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30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同时实现高吸入性能和静音化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动吸尘器中,电动送风机由具有吸入吸引风的吸气部的风扇部和产生回转动力的电动机部构成。为了提高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工作效率,在风扇罩的周围设置第1排气口,而在电动机部设置第2排气口,以减小吸引风通过压力损失大的电动机部的量。
有一种结构是电动送风机的周围,在所述第1排气口的下游侧,设置具有收集从所述第1排气口排出的排气风的连通部的区分壁,由2分割构件构成的盒体覆盖,在所述盒体中,构成所述区分壁的后方且形成有排出口(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1-349897号)。
参照图15说明传统的其它的电动吸尘器。
吸尘器本体1设置有前部内装着集尘室102、后部内装着电动送风机103的电动送风机室104。又具有处于所述电动送风机103位置的上方、向本体101的后方排气的排气口105;设于所述电动送风机室104的后部、将从所述电动送风机室104向后方排气的排气风方向转换成上方的第1通路体106;以及将所述第1通路体106与所述排气口105连接的第2通路体107,所述第2通路体107设置有在将从所述第1通路体106排气的排气风向前方导出后方向转换成本体的后方侧的迂回部108、109。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电动吸尘器的动作。
利用方向转换的迂回部108、109,加长了电动送风机103与排气出口即排气口105的距离,并且使排气弯曲,加长了排气通路,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103发出的刺耳的声音(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平11-253367号公报)。
然而,上述结构中,为了提高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工作效率,尽管在电动送风机的风扇侧与电动机部侧分别设置了第1、第2排出口,但在覆盖电动送风机的盒体上仅在1个部位上设有排出口,效率不高。又,为了不对排气的流动形成阻力,若加大流出口,虽能提高吸入工作效率,但反之噪音也大。特别是从风扇侧排出的排气的高频率声音大,对噪音造成大的影响。
又,上述结构中,为了减小从电动送风机103发出的刺耳的声音,在吸尘器本体101的电动送风机室104的后方设置有第1通路体106,在上方设置有第2通路体107,故增大了吸尘器本体101,非常难以使用。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同时实现高吸入性能和静音化的电动吸尘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的课题,本发明包括由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1排气口的风扇部和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2排气口的电动机部构成的电动送风机;以及将所述电动送风机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将从所述第1排气口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的外部排出的第1排气口;以及将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第2排气口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的外部排出的第2排气口,在盒体上,设置有分别与设于电动送风机的第1、第2排气口对应的第1、第2排出口,可进一步实现高吸入工作效率,并且,通过使排气从各自的排气口向排出口流出,对盒体内的排气进行清流,可减小排气声音,进而减小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实现静音化。
采用本发明,可提供能同时实现高吸入性能和静音化的电动吸尘器。
第1发明包括由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1排气口的风扇部和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2排气口的电动机部构成的电动送风机;以及将所述电动送风机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将从所述第1排气口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的外部排出的第1排气口;以及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所述第2排气口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的外部排出的第2排气口,在盒体上,设置有分别与设于电动送风机的第1、第2排气口对应的第1、第2排出口,可进一步实现高吸入工作效率,并且,通过使排气从各自的排气口向排出口流出,对盒体内的排气进行清流,可减小排气声音,进而减小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实现静音化。
第2发明是对从第1排气口至第1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和从第2排气口至第2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进行划分,盒体内成为2分割的空间,并且,通过使排气从各自的排气口向排出口流出,对盒体内的排气进行清流,可减小排气声音,进而减小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实现静音化。
