部44插入管孔内,使处理部42与接合及切断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L1、L2)相对峙。
[0058]操作开闭杆46a,打开一对钳构件52、54。然后,闭合钳构件52、54,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第1及第2传热板82、84之间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1、L2。
[0059]此时,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与第2能量输出部64的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之间的距离小于第1能量输出部62的第1传热板82的第2作用区域82b与第2能量输出部64的第2传热板84的第4作用区域84b之间的距离。而且,第1及第3作用区域82a、84a的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位于与钳构件52、54的开闭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因此,在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上,利用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表面的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之间施加有按压力。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接近第1传热板82,第4作用区域84b比第3作用区域84a远离第1传热板82。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接近第2传热板84,第2作用区域82b比第1作用区域82a远离第2传热板84。因此,特别是在与第1作用区域82a的顶部92c及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4c之间及其附近对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施加最大的按压力。因此,能够使把持生物体组织L1、L2的把持力越朝向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越比宽度方向外侧大。因而,生物体组织L1、L2彼此的边界越朝向处理部42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越比宽度方向X的外侧密合。
[0060]第2及第4作用区域82b、84b位于与钳构件52、54的开闭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因此,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被第1及第2传热板82、84的表面的相对面92、94之间施加有按压力。而且,特别是在第1作用区域82a的顶部92c及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4c及其附近对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施加有最大的按压力。
[0061]在此,在将生物体组织保持在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之间的状态下,控制器14将第1作用区域82a和第2能量输出部64控制为去除生物体组织中的、第1作用区域82a与第2能量输出部6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另外,在将生物体组织保持在第1及第2能量输出部62、64之间的状态下,控制器14将第2作用区域82b和第2能量输出部64控制为接合生物体组织中的、第2作用区域82b与第2能量输出部6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
[0062]第1传热板82的第1作用区域82a、第2传热板84的第3作用区域84a的顶部92c、94c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大致280°C。因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外表面被加热到280°C。夹持在顶部92(3、94(3之间的生物体组织1^1、1^的边界被加热至大致280°〇左右。因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的边界被表面温度为280°C的传热板82、84碳化、分解,即利用烧灼而被切开。换言之,通过向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自身输入能量而去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1、L2。
[0063]另外,由于顶部92c、94c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大致280°C,因此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附近的生物体组织因来自表面温度为280°C的传热板82、84的传热而碳化、分解,即利用烧灼而被切开。换言之,通过向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输入能量而去除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去除的范围根据所输入的能量的大小、生物体组织的成分等进行变更。
[0064]随着从夹持在顶部92c、9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彼此相对的第1及第2相对面92a、94a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随着从顶部92c、94c沿着宽度方向X远离,彼此相对的第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