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50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该种的电动吸尘器中,为了使电动吸尘器的静音性能提高,提出有在设于软管的靠延长管一侧的端部的把手管内配置吸音材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S卩,如图13A所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由电动吸尘器主体201、抽吸软管(suctionhose)203、延长管204、抽吸件205构成。电动吸尘器主体201内置有电动鼓风机(未图示)。抽吸软管203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电动吸尘器主体201,并且在其另一端具有把手管202。延长管204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抽吸软管203的把手管202。抽吸件205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延长管204的另一端。如图13B所示,在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管202的一部分形成有隆起部206,在该隆起部206的上表面形成风量调节孔207。并且,在风量调节孔207上滑动自如地配置有风量调节阀208,风量调节阀208调节该风量调节孔207的开口面积,从而调节来自抽吸件205的风量,由该风量调节孔207和风量调节阀208构成风量调节机构209。而且,在风量调节孔207的下方形成有经由适当空间(未图示)与把手管202相连通的狭缝210。在由该风量调节孔207和狭缝210形成的空间(未图示)中配置有泡沫聚氨酯泡沫体等具有透气性的吸音材料211。此外,还提出有在设于软管的靠延长管一侧的端部的把手管内配置吸音材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S卩,如图13C所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未图示)的延长管220由筒体222、内盖224、外盖225以及吸音材料226构成。筒体222在顶面沿长度方向具有开口部221。内盖224自外侧嵌入并焊接于开口部221,内盖224在其底面具有无数的吸音孔223。外盖225焊接于内盖224的上端,并且在内盖224的外侧与筒体222的肋部(未图示)相抵接而被焊接。吸音材料226夹在内盖224和外盖225之间。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从对由在软管内或延长管内流动的空气所产生的噪音有效地进行消音,提高电动吸尘器的静音性能这一观点出发,还存在改善的余地。S卩,在上述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是将由单一密度形成的吸音材料配置在软管的把手管、延长管中的结构,因此有时不能有效地使由在软管的把手管内、延长管内流动的空气所产生的噪音扩散至吸音材料内。因此,有时不能有效地借助吸音材料对由在软管的把手管内、延长管内流动的空气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从而不能降低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公昭63 - 15225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2 - 307418号公报
32/22 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该抽吸风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吸音部,其配置在由电动鼓风机产生的抽吸风到达吸尘器主体的抽吸风路中。吸音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构成抽吸风路的一部分的吸气流路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筒体、安装于筒体并用于覆盖开口部的盖体、以及配置在开口部和盖体之间的吸音构件。吸音构件以靠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由此,吸音构件以靠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使由在形成于筒体的内部的吸气流路中流动的抽吸风所产生的噪音自开口部高效地扩散至吸音构件的内部。因此,能够高效地借助吸音构件对由在筒体的内部流动的抽吸风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并且能够使电动吸尘器的静音性能提高。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中的吸尘器主体的整体剖视图。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中的在第I管体的内部收容有第2管体的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和第2管体的伸长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图3B所示延长管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剖切的整体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上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X方向)的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下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Y方向)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2的延长管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剖切的整体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软管的整体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软管的中央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自上方观察顶端管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自下方观察顶端管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图13A是表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图13B是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管的剖视图。图13C是表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延长管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