第3、4发明是在从第1排气口至第1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及/或从第2排气口至第2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中设置隔壁,形成迂回流路,故通过设置隔壁,从第2排气口排出的排气一旦迂回,则在盒体内的有限空间内也能加长排气流路,减小排气声音,在不使电动吸尘器本体大型化的情况下可实现减小噪音。
第5发明是在迂回流路中配置隔音材料,通过配置隔音材料可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第6发明是在盒体与电动送风机间的空间中形成迂回流路,所述盒体的至少形成所述迂回流路部分的形状是剖面大致方形,相对于电动送风机的外形大致为圆形,可加大盒体内的空间,排气流入该空间部,可使排气的风速在空间内暂时减小,其结果可减小排气声音,可实现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减小以及静音化。
第7发明包括产生吸引风并具有排出排气用的排气口的电动送风机;内装有将所述电动送风机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盒体的电动送风机室;以及将排气风从所述电动送风机室向大气排出的本体排气口,在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将来自所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风向所述盒体外部排出用的排出口,同时具有使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气风迂回用的迂回壁,由于利用迂回壁进行遮断,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排气风的声音,故可形成本体的小的排气流路。
第8发明是在排出口与本体排气口的排气流路间设置迂回壁,使排气风弯曲,故排气风的声音不会直接从本体排气口发出,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第9发明是利用迂回壁,使从排出口排出的排气风迂回成相对于来自本体排气口的排气的吹出方向呈大致垂直的方向,使排气风弯曲,能加长排气流路,故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第10发明是利用迂回壁,使从排出口排出的排气风迂回成相对于来自本体排气口的排气的吹出方向呈大致垂直的方向且大致水平方向流动的状态,从设于消音盒的迂回壁的左右方向(大致水平方向)出来的排气风,在流向本体排气口的途中相互碰撞,可缓和排气风的流速,从本体排气口排出,故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第11发明是至少在与排出口相对的位置上设置吸音材料,在迂回壁的至少排气上游侧,所述迂回壁与所述吸音材料间形成排气风流动的空间,故可由吸音材料将空间内的排气风吸音,并且,利用设于消音盒的迂回壁使排气风弯曲,故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第12发明是至少在与排出口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与迂回壁的大致前端部略微接触的吸音材料,可完全使排气风迂回,并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第13发明是迂回壁朝向排气上游侧,前端部形成呈凸状的大致圆弧状,从消音盒出来的排气风沿着大致圆弧状的迂回壁顺利地流动,故排气风无损失,可维持高吸入性能,并且,利用迂回壁使排气风弯曲,故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第14发明是沿着迂回壁的壁面设置吸音材料,利用迂回壁和吸音材料可将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排气风的声音遮断,故可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例。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吸尘器的纵剖面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图1的D-D剖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动吸尘器本体的剖面图。
图7为同电动吸尘器的放大剖面图。
图8为图7的A-A剖面图。
图9为图7的B-B剖面图。
图10为图7的C-C剖面图。
图11为同电动吸尘器的剖面图。
图12为同消音盒的仰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动吸尘器的放大剖面图。
图14为同消音盒的仰视图。
图15为传统的电动吸尘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下面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1、图2中,产生吸引风的电动送风机1包括风扇部4和电动机部6,风扇部4由通过回转产生风的叶轮(未图示)、吸引空气的吸气口2、设置在覆盖叶轮的壳体4a上并将所述叶轮产生的风向外部排出的第1排气口3所构成,电动机部6内装着所述叶轮的回转动力即电动机,设置在覆盖所述电动机的支架6a上并将所述叶轮产生的风向外部排出的第2排气口5所构成。7是电动吸尘器本体,由配置有所述电动送风机1的电动送风机室8、在电动送风机1的吸气口2的上游侧与吸气口2连通的吸入口9、配置有收集尘埃的纸袋10并具有与所述纸袋10连通的吸引口11的集尘室12所构成。在集尘室12的上方,构成将集尘室12保持成密闭状态并回转自如被保持在本体上的集尘室盖13。
在集尘室12内具有筐14,该筐14将纸袋10保持,在将纸袋10从集尘室12取出时,可与纸袋10同时取出。另外,15是前盖,形成有吸引口11,可将软管(未图示)和吸入器具(未图示)与电动吸尘器本体7卡止。电动送风机室8被上盖16从上部所覆盖,在电动吸尘器本体7的后方设置有从电动送风机1排出的排气口17。又,在电动送风机1上,风扇部4的前方固定着电动吸尘器本体7的吸入口9和能确保气密并不使电动送风机1的振动传向电动吸尘器本体7的软质材料形成的支撑橡胶18,在电动机部6的后方固定着软质材料形成的后支撑橡胶19。
又,具有2分割结构的盒体20,能将电动送风机全体覆盖,所述后支撑橡胶19被盒体20卡合,对电动送风机1与盒体20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作出定位,并可防止因电动送风机1的吸引而使电动送风机1向前方的移动,又可防止电动送风机1的振动传向盒体。
