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49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立式真空吸尘器,其包括干式、湿式、或“干湿式”立式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立式真空吸 尘器通常具有滚动头部组件,其承载固定清洁器头在与地面表面平行接触的平面中。该头部组件被安装在倾斜的“立式”本体上,该本体在其上端部处承载手柄。在常规地面清洁模式中,用户倾斜“立式”本体直到手柄处于方便的高度,然后使用手柄手动推动吸尘器穿过地面,保持清洁器头在与地面表面平行接触的平面中。往往期望在地面水平上方到的真空清洁。例如,可能期望真空清洁搁板、楼梯或房间的上部角落。通常完全不可能使用该主清洁器头来用于该目的:吸尘器主要过于沉重和笨重,且清洁器头本身太大。相反,很多现代立式真空吸尘器设置有吸气手柄,其经由柔性软管连接到真空吸尘器机载的主分离装置。该棒和软管组件允许立式真空吸尘器在需要时以筒式(或“罐式”)真空吸尘器的方式工作,使得“地面上方的清洁”更加切实可行。为了方便起见,该棒通常被存放在真空吸尘器上。图1和2示出了这种配置的一个实例,如在Dyson立式真空吸尘器DC14和DC15型号上所使用。此处,棒I经由吸尘器7上的主手柄5连接到软管3,当棒I被使用时(图2),该主手柄5随着棒I释放,从而它可以弯曲为棒手柄。手柄5被固定到软管3的上端部,但是可伸缩地接收棒1,从而棒I可以在使用中完全伸出,而在随后缩回到软管3内部用于在吸尘器7上的紧凑存储。手动释放的卡扣9将手柄5固定到吸尘器7直到需要使用棒I时为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在立式真空吸尘器上的改进的棒和软管组件。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真空吸尘器,包括伸缩式抽吸棒,该棒经由软管流体连接到吸尘器上的分离装置,且在需要时被用于地面水平上方的清洁,该棒包括下部棒区段、上部棒区段和可运动锁定构件,其中该上部棒区段可伸缩地安装到下部棒区段,该锁定构件在棒被释放以供使用时被朝向锁定位置偏压,用于将棒区段锁定在伸缩式伸出状态,锁定构件可经由设置在吸尘器上的反作用构件从该锁定位置释放,用户可容易地使用锁定的棒抵靠该反作用构件将被偏压的锁定构件迫出锁定位置。由此,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操纵锁定的棒抵靠吸尘器上的反作用构件而方便地释放棒区段,并不需要用户去够到任何独立的手动卡扣件来解锁棒区段。这提供了用于释放伸缩式棒的非常“用户友好”和直观的配置。同时,伸缩式棒提供了棒在吸尘器上的紧凑存储。棒可布置为缩回到软管内部一进一步促进棒和软管组件在吸尘器上的紧凑存储一且反作用构件可形成入口管组件的一部分,该入口管组件将软管的基部流体连接到分离装置,该锁定构件被布置为在下部棒区段到软管内部的正常缩回期间推靠该反作用构件。在该配置中,棒区段的释放被集成为棒正常缩回的一部分:用户仅需要将棒缩回到软管内(如用户平常要存储棒时要做的那样),且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棒区段随后可经由锁定构件和反作用构件的协作自动地释放。锁定构件可以与上部棒区段上的第一锁定结构协作以将棒区段锁定在伸缩式伸出状态。该锁定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它可以是卡扣凹部的形式,在该情况下,锁定构件可以经由中间卡扣构件(譬如保持在锁定构件和卡扣凹部之间的浮球卡扣件或滚子卡扣件)与卡扣凹部协作。锁定构件可以方便地为滑动锁定构件,其被安装在下部棒区段上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轴向滑动运动。在下部棒区段上的轴向滑动锁定构件的使用(与比如说枢转锁定构件相比)提供了细长的棒,其可以被容易地容纳在软管内部用于存储。在具体实施例中,锁定构件经由安装在下部棒区段上的细长、轴向滑动推杆接合反作用构件。这允许锁定构件被定位为远离反作用构件。例如,反作用构件可以提供为入口管组件的一部分,而锁定构件并不必须被设置在入口管组件附近:它可以从反作用构件间隔开,位于下部棒区段的上端部处。