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器具,具体涉及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和放置在杯体上的机头,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所述机头内设有控制板和电机,所述机头上盖包括带有腔体的上盖基体、图案面膜和透明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面膜固定在盖板的底部,所述盖板盖于上盖基体的顶部,并且与上盖基体注塑为一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盖板与上盖基体连接可靠,不会出现松脱现象,盖板与上盖基体连接无缝隙,不容易进水;图案面膜不是裸露于机头上盖外,因此,图案面膜不容易出现脏污、磨损,其边缘与容易起翘;另外,图案面膜也不会受到高温水蒸汽的熏蒸,图案面膜上的花纹和功能图标不会出现油墨脱落和掉色现象,使得豆浆机始终保持高档美观。
【专利说明】一种豆浆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电动器具,具体涉及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电机上置式的豆浆机,主要包括杯体和机头,机头包括机头上盖,为了方便豆浆机操作和外观美观,通常会在机头上盖顶部表面粘贴操作面膜,通过操作面膜顾客可以很方便的操作豆浆机的各个功能,实现自制饮品;同时,操作面膜上还会带有鲜艳的图案,使得整机显得格外高档和美观。
[0003]但是,操作面膜一般都是直接贴于机头上盖的顶部表面,豆浆机经过长期的操作和使用后,操作面膜容易出现脏污、变色,边缘还容易起翘,影响美观;同时,豆浆机一般都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豆浆机制作豆浆时,杯体内的浆液加热沸腾后,高温水蒸汽沿着机头侧壁向上熏蒸,操作面膜经过长期熏蒸后,覆在操作面膜上的油墨容易出现脱落和掉色,如操作不当,油墨还有可能落入饮品中,污染饮品。
[0004]另外,随着豆浆机的发展,豆浆机机头小型化已成为未来豆浆机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机头小型化后,机头内的空间将进一步变小,电机运转后,机头内的温度将迅速升高,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排出,机头内的电子元器件将有可能因高温而损坏或者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散热性好、且高档美观的豆浆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和放置在杯体上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所述机头内设有控制板和电机,所述机头上盖包括带有腔体的上盖基体、图案面膜和透明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面膜固定在盖板的底部,所述盖板盖于上盖基体的顶部,并且与上盖基体注塑为一体。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基体包括有顶壁,所述图案面膜通过模内注塑镶于盖板的底部表面,所述上盖基体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盖板上;
[0008]或者,所述上盖基体包括有顶壁,所述图案面膜通过模内注塑镶于上盖基体的顶壁外表面,所述盖板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上盖基体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基体无顶壁,所述图案面膜通过模内注塑镶于盖板的底部表面,所述上盖基体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盖板上;
[0010]或者,所述上盖基体无顶壁,所述图案面膜粘贴于盖板的底部表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边缘设有向下的翻边,所述翻边与上盖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翻边与水平面成α夹角,0° < α <90°。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底部表面设有凸筋和\或凹槽,所述盖板与上盖基体通过凸筋和\或凹槽固定一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的底部设有凸筋和\或凹槽,所述翻边与上盖基体通过凸筋和\或凹槽固定一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上盖顶部设有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提手本体和提手盖,所述提手本体与提手盖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盖板上设有连通散热通道和上盖基体腔体的第一散热口,所述提手本体上设有朝向机头一侧的第二散热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上盖顶部到机头下盖底部的距离为H,80mm ^ 150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口与第二散热口的面积比为K,K=0.5~2,所述第一散热口的面积S ^ 30mm2。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口处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控制板电连接。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透明的盖板与上盖基体通过注塑连接为一体,使盖板与上盖基体连接可靠,不会出现松脱现象,盖板与上盖基体连接无缝隙,不容易进水,同时,整机零件数量减少,既节省了装配成本,又降低了整机维修费用;图案面膜是固定在盖板的底部,不是裸露于机头上盖外,因此,图案面膜不容易出现脏污、磨损,其边缘与不容易起翘;另外,图案面膜也不会受到高温水蒸汽的熏蒸,图案面膜上的花纹和功能图标不会出现油墨脱落和掉色现象,使得豆浆机始终保持高档美观。
