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87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体式烹饪器具,尤其是锅盖可以拆卸的连体式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烹饪锅具,通常包括锅体和锅盖,按锅盖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分为分体式和连体式,其中分体式锅具打开锅盖后锅盖和锅体分离,锅盖需要寻找位置放置,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不便;而连体式锅具随解决了锅盖放置问题,但锅盖无法从锅体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且锅盖与锅体铰接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导致产品的成品增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多种烹饪锅具的开合盖机构,如专利CN201230820Y公开了压力锅旋转式开合盖机构,在锅体上设置导轨,导轨内设置滑块,锅盖上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能在滑块上转动的转轴,通过转轴与滑块的配合实现锅盖的翻转,但容易出现滑块滑动不畅的现象,而且外凸的导轨也会影响产品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结合分体式锅具和连体式锅具的优点,解决了分体式锅具锅盖打开后的放置问题,又能满足锅盖可拆下清洗的要求,操作更方便、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旋转扣合在锅体上,所述锅盖的盖沿上设有凸块,所述锅体的锅沿上设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设有转动支承体和限位槽,所述锅盖旋至开盖位置时可进行翻转,所述转动支承体在锅盖翻转过程中支撑凸块,所述限位槽作用于凸块上限制锅盖的翻转角度,所述锅盖带动凸块自由进出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转动支承体包括转动套,所述限位槽为支承座上轴向延伸的开口槽,所述锅盖旋转带动凸块从限位槽的开口插入转动套内,所述锅盖翻转过程中通过凸块带动转动套在支承座内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上设有轴向的引导槽,所述凸块沿引导槽插入转动套。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在凸块插入转动套后卡抵在转动套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外壁设有轴向设置的限位筋。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外壁设有周向设置的凸缘,所述支承座内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凸缘卡入环状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支承体包括设于支承座上端面的凸筋,所述凸块下端面设有可与凸筋嵌合的凹位,所述限位槽为设于支承座上的插接槽,所述锅盖翻转过程中带动凸块绕着凸筋转动并插入所述插接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上设有避位槽,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上内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在凸块插入插接槽内后卡入避位槽。[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承座上设有挡筋,所述挡筋在锅盖旋至开盖位置时与凸块侧面相抵。进一步的,所述锅盖上设有可带动锅盖旋转的转臂,所述转臂与锅体锅沿之间设有开合盖限位装置,所述开合盖限位装置限定锅盖的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锅体的锅沿上设置支承座,支承座上设有转动支承体和限位槽,转动支承体在锅盖翻转过程中支撑凸块,限位槽作用于凸块上限制锅盖的翻转角度,通过凸块与转动支承体的活动配合,使得锅盖翻转后可立放于锅体上,解决了分体式锅具锅盖打开后的放置问题;锅盖带动凸块自由进出限位槽,锅盖方便地拆下进行清洗,操作方便。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导轨、滑块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对锅具原有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影响较小。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在合盖位置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在开盖位置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翻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在合盖位置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在开盖位置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翻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旋转扣合在锅体上,锅盖的盖沿上设有凸块,锅体的锅沿上设有支承座,支承座上设有转动支承体和限位槽。通过凸块与转动支承体的活动配合,使得锅盖翻转后可立放于锅体上,解决了分体式锅具锅盖打开后的放置问题;锅盖带动凸块自由进出限位槽,锅盖方便地拆下进行清洗,操作方便。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3,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具有锅体(图中未示出)和锅盖1,锅盖I旋转扣合在锅体上,锅盖I的盖沿上设有凸块4,锅体的锅沿上设有支承座2,支承座2上设有转动支承体和限位槽,锅盖I旋至开盖位置时可进行翻转。具体的转动支承体为转动套3,转动套3安装在支承座2内,限位槽为支承座2上轴向延伸的开口槽,限位槽具有与转动套3的套口相通的开口 20,锅盖I旋转带动凸块4从限位槽的开口 20插入转动套3内。锅盖I翻转过程中,凸块4可以带动转动套3在支承座2内转动,而转动套3使得凸块4与支撑座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同时保证锅盖I翻转顺畅,不会卡死。凸块4可以通过多种卡位结构来带动转动套3转动。本实施例中,转动套3上设有轴向的引导槽31,凸块4沿着该引导槽31插入转动套3内,由于凸块4能在转动套3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自由进出引导槽31,用户在翻转锅盖I时,可能出现凸块4在径向方向上从引导槽31中脱出的情况,造成锅盖I在翻转不到位时就与锅体分离,给操作上带来一些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所述凸块4的一侧还设有凸起41,该凸起41在凸块4插入转动套3后卡抵在转动套3的内壁上,凸起41卡抵转动套3内壁后在径向方向上限制了凸块4动作,凸块4只能在轴向方向上进出引导槽31。在有引导槽31的情况下,需保证锅盖I在重新装上锅体时,凸块4能方便、快速地经限位槽插入转动套3中,本实施例中,转动套3的外壁设有轴向的两条限位筋33,两条限位筋33分布在引导槽31的两侧,限位槽的两侧槽壁阻挡对应的限位筋33,使得转动套3只能在限定角度内转动,避免转动套3在外力作用下过度转动导致引导槽31转入支撑座内,造成凸块4与转动套3在分离后不能顺畅插合的情况。为方便装配,本实施例的支承座2采用分体结构,包括上座体21和下座体22,上座体21和下座体22内均设有与转动套3外壁吻合的弧面,上座体21和下座体22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转动套3外壁还设有周向设置的凸缘32,上座体21和下座体22的弧面上分别设有弧形凹槽,上座体和下座体连接后形成环状凹槽23,凸缘32卡入环状凹槽23内,实现转动套3的轴向定位。参照