在盒体20上,形成有从所述第1排气口3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20的外部排出的第1排出口21、以及将从所述电动送风机1的第2排气口5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20的外部排出的第2排出口22。第1排出口21处于与第1排气口3不对置的位置,同样,第2排出口22也处于与第2排气口5不对置的位置。另外,23是在盒体20内用于区分从第1排气口3至第1排出口2的排气风的流路和从第2排气口5至第2排出口22的排气风的流路的区分壁。
如图3所示,区分壁23沿着电动送风机1的剖面外形形状的大致圆形,构成了前端部形状,与电动送风机1的外壳略微接触。并且,为了使在第1排气口3与第1排出口21的盒体20内的流路内流动的排气迂回,设置了第1隔壁24。所述第1隔壁24在电动送风机1的径向剖面形状如图4所示,沿着电动送风机1的剖面外形形状的大致圆形,构成了前端部形状,将与电动送风机1的间隙大致保持成一定,以此形成间隙。
同样,为了使在第2排气口5与第2排出口22的盒体20内的流路内流动的排气迂回,设置了第2隔壁25。所述第2隔壁25在电动送风机1的径向剖面形状如图5所示,沿着电动送风机1的剖面外形形状的大致圆形,构成了前端部形状,将与电动送风机1的间隙大致保持成一定,以此形成间隙。又,如图4所示形成有盒体20,设于从第1排气口3至第1隔壁24间的空间的第1迂回流路26的剖面形状呈大致方形。同样,如图5所示形成有盒体20,设于从第2排气口5至第2隔壁25间的空间的第2迂回流路27的剖面形状呈大致方形。又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第1迂回流路26和第2迂回流路27中设置隔音材料28。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1迂回流路26和第2迂回流路27,但即使只设置某一方也具有如下的效果。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电动吸尘器的动作及作用。
利用电动送风机1的吸引风从吸入器具(未图示)吸引的尘埃和吸引风,通过吸引口11后只有尘埃被纸袋10捕捉,吸引风被电动送风机1的吸气口2吸引。被电动送风机1吸引的吸引风的一部分从第1排气口3排出,一部分通过电动机部6使电动机部6冷却,然后从第2排气口5排出。因区分壁23将盒体20内作了区分,故基本上从第1排气口3排出的排气向第1排出口21放出,从第2排气口5排出的排气向第2排出口22放出。首先是从第1排气口3排出的排气向盒体20内的第1迂回流路26放出。然后经过设于第1隔壁24与电动送风机1间的间隙从第1排出口21向盒体20的外部放出。
其次,从第2排气口5排出的排气向盒体20内的第2迂回流路27放出。然后经过设于第2隔壁25与电动送风机1间的间隙从第2排出口22向盒体20的外部放出。各自从第1排出口21和第2排出口22放出的排气通过电动吸尘器本体7内,从设于后方的排气口17向电动吸尘器本体7的外部放出。
这样,由于第1排气口3成为第1排出口21,第2排气口5成为第2排出口22,并且由区分壁23各自作出了排气区分,故可实现更高吸入工作效率,又由于排气从各自的排气口向排出口流出,对盒体20内的排气作了清流,可减小排气声音。进而减小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可实现静音化。
从第1排气口3和第2排气口5向外周方向放出的排气一旦向各自的第1迂回流路26和第2迂回流路27放出。与电动送风机1的剖面圆形比较,第1迂回流路26和第2迂回流路27分别是剖面大致方形,在盒体20内设有大的空间。由此,放出到大空间的排气因一下子降低了风速,故可减小排气声音。
分别从第1迂回流路26和第2迂回流路27流出的排气是从第1隔壁24和第2隔壁25与电动送风机1的间隙中从各自的第1排气口3和第2排气口5放出,但分别向第1迂回流路26和第2迂回流路27放出的排气是朝盒体20的内面向外周方向排出,但其后的排气的流动如前所述,因第1隔壁24、第2隔壁25与电动送风机1形成有间隙,向外周排出的排气其后回流到内周方向。再其后,因第1排出口21和第2排出口22设置于盒体20的外周面,故从内周侧又流回到外周侧,向盒体20的外部放出。这样,排气的流向发生了从迂回流路至间隙、从间隙至排出口这样的2次U形转弯(图2中用箭头表示排气的流向),在盒体20内有限的空间中形成了长的排气流路,由此可减小排气声音。
由于在各自的迂回流路内的排气通过的部位形成有隔音材料28,在从电动送风机1开始放出的迂回流路中设置了隔音材料,由此可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区分壁23的结构是与电动送风机1的外壳略微接触,但也可设置间隙,在其间隙中使用软质的气密材料,可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若使区分壁23与电动送风机1的间隙小于第1隔壁24、第2隔壁25与电动送风机1的间隙,则可加大区分壁23与电动送风机1间隙的通气阻力,由此使几乎所有的排气成为了所需要的排气的流动。因流入第1隔壁24、第2隔壁25与电动送风机1的间隙中,可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1排气口3和第2排气口5的排气量处于一种第1排气口3小于第2排气口5的关系,特别是设于第1排出口21、第1隔壁24和电动送风机1上的间隙面积,被设定为不会引起从第1排气口3排出的排气量的压力损失的最小面积,故可进一步减小噪音。
如图2、图3、图5所示,区分壁23、第1隔壁24和第2隔壁25一直构成到电动送风机1的大致中心位置,在其上方完全不进行区分,本实施例中,因设于盒体20的排出口位于下方,故可使排气的流动形成U形转弯。由此,若完全区分,本发明自然能获得更佳的效果。
又,在电动送风机1的结构中,采取不用纸袋10的旋风方式等也能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2)下面参照图6~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图6、图7中,产生吸引风的电动送风机111,由吸气口112、具有以一定间隔设置的第1排气口113的风扇部114、以及产生回转动力且具有第2排气口115的电机部116所构成。117是电动吸尘器本体,由配置有所述电动送风机111的电动送风机室118、在电动送风机111的吸气口112的上游侧与吸气口112连通的吸入口119、配置有收集尘埃的纸袋120并在纸袋120的上游侧吸入尘埃的吸入器具(未图示)、以及具有与纸袋120连通的吸引口121的集尘室122所构成。在集尘室122的上方,构成将集尘室122保持成密闭状态并回转自如被保持在本体上的集尘室盖123。
