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节能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99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节能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锅,尤其是一种安全可靠,热效率高的紫砂陶瓷 电热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紫砂陶瓷类电热锅,为了解决锅胆的制造成型精度低和 提高热效率的问题,通常采用辐射空腔加热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大 致有两种, 一种方案是在壳体内设置隔热罩和安装盘,安装盘和隔热罩机械连 接在一起,电热器固定在隔热罩内,安装盘下设弹性装置,和隔热罩、电热器 一起外锅内上下浮动,隔热罩和锅胆之间形成辐射加热腔,电热器上方设置有
起防护作用的盖网组件,如国家发明专利CN200980173Y,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结 构紧凑,但由于电热器在使用过程中随隔热罩上下浮动,给电气安全带来隐患, 电热器的电连接存在不可靠性,且防护网罩、隔热罩、安装盘三者之间采用较 为复杂的机械连接,给发热结构的装配和拆卸维修带来不便。另一种方案是在 壳体内设置有隔热套、反射套、电热器固定座,电热器固定在隔热套上,反射 套底部设有弹性装置,电热器敞露,使用过程中,反射套可在隔热套内上下浮 动,锅胆和反射套之间形成辐射加热腔,这种结构解决了电热器的电气安全问 题,但电热器座的结构较为复杂,实现成本较高,且电热器敞露,在未放入锅 胆加热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和高温电热器直接接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时杂物易落入电热器中,不易清理,如中国专利CN2882482Y。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节能电热锅,该
电热锅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锅胆寿命高,电热器固定结构简单,连接安全稳 定,并在结构上为其提供安全防护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盖、锅胆、电热器、反射罩、导热套、隔热套、外壳及 控制装置,外壳内部固定隔热套,导热套介于隔热套和锅胆之间,导热套通过 弹性装置连接到隔热套底部,电热器固定在隔热套底部上方,所述电热器底部 设置反射罩,导热套底部对应电热器开孔,锅胆、导热套、反射罩形成闭合加 热保温腔,电热器加热功率大于200W。
所述导热套在开孔处设置上凸环,反射罩周边设置下凸环,导热套上凸环 与反射罩下凸环在纵向交错。
所述的导热套对应电热器开孔处设置有金属网罩,金属网罩位于电热器上 方,对电热器起防护和遮蔽作用,金属网罩中心还设有环状支撑凸台。
所述的反射罩内侧面为抛物面,表面经过镜面光滑处理,将热量聚集并向 上反射加热锅胆,减少热量向下传递。
所述的反射罩上设置有固定电热器的支架。
所述的反射罩中部还设置有环状隔热凸台,隔热凸台内设置有测温装置。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与隔热套底部弹性连接,依次穿 过反射罩、金属网罩与锅胆底部接触。 所述的电热器为发热管或加热板。
本实用新型安全节能电热锅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提高加热效率和锅胆寿命。由于通过闭合加热保温腔内的高温热空气间 接加热锅胆,并利用反射罩对热量的向上反射聚集作用,显著提高了加热效
率,锅胆受热均匀,消除了底部的热变形应力,提高了锅胆的使用寿命。
2、 热量散失少,节约能源。在较为狭小的高温加热腔内,利用热空气加热, 热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相对与敞开式加热来说,具有明显的节能作用,约 节能30%左右。
3、 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由于对电热器进行了可靠固定,避免了电热器浮 动带来的电气连接不可靠性,且将电热器通过支架直接固定在反射罩上,固 定方式简单,容易实现。同时还通过位于电热器上方的导热套为其提供安全 防护,导热套通过弹性装置与底部连接,未放入锅胆时距离电热器较远,防 止用户在未放锅胆加热的情况下直接与高温电热器接触而发生热伤害,使用 更安全可靠。
4、 测温控制准确。测温装置设置在与热空气隔离的环状隔热凸台内,减少
了热空气对测温控制的影响,控温准确,保证了烹饪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节能电热锅锅胆放入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全节能电热锅锅胆放入前的示意图。
图3为导热套视图。
图4为反射罩视图。
图中1、锅盖;2、锅胆;3、电热器;4、反射罩;5、导热套;.6、隔热 套;7、外壳;8、控制装置;9、弹簧;l(K隔套;11、支柱;12、螺母;41、 支架;42、下凸环;43;隔热凸台;51、开孔;52;金属网罩;53、支撑凸台; 54、上凸环;55、导柱;501、加热保温腔;81、测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全节能电热锅,包括锅盖l、锅胆
2、电热器3、反射罩4、导热套5、隔热套6、外壳7及控制装置8等,外壳7 内部固定隔热套6,锅胆2底部置于导热套5内,导热套5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到 隔热套6底部,电热器3固定在隔热套6底部上方,电热器3的加热功率为450W, 所述的电热器3底部设置有反射罩4,导热套5底部对应电热器3开孔51,锅 胆2、导热套5、反射罩4之间形成的闭合加热保温腔501,电热器3置于闭合 加热保温腔内,如图l所示。
所述的电热器3固定在隔热套6底部上方,是反射罩4底部设置有隔套10 和固定支柱ll,支柱11穿过隔套10和隔热套6底部过孔,并用螺母12锁定, 使反射罩4与隔热套6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射罩4上还设置有固定电热器3 的支架41,将电热器3固定在反射罩4上,增强了电热器3电气性能的安全可 靠性。电热器3下表面到反射罩4内表面的距离保持在5mm以上,以减少热量 向下传导,同样有利于降低底部温度,如图2所示。
