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77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震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回转盖和回转门等的回转式减震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回转式减震器装置通常构成在壳体内安装配置有止回阀的回转轴并充填油,采用螺纹固定和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将盖子密闭固定。这种回转式减震器装置不限于回转盖和回转门,也可作为限制便座/便盖转动速度的减震器装置使用。在将这种减震器装置安装于便座时,一旦将便座/便盖从全开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则转轴与便座铰链一起转动,安装于转轴的止回阀与转轴的叶片密合。虽然在叶片上形成有小孔,但通过止回阀与叶片密合将该小孔堵塞并限制油的流动而缓慢地关闭便座/便盖。
在将便座/便盖从关闭状态向打开方向转动时,转轴进行转动,使安装于转轴的止回阀与叶片的密合状态开放。叶片上形成的小孔被开放,油可无阻力地进行移动,因此可通过很小的力将便座/便盖打开。
然而,现有技术的止回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课题。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0-161412号公开的止回阀大致呈コ字形,并安装有可移动至与叶片抵接的左右对位部。该止回阀因依靠转轴转动时的油阻力而移动,故必须具有使叶片完全密闭所需的止回阀的移动时间。在此期间会产生减震器不起作用的空转角度。如空转角度增大,则在将便座打开至中途放开手时存在着便座前端与便器浮筒冲撞的危险性。又,若空转角度增大,则存在着便座制动角度发生偏差的问题。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199536号中记载有一种所谓无空行程的减震器装置方案。然而,这种装置的结构需要有许多复杂的构件。又,日本专利特开2000-120747号公开的转动式减震器是一种使用弹簧的可减小空转角度的减震器,但构件数多,组装作业性不良。
日本专利特开平7-301272号是在弹性阀部的粘性流体受压面具有弹性,但将弹性变形部构成承受高压的粘性流体受压面,则在耐久性方面会产生问题。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在回转式减震器装置中,可用简单的结构且低成本地制作出可防止空转(空行程)区间的问题、并可使制动功能快速作用的止回阀机构。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包括充填密封有粘性流体的壳体、可转动地保持于该壳体的转动轴、从该转动轴伸出形成的回转叶、以及安装于该回转叶前端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叶上设置通过所述粘性流体的通路,所述止回阀具有与所述通路对向的对向面部,同时具有将所述回转叶夹持的框架体,在所述回转叶和所述框架体上的所述对向面部的相反侧部分的任一方将向所述回转叶的所述通路施力的弹性构件形成为堵塞所述止回阀的所述对向面部。
这样,在回转叶上设置通过粘性流体的通路,止回阀具有与所述通路对向的对向面部,同时具有将所述回转叶夹持的框架体,在所述回转叶和所述框架体上的所述对向面部的相反侧部分的任一方将向所述回转叶的所述通路施力的弹性构件形成为堵塞所述止回阀的所述对向面部,由于采用了这种非常简单的结构,因此,在向减震器动作方向转动时,所述止回阀的所述对向面部将所述回转叶的所述通路封止,在向减震器非动作方向回转时,所述止回阀的所述对向面部可利用所述粘性流体的流动压进行将所述通路开放的动作。
在上述发明中,若所述止回阀与所述弹性构件一体形成,使其从所述对向面部的相反侧的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回转叶抵接,则可使结构更加简单。
所述弹性构件最好是采用耐油性、耐磨耗性的合成树脂与所述框架体一体形成,其形状可采用各种形状,例如触角状、T字状、拱状、八字状。
又,在所述回转叶和所述框架体上的所述对向面部的相反侧部分最好预先形成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量的限制部。若设置了这种限制部,则可在设定的弹性范围内弹性变形,可长期稳定地进行动作。
所述限制部无论是从所述回转叶凸出形成、还是向所述框架体凸出形成均可,又,若由2个凸部构成所述限制部,在该2个凸部之间形成所述弹性构件,则可形成所述弹性构件由所述2个凸部保护的形态,使结构简单,并可提供可靠的动作。
从以上的说明中可见,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由于在形成于回转叶的粘性流体的通路中配设止回阀,设置有转动停止时向限制所述回转叶的转速侧的面侧并对所述止回阀施力的弹性构件。因此,在回转限制方向上,基本上不会发生因间隙引起的空转,可发挥制动作用。
在上述的减震器装置中,若采用耐油性、耐磨耗性的合成树脂将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止回阀一体形成,则可减少构件数,提高组装作业性,可降低成本。
又,在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中,由于所述止回阀的结构是跨越所述回转叶的两面,所述弹性构件是弹簧,该弹簧可弹性变形地夹持于限制所述止回阀的所述转速的所述回转叶的回转方向相反的内侧,因此,可在不受高压的情况下在弹性界限限制的范围内变形。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减震器装置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减震器装置中的止回阀制动时的动作说明图,其中,(a)为垂直于轴的横剖面图,(b)为沿轴向的纵剖面图。
