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锅及其浮动发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49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锅及其浮动发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锅及其浮动发热器。
背景技术
电锅由于其使用方便且环保节能,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现有的电锅按控制方式 可分为温控式和压控式。压控式电锅大都是利用浮动发热器进行加热。所述浮动发热器设置在电锅的内锅 与保温罩底部之间,一般包括发热盘、弹簧及螺丝,所述发热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的螺 丝柱,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丝柱上,且一端抵于所述发热盘,另一端抵于所述保温罩底部的 内表面,所述螺丝穿过所述保温罩底部并固定于所述螺丝柱,即所述弹簧位于发热盘与保 温罩之间,通过所述弹簧将内锅中产生的压力传递到发热盘,发热盘挤压弹簧,使发热盘与 保温罩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安装于保温罩与外壳之间的压力控制装置动作,以控制 发热盘的接通与断开,达到控制内锅压力的目的。相应地,电锅的保温罩底部设有通孔,所 述浮动发热器的螺丝对应穿过保温罩的通孔拧紧浮动发热器,螺丝和保温罩的通孔是间隙 配合,当浮动发热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和螺丝一起上下位移,还可以左右、前后进行 位移。但是,现有的电锅的保温罩一般是由坚硬的五金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而螺丝和 发热盘是五金材料,在运输或正常工作中,当它们进行相对位移时因发生碰撞而产生比较 大的声音,容易让消费者以为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而造成投诉,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同时因为它们是刚性碰撞,也容易影响部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锅,具有减振 消音功能的浮动发热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有效提高电锅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锅用的浮动发热器,具有减振消音功能的浮 动发热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有效提高电锅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锅用的浮动发热器,设置在电锅的 内锅与保温罩底部之间,包括发热盘、弹簧及螺丝,所述发热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的螺 丝柱,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丝柱上,且一端抵靠于所述发热盘,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保温罩底 部的内表面,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体,所述保温罩底部对应所述螺丝柱设有通孔,所 述减震体卡固在所述通孔内并凸出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螺丝穿过所述 减震体并固定于所述螺丝柱。较佳地,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圈,所述发热盘上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 且高度高于所述螺丝柱的定位柱,所述保温罩底部对应所述定位柱设有定位孔,所述减震 圈卡固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减震圈。较佳地,所述减震体外表面向内凹设有卡槽,所述减震体通过所述卡槽卡固在所述通孑L内。较佳地,所述减震体呈工形环体。较佳地,所述减震体由硅橡胶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锅包括外壳、内锅、保温罩、与保温罩接合的锅盖及设置在所 述内锅与保温罩底部之间的浮动发热器,所述浮动发热器包括发热盘、弹簧及螺丝,所述发 热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的螺丝柱,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丝柱上,且一端抵靠于所述发 热盘,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面,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体,所述保温罩 底部对应所述螺丝柱设有通孔,所述减震体卡固在所述通孔内并凸出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 表面和外表面,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减震体并固定于所述螺丝柱。较佳地,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圈,所述发热盘上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 且高度高于所述螺丝柱的定位柱,所述保温罩底部对应所述定位柱设有定位孔,所述减震 圈卡固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减震圈。较佳地,所述减震体外表面向内凹设有卡槽,所述减震体通过所述卡槽卡固在所 述通孑L内。较佳地,所述减震体呈工形环体。较佳地,所述减震体由硅橡胶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锅用的浮动发热器设有用于连接保温罩底部 的减震体,所述减震体由材质柔软、耐高温的硅橡胶制成,所述浮动发热器在浮动过程中, 所述浮动发热器容易与保温罩发生碰撞的部分因为所述减震体的存在而有效地实现减震 消音。同时,浮动发热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电锅的使用寿命。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锅用的浮动发热器的组合图。图3为图2所示电锅用的浮动发热器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锅与浮动发热器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锅及其浮动发热器,所述浮动发热器设有减振消 音的减震体,使浮动发热器在浮动过程中容易与保温罩发生碰撞的部分有效地实现减震消 音,并同时有效地提高整个电锅的使用寿命。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锅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锅100包括外壳10、内 锅20、保温罩30、与保温罩20接合的锅盖40及设置在所述内锅20与保温罩30底部之间 的浮动发热器50。所述浮动发热器50包括发热盘51和弹性支撑组件52,所述弹性支撑组 件52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盘51于所述内锅20与保温罩30底部内表面之间并使所述发热盘 51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与保温罩3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所述保温罩30底部设有通孔301和定位孔302 (见图4),所述浮动发热器50对应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通孔301设有减震体 524,所述减震体524卡固在所述通孔301内并凸出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面31和外表 面32 ;所述浮动发热器50对应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定位孔302还设有减震圈525,所述减 震圈525卡固在所述定位孔302内。所述减震体524和减震圈525能够有效地达到所述浮 动发热器50在浮动过程中与所述保温罩30之间碰撞的减震消音作用。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浮动发热器50包括发热盘51和弹性支撑组件52, 所述发热盘51设有向所述保温罩底部凸伸的螺丝柱511及高度高于所述螺丝柱511的定 位柱512,所述螺丝柱511均设有螺丝孔5111。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通孔301正对所述 螺丝柱511 ;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定位孔302正对所述定位柱512。