[0019]另外,在机头内还设置了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盖板上的第一散热口、设置在提手内的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口,可以有效的将机头内的热空气排出机头外,大大的提高了豆浆机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同时,在第一散热口处还设置了排风扇,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机头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机头上盖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盖基体”是指底部敞开,至少由侧壁围成的腔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顶部”、“顶壁”、“顶部表面”是指竖直朝上,其中,所述的“顶部表面”是指物体本身的顶部表面,所述的“顶部”既包括“顶部表面”,又包括顶部以上部位;所述的“底”、“底部”、“底壁”、“底部表面”是指竖直朝下,其中,所述的“底部表面”是指物体本身的底部表面,所述的“底部”既包括“底部表面”,又包括底部以下部位?’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向上”、“向下”是相对水平面来说的。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的任意变化,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0030]实施例一:[0031]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a和放置在杯体a上的机头b,所述机头b包括机头上盖bl和机头下盖b2,所述机头b内设有控制板b3和电机b4,所述机头上盖bl包括带有腔体的上盖基体1、图案面膜2和透明的盖板3,所述图案面膜2固定在盖板3的底部,所述盖板3盖于上盖基体I的顶部,并且与上
盖基体I注塑为一体。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基体I包括有顶壁11,所述图案面膜2通过模内注塑镶于盖板3的底部表面,所述上盖基体I通过二次注塑与盖板3注塑为一体。所述机头上盖bl顶部设有提手4,所述提手4包括提手本体47和提手盖48,所述提手本体47与提手盖48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41,所述盖板3上设有第一散热口 42,所述提手本体47上设有朝向机头一侧的第二散热口 43,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口 42 —端与散热通道41相通、另一端贯穿于图案面膜2和上盖基体的顶壁11与上盖基体I的腔体相通,并且在所述第一散热口 42处还设置有排风扇5,所述排风扇5与控制板b3电连接。另外,所述机头上盖顶部到机头下盖底部的距离为H,所述第一散热口与第二散热口的面积比为K,所述第一散热口的面积为S ;其中,80mm ≤ H ≤ 150mm,K=0.5~2,S ≥ 30mm2。
[00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模内注塑(B卩MD)是指将已印刷成型好的装饰片材放入注塑模内,然后将树胶注射在成型片材的背面,使树脂与片材接合成一体固化成型的技术。所述的二次注塑(即TPE)是指先在一套模具A内将硬质塑胶件注塑成型,硬质塑胶件冷却取下后,再放入另一套模具B内,在模具B内将软胶注塑粘接到硬质软胶件上的工艺。
[0034]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该机头上盖的成型步骤为:
[0035]I)装饰件准备:先取出已印刷好的图案面膜固定在注塑模内;
[0036]2) IMD成型:在图案面膜带有花纹和功能图标的一侧注塑透明的盖板,成型后盖板与图案面膜接合成一体,图案面膜镶于盖板的底部表面;
[0037]3) 二次注塑成型:取出MD成型后的盖板,冷却后放置于另一注塑模内,再将上盖基体注塑于盖板的底部。
[0038]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模内注塑镶于盖板底部表面的图案面膜大小应该小于盖板底部表面,以便于上盖基体与盖板的边缘能胶合成一个整体。
[00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呈平面板状结构,包覆在上盖基体的顶部。因盖板为透明的,顾客可以透过透明的盖板观察到图案面膜的外观效果,使得豆浆机显得格外高档和美观;同时,因图案面膜与人体隔离,覆于其上的花纹和功能图标不容易出现脏污和磨损,还有图案面膜与盖板连接是通过模内注塑成型实现的,因此,图案面膜固定牢固,边缘不容易起翘;另外,盖板与上盖基体为二次注塑一体的结构,因此,盖板与上盖基体连接可靠,不容易松脱,连接部位无缝隙,不容易进水;还有,所述上盖基体、图案面膜和盖板直接制作成一个整体,减少了整机的零部件,提高了装配效率、也节省了装配成本,同时还大大的降低了整机的维修成本。
[0040]对于电机上置式的豆浆机来说,在豆浆机工作过程中,电机高速运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将机头内的空气加热,致使机头内温度升高。机头内的温度升高对机头内的电子元器件的寿命有较大影响,特别当电机超过一定温度后,将会使电机烧坏;同时,机头内温度升高也会使得机头内的压强增大,当压强超过机头本身的强度时,还有可能发生爆炸现象,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散热结构将机头内的热空气排出。其散热过程为:当电机运转,机头内产生大量热量加热空气后,机头内压强变大,热空气上升,热空气沿着第一散热口进入散热通道内,再由散热通道经第二散热口散出大气外。通过此散热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机头内的温度,使电子元器件不至于损坏,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整机的安全性能。根据经验值,一般要求第一散热口的面积S3 30_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可以有多个,所述的“面积”是指所有的第一散热口的面积,或者是所有的第二散热口的面积;所述的“面积比”是指所有的第一散热口的面积之和与所有的第二散热口的面积之和的比。