4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实施方式I)使用图I 图7对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整体立体图。并且,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吸尘器主体的整体剖视图。而且,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在第I管体的内部收容有第2管体的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和第2管体的伸长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而且,图4是图3B所示的延长管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剖切的整体剖视图。并且,图5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的立体分解图。而且,图6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上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X方向)的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7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下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Y方向)的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如图I所示,电动吸尘器100包括吸尘器主体I、集尘装置2、抽吸件3、软管4、延长管5。吸尘器主体I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未图示)。集尘装置2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吸尘器主体I。抽吸件3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软管4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设于吸尘器主体I的前部的吸入口 la。延长管5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软管4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抽吸件3,延长管5伸缩自如或连接自如。抽吸件3内置有用于扫起被清扫面的尘埃的旋转刷(未图示);用于驱动旋转刷(未图不)而使旋转刷(未图不)旋转的电动机(未图不)。并且,在软管4的靠延长管5 —侧的端部设有顶端管7,该顶端管7包括打扫时供使用者保持的把手部6。软管4和延长管5借助该顶端管7装卸自如地连接起来。而且,在软管4的靠吸尘器主体I一侧的端部设有连接管8。软管4和吸尘器主体I的吸入口 Ia借助该连接管8装卸自如地连接起来。如图I和图2所示,在吸尘器主体I的后部配置有用于收容电动鼓风机9的电动鼓风机室10,该电动鼓风机9用于产生抽吸风。并且,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部配置有集尘装置安装部11。集尘装置安装部11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用于对被电动鼓风机9所产生的抽吸风抽吸的尘埃进行分离和捕集的集尘装置2。而且,在吸尘器主体I的后方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行走用的车轮12,该车轮12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吸尘器主体I。并且,在吸尘器主体I的底面的前方,转动自如地配置有行走用的脚轮13。而且,在吸尘器主体I的上部设有供使用者在搬运吸尘器主体I时保持的主体把手14。如图2所示,集尘装置2包括集尘装置主体15、一次过滤器16、伞状的延伸部17、二次过滤器18、上盖体19、下盖体20以及集尘装置把手21。集尘装置主体15为在两端具有开口(未图示)的大致圆筒状。一次过滤器16以与集尘装置主体15呈同心状的方式配置在集尘装置主体15的内部。延伸部17安装于一次过滤器16的下端。二次过滤器18配置在一次过滤器16的上方。上盖体19覆盖集尘装置主体15的上端的开口(未图示)和二次过滤器18的上表面。下盖体20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集尘装置主体15,且开闭自如地覆盖集尘装置主体15的下端的开口(未图示)。集尘装置把手21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上盖体19。并且,在二次过滤器18和上盖体19之间配置有用于对附着于二次过滤器18的尘埃进行除尘的除尘部22。并且,在上盖体19的内部内置有用于驱动除尘部22的驱动部23。如图3A、3B及图4所示,作为吸音部的延长管5由第I管体24和第2管体25构成,该第I管体24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软管4的顶端管7,该第2管体25的一端滑动自如地连接于第I管体24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抽吸件3。如图3A 图5所示,第I管体24由第I筒体27、安装于第I筒体27的上部的上部盖体28、安装于第I筒体27的下部的下部盖体29构成。第I筒体27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软管4的顶端管7,第2管体25滑动自如地插入该第I筒体27的另一端,并且在该第I筒体27的内部具有供由电动鼓风机9产生的抽吸风流动的第I吸气流路26。