在集尘室122内具有筐124,该筐124将纸袋120保持,在将纸袋120从集尘室122取出时,可与纸袋120同时取出。另外,前盖125形成有吸引口121,可将软管(未图示)与前盖125卡止。
下面详细说明结构。
电动送风机室118被上盖126从上部所覆盖,在电动吸尘器本体117的后方设置有从电动送风机111排出的本体排气口127。又,在电动送风机111上,风扇部114的前方固定着电动吸尘器本体117的吸入口119和能确保气密并不使电动送风机111的振动传向电动吸尘器本体117的软质材料形成的支撑橡胶128,在电动机部116的后方固定着软质材料形成的后支撑橡胶129。
又,具有上下2分割成上消音盒130a和下消音盒130b的消音盒130,能将电动送风机111全体覆盖,所述后支撑橡胶129被消音盒130卡合,对电动送风机111与消音盒130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作出定位,并可防止因电动送风机111的吸引而使电动送风机111向前方的移动,又可防止电动送风机111的振动传向消音盒130。并且,在消音盒130的下方,与后述的第1排出口131和第2排出口132相对的电动送风机室118的底面配置吸音材料143。
如图11所示,若将吸音材料143一直配置到电动送风机室118内的侧壁,则可进一步提高吸音材料143的吸音效果。
如图7~图12所示,在下消音盒130b上形成第1排出口131、第2排出口132和第3排出口139。第1排出口131配置在与电动送风机111的第1排气口113轴向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在第1排出口131的外侧后方设置迂回壁140。
第2排出口132配置在与第2排气口115轴向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在第2排出口132的外侧后方设置迂回壁141。第3排出口139配置在与电动送风机111的第1排气113下方,在第3排出口139的外侧后方,大致L形的迂回壁142设置成向第3排出口139的前方侧开口的形状。
133是在消音盒130内将第1排出口131与第2排出口132的通路进行区分用的区分壁。如图4所示,区分壁133沿着电动送风机111的剖面外形形状的大致圆形构成了前端部形状,与电动送风机111略微接触。
还设置有将电动送风机111的第1排气口113与消音盒130的第1排出口131的、消音盒130内的通路分隔的隔壁124,所述隔壁124在电动送风机111的径向剖面形状如图3所示,沿着电动送风机111的剖面外形形状的大致圆形构成了前端部形状,与电动送风机111保持大致一定的间隙。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电动吸尘器的动作及作用。
利用电动送风机111的吸引风从吸入器具(未图示)吸引的尘埃和吸引风,通过吸引口121后只有尘埃被纸袋120捕捉,吸引风被电动送风机111的吸气口112吸引。被电动送风机111吸引的吸引风的一部分从第1排气口113排出,一部分通过电动机部116使电动机部116冷却,然后从第2排气口115排出。此时,因区分壁133将盒体130内作了区分,故从第1排气口133排出的排气向第1排出口131和第3排出口139放出,从第2排气口115排出的排气向第2排出口132放出。
首先是从第1排气口113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从第3排出口139排出的排气沿着大致L形的迂回壁142在前方侧且左右方向上迂回,而另外的排气的一部分通过隔壁134与电动送风机111之间,与区分壁133碰撞的排气、从第1排气口131排出的排气,沿着迂回壁140在左右方向上向电动送风机室118内排出。
其次,从第12排气口115排出的排气,从消音盒130内的第2排出口132沿着迂回壁132,在左右方向上向电动送风机室118内排出。即,因所述吸音材料143与所述迂回壁140、所述迂回壁141略微接触,故排气不会笔直地流向本体排气口127而是迂回流动。
各自从第1排出口131、第2排出口132和第3排出口139放出的排气通过电动送风机室118内,在设于排气下游侧即后方的本体排气口127的排气上游部,朝左右方向排出的排气与消音盒130发生碰撞之后,在排气流速缓和的状态下从电动吸尘器本体117的本体排气口127排出,故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111发出的刺耳的声音。又,通过在与第1排出口131和第2排出口132相对的电动送风机室118的底面配置了吸音材料143,在声音相互抵消效果的基础上,还可增大吸音效果。
排气沿着设置在各自的排出口131、132、139的排气下游侧即、所述排出口131、132、139的外侧后方的迂回壁140、141、142,相对于来自本体排气口127的排气的吹出方向迂回成大致垂直方向及大致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由此可加长电动送风机111与电动吸尘器本体117的本体排气口127的距离,并使排气弯曲,加长了排气通路,故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111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实施例3)参照图13、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另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设于下消音盒130b上的排出口132的外侧后方设置有迂回壁144,其在下消音盒130b的排出口132一侧形成了前端部呈凸状的大致圆弧状。在迂回壁144的后方,沿着所述迂回壁144的壁面固定着吸音材料145。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电动吸尘器的动作及作用。