[0041]现有的豆浆机,电机的高度(不包含电机轴的长度)H2 —般为75mm左右,为了容纳电机和解决散热问题,一般会将机头内的空间设置的较大,机头上盖顶部内侧到机头下盖底部内侧的距离一般大于150mm,因此,豆浆机机头显得较笨重。对于本实施例来说,为了解决机头笨重的问题,可以将机头小型化,即降低机头的整体高度,为了保证能在机头内安装电机和保证电机的电气间隙的要求,可以将机头高度调整到80mnTl50mm之间,实现机头减薄,但是机头内的空间变小后,机头内的温度将升高的更快,因此,在机头内设置散热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要求K在0.5?2之间。当KS I时,第二散热口的面积至少大于第一散热口的面积,机头内的热空气都可以经第一散热口从第二散热口排出;但是,当K小于0.5时,第二散热口的面积有可能会做的过大(因第一散热口的面积要求S > 30mm2),将有可能导致在清洗机头时进水,从而使机头内的电子元器件因进水失效或短路损坏;而当K大于2时,即第一散热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散热口的面积2倍时,此时,从第二散热口流出的热空气流量小于从第一散热口流入的热空气流量,并且已经超出了机头自身通过侧壁进行热交换的能力,若豆浆机继续长时间工作,将会使机头快速升温,致使电机烧坏。
[0042]另外,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本实施例在第一散热口处还设置了排风扇,排风扇可以加速热空气的流动,使热空气快速的从第一散热口经散热通道,再从第二散热口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排风扇可以直接紧贴固定在第一散热口处,也可以固定在第一散热口的下方。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机头散热的另一种结构,即:在机头内还设置了进风结构,包括在远离排风扇的一端、提手4与盖板3连接处设置了第一进风口 44,在提手上设置第二进风口 45,在提手4内设置连通第二进风口 45与第一进风口 44的进风通道46。其中,第二散热口 43与第二进风口 45、第一散热口 42与第一进风口 44、散热通道41与进风通道46对称设置在提手4的两侧,为了更好的进风与散热,在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散热口之间还可以设置挡板,以便使进风结构与散热结构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在此情形下,排风扇、进风结构和散热结构可以使得豆浆机循环散热的效果更好。
[0043]该豆浆机循环散热的工作过程为:
[0044]I)散热:排风扇启动后,排风扇将热空气送入第一散热口,热空气从第一散热口进入散热通道,再从第二散热口流出大气外;
[0045]2)进风:排风扇将热空气送入第一散热口后,上盖基体的腔体内排风扇右侧及其下方的空气压力小于外部大气压力,外部冷空气开始从进风入口进入进风通道内,再从进风出口进入上盖基体的腔体内,至此,冷空气补充到排风扇下方,与腔体内的热空气交互混合,使得机头内外的大气压强平衡;
[0046]3)循环:排风扇再将其下方的冷热混合空气送入第一散热口,并且依上述步骤循环,实现热空气的排出与冷空气的进入。[0047]需要说明的是,排风扇不启动时,进风结构同时具有散热功能。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设置其它的循环散热结构,实现热空气的排出和冷空气的进入。
[0048]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任意变换都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0049]实施例二:
[0050]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盖基体I无顶壁,所述盖板3呈曲面板状结构,使豆浆机造型更独特、更新颖,所述盖板3的底部设有凹槽31,所述上盖基体I 二次注塑于盖板3的底部后,所述上盖基体I胶合在该凹槽31内。
[0051]在本实施例中,该凹槽31用于连接和固定盖板3与上盖基体I,使上盖基体I与盖板3连接更牢固,不容易松脱。所述凹槽也可以有多种结构变形或其它结构等效替代,比如凹槽可以成首尾相连的环形槽结构;或者首尾不连,围绕上盖基体中心均布的凹槽结构;还比如用凸筋或者凸筋与凹槽的组合替代;需要说明的是,该变化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0052]实施例三:
[0053]如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盖基体I包括有顶壁11,所述图案面膜2通过模内注塑镶于上盖基体I的顶壁11外表面,所述上盖基体I顶部设有凹槽12,所述盖板3通过二次注塑工艺注塑于上盖基体I的顶部且将图案面膜2包覆,另外,所述盖板3边缘设有向下的翻边32,为了美观,所述盖板3与翻边32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 二次注塑时,所述翻边32底部的凸筋321凸入凹槽12内,实现盖板3与上盖基体I的紧固连接。其中,所述翻边32与水平面成α夹角,所述翻边的高度为Η1。
[0054]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豆浆机机头上盖的成型步骤为:
[0055]I)装饰件准备:先取出已印刷好的图案面膜固定在注塑模内;
[0056]2) MD成型:在图案面膜背向花纹和功能图标的一侧注塑上盖基体,使图案面膜镶于上盖基体的顶壁外表面,上盖基体与图案面膜接合成一体;
[0057]3)二次注塑成型:取出MD成型后的上盖基体,冷却后放置于另一注塑模内,再在上盖基体的顶部经过二次注塑成型透明的盖板。