并且,上部盖体28和下部盖体29形成为其长度方向的长度成为与第I筒体27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在第I筒体27的靠第2管体25 —侧的端部的上部,设有用于对第I管体24与第2管体25之间的滑动动作进行限制和解除该限制的滑动操作部30。并且,在第I筒体27的靠第2管体25 —侧的端部的下部,设有与滑动操作部30的动作连动而进行动作的卡合突起部30a。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筒体27的上部是指第I筒体27的径向的上部,是图3A 图7中所示的箭头X侧。并且第I筒体27的下部是指第I筒体27的径向的下部,是图3A 图7中所示的箭头Y侦U。上部盖体28由用于覆盖第I筒体27的上表面的第I盖体28a和用于覆盖滑动操作部30的上表面的第2盖体28b构成。第2盖体28b上设有贯通孔部28c,在第2盖体28b安装于第I筒体27的状态下,该贯通孔部28c用于使滑动操作部30突出于第I管体24的上表面。并且,在第I盖体28a、第2盖体28b及下部盖体29上,设有用于与设于第I筒体27的多个嵌合凹部(未图不)相嵌合的嵌合爪部(未图不)。通过设于第I盖体28a、第2盖体28b及下部盖体29的嵌合爪部(未图示)与设于第I筒体27的嵌合凹部(未图示)相嵌合,从而第I盖体28a、第2盖体28b及下部盖体29被安装于第I筒体27。第I盖体28a和第I筒体27以在第I盖体28a和第I筒体27之间形成空间部31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在滑动操作部30的下方、即在滑动操作部30和第I筒体27之间设有插入口 32,该插入口 32供后述的设于第2管体25的滑动支承部37插入。自该插入口 32插入的后述滑动支承部37滑动自如地收容在形成于第I筒体27和第I盖体28a之间的空间部31内。并且,在空间部31和后述滑动支承部37的内部配置有导线(未图示),该导线用于将供给至吸尘器主体I的商用电源(未图示)经由软管4和延长管5供给至抽吸件3。如图3A、图3B、图4、图6及图7所示,第2管体25的一端滑动自如地插入第I管体24的第I筒体27的内部,抽吸件3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该第2管体25的另一端。并且,第2管体25由在内部具有与第I吸气流路26相连通的第2吸气流路33的第2筒体34和安装于第2筒体34的下部的作为盖体的外盖35构成。在第2筒体34的靠抽吸件3 —侧的端部的上部,设有用于对第2管体25和抽吸件3进行装卸的装卸操作部36。并且,在第2筒体34的靠抽吸件3 —侧的端部的上部,设有自装卸操作部36的后方、即自装卸操作部36的靠第I管体24 —侧的端部向第I管体24侧延伸设置的滑动支承部37。该滑动支承部37形成为与自第2筒体34的装卸操作部36的后方至第2筒体34的靠第I管体24 —侧的端部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并且,对于第2管体25,第2筒体34的靠第I管体24 —侧的端部滑动自如地插入第I筒体27内。并且,滑动支承部37的靠第I管体24 —侧的端部借助第I管体24的插入口 32滑动自如地插入空间部31内。由此,第2管体25滑动自如地连接于第I管体24。并且,在滑动支承部37的内部形成有空洞部38,在该空洞部38的内部配置导线(未图示),该导线用于将供给至吸尘器主体I的商用电源(未图示)经由软管4和延长管5供给至抽吸件3。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筒体34的上部是指第2筒体34的径向的上部,是图3A 图7中所示箭头X侧。并且第2筒体34的下部是指第2筒体34的径向的下部,是图3A 图7中所示箭头Y侦U。在第2筒体34的下部,沿第2筒体34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与形成于第2筒体34的内部的第2吸气流路33相连通的开口部39。外盖35以覆盖该开口部39的方式安装于第2筒体34的下部。并且,在开口部39上配置有内盖41,该内盖41覆盖开口部39并且具有与第2吸气流路33相连通的多个连通口 40。而且,在开口部39和外盖35之间,即在内盖41和外盖35之间配置有吸音构件42。吸音构件42用于吸收在由电动鼓风机9产生的抽吸风在第2吸气流路33内流动时所产生的噪音。在外盖35的外表面、即在外盖35的如图3A 图7中所示的箭头Y侧的表面上,沿外盖35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卡合凹部35a。卡合凹部35a用于与设于第I管体24的靠第2管体25 —侧的端部的下部的卡合突起部30a相卡合。对于第I管体24和第2管体25,通过第I筒体27的卡合突起部30a与第2筒体34的卡合凹部35a相卡合,从而第I管体24和第2管体25间的滑动被限制。并且,通过使用者操作滑动操作部30而解除第I筒体27的卡合突起部30a与第2筒体34的卡合凹部35a间的卡合,能够使第I管体24和第2管体25进行滑动。并且,对于第I管体24和第2管体25,通过使用者操作滑动操作部30而解除卡合突起部30a与卡合凹部35a的卡合,并且使设于第2管体25的外盖35的多个卡合凹部35a中的任一卡合凹部35a与卡合突起部30a相卡合,从而能够对第2管体25的相对于第I管体24进出的长度进行调节。由此,构成为能够使延长管5的长度为任意的长度。在外盖35的内表面、即在外盖35的图3A 图7所示的箭头X侧的面上,形成有自外盖35的内表面向内盖41侧延伸的肋部43。该肋部43在外盖35的与开口部39相对的位置以包围开口部39整周的方式形成。并且,该肋部43形成为在外盖35安装于第2筒体34的状态下,该肋部43与第2筒体34的下表面相抵接。并且,内盖41构成为在安装于第2筒体34的状态下,内盖41的内表面、即内盖41的图3A 图7所示的箭头X侧的表面与第2筒体34的内表面平齐。吸音构件42配置在由外盖35、肋部43及内盖41形成的空间(未图示)的内部。吸音构件42以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与开口部3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其短边方向的长度与开口部39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并且,吸音构件42以靠外盖35—侧的密度比靠内盖41 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将多个吸音材料(未图示)重叠在一起而形成。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音构件42的靠外盖35 —侧的密度和吸音构件42的靠内盖41 一侧的密度是指,吸音构件42的厚度为1cm、吸音构件42的面积为Im2时,吸音构件42的靠外盖35 —侧和靠内盖41 一侧所包含的吸音材料(未图不)的克数。一般来说,在将软管4、延长管5及抽吸件3连接于吸尘器主体I的状态下,使用者使电动吸尘器100的运转开始,由电动鼓风机9产生抽吸风时,被清扫面的尘埃经由抽吸件
