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63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备相对于吸尘器主体能够装卸的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相对于吸尘器主体能够装拆作为集尘装置的集尘罩的电动吸尘器。这种电动吸尘器的集尘罩构成为,在上部具备作为集尘装置用把持部的罩把持部,在相对于吸尘器主体安装了的状态下,固定在吸尘器主体。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5258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罩把持部和用于将集尘罩固定在吸尘器主体上的装卸机构独立地形成,罩把持部与装卸机构不联动,因此集尘罩的装卸操作性较差。而且,装卸机构相对于吸尘器主体将集尘罩仅固定在1个位置上,因此固定不充分。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在集尘罩的上部具有罩把持部,因此在使用者错误地将罩把持部作为吸尘器主体的把持用而要通过该罩把持部将吸尘器主体拿起时,把持部有可能由于吸尘器主体的重量而破损,或者即使拿起吸尘器主体集尘罩也有可能从吸尘器主体脱离而吸尘器主体落到地板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提高集尘装置向吸尘器主体装卸的操作性,并且不会通过集尘装置用把持部而错误地将吸尘器主体拿起。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吸尘器主体,收容有电动送风机;集尘装置,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可装卸地安装;集尘装置用把持部,在被收纳的收纳状态和从该收纳状态突出的把持状态之间可动;以及装卸机构,通过使上述集尘装置用把持部为收纳状态,将上述集尘装置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固定,通过使上述集尘装置用把持部为把持状态,解除上述集尘装置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固定。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提高集尘装置向吸尘器主体装卸的操作性,并且不会通过集尘装置用把持部错误地将吸尘器主体拿起。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以及集尘装置的一部分的纵剖主视图,表示集尘装置用把持部的收纳状态。图2是表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以及集尘装置的一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表示集尘装置用把持部的把持状态。图3是将上述集尘装置从前方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上述集尘装置从后方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上述集尘装置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吸尘器主体的主体部、安装部以及壁部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上述吸尘器主体的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标记说明11电动吸尘器13吸尘器主体26集尘装置(集尘罩)31电动送风机47 开口部72 吸入口77装卸机构78a抵接部78b 卡止部123集尘装置用把持部(罩把持部)123a轴支部(基端部)12 被把持部(中间部)123c 突出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8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图8中,11表示所谓的卧式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11具有作为吸入风道体 (风道形成体)的管部12和与该管部12能够装卸地连接的吸尘器主体13。管部12具备与吸尘器主体13连接的连接管部15 ;与该连接管部15的前端侧 (上游侧)连通的具有挠性的软管体16 ;设置在该软管体16的前端侧(上游侧)的便携式操作部17 ;与该便携式操作部17的前端侧(上游侧)能够装卸地连接的延长管18 ;以及作为吸入口体的地刷19,该地刷19有选择地与该延长管18的前端侧(上游侧)、或者便携式操作部17的前端侧可装卸地连接。