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筷具结构,主要以二杆体构成一双筷具,而杆体具有挟持部、抵靠部及握持部;其中,杆体一端为挟持部,而另端为抵靠部,且抵靠部与挟持部间为握持部,而该抵靠部具有一第一槽环,握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槽环,又该挟持部设有至少一槽环及复数导液槽,主要藉由第二槽环做为握持的标的,并有利于指头抵制,而第一槽环便于虎口抵靠,以使手持筷具更加稳固,整体符合人体工学增进握持舒适感,再者挟持部夹取食物藉由槽环以增加与食物接触面积,而不易滑落以提升夹持能力,且食物所含汁液更可顺沿导液槽往筷尖滑落以沥油,从而增添筷具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筷具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改良的筷子,尤旨一种增加手部握持稳固性以提升夹取食物功能,并兼具食物汁液浙油的筷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餐具,在饮食文化中占着重要一隅,中西不同国度的饮食方式其间差异指不胜屈,两者主要而明显的不同处,从进食的工具可见其中端倪,欧洲多数国家使用刀叉用餐,中国以筷子为食的母国,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地用筷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成约有十八亿人,筷子已被视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而筷子的使用也成为一种艺术,不只中国人或东方人使用,外国人也心向往之且乐于学习之,但如何学习正确、雅观的持筷方法却是一道难题,常造成教者及受教者的困扰。
[0003]然,筷子的结构非常简单,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筷子存在于市面上,习知筷子大多为塑料或木质或金属材质所制成,且其断面大多为圆柱型或为角柱型。而,现今社会虽然人人几乎都会使用筷子,但手持方法不一,随手持部位的不同,有些于长久时间下来容易造成手指长茧、甚至导致手指变形等,亦会影响夹物的能力,较不易夹住食物且容易掉落,尤其是细小不规则状的食物或圆形光滑状的食物,因此,在餐桌上常发生夹不住食物或夹住食物后又滑走的窘态,而造成夹也不是、不夹也不是的尴尬场面,进而增加了进食上的困扰及不方便,容易因错误的手持部位、方式影响人们手指外型及夹物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筷具结构,尤旨一种增加手部握持稳固性以提升夹取食物功能,并兼具浙除食物油汁功效。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06]一种筷具结构,其包含杆体,而该杆体一端为挟持部,且该挟持部相对该杆体纵向设有复数导液槽,以挟持部夹取食物,而使食物所含汁液顺沿该导液槽,并往杆体末端导流而浙除。
[0007]本实用新型筷具结构其主要以二杆体构成一双筷具,而杆体具有挟持部、抵靠部及握持部;其中,杆体一端呈渐细为挟持部,而另端为抵靠部,且抵靠部与挟持部间为握持部,而该抵靠部具有一第一槽环,握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槽环,又该挟持部于杆体横向设有至少一槽环,以及该挟持部于杆体纵向设有复数导液槽。
[0008]使用时,主要藉由第二槽环做为手指头握持的标的,并便于手指头抵制,而虎口可抵靠于第一槽环,得以使手持筷具更加稳固,整体符合人体工学增进握持舒适感,尤其挟持部夹取食物抵触槽环,可增加与食物接触面积,而使食物不易滑落,且食物所含汁液更可顺沿导液槽而下,往筷尖滑落以浙油,从而增添筷具的实用性及便利性。
[0009]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V型槽以利于食物夹固的目的。[0010]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具有导角的V型槽,以增加槽环的槽口滑润度,并有利于食物夹固的目的。
[0011]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U型槽以利于食物夹固的目的。
[0012]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具有导角的U型槽,以增加槽环的槽口滑润度,并有利于食物夹固的目的。
[0013]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杆体可为一体式的筷具。
[0014]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杆体可为两节式所螺合而成的筷具,有助于外出携带使用。
[0015]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杆体可为圆柱体。
[0016]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杆体可为角柱体。
[0017]本实用新型的筷具结构可以产生下列功效。
[0018]1.筷具具有标的,利于手指握持定位操作较为容易。
[0019]2.手指与虎口皆能得以抵制,使用筷具益加稳固。
[0020]3.筷具增加与食物接触面积,增加夹紧度而不易滑落。
