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89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泡沫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泡沬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洗涤剂进行冲击溶解发泡的泡沫发生装置,尤其是应用到洗衣 机、洗碗机等家电上的泡沫发生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洗衣机对泡沫溶液的渗漏一般利用虹吸原理的柱状结构,包括一个 柱状结构及与之配合的盖;也有的结构直接通过预约盒出口进入洗涤桶。对于预约盒内的 洗衣粉残留往往直接用水流进行冲洗或者用户取出整体自行清洗。目前的泡沫发生装置的结构均不能方便地清洗内部残留的洗涤剂,操作不够方 便,对洗涤剂的冲洗不够彻底,易造成残留。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泡沫发生装 置,既能够更充分地冲洗残留洗涤剂,又能够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投入部、上 盖、溶解盒、发泡盒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溶解盒的顶部配合形成注水部分,注水部分包括独 立的冲击内腔和冲击外腔,溶解盒的底部与发泡盒的顶部配合形成溶解腔,下盖与发泡盒 的底部配合形成发泡腔,所述冲击外腔的底部设有与溶解腔连通的溶解冲击孔,所述冲击 内腔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发泡冲击柱,发泡冲击柱上设有与发泡腔连通的发泡冲击孔,冲击 外腔与洗涤剂投入部的上流侧连通,洗涤剂投入部的下流侧与溶解盒连通,所述下盖和发 泡盒上分别开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安装有可连通溶解腔与 发泡腔的可拆卸下渗部。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卸下渗部包括旋转头和旋转底托,所述旋转头上开有将溶解 腔与发泡腔连通的至少一个下渗孔,旋转头安装在旋转底托上,旋转底托安装在下盖上,且 底部伸出下盖外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作为优选,所述下渗孔有若干第一下渗孔、若干第二下渗孔和第三下渗孔共三类 下渗孔,所述第一下渗孔和第二下渗孔位于发泡盒的底面以上,第三下渗孔位于发泡盒的 底面以下。下渗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底托上设有定位筋、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旋转头的底面 位于第二圆台上,第一圆台位于旋转底托的内侧,定位筋与第三下渗孔的边缘相互嵌卡安 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底托的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圆凸头,第一圆台的外侧面上设有 与圆凸头对应的圆凹口。固定牢固,且装配及拆卸均方便。作为优选,所述下盖的第一圆孔处设有圆孔立壁,所述旋转底托的第二圆台外侧 设有外壁,所述圆孔立壁卡入外壁与第二圆台之间的卡入槽内。固定牢固,且装配及拆卸均 方便。[0011]作为优选,所述圆孔立壁的外侧面上设有大卡头和比大卡头细的小卡头,所述外 壁上开有大卡孔和直径比大卡孔小的小卡孔,所述大卡孔与大卡头对应设置,小卡孔与小 卡头对应设置。固定牢固,且装配及拆卸均方便。作为优选,所述洗涤剂投入部上设有洗涤剂投入口,洗涤剂投入口上设有可打开 或关闭的投入口盖。防止洗涤剂外溢。作为优选,所述发泡盒内设有与发泡腔相通的导引柱,所述发泡冲击柱设置在导 引柱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腔内设有若干发泡圆柱。