在便携式操作部17上,把持部21向软管体16侧突出,在该把持部21上设置有多个操作用的设定按钮22。而且,如图6至图8所示那样,吸尘器主体13具备主体外壳25,在该主体外壳25 内,作为集尘装置的集尘罩沈沿着上下方向能够装卸地配置。并且,吸尘器主体13构成为能够在作为被清扫面的地板面上行驶。主体外壳25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一体地具备收容电动送风机31的主体部 32 ;从该主体部32的下端部朝向前方突出的安装部33 ;从该安装部33的前端部朝向上方突出的壁部34 ;以及手柄35,该手柄35从主体部32的前部向前方突出,作为吸尘器主体13 的把持用的主体把持部。电动送风机31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主体部32内,根据设定按钮22的操作,通过在主体部32内收容在电动送风机31的上方的控制单元36来控制动作。而且,该电动送风机31的周围由罩体37覆盖,该电动送风机31相对于该罩体37 通过未图示的线圈弹簧等弹性部件弹性地吊起。主体部32形成为中空状,除了收容有电动送风机31以及控制单元36之外,作为用于向该电动送风机31供电的电源部,还收容有卷绕了未图示的电源线的软线卷轴装置寸。在该主体部32的后部,形成有将来自电动送风机31的排气向主体外壳25的外部排出的多个排气口 43。并且,在该主体部32的前部形成有开口部47。开口部47与电动送风机31的吸入侧经由风道部M气密地连接,并与该电动送风机31的吸入侧以及在安装部33上安装的集尘罩沈的下游侧(排气侧)气密地连接。在该开口部47的内部形成有格子状的肋条55。并且,该开口部47形成在与手柄 35大致相等的高度位置,跨在主体部32的两侧之间,位于面向作为安装部33侧的前侧的位置。并且,在该开口部47的外边缘部,包围该开口部47的整周地安装有环状的后侧密封部件56。即,该后侧密封部件56面向安装部33侧。并且,该后侧密封部件56例如由橡胶、或者具有弹性材料等的弹性的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比肋条55还向前方突出。而且,安装部33在中央部形成有对集尘罩沈的下部进行支撑保持的俯视圆形状的凹部66,成为沿着水平方向的支撑盘状。而且,壁部34形成为,从安装部33的前端部朝向上方以大致垂直状延伸,在上端部形成有筒状的吸入连接部68。S卩,壁部34相对于主体部32的前面分离,并与该前面对置。因此,在该壁部34的两侧、主体部32的两侧与手柄35之间,形成有使集尘罩26 的侧部向外部露出而从外部能够目视观察的露出口 69、69。吸入连接部68的轴向为,沿着吸尘器主体13的前后方向而具有其轴向,在前端部形成有主体吸入口 71,该主体吸入口 71能够装卸地连接管部12的基端部即连接管部15, 在后端部形成有与主体吸入口 71连通并面向安装部33侧的吸入口 72。吸入口 72用于与安装部33上所安装的集尘罩沈的上游侧(吸入侧)气密地连接而将该集尘罩26与外部气密地连接。在该吸入口 72的外边缘部配置有前侧密封部件75。该前侧密封部件75例如由橡胶、或者具有弹性材料等的弹性的合成树脂等的部件形成。并且,该吸入口 72位于比开口部47靠下侧的位置。而且,手柄35的作为轴支部的两端部即基端部,在主体部32的两侧部的上部与主体部32连结,并向前侧形成为环状。S卩,该手柄35在安装部33的后方连接有基端侧。而且,该手柄35的前端部跨在壁部34的上方附近地延伸,位于该壁部34的吸入连接部68的上方,而相对于该壁部34分
1 O由此,该手柄35位于包围安装部33上所安装的集尘罩沈的上侧周围的位置,形成有面向安装部33的上部的安装开口 76。该安装开口 76是在将集尘罩沈向安装部33装卸时,供该集尘罩26插脱的部分。
此外,在该手柄35上,在将集尘罩沈安装到安装部33的状态下,将集尘罩沈向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外壳25进行固定的装卸机构77,配置在安装开口 76内侧的两侧(图 1仅表示一方)。各装卸机构77配置在手柄35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换言之为开口部47与吸入口 71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位于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线对称的位置。各装卸机构77具备活动的(可转动)的装卸体78和将该装卸体78向转动方向施力的未图示的扭簧等施力单元。如图1所示那样,各装卸体78在手柄35的内部位于沿着上下方向的位置,在上端侧具有抵接部78a,在下端侧具有卡止部78b,这些抵接部78a和卡止部78b之间,为由手柄 35轴支承的被轴支部78c。