[0058]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二相同,模内注塑镶于上盖基体的顶壁外表面的图案面膜大小应该小于上盖基体的顶壁外表面,以方便盖板能胶合在上盖基体的顶部。其中,还要求0° < α <90°,以方便模具出模,因为,当α≤90°时,出模时盖板容易刮伤,其上留有一道道刮擦的痕迹,甚至裂纹,同时,由于盖板属于外观件,刮擦后或有裂纹的盖板美观性较差;因此,若翻边仍按垂直水平面制作,即当α =90°时,建议翻边的高度Hl ( 5mm,以尽量减少盖板出模时的刮擦和拉伤。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翻边来说,既可以与盖板一次注塑成型,也可以与盖板通过其它的方式固定一体,另外,本实施例的翻边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0059]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60]实施例四:
[0061]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盖基体I无顶壁,所述盖板3盖合于上盖基体I顶部,并且通过二次注塑与上盖基体I 一体成型,所述图案面膜2带有花纹和功能图标的一面粘贴于盖板3底部表面。
[0062]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本实施例来说,也可以通过印刷或喷涂或绘图或化学腐蚀的方式将图案、花纹、功能图标等覆于盖板的底部表面,而不需粘贴图案面膜,也可以起到相同功效;还有,为了方便图案面膜穿过上盖基体粘贴于盖板的底部表面,一般要求图案面膜小于盖板底部表面;当然还可以在盖板的底部设置定位结构(图中未画出),图案面膜通过定位结构更容易安装。
[0063]另外,盖板与上盖基体也可以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的方式注塑成一体。此时,因盖板为透明的,与之一次注塑成型的上盖基体也应该是透明的,为了防止未粘贴图案面膜的地方透光和避免显示豆浆机机头内的电子元器件,可以对盖板及上盖基体未粘贴图案面膜的地方进行内部喷漆;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诸如粘贴的方式,避免透光。
[0064]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想象的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图案面膜是设置在透明盖板的底部,因此,设置在图案面膜上的功能图标,只能通过触摸选择的方式进行功能选择操作;同时,机头内的指示灯可以通过透过图案面膜的透明层进行穿透显示,并且在盖板或者上盖基体上设置指示灯防窜光护罩(如图3所示)。还需要说明的是,将带有图案或者花纹或者功能图标的图案面膜设置在电机下置式的杯盖上时,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也能起到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相应的有益效果。
[0065]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和放置在杯体上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所述机头内设有控制板和电机,所述机头上盖包括带有腔体的上盖基体、图案面膜和透明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面膜固定在盖板的底部,所述盖板盖于上盖基体的顶部,并且与上盖基体注塑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基体包括有顶壁,所述图案面膜通过模内注塑镶于盖板的底部表面,所述上盖基体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盖板上; 或者,所述上盖基体包括有顶壁,所述图案面膜通过模内注塑镶于上盖基体的顶壁外表面,所述盖板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上盖基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基体无顶壁,所述图案面膜通过模内注塑镶于盖板的底部表面,所述上盖基体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盖板上; 或者,所述上盖基体无顶壁,所述图案面膜粘贴于盖板的底部表面。
4.根据I至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边缘设有向下的翻边,所述翻边与上盖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翻边与水平面成α夹角,0° < α <90°。
5.根据I至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底部表面设有凸筋和\或凹槽,所述盖板与上盖基体通过凸筋和\或凹槽固定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底部设有凸筋和\或凹槽,所述翻边与上盖基体通过凸筋和\或凹槽固定一体。
7.根据I至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上盖顶部设有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提手本体和提手盖,所述提手本体与提手盖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盖板上设有连通散热通道和上盖基体腔体的第一散热口,所述提手本体上设有朝向机头一侧的第二散热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上盖顶部到机头下盖底部的距离为 H, 80mm ^ H ^ 15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口与第二散热口的面积比为K,K=0.5~2,所述第一散热口的面积S≥30mm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口处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控制板电连接。
【文档编号】A47J43/07GK203723930SQ20132079115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王旭宁, 刘超, 姜连洋, 黄铎, 金恩来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