这为总体设计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锁定构件可以与推杆一体形成。锁定构件可以相对于用户隐藏在棒卡扣件外壳内部。这有助于防止用户干扰锁定构件的运作,或不正确地操作锁定构件。类似地,推杆可以相对于用户隐藏在两个棒区段之间。例如,下部棒区段可为大体圆柱形,且上部棒区段可具有大体D形截面,以限定两个棒区段之间的轴向通道,推杆于是在该通道内沿其延伸。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能配置中,棒区段被键合到彼此,从而该棒用作手柄和入口管组件之间的扭转支架。棒由此是“双重目的”的,结合棒的主要清洁功能和当棒被存储时的次要结构功能两者。这有利地移除了对器具的立式本体的一些结构设计约束,允许例如重量和实质“对等”的材料成本的降低。优选的是棒作为结构支撑件的使用并不干扰棒的方便存储和供使用的展开。由此,在优选配置中,下部棒区段和入口管组件被布置为轴向滑动接合以将下部棒区段键合到入口管组件。这将存储的棒作为结构支撑件的功能与下部棒区段的简单滑动缩回和伸出集成,用于简单的存储和展开。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棒包括第二锁定结构,用于与锁定构件协作,该第二锁定结构定位在上部棒区段上第一锁定结构上方,使得当手柄处于升起位置时该锁定构件位于轴向地处于第一和第二锁定结构之间的释放位置处,锁定构件和第二锁定结构的该相对轴向位置为使得在下部棒区段可滑出与入口管组件的键合接合之前,向上滑动上部棒使得锁定构件与第二锁定结构接合。由此,如果用户意外地抵靠下部棒区段向上撞击(即使在下部棒区段缩回到软管内部时,下部棒区段将伸出到软管上端的上方),在下部棒区段可以滑出与入口管组件的键合接合之前,下部棒区段的向上运动有利地被阻止,确保棒作为扭转支架的功能被保持。在特定实施例中,吸尘器可以具有可滑动缩回的手柄,其在地面清洁模式中被用于跨地面操纵吸尘器,棒的上部伸缩式区段被与包括手柄的滑动手柄组件可释放地连接,且棒的下部伸缩式区段被可释放地连接到吸尘器的一些其他部分,从而手柄组件相对于吸尘器的其他部分的滑动伸出和缩回实现棒区段的伸缩式延伸和缩回。该具体配置的益处在于当吸尘器不使用时手柄和棒两者都可缩回用于紧凑存储。手柄组件和棒被布置为使得当棒被存储在吸尘器上时,棒有效地随着手柄伸出和缩回。这带来附加的益处在于,当手柄被伸出使用时,棒同样地自动伸出;类似地,当手柄被返回到紧凑存储位置时,棒同样自动地返回到其紧凑存储位置。棒和手柄组件并不脱离同步,从而用户不需要麻烦地将棒和手柄组件独立地伸出和缩回。上部棒区段和手柄组件可以方便地布置为轴向滑动接合以将上部棒区段连接到手柄组件。以此方式,上部棒区段可以通过将上部棒区段“钩连”到手柄组件上而有效地接合手柄组件。在一个配置中,上部棒区段经由手柄组件上的卡扣构件锁定到手柄组件,该卡扣构件被朝向锁定位置偏压,用于与上部棒区段上的协作卡扣结构锁定接合。这将上部棒区段固定地保持到手柄组件上。上部棒区段可以经由安装在上部棒区段上的轴向滑动释放构件从手柄组件解锁,该释放构件被布置为与卡扣构件手动地滑动接合以迫使卡扣构件离开其锁定位置,用于从棒脱离接合。该释放构件可以被特别地安装为用于与卡扣构件地向上滑动接合,在该情况下,释放构件可以在上部棒区段上的止动件上到达顶点。由此,释放构件的滑动动作是将棒从手柄组件脱离接合所需的相同向上滑动动作。对于解锁和然后释放棒两者的滑动动作的一致使用,与为了展开帮需要各种不同动作的情况下相比,对于用户更加直观。实际上,如果释放构件被布置为在上部棒区段上达到顶点,单个连续滑动动作可以被使用以执行解锁上部棒区段和将棒从手柄组件脱离接合两者。偏压构件可以被设置以将释放构件偏压远离卡扣构件,有效地保持释放构件远离卡扣构件直到释放构件被手动地与卡扣构件接合为止。这有助于防止上部棒区段的意外解锁,而不干扰释放构件的简单滑动释放操作。该释放构件本身可以为在上部棒区段上滑动安装的套筒的形式,尽管这并不是必须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吸尘器可附加地包括设置在软管端部处的软管卡扣件,该软管卡扣件被朝向锁定位置偏压,在该锁定位置,软管卡扣件锁定棒在伸出位置,软管是伸缩管(stretch hose)其布置为在伸缩管的盘起绑定状态用作反作用构件,用户可以使用伸出的棒抵靠该反作用构件而容易地将偏压的软管卡扣件迫出所述锁定位置。