而且,各装卸体78相对于被轴支部78c,抵接部78a和卡止部78b分别形成为向安装开口 76的内侧、换言之向安装部33上所安装的集尘罩沈侧突出。因此,各装卸体78以被轴支部78c为中心,形成为抵接部78a和卡止部78b的任意一方向集尘罩26侧突出的杠杆状。抵接部78a是用于使卡止部78b动作的部分,从手柄35的两侧部的相对地向上侧开口的抵接部用开口即上侧开口 79a向安装开口 76的内侧露出。卡止部78b是用于将集尘罩沈卡止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外壳25上的部分,从手柄35的两侧部的相对地向下侧开口的卡止部用开口即下侧开口 79b向安装开口 76 的内侧露出。而且,各施力单元对各装卸体78分别施力,以使其抵接部78a从上侧开口 79a突
出ο并且,图3至图5所示的集尘罩沈,使包含灰尘的空气在内部回转而将尘埃进行离心分离,是所谓的离心式集尘装置,具备作为集尘装置主体的由透视部件构成的圆筒状的罩主体部81 ;上盖部82,在该罩主体部81的上端形成气密地可装卸地安装的盖体;以及作为开闭盖的底盖83,可转动地轴支承在罩主体部81的下端。罩主体部81通过具有透光性即透明的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为能够与凹部66嵌合的圆筒状。而且,在该罩主体部81的前部形成有吸入开口部85,该吸入开口部85在将集尘罩沈安装到安装部33的状态下,经由前侧密封部件75与吸入口 72气密地连接。并且,在该罩主体部81的下端部形成有用于将尘埃废弃的废弃开口 87。该废弃开口 87通过底盖83的转动而被开闭。并且,在该罩主体部81的内部,可装卸地安装有作为风向控制部的回转分离部 88,该回转分离部88用于使向罩主体部81内吸入的包含灰尘的空气回转而将尘埃进行离心分离。而且,在该罩主体部81的回转分离部88的上部,可装卸地安装有二次过滤器部 89。在吸入开口部85的内部形成有翅片状的整流部93,该整流部93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向沿着罩主体部81的内周面的方向进行整流。而且,在该吸入开口部85的外边缘部形成有框状的前部压接部94,该前部压接部94在安装部33上安装了集尘罩沈的状态下与前侧密封部件75面状地压接。而且,回转分离部88,多个通气开口 97中,分别安装有作为一次过滤器的网格状
6的过滤器98,该多个通气开口 97形成在在中央部以圆筒状形成的分离部主体96周围(周面)。并且,该回转分离部88配置为与罩主体部81大致同轴。而且,二次过滤器部89配置为覆盖回转分离部88的上侧整体。该二次过滤器部 89构成为,对框体115粘贴网眼比过滤器98小的、微小灰尘捕集用的表面集尘过滤器即二次过滤器116。该二次过滤器116,根据框体115的形状,形成为在周向山部和谷部交互连续的折皱状。而且,上盖部82覆盖二次过滤器部89的上部,相对于罩主体部81的上部可装卸。 该上盖部82在内部划分出将从罩主体部81通过了回转分离部88以及二次过滤器部89的空气向吸尘器主体13的开口部47引导的风道121,在后部形成有与该风道121连通的排气开口部122。并且,在该上盖部82的上部,活动地安装有集尘罩沈的把持用的集尘装置用把持部(罩把持部)123。并且,在该上盖部82的两侧,在罩把持部123的两端部的下方,分别形成有卡止凹部124(参照图1、图2)。风道121为,使通过了回转分离部88内的空气经由排气开口部122向电动送风机 31侧流动的结构,过滤器主体98的上述的二次过滤器116位于内部。排气开口部122是在安装部33上安装了集尘罩沈的状态下、经由后侧密封部件 56与吸尘器主体13的开口部47气密地连接的部分,在二次过滤器部89的后方在左右宽度方向上横长地形成。在该排气开口部122的外边缘部形成有框状的后部压接部128,该后部压接部1 在安装部33上安装了集尘罩沈的状态下,与后侧密封部件56面状地压接(参照图4)。而且,罩把持部123为,沿着上盖部82的前侧形成为圆弧状,两端部即作为轴支部的基端部123a、123a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在上盖部82 (集尘罩沈)的两侧,跨位于基端部 123a、123a中间的被把持部即中间部123b,作为整体位于上盖部82的前侧。并且,该罩把持部123能够跨以大致垂直状立起而突出的把持状态(图2所示)、 和转动为与上盖部82的上表面成为大致齐面(面一)而收纳的收纳状态(图1所示)之间连续地转动。而且,在罩把持部123上,在各基端部123a、123a的附近,形成有向成为收纳状态时的上盖部82侧即下侧突出的突出部123c、123c。这些突出部123c,在将集尘罩沈安装到吸尘器主体13的安装部33上的状态下, 位于手柄35内侧的安装开口 76内。