提高发泡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下渗部,当泡沫发生装置内 部残留有洗涤剂时,可将可拆卸下渗部从下盖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者对泡沫发生装置进 行加水清洗,该装置不但能够更充分地冲洗残留洗涤剂,而且冲洗过程中拆卸及装配操作 都很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广泛应用于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用电器上。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溶解』t上半部的剖视示意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溶解』t下半部的俯视示意图;[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溶解』t下半部的仰视示意图;[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发泡』t的后视示意图;[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发泡』t的立体示意图;[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旋转头的俯视示意图;[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发泡』t的立体示意图;[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旋转底托的主视示意图;[00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旋转底托的俯视示意图;[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泡沫发生装置中旋转底托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2所示,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投入部36、上盖34、溶解盒5、发泡盒6 和下盖8,所述上盖34与溶解盒5的顶部配合形成注水部分,注水部分包括独立的冲击内 腔10和冲击外腔37,溶解盒5的底部与发泡盒6的顶部配合形成溶解腔11,下盖8与发泡 盒6的底部配合形成发泡腔12,所述冲击外腔37的底部设有与溶解腔11连通的溶解冲击 孔,该溶解冲击孔包括第一冲击孔1和第三冲击孔3,均为圆台形,所述冲击内腔10的底部 设有中空的发泡冲击柱38,发泡冲击柱38上设有与发泡腔12连通的发泡冲击孔,该发泡冲 击孔为第二冲击孔2,冲击外腔37与洗涤剂投入部36的上流侧连通,洗涤剂投入部36的下 流侧与溶解盒5连通,所述下盖8和发泡盒6上分别开有第一圆孔39和第二圆孔15,所述 第一圆孔39和第二圆孔15内安装有可连通溶解腔11与发泡腔12的可拆卸下渗部。上盖34被安装于溶解盒5顶部,形成注水部分,位于泡沫发生装置顶部的是注水 部,注水部一端连接一个双进水阀体,两个进水阀体分布连接注水部的两个独立的腔,即冲击内腔10和冲击外腔37,冲击腔内腔10位于水流冲击腔的中部,被冲击外腔37包覆。冲 击外腔37底部分布有两个冲击孔,第一冲击孔1和第三冲击孔3,两个冲击孔为圆台形,中 间有孔,第三冲击孔3位于洗涤剂投入部36外侧。冲击外腔37侧壁上有一个连接柱,通过 软管直接洗涤剂投入口 4侧壁上的洗涤剂冲击柱16。冲击腔内腔10底部有一个发泡冲击 柱38,形状为向下延伸的柱状,尖口内缩,其位于冲击腔正中间,向下延伸进入导引柱14, 冲击水流可直接通过导引柱14冲击位于发泡腔12的发泡区域43。溶解盒5的边侧有一 个洗涤剂投入口 4,为开口近似矩形的漏斗形,下部的边缘与发泡盒6的洗涤剂投入部分连 接,是洗涤剂投入的主要场所。洗涤剂投入口 4装配有投入口盖35,形状与洗涤剂投入口 4 一致,边缘有嵌卡槽,防止洗涤剂外溢。溶解腔11位于水流冲击腔下部,为溶解盒5与发泡 盒6形成的内腔,发泡盒6的中间的导引柱14为中空柱状,向上延伸,无顶面。发泡盒6的 边侧(与溶解盒5的洗涤剂投入口部分)为半圆球形的洗涤剂投入部36,侧面上有一个圆 柱形通孔,即洗涤剂冲击柱16,可以冲击位于洗涤剂投入部36的洗涤剂,使其进入溶解腔 11。洗涤剂挡板42是被安装于洗涤剂投入口 4下缘的圆弧形网板,将洗涤剂投入部36与 溶解腔11隔离,表面均勻分布圆孔,防止大块的洗涤剂进入溶解腔11,同时防止异物进入 溶解腔11。下盖8通过螺钉安装在发泡盒6的底部,两者形成一个空腔,即发泡腔12。