所述的导热套5对应电热器3开孔51处,设置有上凸环54,如图3所示。 上凸环54是由导热套5直接向下拉伸而成,或是固定在导热套5上的独立零件。 对应上凸环54,反射罩4上设置有下凸环42,如图4所示。下凸环42是由反 射罩4直接拉伸而成,或是固定在反射罩4上的独立零件,上凸环54和下凸环 42在纵向交错,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一定的间距(2 — 5mm),放入锅胆2,导热套5 向下移动,上、下凸环在水平方向上交错闭合,阻止热量向四周传递,锅胆2、 反射罩4、导热套5之间形成闭合的加热保温腔501。
所述上、下凸环在水平方向上交错闭合,是上凸环54在外侧,下凸环42 在内侧,或是下凸环42在外侧,上凸环54在内侧,本实施例采用下凸环42在
外侧,也既是上凸环54的外侧直径小于下凸环42的内侧直径,但应大于电热 器3的最大直径,以包容电热器3,更好的隔绝热量向四周传递,提高热效率, 如图l所示。
所述的导热套5底部对应电热器3开孔处还设置有起防护和导热作用的金 属网罩52,开孔直径应足够大,以保证热量向上传递过程中,通过金属网罩52 而不被导热套5底部遮挡反射,提高加热效率,如图2所示。金属网罩52位于 电热器3上方,中心设置有支撑锅胆底部的环状支撑凸台53,其高度保证放入 锅胆2后,锅胆2底部距离高温金属的距离在2mm以上,以避免锅胆2直接和 高温金属接触,而造成锅胆2在加热过程中,底部受热不均而影响使用寿命。
所述的金属网罩52中心设置的环状支撑凸台53,放入锅胆2后,支撑凸台 53承托锅胆2底部,并使导热套5向下移动,直至锅胆2的锅沿底面承托在隔 热套6上,如图1所示。支撑凸台53中心设有容让孔,以使测温组件81可以 自由穿过金属网罩52和锅胆2底部接触。
所述的导热套5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到隔热套6底部,导热套5底部固定安 装有导柱55,如图1或图2所示,导柱55穿过隔热套6底部的通孔并与之活动 连接,弹簧9套接在导柱55上,上端与导热套5底部相抵,下端与隔热套6底 部相抵。放入锅胆2时,导热套5向下移动,取出锅胆2时,导热套5向上移 动。
所述的反射罩4内表面为抛物面,进行镜面光滑处理,可将热量聚集并向 上反射,减少热量向下传递,降低底部环境温度,有利于改善电子元器件的工 况和器具控制功能的开发扩展,并提高加热效率。
所述的控制装置8包括测温组件81,所述的反射罩4中部设置有环状隔热 凸台43,其中部为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测温组件81,测温组件81通过弹性装
置和隔热套6底部连接,可在空腔内上下浮动。空腔顶部开孔,孔径足够大,
以使测温组件81可以自由穿过隔热凸台43顶部和锅胆2底部弹性接触。锅胆2 放置到位后,隔热凸台43的顶面高度应相平于或略低于金属网罩52上的支撑 凸台53的顶面,不能低于支撑凸台53的底面,以免热空气进入空腔影响测温 控制的精度。
当然,所述的电热器3固定在隔热套6底部上方,反射罩4设置在电热器3 下方,也可以是电热器3直接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隔热套6上,如在电热器3 冷端加工出螺纹,通过螺母锁紧固定在隔热套6底部上方,反射罩4也直接固 定在隔热套6上,或是电热器3固定在隔热套6底部上方,反射罩4上设置固 定装置,如支架41,将其固定在电热器3上,都是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节能电热锅,包括锅盖、锅胆、电热器、导热套、隔热套、外壳及其控制装置,外壳内部固定隔热套,导热套介于隔热套和锅胆之间,导热套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到隔热套底部,电热器固定在隔热套底部上方,其特征是,所述电热器底部设置反射罩,导热套底部对应电热器开孔,锅胆、导热套、反射罩形成闭合加热保温腔,电热器加热功率大于200W。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安全节能电热锅,其特征是,所述导热套在开孔 处设置上凸环,反射罩周边设置下凸环,导热套上凸环与反射罩下凸环在纵向 交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节能电热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热套的开孔 处设置有金属网罩,金属网罩位于电热器上方,中心设有环状支撑凸台。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安全节能电热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射罩内侧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全节能电热锅,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 装置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与隔热套底部弹性连接,依次穿过反射罩、金属 网罩与锅胆底部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节能电热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热器为加热 管或加热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节能电热锅,包括锅盖、锅胆、电热器、导热套、隔热套、外壳及其控制装置,外壳内部固定隔热套,导热套介于隔热套和锅胆之间,导热套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到隔热套底部,电热器固定在隔热套底部上方,所述电热器底部设置反射罩,导热套底部对应电热器开孔,锅胆、导热套、反射罩形成闭合加热保温腔,电热器加热功率大于200W。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效率高,节约能源,安全可靠,测温准确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197596SQ20082002155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岱 张, 张剑英, 峰 曹, 朱泽春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