图4为表示图1所示的减震器装置中的止回阀空转时的动作说明图,其中,(a)为垂直于轴的横剖面图,(b)为沿轴向的纵剖面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中的除上述实施例之外的可适用的与止回阀一体形成的弹性构件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T字状弹性构件,(b)表示拱状弹性构件,(c)表示八字状弹性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的实施形态。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其分解立体图。
符号10是减震器装置,在形成于回转轴12的转环状槽14中嵌入有O形环16(参照图3),同时使止回阀20分别保持在对称凸设于径向的2个回转叶18的前端部,并插入有底壳体22的内部,充填有作为粘性流体充填有规定量的硅油,构成减震器装置10。形成于有底壳体22的圆筒内壁面22a上朝向半径方向的中心凸设有180°分开且位置对称的隔壁部23,其前端设定为大致与回转轴12侧面滑动接合的高度。由隔壁部23划分的空间由回转叶18划分成加压油室24a和减压油室24b。
盖子25用螺钉26固定在壳体22上,并密闭成不会发生漏油的形态。在壳体22采用合成树脂成形时可由超声波焊接进行密封固定。将止回阀20安装于回转轴12时,通过设置搭钮配合等的简易防脱部可防止从回转叶18脱落,可提高组装作业性。为了对形成于回转叶18的油通路28进行封止,将止回阀20与作为弹性构件的一对弹性凸起30-1一体形成,该弹性构件相对于回转叶18并用于沿一方向对止回阀20施力。
油通路28是凹设于轴向平板状形成的回转叶18中央部的外周侧上的切槽。又,在止回阀20上形成有堵塞所述油通路28用的对向面部20a,同时,形成有将回转叶18的前端侧围住状的框架形状的框架体20b。在与该框架体20b的对向面部20a的相反侧形成有连结轴向两端部的框架部20b-1,该框架部20b-1与兼有防止止回阀20脱落功能的弹性凸起30-1一体形成。
作为第1实施例,该弹性凸起30-1形成于V字形开脚部31-1,其前端部形成为在停止时也与回转叶18的壁面抵接。这样,在不进行转动动作的停止时,由弹性凸起30-1使框架部20b-1侧与回转叶18侧分开。结果是止回阀20的对向面部20a处于将所述油通路28堵塞的位置。但是,即使对向面部20a没有将所述油通路28完全堵塞,动作方面也基本上无妨碍。即,停止时并非必须要使弹性凸起30-1的前端部与回转叶18的壁面压接。
弹性凸起30-1的结构是由形成于止回阀20的框架体20b围住周围状从外侧进行保护,不会施加弹性界限以上的外力。
又,在回转叶18的轴向两端部形成有向框架体侧凸出的限制凸起18-1,在该框架体侧形成有弹性凸起30-1。如图4所示,该限制凸起18-1在处于止回阀20没有将回转叶18的油通路28堵塞的位置时,在回转叶18与形成有弹性凸起30-1的框架体20b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即空隙,通过设置该空隙防止在弹性凸起30-1与回转叶18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弹性变形。这样也减轻了对于弹性凸起30-1反复动作的疲劳,故可防止破损,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在弹性凸起30-1上由于只有在回转轴12即回转叶18空转方向时才施加最大应力,因此,即使采用树脂成形的结构也极少会产生高温对树脂蠕变的影响。
上述限制凸起18-1是从回转叶18侧凸出形成的,但也可从框架体20b或框架部20b-1凸出形成。又,也可在回转叶18上形成相当于弹性凸起30-1的构件,使框架部20b-1与设置于该回转叶18侧的弹性凸起抵接。
下面参照图3和图4说明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的动作。图3为限制转速、减震器装置动作的方向即止回阀起作用方向的动作说明图,其中,(a)为垂直于轴的横剖面图,(b)为沿轴向的纵剖面图。又,图4为止回阀不起制动作用的、减震器动作无作用的空转方向的动作说明图,(a)为垂直于轴的横剖面图,(b)为沿轴向的纵剖面图。
图3中,将壳体22固定,在使回转轴12向图中的CCW方向转动时,油室24a的油加压后欲向油室24b移动,但由于止回阀20的对向面部20a与回转叶18的面密合而将油通路28关闭,因此,油只能通过壳体22的圆筒内壁面22a与止回阀20间形成的间隙以及回转轴12与壳体22间形成的微小间隙进行移动。这样,由此时的油的流动阻力产生制动力克服自重、缓慢地将未图示的便座/便盖关闭。
图4中,一旦使回转轴12向图中的CW方向转动,则油室24b的油加压后欲向油室24a移动。由于此时的油压力,形成于止回阀20的对向面部20a相反侧的第1实施例中的触角状弹性凸起30-1利用油的流动压力而挠起,使V字形开脚部31-1挠曲,止回阀20向油室24a侧移动。这样,止回阀20的对向面部20a与回转叶18分开而将油通路28开放,油可经油通路28流动。
就样,无减震器作用的回转轴12空转方向的转动由于可使油经该油通路28从油室24b向油室24a基本无阻力地流动,因此只要用微小的力即可轻松打开便座/便盖。并且,当回转轴12停止时,利用与止回阀20一体成形的弹性凸起30-1的弹力使止回阀20的对向面部20a与回转叶18密合,故在切换至需要作为减震器起作用的方向时的空转角度(空行程)极小。这样,可使减震器作用在转动后立即发生,可提高安全性。