所述弹性支撑组件52 包括螺丝521、挡圈522、弹簧523、减震体524和减震圈525,所述螺丝521、挡圈522、弹簧 523、减震体524的数量一致,本实施例取所述螺丝521、挡圈522、弹簧523、减震体524的数 量均为3个,所述弹簧523分别对应套在所述发热盘51的螺丝柱511上,所述弹簧523的 一端抵靠于所述发热盘51的表面,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面(见图1),从 而使浮动发热器50在弹簧523的作用下,可以悬浮在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面和所述 内锅20之间,悬浮的距离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所述发热盘51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 弹簧523的弹力进行上下、前后或左右位移。所述减震体524卡固在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 通孔301内并凸出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面31和外表面32,所述螺丝521对应穿过所 述挡圈522和减震体524而插入所述发热盘51的螺丝柱511的螺丝孔5111中并拧紧。所 述挡圈522设置在所述螺丝521的头部和所述减震体524的下表面之间,可将螺丝521的 头部阻挡在所述减震体524的下方,防止螺丝521在所述弹簧523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电锅 100的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面(见图1)。可理解地,当所述螺丝521的头部足够大以抵挡 在所述减震体524的下方而使所述螺丝521无法进入所述电锅100的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 面时,本实施例可不包括所述挡圈522,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减震圈525 卡固在所述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定位孔302内,所述发热盘51的定位柱512穿过所述减 震圈525。所述减震体524呈工形环体,设有中心通孔5241,而外表面向内凹设有卡槽5242, 所述螺丝521对应穿过减震体524的中心通孔5241而插入所述发热盘51的螺丝柱511的 螺丝孔5111中;所述减震体524通过所述卡槽5242固定卡在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通孔 301上。所述减震圈525也呈工形环体,设有第二中心通孔5251,而外表面向内凹设有第二 卡槽5252,所述减震圈525通过所述第二卡槽5252固定卡在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定位孔 302上。每一所述螺丝521与对应的减震体524实现间隙配合;每一所述定位柱512与对 应的减震圈525实现间隙配合,起定位作用。所述减震体524和减震圈525均由材质柔软、 耐高温的硅橡胶制成。可见,所述浮动发热器50在浮动过程中,因为所述减震体524和减 震圈525的存在,容易发生碰撞的所述螺丝柱511与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面之间、所述螺 丝521的头部与保温罩30底部的外表面之间、所述定位柱512与所述保温罩30底部之间 均得到有效的减震消音作用。请参考图1和图4,现在具体描述所述电锅100与浮动发热器50的组装过程。首 先,将所述浮动发热器50的发热盘51置于所述电锅100的内锅20与保温罩30的底部之 间,且将弹簧523套在所述发热盘51的螺丝柱511上并使弹簧523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发热盘51的表面,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内表面,;将所述减震体524和减震圈 525分别固定卡在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通孔301和定位孔302内;将所述螺丝521对应穿 过所述挡圈522和所述减震体524而插入所述发热盘51的螺丝柱511中并拧紧。这样,所 述浮动发热器50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弹簧523的弹力进行上下、前后或左右位移,从而 使安装于保温罩30与外壳10之间的压力控制装置(图未示)动作,以控制发热盘51的接 通与断开,达到控制内锅压力的目的。在所述浮动发热器50的浮动过程中,所述减震体524 和减震圈525能够有效地达到所述浮动发热器50与所述保温罩30之间碰撞的减震消音作 用。可选的,所述减震体524和减震圈525可以根据配合部分的不同而设计成不同的形状, 并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浮动发热器50适用于所有利用浮动加热 器进行加热的电子电器产品,如电饭锅、电蒸锅、电压力锅等,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一种电锅用的浮动发热器,设置在电锅的内锅与保温罩底部之间,包括发热盘、弹簧及螺丝,所述发热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的螺丝柱,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丝柱上,且一端抵靠于所述发热盘,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体,所述保温罩底部对应所述螺丝柱设有通孔,所述减震体卡固在所述通孔内并凸出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减震体并固定于所述螺丝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圈,所述 发热盘上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且高度高于所述螺丝柱的定位柱,所述保温罩底部对应 所述定位柱设有定位孔,所述减震圈卡固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减震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外表面向内凹设有卡槽, 所述减震体通过所述卡槽卡固在所述保温罩底部的通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呈工形环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由硅橡胶制成。
6.一种电锅,包括外壳、内锅、保温罩、与保温罩接合的锅盖及设置在所述内锅与保温 罩底部之间的浮动发热器,所述浮动发热器包括发热盘、弹簧及螺丝,所述发热盘设有向保 温罩底部凸伸的螺丝柱,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丝柱上,且一端抵靠于所述发热盘,另一端抵 靠于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体,所述保温罩底 部对应所述螺丝柱设有通孔,所述减震体卡固在所述通孔内并凸出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 面和外表面,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减震体并固定于所述螺丝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圈,所述发热盘 上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且高度高于所述螺丝柱的定位柱,所述保温罩底部对应所述定 位柱设有定位孔,所述减震圈卡固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减震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外表面向内凹设有卡槽,所述减 震体通过所述卡槽卡固在所述保温罩底部的通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呈工形环体。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由硅橡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锅用的浮动发热器,设置在电锅的内锅与保温罩底部之间,包括发热盘、弹簧及螺丝,所述发热盘设有向保温罩底部凸伸的螺丝柱,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丝柱上,且一端抵靠于所述发热盘,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发热器还包括减震体,所述保温罩底部对应所述螺丝柱设有通孔,所述减震体卡固在所述通孔内并凸出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减震体并固定于所述螺丝柱。所述浮动发热器具有减振消音的功能,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有效提高电锅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所述浮动发热器的电锅。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683682SQ201020105308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陈先鄂, 陈国华, 霍文生 申请人: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