发泡 腔12的中间为发泡区域43,被发泡盒6上的发泡圆柱18与下盖8上内部的槽19三面包 覆,开口面朝向泡沫吐出口 13的反方向,底面向开口方向倾斜。发泡区域43包括两部分, 位于第三下渗孔25出口处的区域和位于导引柱14正下方的区域,前者是溶解腔11内溶解 的洗涤剂溶液下渗的区域,后者是发泡冲击柱38水流冲击的区域,前者相对于后者位于靠 近泡沫吐出口 13的前侧。发泡区域43被大量均勻分布的发泡圆柱18包围,发泡圆柱18 原顶面半球形的圆柱状,其可以使流经的溶液增加发泡效果。泡沫吐出口 13位于下盖8外 侧,使泡沫流出泡沫发生装置,进入洗涤桶的区域,泡沫溶液在发泡区域43发泡后,通过发 泡区域43的倾斜面先向泡沫吐出口 13的反方向运动,流经发泡圆柱18后,绕着筋17与槽 19配合的面往外侧走,泡沫吐出口 13附近有两个出水筋40,它的作用是增加出水水流的效 果,防止出水散射。所述可拆卸下渗部包括旋转头7和旋转底托9,所述旋转头7上开有将溶解腔11 与发泡腔12连通的至少一个下渗孔,旋转头7安装在旋转底托9上,旋转底托9安装在下 盖8上,且底部伸出下盖8外部。所述下渗孔有若干第一下渗孔23、若干第二下渗孔24和 第三下渗孔25共三类下渗孔,所述第一下渗孔23和第二下渗孔24位于发泡盒6的底面以 上,第三下渗孔25位于发泡盒6的底面以下。所述旋转底托9上设有定位筋28、第一圆台 27和第二圆台30,所述旋转头7的底面位于第二圆台30上,第一圆台27位于旋转底托9 的内侧,定位筋28与第三下渗孔25的边缘相互嵌卡安装。所述旋转底托9的内侧面上设 有若干圆凸头26,第一圆台27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圆凸头26对应的圆凹口 29。所述下盖8 的第一圆孔39处设有圆孔立壁21,所述旋转底托9的第二圆台30外侧设有外壁32,所述 圆孔立壁21卡入外壁32与第二圆台30之间的卡入槽41内。所述圆孔立壁21的外侧面 上设有大卡头20和比大卡头20细的小卡头22,所述外壁32上开有大卡孔33和直径比大 卡孔33小的小卡孔31,所述大卡孔33与大卡头20对应设置,小卡孔31与小卡头22对应 设置。[0032]所述的旋扭头7顶部有多个第一下渗孔23,边侧有第二下渗孔24的中空柱状结 构,无底面,在与旋钮底托9配合时,旋扭头7底面与圆台面切合,第三下渗孔25与定位筋 28配合固定位置,圆凸头26卡入圆凹口 29固定装置。圆柱立壁21位于第一圆孔39上,其 嵌入旋钮底托9的槽中,立壁上的卡头相应的卡入卡入槽41外侧的卡孔中,卡孔与卡头的 数量一般为3 5个,从而固定两者。溶解腔11内下渗的溶液经过旋扭头7上的第一下渗 孔23或第二下渗孔24进入旋钮底托9的第一圆台27上,第一圆台27则往第三下渗孔25 方向倾斜,溶液顺着圆台面44进入发泡腔12。水流的流经过程为用户将洗涤剂投入到洗涤剂投入口 4中,开启机器后,进水阀 控制进水,水流进入冲击腔,冲击腔分成两个腔(冲击内腔10与冲击外腔37),两者相互独 立,冲击外腔37包括第一冲击孔1,第三冲击孔3,直接冲击溶解腔,同时侧面也有一路水, 通过软管连接冲击外腔37和洗涤剂冲击柱16,进入洗涤剂投入口 4,水流对位于洗涤剂投 入部36的洗涤剂产生冲击,从而通过洗涤剂挡板42顺利进入溶解腔11,在溶解腔11中产 生泡沫溶液,泡沫溶液充满溶解腔11后,通过旋钮清洗装置下渗进入发泡腔12。下渗部的安装。安装时首先将旋钮头7与旋钮底托9安装,定位筋28与第三下渗 孔25的边缘两者嵌卡,旋钮头7底面位于第二圆台30上,与此同时圆凸头26卡入圆凹口 29,将两者固定;其次,将旋钮底托9安装到下盖8底部的圆孔立壁21上,圆孔立壁21嵌入 外壁32与第二圆台30之间的卡入槽41中,使三个卡头进入对应的三个卡孔嵌入口,为了 确保旋钮头的安装位置正确,与较粗的大卡头20相对应的大卡孔33也较大,与较细的小卡 头22相对应的小卡孔31也较小;最后,朝卡孔的深入方向旋转旋钮底托,当三个卡头均进 入固定的嵌卡位置时,安装完成。下渗部的拆卸与清洗。拆卸的操作基本与安装的操作相反,首先,朝卡孔的深出方 向旋转旋钮底托9,将其推出固定的嵌卡位置;其次,向下盖8垂直方向施力,取下旋钮头7 及旋钮底托9 ;最后,将旋钮头7与旋钮底托9分离。用户可对旋钮头7、旋钮底托9进行清 洗,或者对泡沫发生装置内加水清洗,完成操作。