[0021 ]4.食物汁液可沿杆体顺流滑集筷尖以浙油。
[0022]5.整体符合人体工学以增进握持的舒适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使用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00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局部示意图。
[0030]图号说明:
[0031]挟持部10
[0032]槽环11
[0033]导液槽12
[0034]抵靠部20
[0035]第一槽环21
[0036]握持部30
[0037]第二槽环31
[0038]食物40
[0039]汁液41。
【具体实施方式】
[004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在提供一种筷具结构,其主要以二杆体构成一双筷具,而杆体具有挟持部10、抵靠部20及握持部30 ;其中,杆体一端呈渐细为挟持部10,而另端为抵靠部20,且抵靠部20与挟持部10间为握持部30,而该抵靠部20具有一第一槽环21,握持部30具有至少一第二槽环31,又该挟持部10于杆体横向设有至少一槽环11,以及该挟持部10于杆体纵向设有复数导液槽12,而且,杆体可为圆柱体型态,亦可为角柱体型态。
[0041]据以,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筷具主要藉由一个第二槽环31做为手指头握持的标的,并使手指头达到抵制固定的作用,而虎口可抵靠于第一槽环21,进而使手持筷具更加稳固。再者,如图4所示,以挟持部夹取食物40时,由于槽环11抵触食物,可增加与食物40间的接触面积,而使食物40不易滑落以提升夹持能力,且食物40中所含汁液41亦可顺沿导液槽12,而易于往筷尖滑落达到浙油的功效,从而增添筷具的实用性及便利性。
[0042]进一步,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筷具可具有二个间隔的第二槽环31,其中一第二槽环31做为手指头握持的标的,并使手指尖抵制固定,而另一个第二槽环31可增进加强手指头靠持抵固的功效。
[0043]再者,如图1所示,该第一槽环21、第二槽环31及该槽环11可为V型槽以利于食物夹固的目的。或者,第一槽环21、第二槽环31及该槽环11可为具有导角的V型槽,以增加槽环的槽口滑润度,整体符合人体工学增进握持的舒适感。或者,如图7所示,该第一槽环21、第二槽环31及该槽环11为LJ型槽以利于食物夹固的目的。或者,第一槽环21、第二槽环31及该槽环11为具有导角的U型槽,以增加槽环的槽口滑润度,整体符合人体工学增进握持的舒适感。
[0044]当然,杆体可为一体式的筷具使用。此外,杆体亦可为两节式所螺合而成的筷具,有助于外出携带使用,达到环保功效。
[0045]与传统现有结构相较,本实用新型的筷具结构具有标的,利于手指握持定位操作较为容易;尤其,可使手指与虎口获致较佳抵制功效,握拿筷具益加稳固;甚至可增加与食物接触面积,更具夹紧度而不易滑落;而且,夹取食物时汁液可沿杆体顺滑集滴筷尖,整体更具实用性及便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筷具结构,其包含杆体所,其特征在于: 杆体一端为挟持部,且该挟持部相对该杆体纵向设有复数导液槽,以挟持部夹取食物,而使食物所含汁液顺沿该导液槽,并往杆体末端导流而浙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篌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挟持部相对该杆体横向设有至少一槽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另端为抵靠部,且抵靠部与挟持部间为握持部,其主要该抵靠部具有一第一槽环,而握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槽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V型槽;或者,该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具有导角的V型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U型槽;或者,该第一槽环、第二槽环及该槽环为具有导角的U型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为一体式的筷具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为两节式所螺合而成的筷具体。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为圆柱体。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为角柱体。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一端呈渐细为挟持部。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3591134SQ201320684966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詹昭富 申请人:詹昭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