由此,被偏压的软管卡扣件在使用中自动地运作以锁定伸出的棒。于是,当需要将棒缩回到软管内用于存储时,伸出的棒可以仅操纵棒自动地抵靠盘起绑定的软管来释放伸出的棒用于缩回。不需要用户去够到任何独立的手动卡扣件来释放棒。盘起绑定软管可以被布置为经由固定到软管端部的引导部件反作用到软管卡扣件,该引导部件沿着棒的缩回轴线可滑动地接合软管卡扣件。在该类型的配置中,软管卡扣件的释放需要棒被轴向地推靠盘起绑定的软管,这样的益处在于相同的动作被用于释放软管卡扣件和缩回软管两者,有效地将棒释放和缩回集成到单个操作中。引导部件可以经由倾斜表面接合软管卡扣件,用于迫使被偏压的软管卡扣件离开锁定位置,尽管这并不是必须的。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是结合有常规软管和棒组件的立式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立式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其中棒被展开使用;图3是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的软管和棒组件的立式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图4是图3中的立式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但是处于紧凑存储配置中;图5是图3至4中的立式真空吸尘器的后透视图,其中棒被展开使用;图6是对应于图4的后视图,再次示出真空吸尘器处于紧凑存储配置中;图7是软管卡扣组件的主要部件的分解视图;图8是示出了图7的软管卡扣组件的部分剖视图,但是处于组装状态;图9是大体对应于图8的另一部分剖视图,但是包括棒;图10是类似于图9的部分剖视图,但是示出软管卡扣件处于脱离接合位置中;图11是棒卡扣组件的部分剖视图;图12是对应于图11的部分剖视图,但是棒卡扣件被释放;图13是软管的基部处的部分剖视图,示出了当棒被缩回软管内部时具有反作用构件的推杆的初始接合;图14是类似于图13的部分剖视图,但是示出棒处于软管内部的完全缩回位置中;图15是对应于图14的部分剖视图,但是棒也被部分地剖开以示出在棒内向上延伸的推杆;图16是图3中的真空吸尘器上的棒和手柄组件的后透视图;图17是示出了用于将棒与手柄组件接合的第二互锁机构的后透视图;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第二互锁机构的侧截面图;图19是图17中所示的配置沿与图18相同侧截取的侧截面图,但是第二互锁机构处于释放位置;图20是结合有双卡扣配置的替代棒卡扣组件的剖视透视图,在该情况下示出了棒卡扣件与棒上的下部卡扣凹部接合以将棒区段锁定在伸长配置中;图21是类似于图20的剖视透视图,但是示出棒卡扣件处于释放位置,允许棒的伸缩式缩回;图22是替代棒卡扣组件的剖视透视图,示出了当棒组件处于吸尘器上的伸长位置时棒卡扣件与上部卡扣凹部的相对位置;以及图23是类似于图22的剖视透视图,但是示出棒卡扣件与上部卡扣凹部接合以阻止下部棒区段的独立向上运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3示出了立式真空吸尘器10。真空吸尘器10具有滚动头部组件12和“立式”本体16,该头部组件12承载固定清洁器头14,该本体16可相对于头部组件12倾斜且包括手柄18用于操纵吸尘器10越过地面。在使用中,用户抓住手柄18并倾斜立式本体16,直到手柄18被布置在方便用户的高度处;用户于是可以使用手柄18滚动真空吸尘器10使之越过地面,以便于收集地面上的灰尘或其它碎屑。灰尘和碎屑被容纳在吸尘器10上的马达驱动的风扇穿过清洁器头14上的朝下抽吸入口抽入。从此处,带灰尘空气流在风扇产生的抽吸压力下以常规方式输送到旋风分离装置19,在该处灰尘被从空气分离,然后相对清洁的空气被排放回到大气。手柄18形成手柄组件20的一部分,该手柄组件20还包括用于支撑手柄的细长杆。当吸尘器不使用时,整个手柄组件20可滑动缩回用于紧凑存储,如图4所示。吸尘器还合并有软管和棒组件,其可以被用于地面上方的清洁,如图5所示。该软管和棒组件包括抽吸棒22,抽吸棒经由柔性软管26连接到吸尘器上的入口管组件24。该入口管组件24包括入口管24a,入口管将软管连接到主真空马达(vac-motor)(在图中不可见)的负压侧。