由于从消音盒130流出的排气沿着大致圆弧状的迂回壁144顺利地流动,因此没有排气风的损失,可维持高吸入性能,并且,利用迂回壁144使排气风弯曲,故可减小从电动送风机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又,因在设于消音盒130的迂回壁140上设置了吸音材料145,故利用迂回壁144和吸音材料145可将从电动送风机111发出的刺耳的排气声音遮断,故可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并且,在电动送风机111的结构中,采取不用纸袋120的旋风方式等也能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因吸入性能优良,可减小噪音,特别适用于需要高吸入工作效率的高层次家庭、业务用等的电动吸尘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1排气口的风扇部和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2排气口的电动机部构成的电动送风机;以及将所述电动送风机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将从所述第1排气口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的外部排出的第1排气口;以及将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第2排气口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的外部排出的第2排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对从第1排气口至第1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和从第2排气口至第2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进行了划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从第1排气口至第1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及/或从第2排气口至第2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做成迂回流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从第1排气口至第1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及/或从第2排气口至第2排出口的排气风的流路中设置隔壁,形成迂回流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迂回流路中配置隔音材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盒体与电动送风机之间的空间中形成迂回流路,所述盒体的至少形成所述迂回流路的部分的形状是剖面大致方形。
7.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吸引风并具有排出排气用的排气口的电动送风机;内装有将所述电动送风机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电动送风机室;以及将排气风从所述电动送风机室向大气排出的本体排气口,在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将来自所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风向所述盒体外部排出用的排出口,同时具有使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排气风迂回用的迂回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排出口与本体排气口的排气流路间设置迂回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利用迂回壁,使从排出口排出的排气风迂回成相对于来自本体排气口的排气的吹出方向呈大致垂直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利用迂回壁,使从排出口排出的排气风迂回成相对于来自本体排气口的排气的吹出方向呈大致垂直的方向且大致水平方向流动的状态。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与排出口相对的位置上设置吸音材料,在迂回壁的至少排气上游侧,所述迂回壁与所述吸音材料间形成排气风流动的空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与排出口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与迂回壁的大致前端部略微接触的吸音材料。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迂回壁朝向排气上游侧,前端部形成呈凸状的大致圆弧状。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沿着迂回壁的壁面设置吸音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能同时实现高吸入性能和静音化的电动吸尘器。包括由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1排气口(3)的风扇部(4)和具有排出排气风的第2排气口(5)的电动机部(6)构成的电动送风机(1);以及将所述电动送风机(1)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盒体(20),所述盒体(20)具有将从所述第1排气口(3)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20)的外部排出的第1排气口(21);以及从所述电动送风机(1)的第2排气口(5)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盒体(20)的外部排出的第2排气口(22),可实现高吸入工作效率、减小噪音和静音化。
文档编号A47L5/00GK1582834SQ20041006426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2日
发明者奥岛雅史, 仲本博司, 伊藤幸一, 北村秀典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