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28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除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
技术背景目前,在一些矿物、物料粉碎、筛选时,加工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弥漫 到工作空间,严重的污染环境,损害人体的健康, 一般釆用传统固定局部吸尘 罩集尘,因作用范围有限,集尘效果不理想,若釆用整体封闭集尘罩,影响操 作人员对设备运行状况的观察和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不影响操作人员观察、 维护、检修,集尘除尘效果好的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釆用的技术方案是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由 电机、鼓风机、除尘器、集尘罩、半封闭罩组成,其特点是鼓风机出口端连接 压风管路,压风管路连接方框或圆形集风管,在集风管下方连接数根斜立的射 流立管,数根射流立管均匀地装在发尘设备周围,在射流立管朝内方向处的壁 上沿轴向开一条窄缝;在压风管路的右端头设一调风阀门,集尘罩的上端连接 吸尘管一端,吸尘管另一端连接除尘器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由于在射流立管设窄 缝射流,可以对可呼吸性的粉尘集尘效果好,效率高,可以控制粉尘外溢,不 影响操作人员观察设备,日常维护及故障检修,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可用一台动力同时带动两套系统,节省能源,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形成的流场合
理,能满足工作环境的湿热平衡。
以下结合附图
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l是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中,l-射流立管;l-l-射流立管轴向窄缝;2-集风管;3-发尘设备下料管; 4-集尘罩;5-吸尘管;6-压风管路;7-调风阀门;8-除尘器;9-除尘器架;10-连 接管;ll-法兰;12-鼓风机;13-电机;14-电机架;15-半封闭罩;16-发尘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附图l,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是在发尘设备16的上方装 一个半封闭罩15,发尘设备的下料管3插装在发尘设备16上方的半封闭罩15 中间,在下料管3的外围装有下端带敞口的集尘罩4,集尘罩4壁上方连接吸尘 管5的一端,吸尘管5的另一端连接除尘器8的上端,除尘器8固定在除尘器 架9的上面。除尘器8下端壁用法兰11和连接管10连接鼓风机12,鼓风机12 轴与电机13出轴连接,电机13固定在电机架14上面。鼓风机12上面与压风 管路6连接,压风管路6的右端头装有调风阀门7,压风管路6连接方框形的集 风管2,在每个集风管2的中间下方装有四根斜立形的射流立管1,在射流立管 1的朝内方向壁上轴向开有窄缝1-1。
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在鼓风机12的作用下, 射流立管l通过窄缝l-l产生窄缝射流,窄缝细流射向半封闭罩15壁内的切点 处,在附壁效应作用下与另一角度窄缝射流作用下相汇,并偏转绕半封闭罩15 壁面旋转,因有数个不同方向的窄缝射流互相作用,互相制约,都使各自的窄缝射流向半封闭罩的壁面偏转,也更增加附壁效应,使各射流汇于半封闭罩15 的壁面作旋转运动。集尘罩4与鼓风机12的负压口相连,产生负压场,而旋转的附壁气流属于正压场,携带粉尘后自然旋入集尘罩4的负压场,旋转的附壁流产生向上的轴向速度,因此,不同方向窄缝射流的叠加及引射风流的合成,附壁效应的作用及吸尘罩4的负压作用,形成附壁气旋流,发尘设备16为中心 四周空气在射流引射作用下卷吸风流以径向流入集尘罩4,并在发尘设备16下 部也产生向上的卷吸风流流入附壁气旋流进入集尘罩4,最终含尘风流经集尘罩 4进入除尘器8完成净化后,循环进入鼓风机12再次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由电机(13)、鼓风机(12)、除尘器(8)、集尘罩(4)、半封闭罩(15)组成,其特征在于鼓风机(12)出口端连接压风管路(6),压风管路(6)连接方框或圆形集风管(2),在集风管(2)下方连接数根斜立的射流立管(1),数根射流立管(1)均匀地装在发尘设备(16)周围,在射流立管(1)朝内方向处的壁上沿轴向开一条窄缝(1-1);在压风管路(6)的右端头设一调风阀门(7),集尘罩(4)的上端连接吸尘管(5)一端,吸尘管(5)另一端连接除尘器(8)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除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由电机(13)、鼓风机(12)、除尘器(8)、集尘罩(4)、半封闭罩(15)组成,鼓风机(12)出口端连接压风管路(6),压风管路(6)连接方框或圆形集风管(2),在集风管(2)下方连接数根斜立的射流立管(1),数根射流立管(1)均匀地装在发尘设备(16)周围,在射流立管(1)朝内方向处的壁上沿轴向开一条窄缝(1-1),附壁气旋式集尘除尘系统对可呼吸性的粉尘集尘效果好,效率高,节省能源,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形成的流场合理,能满足工作环境的湿热平衡。
文档编号B08B15/00GK201157837SQ200820011470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4日
发明者剑 刘, 刘雅俊, 姜福川, 李雨成, 林安栋, 贺光会, 飞 马 申请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