该连接可以经由所谓“转换”阀实现,该阀选择性地操作以将入口管24a或清洁器头14连接到真空马达,取决于吸尘器10是处于地面清洁模式还是“地面上方”清洁模式。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常规转换阀配置的实例在欧洲专利EP1121043B1中描述。当入口管24a被连接到真空马达时,空气被通过抽吸棒22抽入,它被经由软管26从抽吸棒输送到吸尘器10上的分离装置19。当不使用时棒22和软管26被方便地存储在吸尘器10上。棒22的相对长度,结合吸尘器10的立式配置,使得可以方便地存储棒22在大体“立式”取向中、在倾斜本体16的背部上。不过,棒22的工作长度不能被容易地容纳在吸尘器10上一特别在滑动手柄组件20处于其缩回位置中情况下,因为这降低了吸尘器10的总高度。为了解决该问题,棒22被设计为两件伸缩式棒,其被附加地布置为缩回到软管26内部用于存储,如图6所示(对应于图4的后视图)。这显著地降低了棒和软管组件的存储长度。在使用中,棒22在软管26内部的缩回被软管卡扣组件28所阻止,该软管卡扣组件锁定第一,后文中称“下部”,伸缩区段22a在图5所示的伸出位置中。相似地,棒本身的伸缩式缩回在使用中被棒卡扣组件30所阻止,该棒卡扣组件锁定棒22的下部伸缩部分22a到棒22的第二,后文中“上部”,伸缩区段22b。软管卡扣组件28的主要部件的分解视图在图7中示出。最终组件28在图8中以部分剖视图示出;此处软管26也基于完整性被包括,但是棒22已经被省略以允许组件28的更好的总体视图。还注意,在图8中,组件28被从与图7相对的反面示出。组件28包括第一引导部件32,软管卡扣件34,第二引导部件36,密封轴环38和软管卡扣件外壳40。第一引导部件32被经由传统的螺钉装配固定到软管26的端部。第一引导部件32包括带花键的管状本体32a和从管状本体32a的上边沿突出的相对的一对臂32b。这些臂32b经由形成在臂32b内侧上的相应凸片32c与软管卡扣件34侧面中的大体三角形引导窗口 34a卡扣配合(仅一个凸片32c在图7中可见)。由此,臂32b配合在软管卡扣件34的外侧周围,且软管卡扣件34可以在臂32b上上下滑动。每一个窗口 34a沿倾斜表面34b接合相应凸片32c。当软管卡扣件34在臂32b上上下滑动时,凸片32c和三角形引导窗口 34a经由这些倾斜表面34b协作以便于将软管卡扣件34在图8中的水平平面中前后移动。窗口 34a设置在“平面” 34c中,其在卡扣件34上下滑动时防止卡扣件34和第一引导部件32之间的相对旋转。
第二引导部件36经由一对细长定位构件36a (在图7中仅一个可见)连接到该软管卡扣件34,该定位构件36a卡扣配合到软管卡扣件34中的引导通道34d中。这些引导通道34d防止卡扣件34和第二引导部件36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从而第二引导部件36随着卡扣件34在臂32b上上下滑动,但是允许卡扣件34和引导部件36在图7中的水平面内的相对运动,从而并不阻止前述卡扣件34相对于第一引导部件32的相应前后运动。软管卡扣件外壳40被固定到第二引导部件36用于与第二引导部件36 —起相对于第一引导部件32滑动运动。卡扣件外壳40经由一系列凸起元件40a (其一个在图8中可见)固定到第二引导部件36,该凸起元件40a卡扣配合到第二引导部件上的相应系列的弹性突舌36b顶部上方。轴环42被附加地卡扣配合到卡扣件外壳40的底部:该轴环(从图7中略去,但是在图8中的最终组件中可见)键合到带花键管状本体32a,以防止卡扣件外壳40相对于第一引导部件32的相对旋转和摇摆运动。密封轴环38夹在卡扣件外壳40和第二引导部件36之间就位。该密封轴环38包括环形橡胶密封构件38a,其形成下部棒区段22a周围的动态密封。这在图9中最佳地示出,其对应于图8但是包括下部棒区段22a。图9示出了软管卡扣件34的锁定位置。此处,卡扣件34上的锁定凸起34e被螺旋弹簧44保持为与棒22上的锁定通道22c接合,该螺旋弹簧44向图9中的右方偏压卡扣件34。软管卡扣件34通过使用在盘起绑定状态(coil-bound state)的软管26作为反作用构件而释放,用户可以抵靠软管来迫使卡扣件34离开图9所示的锁定位置。这通过施加手动向下压力到棒22上而实现。盘起绑定的软管26能够经由第一引导部件32抵抗该棒上的向下压力,从而棒22上的压力具有迫使卡扣件34 (其在该点处处于与棒22轴向锁定接合中)向下沿着第一引导部件32 (其本身固定到盘起绑定的软管26)的臂32b滑动的效果。