并且,这些突出部123c,在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收纳状态的情况下,与手柄35内的各装卸体78的抵接部78a抵接,由此能够使各装卸体78转动, 使各装卸体78的卡止部78b向内侧突出而使其向卡止凹部IM插入。而且,各卡止凹部IM位于各突出部123c的下方,在将集尘罩沈安装到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外壳25的安装部33上的状态下,成为与下侧开口 79b、79b对置的位置。并且,在罩把持部I23上配置有操作按钮136(参照图2),该操作按钮136对用于将底盖83卡止到罩主体部81上的、被称为扣等的卡子即卡止单元135 (图3所示)进行操作。该操作按钮136,配置在罩把持部123的一方的基端部123a附近,沿着罩把持部123的形状,能够向一侧方向(一方的基端部123a侧)滑动。而且,该操作按钮136构成为,从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把持状态时的罩把持部123露出,在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收纳状态时,在与上盖部82之间由罩把持部123覆盖而变得不能够操作。而且,底盖83为,后部由在罩主体部81后部下端所形成的轴承部134、134轴支承为能够转动,前部通过卡止单元135卡止在罩主体部81上。该卡止单元135构成为,通过对例如罩把持部123上所配置的操作按钮136进行操作,由此来解除底盖83的卡止,由此底盖83通过自重而转动并将废弃开口 87打开。接下来,对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作为清扫操作之前的准备,将集尘罩沈安装到吸尘器主体13的安装部33 上。此时,集尘罩沈为,成为通过卡止单元135将底盖83卡止到罩主体部81上而将废弃开口 87关闭的状态,并且成为在罩主体部81的上部安装了回转分离部88以及二次过滤器部89的状态。并且,对相对于上盖部82转动而抬起为把持状态的罩把持部123进行把持,将集尘罩沈的罩主体部81的下部从安装开口 76插入而压下,使集尘罩沈下部的底盖83以及罩主体部81的下端附近与安装部33的凹部66嵌合,将集尘罩沈固定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外壳25上。在该状态下,集尘罩沈的吸入开口部85与壁部34的吸入口 72紧贴而气密地连接,并且集尘罩沈的排气开口部122与主体部32的开口部47紧贴而气密地连接。之后,使用者使罩把持部123从图2所示的把持状态向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转动而倒下。此时,罩把持部123的突出部123c、123c与从手柄35两侧突出的装卸体78、78的抵接部78a、78a抵接,由此装卸体78、78以被轴支部78c、78c为中心而抵抗施力地转动。由此,装卸体78、78的卡止部78b、78b从下侧开口 79b、79b突出,插入与下侧开口 79b,79b对置的集尘罩沈的卡止凹部124、124内,由此,通过装卸机构77集尘罩沈被卡止固定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外壳25上。而且,通过罩把持部123覆盖操作按钮136,该操作按钮136变得不能够从外部进行操作。并且,集尘罩26的罩主体部81的两侧部从露出口 69向吸尘器主体13的侧部露
出ο并且,使用者将管部12的连接管部15与主体吸入口 71连接,并且根据需要在软管体16的上游侧即前端侧的便携式操作部17上连接延长管18,并且在延长管18的前端侧连接地刷19。此外,在集尘罩沈被预先安装到安装部33上、管部12预先与主体吸入口 71连接的情况下,不需要上述的一系列操作。并且,使用者在将电源线从主体外壳25拉出而与插座连接之后,对把持部21进行把持,对所希望的设定按钮22进行操作。控制单元36,以与该设定按钮22的操作相对应的动作模式(强模式、中模式、弱模式等)使电动送风机31驱动。通过该电动送风机31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经由风道部M、开口部47以及排气开口部122作用到集尘罩沈,从该集尘罩沈的吸入开口部85经由吸入口 72、主体吸入口 71