在第1实施例中,当止回阀20采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时,成为油受压面的对向面部20a相反侧的内面上凸设的弹性凸起30-1的形状是将V字形开脚部31-1延设于对向面部20a侧而形成,弹性凸起30-1的弹性施力只要小于空转方向时的油的流动压力即可。
图5表示这种弹性凸起30-1的变形例。图5(a)表示形成T字状的第2实施例的弹性凸起30-2,以取代V字形开脚部31-1。弹性凸起30-2在与框架体20b的对向面部20a的相反侧形成有连结轴向两端部的框架部20b-1,从该框架部20b-1的中央沿左右水平延伸支臂31-2的T字状的弹性凸起30-2为一体成形。空转方向移动时,该支臂31-2的前端与回转叶18抵接,利用油的流动压力使支臂31-2弹性变形。
图5(b)是形成拱状的第3实施例的弹性凸起30-3,形成于回转叶18前端的油通路28与上述实施例的切槽不同,而是由开口部形成的油通路28。回转叶18的开口部的上部与作为弹性凸起30-3形成的拱部31-3的顶部抵接,将拱部31-3弹性变形为扁平状。
并且,图5(c)是形成八字状的第4实施例的弹性凸起30-4,与第3实施例相同,是一种将八字状的小凸起31-4与回转叶18的开口部的上部抵接的例子。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由于在安装于回转叶的止回阀上形成具有弹性的微小凸起,在将减震器装置从空转方向切换为制动方向时,可在不增加构件的情况下减小空转角度(空行程),即使在打开便座/便盖的途中放开手也能有效地发挥减震器装置功能,快速地进行制动,因此可防止便座/便盖落下与便器发生激烈碰撞。
又,本发明的减震器装置不仅用于便座/便盖,也可有效地适用于闭门器和垃圾箱的盖子等之类铰链结合的、希望一方向轻快而另一方向缓慢动作的移动体。
以上对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成要件的范围内,可对其形状和结构的细部作各种变更。
例如,若考虑其组装性,止回阀20最好装在回转叶18的前端部,但安装在壳体22内侧沿半径方向凸设的隔壁23上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又,也可使回转轴12或壳体22中的某1个回转。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器装置,包括充填密封有粘性流体的壳体、可转动地保持于该壳体的转动轴、从该转动轴伸出形成的回转叶、以及安装于该回转叶前端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叶上设置通过所述粘性流体的通路,所述止回阀具有与所述通路对向的对向面部,同时具有将所述回转叶夹持的框架体,在所述回转叶和所述框架体上的所述对向面部的相反侧部分的任一方将向所述回转叶的所述通路施力的弹性构件形成为堵塞所述止回阀的所述对向面部,在向减震器动作方向转动时,所述止回阀的所述对向面部将所述回转叶的所述通路封止,在向减震器非动作方向回转时,所述止回阀的所述对向面部利用所述粘性流体的流动压将所述通路开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弹性构件一体形成,而使从所述对向面部的相反侧的所述框架体与所述回转叶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采用耐油性、耐磨耗性的合成树脂与所述框架体一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设定成所述回转叶向所述减震器非动作方向转动时的所述粘性流体大大小于推压所述对向面部的力。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形成触角状、T字状、拱状、八字状中的某一种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叶和所述框架体上的所述对向面部的相反侧部分形成有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量的限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从所述回转叶凸出形成的2个凸部,在该2个凸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弹性构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向所述框架体凸出形成的2个凸部,在该2个凸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弹性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圆筒状,从圆筒内壁面朝向中心沿半径方向凸设有多个隔壁部,在所述回转轴的前端具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从所述回转轴放射状伸出而与所述圆筒内壁面抵接,同时在向减震器动作方向回转时进行闭锁;形成有配置于所述隔壁间的多个回转叶,所述壳体与所述转动轴相对回转。
全文摘要
一种减震器装置,凸设于回转轴(12)的回转叶(18)将向壳体(22)的圆筒内壁面部(22a)半径方向延伸的隔壁(23)之间划分为加压油室(24a)和减压油室(24b),在轴向中央部设置有油通路(28)的切槽。在对油通路(28)进行封止的止回阀(20)上一体形成弹性凸起(30-1)和与受压面(20a)相反的内侧,V字形开脚部(31-1)始终将止回阀(20)压在回转叶(18)上,油通路(28)利用油压相对于CW方向的回转开成并轻松地转动,相对于CCW方向的回转立即恢复封止状态,并转为制动作用。
文档编号A47K13/10GK1425349SQ0215615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2日
发明者岩下浩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