图1,当烹饪器具在合盖位置时,凸块4与支承座2上的转动套3相互分离,用户旋转开启锅盖1,锅盖I带动凸块4插入转动套3内,通常情况下,凸块4完全插入转动套3内时所对应的锅盖位置,为锅盖I的开盖位置,即锅盖I的盖牙与锅体上的锅牙完全错开,此时锅盖I可以被翻转打开,如照图2所示。当锅盖I翻转一定角度后,凸块4被限位槽的槽壁所卡制,锅盖I无法继续翻转,从而使锅盖I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翻转角度。参照图3,为方便用户操作,本实施例可以结合现有的开合盖限位装置,在锅盖I的转,11末端设置一限位块111,锅体的锅沿上设置一限位导槽71,锅盖I旋转开盖或者旋转合盖过程中,限位块111沿着限位导槽71运动,从而限定锅盖I的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需要清洗锅盖I时,先将锅盖I翻转打开,再旋动锅盖I使得凸块4从转动套3中脱出,锅盖I与锅体分离;安装锅盖I时,只需将凸块4插入转动套3内即可,无需重新对位就能方便地将锅盖I旋转扣合于锅体上。上述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其支承座2可以直接在锅体的锅耳8上做出,而锅耳8可形成在收水圈7的外缘,从而减少对现有锅具外形结构的改变,对锅具原有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影响较小。实施例二 参照图4、6,本实施例中,转动支承体是设于支承座2上端面的凸筋24,凸块4下端面设有可与凸筋24嵌合的凹位43,凸筋24与凹位43之间通常为弧面配合,限位槽为设于支承座2上的插接槽25。锅盖I翻转过程中,凸筋24嵌合于凹位43内用于支撑凸块4,凸块4绕着凸筋24转动并顺势插入插接槽25内。相比现有的可以插放在锅体上的锅盖而言,本实施例中,锅盖I在翻转的同时插入插接槽25内,用户不需要拆下锅盖I再插放固定锅盖,操作更加便捷;而且重新合盖时,也无需对位就能方便地将锅盖I旋转扣合于锅体上。本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凸块4与插接槽25之间是自由插接配合,若插接槽25的宽度较大,凸块4的定位效果较差,锅盖I容易晃动,若插接槽25的宽度较小,凸块4在插入插接槽25时就可能会卡柱。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凸块4上设有避位槽42,插接槽25的槽壁上内设有定位块27。插接槽25内设置定位块27,使得插接槽25具有两个不同的宽度,凸块4能顺畅地插入插接槽25宽度较大的部分,而定位块27在凸块4插入插接槽25内后卡入避位槽42,有效地支撑凸块4,从而提高锅盖I翻盖后的稳定性。参照图4、5,支承座2的一侧还设有挡筋26,挡筋26在锅盖I旋至开盖位置时与凸块4侧面相抵,阻止锅盖I旋转,继而提示用户可以翻转打开锅盖I ;安装锅盖I时,用户在挡筋26与凸块4相抵的位置合上锅盖I就能将其旋合,锅盖与锅体对位方便,使产品的使用更加人性化。本实施例中锅体和锅盖其余的结构变化均可参考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等连体式烹饪器具上。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被完全有效的达到了。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
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旋转扣合在锅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盖沿上设有凸块,所述锅体的锅沿上设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设有转动支承体和限位槽,所述锅盖旋至开盖位置时可进行翻转,所述转动支承体在锅盖翻转过程中支撑凸块,所述限位槽作用于凸块上限制锅盖的翻转角度,所述锅盖带动凸块自由进出限位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转动支承体包括转动套,所述限位槽为支承座上轴向延伸的开口槽,所述锅盖旋转带动凸块从限位槽的开口插入转动套内,所述锅盖翻转过程中通过凸块带动转动套在支承座内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上设有轴向的引导槽,所述凸块沿引导槽插入转动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在凸块插入转动套后卡抵在转动套的内壁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外壁设有轴向设置的限位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外壁设有周向设置的凸缘,所述支承座内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凸缘卡入环状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承体包括设于支承座上端面的凸筋,所述凸块下端面设有可与凸筋嵌合的凹位,所述限位槽为设于支承座上的插接槽,所述锅盖翻转过程中带动凸块绕着凸筋转动并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上设有避位槽,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上内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在凸块插入插接槽内后卡入避位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上设有挡筋,所述挡筋在锅盖旋至开盖位置时与凸块侧面相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可带动锅盖旋转的转臂,所述转臂与锅体锅沿之间设有开合盖限位装置,所述开合盖限位装置限定锅盖的合盖位置和开盖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盖可拆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属于厨房烹饪器具领域,解决了现有分体式锅具锅盖拆下后不便搁置以及连体式锅具锅盖无法拆卸清洗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连体式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旋转扣合在锅体上,所述锅盖的盖沿上设有凸块,所述锅体的锅沿上设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设有转动支承体和限位槽,所述锅盖旋至开盖位置时可进行翻转,所述转动支承体在锅盖翻转过程中支撑凸块,所述限位槽作用于凸块上限制锅盖的翻转角度,所述锅盖带动凸块自由进出限位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等连体式烹饪器具上。
文档编号A47J36/06GK202891565SQ2012205419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朱泽春, 郭玉波, 于凌振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