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 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洗涤剂投入部、上盖、溶解盒、发泡盒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溶解盒的顶部配合形成注水部分,注水部分包括独立的冲击内腔和冲击外腔,溶解盒的底部与发泡盒的顶部配合形成溶解腔,下盖与发泡盒的底部配合形成发泡腔,所述冲击外腔的底部设有与溶解腔连通的溶解冲击孔,所述冲击内腔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发泡冲击柱,发泡冲击柱上设有与发泡腔连通的发泡冲击孔,冲击外腔与洗涤剂投入部的上流侧连通,洗涤剂投入部的下流侧与溶解盒连通,所述下盖和发泡盒上分别开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安装有可连通溶解腔与发泡腔的可拆卸下渗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下渗部包括旋转头和 旋转底托,所述旋转头上开有将溶解腔与发泡腔连通的至少一个下渗孔,旋转头安装在旋 转底托上,旋转底托安装在下盖上,且底部伸出下盖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渗孔有若干第一下渗孔、若 干第二下渗孔和第三下渗孔共三类下渗孔,所述第一下渗孔和第二下渗孔位于发泡盒的底 面以上,第三下渗孔位于发泡盒的底面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托上设有定位筋、第一 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旋转头的底面位于第二圆台上,第一圆台位于旋转底托的内侧,定位 筋与第三下渗孔的边缘相互嵌卡安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托的内侧面上设有若 干圆凸头,第一圆台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圆凸头对应的圆凹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第一圆孔处设有圆孔 立壁,所述旋转底托的第二圆台外侧设有外壁,所述圆孔立壁卡入外壁与第二圆台之间的 卡入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立壁的外侧面上设有大 卡头和比大卡头细的小卡头,所述外壁上开有大卡孔和直径比大卡孔小的小卡孔,所述大 卡孔与大卡头对应设置,小卡孔与小卡头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剂投入部上设有洗涤剂 投入口,洗涤剂投入口上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投入口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盒内设有与发泡腔相通 的导引柱,所述发泡冲击柱设置在导引柱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腔内设有 若干发泡圆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投入部、上盖、溶解盒、发泡盒和下盖,上盖与溶解盒的顶部配合形成注水部分,注水部分包括独立的冲击内腔和冲击外腔,溶解盒的底部与发泡盒的顶部配合形成溶解腔,下盖与发泡盒的底部配合形成发泡腔,冲击外腔的底部设有与溶解腔连通的溶解冲击孔,冲击内腔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发泡冲击柱,发泡冲击柱上设有与发泡腔连通的发泡冲击孔,冲击外腔与洗涤剂投入部的上流侧连通,洗涤剂投入部的下流侧与溶解盒连通,下盖和发泡盒上分别开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安装有可连通溶解腔与发泡腔的可拆卸下渗部。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更充分地冲洗残留洗涤剂,而且冲洗过程中拆卸及装配操作都很方便。
文档编号A47L15/44GK201686854SQ20102015481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日
发明者吴志伟, 周云普, 唐轶锋, 陈应洲 申请人: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