当软管卡扣件34沿着臂32b向下滑动时,凸片32c和倾斜表面34b以楔形件的方式协作,以抵抗螺旋弹簧44的作用,将软管卡扣件34同时地迫向图9中的左侧。卡扣件34在图9中的水平面中的该运动将锁定凸起34e从锁定通道22c脱离接合,使得软管卡扣件34占据图10所示的释放位置。此刻,棒22—其仍处于向下压力之下一 “让路”并经过锁定凸起34e向下滑入到软管26中。按钮35形式的手动释放元件(图7)被设置在软管卡扣件34上。该按钮35被固定到软管卡扣件,且可以被手动地按下以抵抗螺旋弹簧44的作用将整个软管卡扣件34推入释放位置。按钮35可被用户通过卡扣件外壳40中的窗口 40a直接接近。棒卡扣组件30在图11中示出。它被容纳在环形棒卡扣件外壳46内部,该棒卡扣件外壳46设置在下部棒区段22a的上端处,且包括三个协作的锁定元件:上部棒区段22b上的卡扣凹部22d,安装在下部棒区段22a上的锁定构件48,以及浮动(floating)棒卡扣件50,在该情况下为滚子卡扣件,其在图11中所示的锁定位置中与卡扣凹部22d接合并被锁定构件48保持在该处以防止棒区段22a,22b的相对轴向运动。棒卡扣组件30的锁定动作实质上为楔入动作。锁定构件48被布置为使得它不能径向(图11中朝左或右)运动,且卡扣凹部22d是锥形的以限定上部倾斜表面22e和下部倾斜表面22f,所述倾斜表面分别与锁定构件48上的锁定面48a协作以将棒卡扣件50楔入与卡扣凹部22d的轴向锁定接合。
锁定构件48被安装在下部棒区段22a上,从而它可以上下滑动。这允许棒卡扣件50通过将锁定构件48向上滑动到释放位置(如图12所示)而被释放。在该位置,棒卡扣件50与锁定构件中的凹部48b轴向地对准,这允许棒卡扣件50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与卡扣凹部22d脱离接合一通过运动到图11中的左侧一在上部倾斜表面22e的楔入动作下。由此,在锁定构件48处于释放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迫使棒卡扣件50进入与锁定构件48中的凹部48b接合从而棒卡扣件50自由地在上部棒区段22b上滚动,棒22a,22b可以被用户容易地缩回。锁定构件48被经由反作用构件52 (图13)移入释放位置,该反作用构件52形成软管26基部处的入口管组件24的一部分,当用户在软管26内向下缩回棒22时,抵靠该反作用构件52,锁定构件48可被迫入释放位置。锁定构件48经由细长推杆54接合反作用构件52,该细长推杆54形成为与锁定构件48—体(参见图11)。该推杆54沿着下部棒区段22a轴向地向下延伸,终止于下部棒区段22a的基部附近。当棒22缩回到软管内时,反作用构件52阻止推杆54的向下运动,但是并不阻止棒22本身的向下运动,棒22具有切除区段56从而它并不接合反作用构件52,该反作用构件52有效地迫使推杆54和锁定构件48相对于棒22向上运动。这在图13和14中示出,它们是软管26基部处的剖视图。图13示出了在棒22的缩回过程中,推杆54开始接合反作用构件52。图14示出了棒22在完全缩回位置。图15对应于图13,但是棒22也被部分地剖开以示出在下部棒区段22a内延伸的推杆54。推杆54抵抗卡扣件外壳中的螺旋弹簧58 (参见图11和12)的作用而向上迫动。该弹簧58于是加载到处于释放位置的锁定构件48,从而在棒22展开时当推杆54随后从反作用构件52脱离接合时锁定构件48自动返回到锁定位置。螺旋弹簧58作用在锁定构件48的顶部和卡扣件外壳46的顶板之间。为了防止当锁定构件48处于释放位置时加载的螺旋弹簧58将整个下部棒区段22a向上推动,弹性突舌60被设置在入口管24的内部上(图14),其在下部棒区段22a完全缩回时与下部棒区段22a的扩口边沿62接合,以便于将下部棒区段22a向下保持在完全缩回位置。软管卡扣组件28和棒卡扣组件30的配置是使得在一般使用中无论锁定构件48还是软管卡扣件34都不能被用户直接接近。这有助于防止棒区段22a,22b的意外缩回和/或棒22意外缩到软管26中。当在使用后期望存储棒22和软管26时,用户简单地缩回软管26直到它被盘起绑定,并自动地抵靠盘起绑定的软管26施加向下压力到棒22以释放内部软管卡扣件34,如所述。一旦软管卡扣件34已经释放,用户于是可以将棒22缩回到盘起绑定的软管26内部。该棒22在软管26内部的缩回又经由推杆54和锁定构件48自动地释放内部棒卡扣件50,如所述,从而上部棒区段22b随后可以被缩回到下部棒区段22a内部。