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净器擦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56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便净器擦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净器附件,尤其是一种便净器擦头。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02269158.8公开一种新型便净器,其利用流水擦拭的原理,使用时不仅舒适,而且擦拭干净,但其仍然存在缺陷该擦拭套一般重复使用,在使用完毕后虽然可以通过紫外线等消毒灭菌,但始终不及一次性的擦拭套卫生。然而一次性擦拭套从成本上考虑,多采用无纺布或纸制作,由于其过于柔软无法因此不易固定到擦拭头上,这是现有技术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便净器擦拭装置,它具有安装一次性擦拭套方便、使用卫生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曲形弯管,该曲形弯管通过螺纹连接一壳体,在壳体与弯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壳体内部设置有固定块,在固定块上安装有擦头,在擦头上设置有孔,在曲形弯管内设置有水管,该水管与擦头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块上设置有左、右两活动块,两活动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在壳体内固定块的上方设置有拉动顶出架,该顶出架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拉动顶出架的顶部连接有刹车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活动块对一次性擦拭套实现夹、松,通过刹车线推、拉顶出架实现两活动块的挤压或复位。因此具有使用方便、卫生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次性擦拭套处于推出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安装一次性擦拭套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曲形弯管,2-壳体,3-密封圈,4-水管,5-孔,6-弹簧,7-固定块,8-活动块,9-拉动顶出架,10-复位弹簧,11-擦头套圈,12-一次性擦拭套,13-擦头,14-刹车线,15-刹车线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包括曲形弯管1,该曲形弯管1通过螺纹连接一壳体2,在壳体2与弯管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壳体1内部设置有固定块7,在固定块7上安装有擦头13,在擦头13上设置有孔5,在曲形弯管1内设置有水管4,该水管4与擦头13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块7上设置有左、右两活动块8,两活动块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在壳体2内固定块7的上方设置有拉动顶出架9,该顶出架9与壳体2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6,拉动顶出架9的顶部连接有刹车线14。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安装擦拭套12,拉动刹车线14带动拉动顶出架9上行至图3所示位置,顶出架9推动活动块8内移,留出空间,将擦拭套12套在擦头13上,略松刹车线14,顶出架在弹簧6的作用下下行至图1所示位置时,两活动块8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复位将擦拭套12紧紧的顶在壳体2上;当擦拭完毕后,继续松开刹车线14,顶出架9在弹簧6的作用下继续下行至图2所示位置时,此时顶出架9既压缩两活动块8使其不再挤压擦拭套12,同时将擦拭套12顶出,实现了自动退套的功能。此外为了方便擦拭套12的安装和弹出,在擦拭套1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擦头套圈11。为了保护刹车线14,在刹车线外还安装有刹车线套管1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一次性擦拭套方便、使用卫生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便净器擦拭装置,它包括曲形弯管(1),该曲形弯管(1)通过螺纹连接一壳体(2),在壳体(2)与弯管(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壳体(1)内部设置有固定块(7),在固定块(7)上安装有擦头(13),在擦头(13)上设置有孔(5),在曲形弯管(1)内设置有水管(4),该水管(4)与擦头(13)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块(7)上设置有左、右两活动块(8),两活动块(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在壳体(2)内固定块(7)的上方设置有拉动顶出架(9),该顶出架(9)与壳体(2)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6),拉动顶出架(9)的顶部连接有刹车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净器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刹车线(14)外设置有套管(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便净器擦拭装置,它包括曲形弯管(1),该曲形弯管(1)通过螺纹连接一壳体(2),在壳体(2)与弯管(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壳体(1)内部设置有固定块(7),在固定块(7)上安装有擦头(13),在擦头(13)上设置有孔(5),在曲形弯管(1)内设置有水管(4),该水管(4)与擦头(13)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块(7)上设置有左、右两活动块(8),两活动块(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在壳体(2)内固定块(7)的上方设置有拉动顶出架(9),该顶出架(9)与壳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6),拉动顶出架(9)的顶部连接有刹车线(14)。它具有安装一次性擦拭套方便、使用卫生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K7/08GK2764281SQ20052008148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5日
发明者王振初, 王宁 申请人:王振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