8作用到管部12。并且,使用者使地刷19等在被清扫面上前后移动,由此通过负压的作用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该包含灰尘的空气,从管部12经由主体吸入口 71、吸入口 72以及吸入开口部85 向集尘罩沈的罩主体部81内流入。此时,通过由整流部93进行整流,含尘空气沿着罩主体部81的内周面在分离主体96的外周回转,由此,比较大的尘埃即棉絮垃圾等粗尘被离心分离而被捕集到罩主体部81内部。包含分离了该粗尘的灰尘的空气,从通气开口 97向回转分离部88内被吸入。此时,通过通气开口 97上所安装的过滤器98,捕集比较小的尘埃即细尘。并且,包含灰尘的空气,向上方通过回转分离部88内,在通过二次过滤器116时, 更小的尘埃即微小灰尘被捕集。在该阶段,包含灰尘的空气中的尘埃大致全部被捕集到集尘罩沈内。之后,空气通过风道121,从排气开口部122经由开口部47向风道部M流入,在被整流的同时通过风道部讨而向电动送风机31吸入。并且,被电动送风机31吸入的空气,通过该电动送风机31的内部而成为排气风, 在向电动送风机31的外部排气之后,经由排气口 43向主体外壳25的外部排气。在清扫结束时,当使用者对停止用的设定按钮22进行操作时,控制单元36使电动送风机31停止。而且,例如在使用者对集尘罩沈进行目视观察,而判断为蓄积了规定量以上的尘埃时,当使集尘罩26的罩把持部123相对于上盖部82转动而抬起为把持状态时,各突出部 123c、123c与装卸体78、78的抵接部78a、78a的抵接被解除,因此装卸体78、78通过施力单元的施力转动而复原。并且,卡止部78b、78b向下侧开口 79b、79b内退避而从卡止凹部124、1 脱离,由此装卸机构77将集尘罩沈向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外壳25的固定被解除,通过将该罩把持部123进行把持而将集尘罩沈从安装开口 76向上方拉拔,由此从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外壳25取下。接着,在将该集尘罩沈拿到垃圾箱等废弃场所之后,对操作按钮136进行操作,由此将卡止单元135对底盖83的卡止解除,将罩主体部81的内部捕集的尘埃从废弃开口 87 废弃。根据以上说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具备装卸机构77,该装卸机构77通过使罩把持部 123成为收纳状态,由此将集尘罩沈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3固定,通过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把持状态,由此将集尘罩沈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3的固定解除,因此与罩把持部123的状态和装卸机构77的动作独立的现有例的构成相比较,使装卸机构77与罩把持部123的状态变化相联动,能够提高集尘罩26向吸尘器主体13的装卸操作性。而且,罩把持部123位于吸尘器主体13的上部,因此虽然可以认为使用者会不使用手柄35而错误地使用罩把持部123将吸尘器主体13拿起,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当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把持状态而拿起时,集尘罩沈也从吸尘器主体13可靠地脱离,因此不会通过罩把持部123错误地拿起吸尘器主体13。而且,罩把持部123,通过转动而变化为收纳状态和把持状态,因此通过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收纳状态,由此将集尘罩沈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3进行固定。而且,能够简单地形成通过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把持状态而将集尘罩沈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3的固定解除的构成,并且在成为收纳状态时罩把持部123相对于集尘罩沈侧即上盖部82成为大致齐面,因此外观较好。并且,通过抵接部78a和卡止部78b构成装卸机构77,即,通过抵接部78a和卡止部78b构成,能够将集尘罩沈固定到成为罩把持部123的转动轴的基端部123a附近,该抵接部78a为,在罩把持部123为把持状态、集尘罩沈被安装到吸尘器主体13上的状态下, 与罩把持部123的基端部123a附近的突出部123c抵接;该卡止部78b为,与该抵接部78a 和突出部123c的抵接相联动而突出,与集尘罩沈的卡止凹部IM卡合而将该集尘罩沈固定到吸尘器主体13上。因此,能够将集尘罩沈更稳定地固定,并且仅通过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收纳状态, 就能够在两基端部123a、123a的附近将集尘罩沈左右同时固定,仅通过使罩把持部123成为把持状态,就能够将集尘罩26的左右固定同时解除,因此操作性良好。并且,通过具备位于吸尘器主体13的集尘罩沈前方的吸入口 72、和位于集尘罩 26后方的开口部47,并将装卸机构77配置在集尘罩沈两侧,由此通过左右的固定位置和前后的密封位置构成十字状。