该缩回的棒22被沿着通道64存储,该通道64沿着手柄组件20的后部向下延伸一平行于手柄组件20的滑动轴线一其向下延续吸尘器10背部的全部长度(参见图4)。为了将存储的棒22保持在吸尘器10上固定就位,棒22被附加地布置为在其上端处连接到手柄组件20。该连接配置-如图16所示-包括在上部棒区段22b上的一对纵向肋66 (在图16中仅一个肋66可见),其以滑动摩擦配合与手柄组件20上的相应纵向通道68接合。该将棒22连接到手柄组件20的简单类型的配置实际上允许在棒卡扣件50的释放之后将缩回的棒22简单地钩到手柄组件20的背部上并在需要展开棒22时类似地将其取下。通过将上部棒区段22b连接到滑动手柄组件20且将下部棒区段22a连接到入口管组件24 (经由弹性突舌60),存储的棒22能够伴随着滑动手柄组件20的延伸和缩回而自由地延伸和缩回。用于将上部棒区段22b连接到手柄组件20的简单摩擦配合钩连配置(譬如图16中所示的那个)使用方便,但是具有实际缺点在于纵向肋66和通道68之间的摩擦配合可能在手柄组件20被手动缩回时在某些情况下不足以保持棒22和手柄组件20之间的连接。图17到19示出了用于上部棒区段22b和手柄组件20的替代连接配置,其解决了与图16中的简单摩擦配合配置相关联的该缺点。该替代连接配置使用与图16中的配置相同的纵向肋66和通道68 (其如前述那样以摩擦配合可滑动地接合),但是附加地包括第二互锁机构,用于将上部棒区段22b牢固地锁定到手柄组件20。第二互锁机构包括在上部棒区段22b上的锁定齿70形式的卡扣结构,其(通过纵向肋66和通道68的引导)被布置为下跨在手柄组件20上的可枢转卡扣构件72上。该卡扣构件72被卡扣件弹簧74弹簧加载,从而一旦锁定齿70越过卡扣构件72,则卡扣构件72卡入图18所示的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卡扣构件72与锁定齿协作以防止棒区段22b随后相对于手柄组件20的向上运动,有效地将棒22牢固地锁定到手柄组件20。这确保当手柄组件20随后被缩回到图4所示的紧凑存储配置中时,上部棒区段22b同样缩回到下部棒区段22a内:不存在棒22和手柄组件20脱离同步的倾向。卡扣构件72经由手动释放构件76释放。该释放构件76为大致圆柱形套筒的形式,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棒区段22b的上端上。该释放构件76被独立的螺旋弹簧78向下朝向图18所示的位置偏压,该螺旋弹簧78作用在释放构件76和上部棒区段22b之间。该释放构件76在其下端带有解锁齿80。在图18所示的位置中,该解锁齿80与卡扣构件72中的凹部82接合。为了释放存储的棒22,用户向上拉套筒76,这抵抗螺旋弹簧78的作用使套筒76相对于卡扣构件72向上滑动(上部棒区段22b本身在此刻被卡扣构件72和锁定齿70之间的机械互锁阻止而不能向上运动)。随着套筒向上运动,解锁齿80与卡扣构件72上的倾斜表面72a协作以迫使卡扣构件72抵抗卡扣弹簧74的作用离开其锁定位置,并进入图19所示的释放位置。在卡扣构件72在该释放位置的情况下,锁定齿70自由地向上滑动经过卡扣构件72。上部棒区段22b上的止动部84被布置为与套筒76上的相应肩部86接合,以便于防止套筒76滑离上部棒区段22b—而改为套筒76最高达到止动件84上。该止动件84布置为使得在存储的棒22释放期间,它仅在卡扣件72已经运动到释放位置之后接合肩部86。这于是允许用户仅仅通过继续在套筒76上拉动就能以一个连续动作将整个上部棒区段22b向上拉动经过卡扣构件72。由此,将棒22接合手柄组件20和从其释放的简单钩连动作(图16中的简单摩擦配合配置的特性)被实质上保持,而不管第二互锁机构。一旦上部棒区段22b已经从手柄组件20释放,希望展开棒22的用户仅继续向上拉上部棒区段22b (直接在上部棒区段22b上拉动或当第二互锁机构被提供时适当地经由套筒76拉动)。这具有使棒22延伸的效果,同时棒区段22a,22b之间的任何滑动摩擦被弹性突舌60克服,该弹性突舌60继续保持下部棒区段22a在位。当上部棒区段22b抵达其完全伸出位置,卡扣凹部22d与棒卡扣件50对准,且在该点处上部棒区段22b最高达到设置在下部棒区段22a上的止动件(不可见)上。这意味着当用户继续拉动上部棒区段22b时,整个棒22开始从软管26抽出,将推杆54从反作用构件52脱离接合,使得锁定构件48在螺旋弹簧58作用下返回到其锁定位置。