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小零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78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状小零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洗片状小零件表面油污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片状小零件如晶体谐振器用的晶片表面清洗,通常采用一种带滚筒的清洗装置,这种装置的滚筒的圆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装载清洗工件的截面呈多边形的筒状密闭清洗仓,清洗仓内装有清洗剂,工件在清洗仓内随滚筒旋转而上下翻转,工件表面与清洗剂接触从而清除表面油污。这种装置的缺点是清洗片状工件如晶片时,相邻工件容易叠加吸附在一起随滚筒上下翻转,工件叠加面不能与清洗剂充分接触,导致清洗效果差,油污不易清洗干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片状小零件清洗装置,具有清洗效果好,清洗效率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机架、滚筒及其驱动装置, 滚筒两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机架上,滚筒的圆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装载清洗工件的截面呈多边形的筒状密闭清洗仓,每个清洗仓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与滚筒轴心线在空间上相交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工件随滚筒径向旋转而上下翻转的同时,还沿滚筒轴向滑动,使得片状工件在清洗仓中不会叠加吸附在一起,因而清洗效果好,可以缩短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为了防止工件在清洗仓内在滚筒径向上滑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是每个清洗仓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数个向中心凸起的挡块,挡块高度不大于工件厚度的三倍。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改变了清洗仓的设置角度,工件在清洗仓内不仅可以上下翻转,而且还会左右滑动,使得片状工件在清洗仓中不会叠加吸附在一起,因而清洗效果好,清洗效率高。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线剖视图;图3为清洗仓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片状小零件清洗装置,包括机架、滚筒及其驱动装置,机架由左、右支架51、52和连接左、右支架的水平连杆9组成,滚筒由左、右轮盘41、42以及连接左、右轮盘的数根横梁6组成,本例中横梁6有六根,左、右轮盘41、42分别通过转轴71、 72固定在左、右机架51、52上,左、右轮盘41、42的轮缘上设有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轮齿,横梁6分布在左、右轮盘4、、42的同心圆周面上,且与左、右轮盘的转轴71、72的轴心线在空间上交叉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每根横梁6外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装载清洗工件82的截面呈多边形的筒状密闭清洗仓8,本例中每根横梁6上固定有三个清洗仓8, 清洗仓8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横梁6上,使得清洗仓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与滚筒轴心线在空间上的夹角不大于30°。每个清洗仓8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数个向中心凸起的挡块81,挡块81高度不大于工件82厚度的三倍。驱动装置由主动轮2、传动轴1及左、右传动齿轮31、32组成,传动轴1固定在左、右支架51、52上,主动轮2及左、右传动齿轮31、32 固定在传动轴1上,左、右传动齿轮31、32分别与左、右轮盘41、42啮合。
工作时,动力装置通过主动轮2、传动轴1及左、右传动齿轮31、32旋转,左、右传动齿轮31、32带动由左、右轮盘41、42及横梁6组成的滚筒旋转,位于滚筒表面的清洗仓8也随滚筒作圆周运动,工件82在清洗仓8内作上下翻转同时,并沿滚筒轴向作横向滑动,工件间不易叠加吸附,工件表面能与清洗仓内的清洗剂充分接触,清洗效果好。
权利要求
1.片状小零件清洗装置,包括机架、滚筒及其驱动装置,滚筒两端通过转轴(71、72)固定在机架上,滚筒的圆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装载清洗工件(8 的截面呈多边形的筒状密闭清洗仓(8),其特征在于每个清洗仓(8)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与滚筒轴心线在空间上相交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小零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清洗仓(8)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数个向中心凸起的挡块(81),挡块(81)高度不大于工件(8 厚度的三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状小零件清洗装置,包括机架、滚筒及其驱动装置,滚筒两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机架上,滚筒的圆周面上固定有若干个装载清洗工件的截面呈多边形的筒状密闭清洗仓,其特征在于每个清洗仓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与滚筒轴心线在空间上相交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本发明改变了清洗仓的设置角度,工件在清洗仓内不仅可以上下翻转,而且还会左右滑动,使得片状工件在清洗仓中不会叠加吸附在一起,因而清洗效果好,清洗效率高。
文档编号B08B3/06GK102274837SQ2011102270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
发明者余有前, 李挺, 黄永忠 申请人:铜陵市晶威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