换言之,装卸机构77位于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3的吸入口 72和开口部47形成的轴线正交的集尘罩26的两侧。并且,通过使集尘罩沈的固定位置与密封位置相互成为相对于集尘罩沈的俯视中心位置相互正交的位置,由此能够将集尘罩沈稳定地与吸尘器主体13固定以及气密地连接。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源部,也可以代替将电源线卷绕的软线卷轴装置,例如使用二次电池等电池。而且,集尘罩沈内部的构成不限定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以代替离心分离而是通过直行惯性分离(直進慣性分離)等对尘埃进行分离以及捕集的构成等,也可以是仅配置过滤器而对尘埃进行捕集的构成等。并且,主体部32内部的电动送风机31等的配置能够任意设定。而且,装卸机构77的构成,只要是能够与罩把持部123的收纳状态和把持状态相对应而进行集尘罩沈的固定以及固定的解除的构成,则不限定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以将抵接部78a和卡止部78b独立地构成。并且,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该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进行提出, 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以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尘器主体,收容有电动送风机;集尘装置,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可装卸地安装;集尘装置用把持部,在被收纳的收纳状态和从该收纳状态突出的把持状态之间可动;以及装卸机构,通过使上述集尘装置用把持部为收纳状态,将上述集尘装置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固定,通过使上述集尘装置用把持部为把持状态,解除上述集尘装置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装置用把持部通过转动而可变为上述收纳状态和上述把持状态,在上述收纳状态下与上述集尘装置侧成为大致齐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尘装置用把持部具有轴支部,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于上述集尘装置; 把持用的被把持部,将这些轴支部之间进行连结;以及突出部,位于上述轴支部向上述集尘装置的轴支部附近, 上述装卸机构具有抵接部,设置于上述吸尘器主体,在上述集尘装置用把持部处于收纳状态、且上述集尘装置被安装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与上述突出部抵接;以及卡止部,设置于上述吸尘器主体,与上述抵接部和上述突出部的抵接相联动而突出,从而与上述集尘装置侧卡合,由此将上述集尘装置固定于上述吸尘器主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安装了上述集尘装置的上述吸尘器主体具备吸入口,位于上述集尘装置的前方,将上述集尘装置与外部气密地连接;以及开口部,位于上述集尘装置的后方,将上述集尘装置的下游侧与电动送风机的吸入侧气密地连接,装卸机构位于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上述吸入口与上述开口部所形成的轴线正交的上述集尘装置的两侧。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提高集尘罩向吸尘器主体的装卸的操作性,并且不会通过罩把持部错误地将吸尘器主体拿起。具有收容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具备在收纳状态和把持状态之间可动的罩把持部(123),具有相对于吸尘器主体可装卸的集尘罩(26)。具有装卸机构(77),该装卸机构(77)通过使罩把持部(123)为收纳状态,将集尘罩(26)相对于吸尘器主体固定,通过使罩把持部(123)为把持状态,解除集尘罩相对于吸尘器主体的固定。
文档编号A47L9/00GK102342795SQ20111021437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及川真爱, 川村直子, 江部清, 田中正俊, 高井保志 申请人: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