当锁定构件48返回到其锁定位置时,在锁定构件48上的倾斜表面48c帮助确保棒卡扣件50被横向地迫入与卡扣凹部22d的接合,在该点处棒区段22a,22b被锁定在伸出位置直到推杆54重新与反作用构件52接合时为止。为了锁定软管卡扣件34,用户简单地继续伸长棒22直到在下部棒区段22a上的锁定通道22c与软管卡扣件34上的锁定凸起34e对准,在此刻锁定凸起34e在螺旋弹簧44的作用下改为卡扣进入与锁定通道22c的接合。棒22现在被完全锁定且处于伸出位置,使用就绪。棒区段22a,22b被键合到彼此,从而它们不能产生绕其纵向轴线的相对旋转。这允许棒22在棒22与手柄组件20接合时被用作用于相对较弱的手柄组件20的扭转支架。手柄组件20被经由下部棒区段22a上的一对平面支撑,该对平面与内部地定位在软管26的基部处的相应平面对可滑动地接合,有效地将下部棒区段22a键合到入口管组件24。在某些情况下,弹性突舌60可能不足以保持在图12所示的完全缩回位置的下部棒区段22a。这可能发生的一种具体情况是下部棒区段22a被用户意外地向上抵靠下部棒区段22a上的棒卡扣件外壳46撞击而被直接向上迫动的情况。如果手柄组件20在缩回位置(图4),这不太可能是问题,因为棒卡扣件外壳46将迅速地最高达到圆柱形套筒76上,从而手柄组件20和上部棒区段22b的重量于是有效地对抗下部棒区段22a,但是在手柄组件20处于伸出位置(图3)的情况下,这可能成为问题,因为于是弹性突舌60为对约束下部棒区段22a的向上运动起作用的唯一零件。由此优选的是在手柄组件20伸展时提供用于限制下部棒区段22a的独立向上运动的装置,尤其在下部棒区段22a被用于在存储位置中支撑手柄组件20的情况下。图20-23示出了替代类型的棒卡扣组件300,其在棒22存储于吸尘器10上时与上述第二锁定机构协作以限制下部棒区段22a的意外运动。棒卡扣组件300类似于棒卡扣组件30,主要差异在于棒卡扣组件300包括双重卡扣装置,该双重卡扣装置包括在上部棒区段22b上的两个轴向间隔开的卡扣凹部22g和22h。共同的参考标号在适当之处被用于共同的结构。下部卡扣凹部22g以与图11的装置中的单个锁定通道22c实质上相同的方式发生作用:上部棒区段22b被布置为最高达到下部棒区段22a上的止动件上,使得当上部棒区段22b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棒卡扣件50特别地与该下部卡扣凹部22g对准。由此,如果用户继续在完全伸出的棒22上向上拉以展开棒22,推杆54从在棒底部处的反作用构件52脱离接合,且于是锁定构件48迫使棒卡扣件50与下部卡扣凹部22g接合(在螺旋弹簧58的作用下),以便于将两个棒区段22a,22b锁定到一起以供使用。棒卡扣件50被类似地通过使用棒抵靠反作用构件52而将推杆54迫回,由此将锁定构件48移动到释放位置(如图21所示)而被从下部卡扣凹部22g释放。上部棒区段22b于是可以缩回到下部棒区段22a中,且与手柄组件20接合以供存储。在整个过程中,棒卡扣件50从未与上部卡扣凹部22h接合,其类似于下部卡扣凹部22g,一旦锁定构件处于释放位置则能自由地滑动经过棒卡扣件50,从而它并不阻止上部棒区段22b缩回到下部棒区段22a中(例如当手柄组件20被缩回时)。当手柄组件20处于伸出位置时(图3),棒卡扣件50位于两个卡扣凹部22g,22h之间(图22)。在该位置,上部卡扣凹部22h用作用于下部棒区段22a的第二锁定部。由此,如果用户意外地向上撞击下部棒区段22a (具有足够的力使弹性突舌60脱离接合(图14)),推杆54将脱离接合棒底部处的反作用构件52,且锁定构件48在螺旋弹簧58作用下将迫使棒卡扣件50与上部卡扣凹部22h接合。这阻止了下部棒区段22a的向上运动。将理解,棒卡扣件50和上部卡扣凹部22h的相对定位对于确保第二锁定功能的有效运作是重要的:棒卡扣件50必须在棒卡扣件22a上的平面与入口管组件24上的平面脱离接合之前接合上部卡扣凹部22h,以便于保持棒22的支撑功能。在棒卡扣件50在上部卡扣凹部22h中的接合之后,棒22可仍然简单地通过在上部棒区段22b上向上拉动(直接地或在图17的配置中经由套筒76),以如前所述相同的方式被释放以供使用。棒卡扣件50保持与上部卡扣凹部22h接合直到棒22被返回用于存储,在该点处,推杆54被推靠反作用构件52以将锁定构件48运动到释放位置,且棒22于是可以被缩回到预设存储位置(如图5所示)。