3、延长管5、及软管4所形成的抽吸风路(未图示)自吸入口 Ia流入吸尘器主体I内。此时,在由电动鼓风机9产生的抽吸风自抽吸件3至吸尘器主体I的抽吸风路(未图示)中,由于延长管5的内壁、抽吸件3与延长管5的连接部(未图示)、以及延长管5与软管4的连接部(未图示)同抽吸风的摩擦,有时产生包含IkH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噪音。特别是,有时IkHz至4kHz的高频区域的声音给使用者带来不快感觉。因此,为了充分防止因在抽吸风路中产生的包含IkH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噪音而给使用者带来不快感觉,需要降低在抽吸风路中产生的包含IkH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噪音。特别是,在包含IkH 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噪音中,需要降低IkHz至4kHz的高频区域的声音。因此,作为吸音构件42,只要形成为吸音构件42的靠外盖35—侧的密度比靠内盖
41一侧的密度大即可。从降低IkH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声音这一观点出发,在吸音构件42的靠外盖35 —侧的密度为D1、靠内盖41 一侧的密度为D2的情况下,优选吸音构件42的靠外盖35 —侧的密度Dl和吸音构件42的靠内盖41 一侧的密度D 2满足条件(I)和条件
(2)。条件(I)200 彡 Dl 彡 800条件(2)O. IXDl 彡 D2 彡 O. 9XD1以下,对于吸音构件42的靠外盖35 —侧的密度Dl和吸音构件42的靠内盖41 一侧的密度D2的关系,使用表I对由实验导出的结果进行说明。实验所使用的延长管5由ABS树脂形成。并且,形成于第2筒体34内的第2吸气流路33的径向的截面积为900mm2,第2筒体3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440mm,以及在第2筒体34的内部流动的抽吸风的流量为2. 5m3/min。并且,在内盖41上,形成382个直径2. 2mm的连通口 40。对以流量为2. 5m3/min使空气在不具有开口部39和吸音构件42的第2筒体34的内部流动时在第2筒体34内产生的噪音和以流量为2. 5m3/min使空气在设有吸音构件42的第2筒体34的内部流动时在第2筒体34内产生的噪音进行比较,并进行判定。利用吸音构件42能够将IkH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声音降低30%以上且足以能够作为产品使用的情况为〇,利用吸音构件42能够将IkH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声音降低10%以上且不足30%、能够作为产品使用的情况为Λ,利用吸音构件42只能将IkH z以上的高频区域的声音降低不足10%并且不能作为产品使用的情况为X。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该抽吸风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吸音部,其配置在由上述电动鼓风机产生的抽吸风到达上述吸尘器主体的抽吸风路中,上述吸音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构成上述抽吸风路的一部分的吸气流路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筒体;安装于上述筒体且覆盖上述开口部的盖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和上述盖体之间的吸音构件,上述吸音构件以靠上述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上述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音构件由多个吸音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吸音材料之间形成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音构件配置在上述筒体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吸尘器包括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的抽吸件和装卸自如地连接于上述抽吸件的延长管,上述吸音部是上述延长管,在上述盖体的与上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设有自上述盖体的内表面向上述筒体侧延伸的肋部,上述吸音构件配置在由上述盖体、上述肋部及上述开口部形成的空间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吸尘器包括软管,该软管的一端与上述吸尘器主体相连接,在该软管的另一端具有顶端管,上述吸音部是上述顶端管,在上述筒体的上述开口部设有自上述筒体向上述盖体侧延伸的第I肋部,在上述盖体的与上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设有自上述盖体的内表面向上述筒体侧延伸的第2肋部,上述吸音构件配置在由上述第I肋部和上述第2肋部形成的空间的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动吸尘器,其包括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该抽吸风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吸音部,其配置在由电动鼓风机产生的抽吸风到达吸尘器主体的抽吸风路中。吸音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构成抽吸风路的一部分的吸气流路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筒体、安装于筒体且覆盖开口部的盖体、以及配置在开口部和盖体之间的吸音构件。吸音构件以靠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
文档编号A47L9/24GK102908101SQ20121027617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星出真一, 恩田雅一, 藤原祐儿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