如果棒卡扣件50接合在上部卡扣凹部22h中而不是下部卡扣凹部22g,棒22的伸出长度稍稍变短,但是卡扣凹部22g,22h的轴向间隔可以被设计以限制该差异,使得用户难以察觉该差异,同时仍保留如上所述的第二锁定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真空吸尘器,包括伸缩式抽吸棒,该棒经由软管流体连接到吸尘器上的分离装置,且在需要时被用于地面水平上方的清洁,该棒包括下部棒区段、上部棒区段和可运动锁定构件,其中该上部棒区段可伸缩地安装到下部棒区段,该锁定构件在棒被释放以供使用时被朝向锁定位置偏压,用于将棒区段锁定在伸缩式伸出状态,锁定构件可经由设置在吸尘器上的反作用构件从该锁定位置释放,用户可容易地使用锁定的棒抵靠该反作用构件将被偏压的锁定构件迫出锁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棒缩回到软管内部用于吸尘器上的紧凑存储,且其中反作用构件形成入口管组件的一部分,该入口管组件将软管的基部流体连接到分离装置,该锁定构件被布置为在下部棒区段到软管内部的正常缩回期间推靠该反作用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锁定构件被设置在下部棒区段上,且与上部棒区段上的第一锁定结构协作以将棒区段锁定在伸缩式伸出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锁定结构是卡扣凹部,且该锁定构件经由中间卡扣件与该第一锁定结构协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锁定构件是滑动锁定构件,其被安装在下部棒区段上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滑动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锁定构件经由安装在下部棒区段上的细长、轴向滑动推杆接合所述反作用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锁定构件与该推杆一体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锁定构件相对于用户隐藏在棒卡扣件外壳内。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推杆相对于用户隐藏在两个棒区段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下部棒区段为大体圆柱形,且上部棒区段具有大体D形截面,以限定两个棒区段之间的轴向通道,推杆在该通道内向下延伸。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棒区段被键合到彼此,从而该棒用作手柄和入口管组件之间的扭转支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下部棒区段和入口管组件被布置为轴向滑动接合以将下部棒区段键合到入口管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该棒包括第二锁定结构,用于与锁定构件协作,该第二锁定结构定位在上部棒区段上第一锁定结构上方,使得当手柄处于升起位置时该锁定构件位于轴向地处于第一和第二锁定结构之间的释放位置处,锁定构件和第二锁定结构的该相对轴向位置为使得在下部棒区段可滑出与入口管组件的键合接合之前,向上滑动上部棒使得锁定构件与第二锁定结构接合。
全文摘要
一种立式真空吸尘器,包括伸缩式抽吸棒,该棒经由软管流体连接到吸尘器上的分离装置,且在需要时被用于地面水平上方的清洁。该棒包括下部棒区段、上部棒区段和可运动锁定构件,其中该上部棒区段可伸缩地安装到下部棒区段,该锁定构件在棒被释放以供使用时被朝向锁定位置偏压,用于将棒区段锁定在伸缩式伸出状态。锁定构件可经由设置在吸尘器上的反作用构件从该锁定位置释放,用户可容易地使用锁定的棒抵靠该反作用构件将被偏压的锁定构件迫出锁定位置。
文档编号A47L9/00GK103099584SQ20121037146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P.A.麦克勒基, C.E.帕克, J.戴森, P.D.甘麦克 申请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